《紅與黑》:愛情是表象,隱藏在背後的矛盾才是命運永恆的主題


1.劇烈的歷史變革與《紅與黑》的誕生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爆發。


就在同一天,法國君主專制的最後一任國王路易十六在自己的日記中寫到:“今日無事。”


在他認為“無事”的這一天,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被改寫,一場新的變革即將掀起。路易十六和他嬌豔的王后絕不會想到,從今以後迎接他們的將不再是萬聲高呼的參拜,而是冰冷無情的斷頭臺。


《紅與黑》:愛情是表象,隱藏在背後的矛盾才是命運永恆的主題

電影《絕代豔后》劇照


舊的時代被推翻,新的時代來臨,當歷史的車輪沉重而緩慢地向前轉動的時候,必然會發生陣痛。


法國大革命廢除了君主專制制度,破除了封建時代的封印,在經歷過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洗禮後,一代傳奇拿破崙橫空出世。


《紅與黑》:愛情是表象,隱藏在背後的矛盾才是命運永恆的主題


他開創的新世界給了人民光明與希望,自由平等的現代思想如燎原之勢深入人心,特別是《拿破崙法典》的創立,為現代思想和法律奠定了基石。


然而正當人們為未來歡呼高歌之時,歷史的天空突然陰雲密佈。


1815年夏天的第一縷陽光並沒有穿透滑鐵盧的烏雲,人們註定要為他們的拿破崙唱上一曲悲歌。


之前被廢除的波旁王朝就勢捲土重來,一切又都回到了原點。


困惑與憤怒,迷茫與失望,經歷過大革命洗禮的人民在十五年後再度推翻了復辟封建王朝的統治。


就在復辟王朝走向尾聲之時,一本驚世之作橫空出世,它用一種嶄新的形式,記錄了後拿破崙時期社會的劇烈動盪與變化,開啟了人們對現實的思辨。


這本書就是法國著名作家司湯達的代表作《紅與黑》。


《紅與黑》:愛情是表象,隱藏在背後的矛盾才是命運永恆的主題


紅與黑,兩種極端反差的顏色,意喻著兩種極端的對立。


是身著紅色戎裝血灑疆場和披上神甫黑袍走上聖壇,是野心勃勃的個人理想與黑暗現實的致命衝擊,也是反抗與妥協交織的矛盾人生。


2. 《紅與黑》的世界 ,軍職與聖職的對立


《紅與黑》的主人公叫於連,是法國邊境小城維立葉一位木匠的兒子,天資聰慧,相貌俊秀。他出生於拿破崙時代,對軍人的熱血戰場和無限榮耀充滿了嚮往。


他以拿破崙為偶像,從小便立志征戰沙場,渴望身配長劍,策馬奔馳,期盼用軍功為自己掙得一份好前程,改變自己出身低微的命運。


《紅與黑》:愛情是表象,隱藏在背後的矛盾才是命運永恆的主題


然而,個人的美好願景往往被現實所擊敗,當滑鐵盧一詞成為拿破崙的終身遺憾那一刻起,底層青年向上的通道被封堵了。


波旁王朝復辟,封建勢力又重新掌權。曾經通過個人奮鬥就能獲得成功的時代急促地結束了,只留下年輕人在彷徨與哀傷,這些青年要想獲得希望的途徑,又再度回到當神甫、走聖壇這條出路。


法國作家塞繆的自傳體小說《一個世紀兒的懺悔》正是描述這一時期年輕人的狀態,他在文中這樣寫道:

“孩子們看著這一切,心中一直在想,悄撒的影子就要在易納登陸,給他們這些幼蟲打打氣,但是,始終是一無動靜,人們在空中看見的只是慘白的百合花徽當孩子們提到光榮偉大的時候,人們則對他們說:“去當神甫吧”;當孩子們談到雄心壯志的時候,人們也是對他們說:“去當神甫吧”;當孩子們說到希望、愛情、權力。生活的時候,人們仍舊對他們說:“去當神甫吧!”


於連其實並不相信上帝,他畢生的信仰都來自拿破崙帶給他的自由。


他的內心矛盾而痛苦,為了生存,為了向上爬到他想要的飛黃騰達,他把對拿破崙的狂熱深埋心底,裝作循規蹈矩地過起了日子。


他把拉丁文的《新約》和《教皇論》背得滾瓜爛熟,夜裡卻翻著拿破崙的《聖赫勒拿島回憶錄》激動不已;他在保皇黨的貴族家裡工作,火熱的胸前卻大膽地揣著拿破崙的頭像。


命運之手的一再捉弄,使他兩度陷入愛情的漩渦,最終在面對舊勢力的審判時,選擇了肉體的赴死與精神的解脫。


3. 愛情的最初模樣,並不是愛情,是野心與幻滅


恩格斯說:野心就是一切虛偽和謊話的根源。


而於連的兩段愛情,正是源於他對於鮮花與美酒,榮耀與發達的嚮往。


於連的第一段愛情


到市長先生家去當家庭教師並不是於連的本意,因為“當傭人,我可不幹”。強烈的自尊心和對舊制度的反感不允許他自己接受封建等級的安排,直到聽說了“和先生太太同桌用餐”,才勉強同意。


從沒接觸過貴族女性的他,被市長夫人的善良與美麗震撼了,然而於連一開始並不愛她,於連的愛情,是從利用市長夫人為自己向上流社會攀爬開始的。


《紅與黑》:愛情是表象,隱藏在背後的矛盾才是命運永恆的主題

法語音樂劇《搖滾紅與黑》劇照


就像於連在書中的這段心裡獨白:


