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禮儀文化大門上的這副春聯,寫盡了“十三朝”古都的自信

春聯,是中國獨特的一種文學形式。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人們對生活的讚美和對未來的美好祝願。每逢春節期間,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和儀式感。

中國第一禮儀文化大門上的這副春聯,寫盡了“十三朝”古都的自信

在“十三朝”古都西安,每到這個辭舊迎新的時候,古老西安城牆的18個城門也要以這種特殊的方式來迎春。紙短情長訴衷腸,一筆一墨總關情。一副副帶著強烈“儀式感”的春聯,飽含著大家對千年古城真摯的情感,抒發著大西安對祖國及人民真誠的祝福。

而在這18個城門掛起的春聯裡,有著中國第一禮儀文化大門之稱的南門春聯最受人們關注和期待。因為這兒不僅是華夏古都的文化代表和城市名片,也是“中國年 看西安”系列文旅活動的主會場之一。

中國第一禮儀文化大門上的這副春聯,寫盡了“十三朝”古都的自信

今年春節,當你來到這個網紅西安春節旅遊的打卡聖地,映入眼簾的除了“盛世閶闔中國年·琉光古今耀長安”的各種民俗花燈,還有這幅春聯:風從東海來,八水雲煙春織錦;福自南山起,九州兒女夢生花。

中國第一禮儀文化大門上的這副春聯,寫盡了“十三朝”古都的自信

這幅春聯,由西安市楹聯學會名譽會長張志春編聯。出幅以"風從東海來"切東風,象取千里,平添大氣,承以"八水"句,意象豐贍,詩意盎然,為我們呈現出詩城長安的風雅氣質;對幅以南門外終南山切南門,以年節祈福聯想九州兒女的共同福祉,這種祈己福以及天下人之福的情懷,彰顯了古都長安人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為這幅春聯獻墨的是陝西省著名書畫家田東海先生。

中國第一禮儀文化大門上的這副春聯,寫盡了“十三朝”古都的自信

田東海,男,1937年7月1日出生於陝西省合陽縣。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拜中國畫長安畫派創始人領軍人之一,國家著名花鳥畫大師康師堯先生為師,聆聽先生教誨數十年,悟其真諦,始有所成。

田東海先生長期堅持一手深入傳統,一手深入生活的長安畫派的教義,創作了大量有分量並多處發表的書畫作品。其畫作功底紮實,筆酣墨暢,內容豐富,意境新穎,貼近生活,架構成趣。書法作品尊道法古,廣讀前賢,拙樸大方,毆、柳、趙、魏,歷練有酬。尤以魏體見長。

中國第一禮儀文化大門上的這副春聯,寫盡了“十三朝”古都的自信

中國第一禮儀文化大門上的這副春聯,寫盡了“十三朝”古都的自信

田東海先生作品先後在西安,寧夏,北京,澳門等地成功舉辦個人畫展,中央電視臺以及北京、澳門、西安、寧夏、河北電視臺,人明日報,光明日報------亦先後做過相關報道。2010年2月曾應邀赴日本出席藝術交流。其作品先後由陝西省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田東海書畫作品集》,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在河之洲—田東海詩、詞、聯\u001f\u001f\u001f\u001f\u001f集》,香港人物出版社出版發行《踏遍青山人未老—品讀田東海》書畫集。

田東海先生被陝西省檔案局列入“名人檔案”,其所有資料長期保存。

中國第一禮儀文化大門上的這副春聯,寫盡了“十三朝”古都的自信

中國第一禮儀文化大門上的這副春聯,寫盡了“十三朝”古都的自信

中國第一禮儀文化大門上的這副春聯,寫盡了“十三朝”古都的自信

中國第一禮儀文化大門上的這副春聯,寫盡了“十三朝”古都的自信

中國第一禮儀文化大門上的這副春聯,寫盡了“十三朝”古都的自信

中國第一禮儀文化大門上的這副春聯,寫盡了“十三朝”古都的自信

之於為古城南門書寫的這幅春聯,田東海先生筆法蒼古沉雄,質樸險峻,筆力蘊蓄,讓人拍案叫絕。其用筆之細膩、筆勢之流美,令人挹之不盡。

中國詩詞家協會名譽會長、西安對外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會長臧寶珠女士為田東海先生專門寫了一首《青玉案·南門楹聯》,點贊田老先生揮毫的這幅作品。

青玉案·南門楹聯


永寧庚子,華夏楹聯啟。

田東海,書墨跡,高懸門楣壁。二度花開歲,古城看,喜迎金鼠新春記。

做大西安市,五個紮實力,追趕事,全運會,小康收穫禮。時代篇章最,中國夢,摘得桂冠再寫意。


2020年1月13日

中國第一禮儀文化大門上的這副春聯,寫盡了“十三朝”古都的自信

當古老的城門掛上春聯的時候、

整個西安的年味變得濃郁起來,

“中國年·看西安”

西安歡迎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