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碧波潭的九头驸马负伤逃走,为何悟空要拦住八戒的追赶?

明生读西游


九头虫被二郎神的的细犬咬下来一个脑袋,负痛逃走,径投北海而去,猪八戒便要乘胜追击,这时候孙悟空为什么要拦住猪八戒呢?

孙悟空怕猪八戒有闪失,不敢让他去

孙悟空和猪八戒前去碧波潭挑战,九头虫听说后很狂妄,他根本就没把他们两个放在眼里:

“太岳放心,愚婿自幼学了些武艺,四海之内,也曾会过几个豪杰,怕他做甚!等我出去与他交战三合,管取那厮缩首归降,不敢仰视。”  他主动出去迎敌,大叫让齐天大圣上来纳命。他的实力确实也不是吹出来的,和孙悟空来来回回大战了三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

后来猪八戒技痒上来围攻,九头虫变出本体,其中一个头一口就擒住了猪八戒。

可见要是单打独斗,孙悟空也不一定能胜,猪八戒更不可能是他的对手。何况当时九头虫只是负痛逃走,还有一战之力,要是让猪八戒一个人去,估计又是一口擒住。

穷寇莫追,这是兵法真谛。孙悟空怕猪八戒有危险,所以不让他去。

九头虫背景深厚,不招惹为妙

九头虫实力强劲,背景深厚,当年他硬是抢了小白龙的未婚妻万圣公主,要知道小白龙可是西海龙王的三太子,西海龙王在下界可是赫赫有名的存在,但愣是不敢惹他。

小白龙为这事急火攻心,可又打不过他,也不敢去找他麻烦,所以一气之下纵火烧了殿上的明珠,希望这事能引起上面的重视。

可后来上面不仅没有处罚九头虫,反而判了小白龙死刑,可见九头虫的背景实在是通了天了。

后面九头虫逃跑的方向是直奔北海而去,北海以前可是真武大帝、九天荡魔天尊的地盘,那可是和玉皇大帝一个级别的存在,孙悟空是知道他的厉害的。

所以他不让猪八戒去冒险,万一得罪了哪个大神,在西天取经路上再给他们制造更大的麻烦,就有点得不偿失了,毕竟九头虫逃跑了,这一关已经算顺利过去了,就别再节外生枝了。

孙悟空动了恻隐之心,不忍赶尽杀绝

前面因为芭蕉扇,孙悟空和牛魔王兄弟反目,大打出手,结果引得如来发檄四方围剿牛魔王,最后牛魔王被牵着送到了灵山接受惩罚,他的小妾被打死,妻子也归隐了。

再加上以前被观音菩萨收服的红孩儿,被孙悟空打跑的如意真仙,牛魔王幸福的一家人自此妻离子散、各奔东西,这都和孙悟空有关,孙悟空感觉有点对不起这个结拜大哥。

而牛魔王和九头虫及万圣龙王一家人都是好朋友,他和九头虫的关系肯定更亲近些,毕竟二人都是神通广大之辈,功夫相当,在下界都是难逢对手。

孙悟空想到牛魔王不禁有点伤感,其他五个兄弟都不知所踪,就这一个大哥还因为西天取经闹的反目成仇。面对大哥的朋友,他不忍心再下死手了,他阻止了猪八戒,也算是还了牛魔王一份兄弟之情。

总之,孙悟空在西天取经路上遇到的妖怪太多了,他深切感受到了有靠山的妖怪的厉害和难缠,也形成了一套对付各种不同妖怪的办法,他变的成熟和稳重了,不再一味地打打杀杀,所以他及时阻止了猪八戒。


我就是竹韵


《三国演义》中,孟获被擒曾对杨峰说过:“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引用《三国演义》的这句话,来解释一下《西游记》的故事,为什么悟空阻止八戒追杀九头虫,其原因就是他看到九头虫的下场,而想起自己曾经的遭遇,因此动了恻隐之心,这就是《三国》里说的“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想当初,大圣闹天宫时苦战梅山七圣,先被老君的金刚琢打中脑袋,跌了一跤,然后又被二郎神的细犬在腿肚子上咬了一口,就再也爬不起来了,以致束手遭擒,事后二郎神还趁势火烧花果山,让猴子猴孙们几乎损失殆尽,猴子的悲剧人生就是这样开始的。

此时碧波潭一战,先是打死了万圣龙王,又打杀龙子龙孙无数,到了九头虫出战时,只剩得孤家寡人,二郎神再次故技重施,放出细犬“撺上去汪的一口把(九头虫的)头血淋淋的咬将下来”,这不就是当年大圣被擒时的翻版吗?所以悟空见到此情此景,想起当初自己的遭遇,起了慈悲心肠,他止住八戒网开一面,也算是对九头虫手下留情了。



剑胆琴心01


《西游记》第六十三回“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讲的是九头虫的故事,九头虫是碧波潭万圣龙王的上门女婿,也是万圣公主的丈夫,因盗取了祭赛国佛宝舍利子而被孙悟空猪八戒联手追杀,后来又被二郎神和哮天犬击败,在被哮天犬咬掉一颗头颅后,受伤径投北海而去,当时八戒便要赶去,却被孙悟空止住,这是为什么呢?

