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项羽哪里默默无闻的韩信,为什么刘邦那就有“萧何月下追韩信”?

大马哈鱼12


说到项羽、刘邦跟韩信为什么会这样?那么我们从项羽跟刘邦俩人身上的品格,来看看两人的为人处世,再分析为何韩信到刘邦这里这么吃香。喜欢历史的小伙伴们应该会感兴趣哦。

第一、项羽

项羽,姬姓,项氏,名藉,字羽,春秋战国项国宗室后裔,项燕之孙,项梁之侄。 秦末群雄并起,项羽跟随叔父项梁举兵吴中抗秦,后项梁战死,项羽杀掉秦子婴,自称西楚霸王。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来看韩信在去投奔刘邦时,对刘邦描述项羽所说的话:“项王一声怒喝,千人会吓得胆战腿软,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从这句话我们看的出来项羽虽然勇猛过人,但不懂的安抚手下的人,不会挖掘人才,信不过手下的人,一起在战场出生入死,抛头颅洒热血,结果最起码的信任都没有呐!自己骄傲自负,只会一味地责罚,让将士们都对项羽打内心里恐惧。所以说白了,项羽就是个匹夫,当然他有些地方还是可圈可点,但太少了。韩信在他手下的时候,多次向项羽进谏良言,但项羽骄傲自满不予采纳。所以韩信在项羽那里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感觉跟错人了,于是决定转投刘邦。

第二、刘邦

说到刘邦的话,就要聊聊萧何月下追韩信是怎么回事了。在韩信转投刘邦以后,仍然是个无名小卒得不到重用,在仓库当个管粮仓的官。当时他们管粮仓的人,加上韩信十四个人都触犯了法律,应当问斩。其他十三个人都被问斩轮到韩信时,韩信对夏候婴(夏侯惇的祖宗,当时刘邦手下的将领)说:“汉王不想得天下了吗?为何要斩壮士?”夏候婴发现此人相貌不凡,而且说话跟他人也不一样,于是救下韩信,在后来跟他交谈过程当中非常赏识韩信,并把它推荐给了刘邦的丞相萧何。在和萧何交谈时也很快把萧何给征服了,萧何也特别赏识他,准备举荐给刘邦。后来举荐几次,刘邦都没有重用韩信,鸟都不鸟一下。在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赶他去汉中的时候,刘邦很多将士都逃跑了,其中就有韩信,因为韩信还是没能得到重用。萧何一听说韩信也跑了,都没跟刘邦说一声马不停蹄的去追韩信。刘邦听说丞相萧何跑了,气的直跺脚。等萧何回来,刘邦问你为什么逃跑,萧何回答去追韩信那小子了。刘邦又问,那么多人跑了你不追追个韩信那小子做咩啊。萧何回,其他人不算人才,但韩信天下无双。刘邦说,那么就给你个面子,就看看这韩信到底是什么货。待刘邦见韩信时,韩信将他对项羽的了解,以及天下形势的分析和如何起兵东征的韬略跟刘邦一说,刘邦大为惊喜,觉得跟韩信相见恨晚。[擦汗]后来跟随刘邦四处征战,为刘邦打下西汉王朝。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

第三、原因之一

韩信身高九尺,英明不烦,而且天资聪慧过人,但是家里穷的叮当响,吃百家饭,在韩信母亲去世时都没钱办理后事。后来遇到秦末农民起义,韩信去参加了项梁、项羽叔侄俩的义军,项梁战死,跟了项羽一段时间,多次向项羽进言,骄傲的项羽都没有重用,觉得你一个小小的兵懂什么,要知道韩信当时在项羽那里只是个看门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韩信是跟在项羽身边有段时间了的,所以以韩信的智商,肯定了解了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及项羽做了些什么事。然后站在项羽对他手下角度去看,得出结论项羽虽自称西楚霸王,但已大失军心民心。失军心:每次打胜仗不给手下封赏,因为功劳都自己一个人占了,即使给也只给自己喜欢的,可见他自私自利偏心,自然不得军心。失民心:秦末三将章邯、董翳、司马欣,以及数十万中原将士被项羽坑杀,征战时所到之处百姓无不生灵涂炭,惨遭践踏残害。所以韩信非常了解项羽为人跟项羽所作所为,以及当前的社会形势跟以后的趋势。这么了解项羽的一个人难道随便放弃?肯定是不的,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其次韩信的格局,眼光以及谈吐比普通人更上一层,取决于他的聪明,更何况一身的武力,智勇双全的一个人难道不是天下无双吗?所以萧何被其文才武略深深吸引。若让刘邦得此人,起兵伐西楚肯定会轻松很多,自然无论如何也要将其留下,推荐给刘邦。果然后来韩信带领大军势如破竹,打下天下,足以说明。

第四、原因之二

我觉得这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萧何和夏候婴对刘邦都非常忠心,应该是源于刘邦懂得爱惜人才。比如当刘邦听说萧何逃跑回来的时候的表现,又爱又恨,很无奈体现刘邦的爱才。所以刘邦招贤纳士,大爱天下有才之人,并且重用贤能,对萧何他们的爱惜以及刘邦的一些其他品德,觉得跟着刘邦干绝对有未来。让萧何对其忠心不二,遇到人才自然要拼尽全力留住介绍给刘邦。

