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礼仪文化大门上的这副春联,写尽了“十三朝”古都的自信

春联,是中国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每逢春节期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和仪式感。

中国第一礼仪文化大门上的这副春联,写尽了“十三朝”古都的自信

在“十三朝”古都西安,每到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候,古老西安城墙的18个城门也要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来迎春。纸短情长诉衷肠,一笔一墨总关情。一副副带着强烈“仪式感”的春联,饱含着大家对千年古城真挚的情感,抒发着大西安对祖国及人民真诚的祝福。

而在这18个城门挂起的春联里,有着中国第一礼仪文化大门之称的南门春联最受人们关注和期待。因为这儿不仅是华夏古都的文化代表和城市名片,也是“中国年 看西安”系列文旅活动的主会场之一。

中国第一礼仪文化大门上的这副春联,写尽了“十三朝”古都的自信

今年春节,当你来到这个网红西安春节旅游的打卡圣地,映入眼帘的除了“盛世阊阖中国年·琉光古今耀长安”的各种民俗花灯,还有这幅春联:风从东海来,八水云烟春织锦;福自南山起,九州儿女梦生花。

中国第一礼仪文化大门上的这副春联,写尽了“十三朝”古都的自信

这幅春联,由西安市楹联学会名誉会长张志春编联。出幅以"风从东海来"切东风,象取千里,平添大气,承以"八水"句,意象丰赡,诗意盎然,为我们呈现出诗城长安的风雅气质;对幅以南门外终南山切南门,以年节祈福联想九州儿女的共同福祉,这种祈己福以及天下人之福的情怀,彰显了古都长安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这幅春联献墨的是陕西省著名书画家田东海先生。

中国第一礼仪文化大门上的这副春联,写尽了“十三朝”古都的自信

田东海,男,1937年7月1日出生于陕西省合阳县。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拜中国画长安画派创始人领军人之一,国家著名花鸟画大师康师尧先生为师,聆听先生教诲数十年,悟其真谛,始有所成。

田东海先生长期坚持一手深入传统,一手深入生活的长安画派的教义,创作了大量有分量并多处发表的书画作品。其画作功底扎实,笔酣墨畅,内容丰富,意境新颖,贴近生活,架构成趣。书法作品尊道法古,广读前贤,拙朴大方,殴、柳、赵、魏,历练有酬。尤以魏体见长。

中国第一礼仪文化大门上的这副春联,写尽了“十三朝”古都的自信

中国第一礼仪文化大门上的这副春联,写尽了“十三朝”古都的自信

田东海先生作品先后在西安,宁夏,北京,澳门等地成功举办个人画展,中央电视台以及北京、澳门、西安、宁夏、河北电视台,人明日报,光明日报------亦先后做过相关报道。2010年2月曾应邀赴日本出席艺术交流。其作品先后由陕西省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田东海书画作品集》,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在河之洲—田东海诗、词、联\u001f\u001f\u001f\u001f\u001f集》,香港人物出版社出版发行《踏遍青山人未老—品读田东海》书画集。

田东海先生被陕西省档案局列入“名人档案”,其所有资料长期保存。

中国第一礼仪文化大门上的这副春联,写尽了“十三朝”古都的自信

中国第一礼仪文化大门上的这副春联,写尽了“十三朝”古都的自信

中国第一礼仪文化大门上的这副春联,写尽了“十三朝”古都的自信

中国第一礼仪文化大门上的这副春联,写尽了“十三朝”古都的自信

中国第一礼仪文化大门上的这副春联,写尽了“十三朝”古都的自信

中国第一礼仪文化大门上的这副春联,写尽了“十三朝”古都的自信

之于为古城南门书写的这幅春联,田东海先生笔法苍古沉雄,质朴险峻,笔力蕴蓄,让人拍案叫绝。其用笔之细腻、笔势之流美,令人挹之不尽。

中国诗词家协会名誉会长、西安对外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臧宝珠女士为田东海先生专门写了一首《青玉案·南门楹联》,点赞田老先生挥毫的这幅作品。

青玉案·南门楹联


永宁庚子,华夏楹联启。

田东海,书墨迹,高悬门楣壁。二度花开岁,古城看,喜迎金鼠新春记。

做大西安市,五个扎实力,追赶事,全运会,小康收获礼。时代篇章最,中国梦,摘得桂冠再写意。


2020年1月13日

中国第一礼仪文化大门上的这副春联,写尽了“十三朝”古都的自信

当古老的城门挂上春联的时候、

整个西安的年味变得浓郁起来,

“中国年·看西安”

西安欢迎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