一、穷寇勿追:

当时猴哥其实也说了莫要追赶的理由:

“且莫赶他,正是‘穷寇勿追’。他被细犬咬了头,必定是多死少生。等我变做他的模样,你分开水路,赶我进去,寻那宫主,诈他宝贝来也。”

猴哥的说法是九头虫应是多死少生,既然如此,又何必冒险去追杀必死之人?而且只要变成九头虫的模样,从万圣公主手里诈来佛宝舍利子,此行目的就圆满达成了。

“穷寇勿追”四字大有深意,假如九头虫走投无路,拼死相搏,即便是少了一头,猴哥都未必是对手,更何况本领还要差上一筹的二师兄?在此前的战斗中,九头虫现出本象,展翅斜飞,一个转身,就伸一个头来,把八戒一口住捉下,如若猪八戒此时追上去,必是十死无生。

二、九头虫罪不至死:

在取经路上众多妖怪中,万圣公主在枉死榜上可以排入前三名,而九头虫虽偷了舍利子,但罪不至死,如果抵死不交出宝贝,在战斗中被二郎神等杀死,那也只能认命,但既然选择了放弃而逃跑,猴哥等又何必赶尽杀绝呢?

在以前的文章中,六甲番人曾说西天取经不过是佛道之争,各路妖魔不过是佛道高层提前安排的伏兵而已,这些伏兵妖魔都是演员,偶有不幸惨死如车迟国三国师和荆棘岭杏仙等树精,但大部分妖魔是不会被杀死的,书中虽无交代九头虫来历,但既然偷佛家宝贝,那么毫无疑问,九头虫就是道家的伏兵。

三、九头虫的来历:

有人认为九头虫后来成为日本的神兽八歧大蛇,被当成水神来崇拜,但这种联想只是基于脑袋数量的巧合而推论,只能作为一种假想,关于九头虫的来历,可以从“九头”和“龙婿”两方面入手。

探究中国上古神话,我们意外地发现,有一种神鸟居然完全符合九头虫的特征,它叫九凤神鸟。《山海经·大荒北经》曾提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大意是九凤神鸟有九个头,人面鸟身,这与《西游记》原著描写的九头虫形象“两只脚尖利如钩,九个头攒环一处”、“气傲不同凡鸟类”基本一致。

此外,九凤最早源于楚人传说,而龙凤呈祥一直是华夏民族的原始图腾,1949年2月在长沙陈家大山也曾发掘到龙凤帛画,可证楚地早有龙凤结合的传说,在《西游记》中,九头虫与万圣公主是夫妻,这其实也含有龙凤呈祥的隐义。

以上是九头虫来历及孙悟空最后放过九头虫的分析,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六甲番人。


六甲番人


九头虫是很厉害的,能抓走猪八戒,跟孙猴子有的一拼,输赢难料,后来二郎神协助才打败了他,到最后孙猴子为什么没有杀了他呢,我自己瞎猜的,有两原因:

第一个原因:孙猴子学聪明了,有了三大白骨精的教训,害怕唐僧责怪,为了这个虫,不值当。

第二个原因:孙猴子认为九头虫有靠山,杀了他有可能得罪某些高神,理由呢,孙猴子是根据九头虫逃跑路线猜的,那时候有地界四大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瞻部洲,这三个州都有妖怪,只有北面芦州没有一个妖怪,这是谁的地界呢,是真武大帝的(最能打架的神),九头虫就是往这个方向跑的,所以孙猴子猜,这九头虫有可能是真武大帝的人,惹不起,算了吧。





阿三影视


先来看看孙悟空的出身,孙悟空在被压在五行山之前是不是没有任何的官方背景?就连他的师傅也不让他说出去,而且他还遵守了,那么在被压之前的孙悟空也就是说他是没有团队,没有背景的,但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没有能力也闹不了天宫,对吧?那么在来说说他戴上紧箍咒以后,当孙悟空戴上紧箍咒的那一刻开始,他有团队了,有靠山了,而且在陪着师傅的一路上遇到的问题和事情总能得到解决的,也就是说,他已经发现了问题的关键点,那就是只要他的师傅没事,其他的都不是问题,因为就算自己解决不了,所有事都会有人来解决的。


刀客蓝蓝


《西游记》本是明朝吴承恩的文学作品,他想把当中的人物故事玩成怎样子就是怎样子,所有的诸佛诸菩萨诸鬼神都是被作者的心思意念所控制的,是吴承恩搬弄来给大家逗乐玩耍的。但现实生活中就须留意了,佛只是教导者,不是佑人者,把佛给神化的是伪佛教,不容置疑。认为佛能佑人的人是伪佛徒,要特别小心被骗。看到寺庙有“功德箱”、“许愿池”之类的,要立即远离,都是骗人的。有许多佛徒已经使得大部分寺庙沉沦为骗人的场所了…


思辨真相


既然是悟空问答,那就说说悟空吧,电视里演的悟空西天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电视里的悟空基本最后关头请个帮忙的助他一臂之力方能战胜,当然电视剧情里的悟空也算厉害的,那么现实灵界中的悟空到底厉害不厉害呢?如果要我说实话的话,我认为不厉害!我感觉还没有红孩办事麻利!


清心派清心


九头虫有背景,如果只是一个虫,就算没有孙悟空,就凭龙王太子身份也早把他灭了,就不会有龙太子自己郁闷火烧洞房,被罚了,而且龙王也不敢得罪他,说明其身世在龙王之上,也可能会更高


Northwolf


岂有筋斗云追不上的虫?耗时耗力不值得。打死了说不明又要被师傅念紧箍咒,放走他说明不足为惧。


我就是Qs


有帮手,他们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