他在心裡暗想:“我應該再進一步,務必要在這個女人身上達到目的才好。如果我以後發了財,有人恥笑我當家庭教師低賤,我就讓大家瞭解,是愛情使我接受這位置的”。


他驕傲又自卑,敏感而充滿幻想,既對上流社會的權威極度蔑視,又無比渴望自己成為那個群體中的一員。愛情對他來說最初只是一種手段,一種工具,對權力的無限嚮往就是他的膽。


於連是在和市長夫人真正在一起以後,才發現了世間的美好與甜蜜,徹底愛上了她,而市長夫人的愛,是於連對腐朽的現實唯一的留戀。


《紅與黑》:愛情是表象,隱藏在背後的矛盾才是命運永恆的主題

法語音樂劇《搖滾紅與黑》劇照


於連的第二段愛情


和市長夫人的不倫戀情行將暴露之時,於連被迫離開了維立葉小城,他的機敏和超強的記憶力讓他獲得了另一個工作機會。


他來到巴黎,成為了極端保皇黨德·拉莫爾侯爵的秘書。


一個拿破崙的狂熱信徒用虛偽的面孔裝飾著自己,為極端保皇黨立下一個又一個功勞,於連痛恨這樣偽善的自己,又沉浸於自己距離權力中心近在咫尺的虛幻感覺無法自拔。


《紅與黑》:愛情是表象,隱藏在背後的矛盾才是命運永恆的主題

法語音樂劇《紅與黑》劇照


此時的於連已經對上流社會的規則諳熟於心,然而縱使他的能力比其他貴族青年強百倍,他也絲毫沒有融入他們的機會。


因為他卑微的出身和姓氏,早就如銅牆鐵壁一般將他與他們隔絕開來。


與第一段感情最初的目的如出一轍,侯爵的女兒很自然的成為了他的獵物。


《紅與黑》:愛情是表象,隱藏在背後的矛盾才是命運永恆的主題

法語音樂劇《搖滾紅與黑》劇照


對於愛情本身的吸引來說,於連並不喜歡侯爵小姐孤傲與叛逆的性格。


但是當想到“她能夠把社會上的好地位帶給她丈夫”時,對成功的渴望促使他即便沒有愛情也要製造出愛情的表象。因為“佔有這位漂亮而高貴的小姐”是他對自己無法融入的階層的一種反抗和挑戰。


他幾乎成功了。


征服了侯爵小姐的他被賜予了貴族身份和領地,實現了自己躋身上流社會的夢想。此時的他,不再對社會充滿了敵視,而是無限滿足於被認可的快感,直到被殘酷的現實擊敗。


市長夫人在教會神甫逼迫下寫出的一封懺悔信,將他打回了原形,而衝動按下的兩顆子彈,則將他徹底拋向了深淵。


《紅與黑》:愛情是表象,隱藏在背後的矛盾才是命運永恆的主題

法語音樂劇《搖滾紅與黑》劇照


4. 矛盾與對抗是命運永恆的主題


於連在最後的法庭審判上這樣為自己定義:

“我不過是個為自己出身卑微而敢於抗爭的鄉民。”


法國大革命的餘震一直在不斷滌盪著所有人的心,於連的悲劇在於,他恰好生長於社會不斷動盪,新舊觀念衝擊的時代,作為大革命後成長起來的中小資產階級知識青年,早已經將個人能力與美好的未來掛鉤,他試圖用個人力量去對抗沉重的腐朽的封建等級,渴望以一己之力撼動舊制度改變命運的想法註定是一個悲劇,也註定了他將被統治階層像小丑一般玩弄。


於連懷念拿破崙帶來的通過才華就能獲得功勳的希望,而當他的全部主動性被調動起來時,他卻不得不在現實中為了提升階層去迎合佔據統治地位的舊貴族集團。這種矛盾不僅僅是於連一個人的矛盾,而是一個時代的矛盾。


法國啟蒙思想家狄德羅這樣說道:人類既強大又虛弱,既卑瑣又崇高,既能洞察入微又常常視而不見。


於連是一個複雜性格的人物,他既反抗又妥協,既真實又虛偽,既自尊又自卑,既善良又偽善。他的一生都在掙扎,他為了成就心中的夢想放棄過最珍貴的熱情,虛榮心和野心摧殘了他的理想。


縱使曾經的迷失讓他沉淪與虛假的成功表象,本能的良知與對自由的追求又重新將他喚醒,最終看清了封建貴族階層的本質,這也正是他選擇用死亡來表達自己的反抗的原因。


《紅與黑》:愛情是表象,隱藏在背後的矛盾才是命運永恆的主題

法語音樂劇《搖滾紅與黑》劇照


歷史在多種勢力的對抗下奔湧向前,洪流無法阻擋。


俄國作家高爾基曾這樣評價:司湯達的《紅與黑》中的於連是19世紀歐洲文學中一系列反叛資本社會主義的英雄人物的”始祖”。


《紅與黑》深刻地反映了法國在後拿破崙時期的社會現實,也反映了新興階級渴求自由與平等的強烈願望,喚醒了民眾的民族意識。


個人的力量在蒼茫宇宙中是無限渺小的,然而我們依然會去努力,因為眾人的力量匯聚在一起,就成了歷史洪流。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


結語:


紅與黑,是兩個對立的顏色,是矛盾的時代賦予於連的烙印,我們可以透過他短暫而熱烈的一生,見證人性的抉擇與歷史的波濤洶湧。


【歡迎關注 ,一起多讀書,讀好書,品百態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