以上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过程以及韩信在两大阵营待遇不同的原因。以下图一汉高祖刘邦,图二丞相萧何,图三韩信母亲带着韩信要饭,所以现在知道韩信家有多穷了吧。[汗]

[互粉][互粉][互粉][互粉][互粉][互粉][互粉][互粉][互粉][互粉][互粉][互粉]





李小小湘


帅帅读史为您解答。

夕阳西下,刘邦军营,韩信跪在地上,和他一起的还有十三个士兵,他们十四个人因触犯军法,将要被砍头,猎猎的寒风灌进他们的脖子里,韩信悲从中来,自己从小熟读兵法,立志建功立业当王侯,然现在却身死异处,他不甘心却也无可奈何。


楚国贵族项梁,响应陈胜吴广率兵起义。经范增建议,拥立楚王后代熊心为楚怀王,起兵反抗暴秦。

韩信只身投入项梁军营施展抱负,参加了项梁的每一次战役,秦将章邯采用衔枚战术偷袭定陶,杀死项梁,韩信转投项羽,被任命郎中。

项羽打心里看不起出身微末的韩信,虽然韩信数次献计,均被项羽拒绝。韩信感到在项羽处无出头之日,转而投奔汉王刘邦。


韩信在刘邦军营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士兵,因和其他十三名士兵无意触犯军法,被处以砍头的处罚。在前面十三人皆被砍头时,韩信看到了刘邦的心腹夏侯婴,连忙大喊:“汉王难道不准备夺取天下了吗?为何要杀有才能的人!”

夏侯婴听闻,抬头一看,见喊话之人气度不凡,忙叫停了刽子手,经过和韩信攀谈,发现他谈吐不凡,于是向刘邦引荐。

看在夏侯婴的面子上,韩信被任命治粟都尉,管理粮食的调运。借此和他的上级萧何接触多了起来,多次的接触,萧何发现韩信是带兵的良将。

萧何虽多次向刘邦举荐韩信,但没有引起刘邦的重视,韩信也因此心灰意冷。


韩信将张良的推荐信拿给萧何看,萧何顿时心有主意,当时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迁徙巴蜀之地,期间很多士兵逃走。

萧何同韩信密谋,让韩信假意逃跑,萧何假意追赶,以引起刘邦的注意。

一天傍晚,韩信借故逃走,到达和萧何约定的地点。萧何在韩信走后,假装大吃一惊,顾不得和刘邦通报,连忙骑马去追韩信。

刘邦得知萧何不辞而别,心中烦躁,如失左右手一般,大骂萧何不讲信义,当缩头乌龟。


趁着月色,萧何与韩信到达约定的地点,他们并没有立即返回,而是两人攀谈起来,等了一日后才缓缓回到汉王军营。

得知萧何又回来,刘邦又惊又喜的骂他,萧何说:“当时情况紧急,来不及禀报,我是去追韩信了。”

刘邦骂道:“跑了那么多人,为什么偏偏去追韩信?”

萧何道:“汉王如果想一辈子待在蜀地,当然用不着他,如果想问鼎天下,非用韩信不可”,他边说边拿出张良的推荐信。

经过萧何一出月下追韩信的戏码,加上张良的推荐信,刘邦终于相信韩信有大才,随即拜他为大将军,统领刘邦所有兵马。


小结

韩信之所以在项羽处默默无闻,是因为:

一、他出身微末,在当时讲究门阀等级的秦末,是不被贵族出身的项羽所重视的。

二、韩信虽有鬼神莫测的计谋,霸王项羽也是一个天生的战神,同样对兵法有很深的理解,巨鹿之战大败章邯,彭城一战打的刘邦溃不成军,险些被擒。

所以过分自负的项羽并没有重视将才韩信。

张良、萧何、夏侯婴等人通过和韩信接触,均被他灵活多变的兵法谋略和人格魅力所折服,所以众人才向刘邦大力举荐,萧何更是配合韩信演了一出“月下追韩信”的戏码成功打动刘邦。

刘邦得知韩信的才能后,更是本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从一个治粟都尉的小官,提拔为统领全军的大将军,此等气魄是项羽等人学不来的。

韩信当了大将军后,首次献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谋,帮刘邦成功平定三秦,占领关中之地。


帅帅读史


很荣幸能够看到这个问题,也很高兴给大家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看法与想法,废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关于这个问题。

在下面优质内容我为大家分享,首先我分享下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快乐,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个人认为有以下原因:

1、项羽自己的原因。项羽出身贵族,是看不起韩信这样的底层人士。而且项羽非常自负,但他不能放手任用贤才,从他起兵到自杀所用的人基本上都是以江东人为主。

从历史上可以看出,项羽舍不得给属下官位。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就是妇人之仁。

2、韩信的原因。韩信极善隐忍,在项羽看来是懦弱,所以项羽看不起韩信。项羽出身贵族不喜欢使用阴谋诡计,而韩信恰好就推崇兵不厌诈的思想,于是他提出来的意见即便是对的,也不会被项羽采用。因为身为贵族的项羽根本就不屑于做这种“下三滥”的勾当。于是一直以来,项羽都非常瞧不起韩信,以至于即便知道韩信有才,更是用一个执戟郎中的官职来嘲弄他。

3、刘邦为什么敢用韩信。刘邦的出身不比韩信好多少,刘邦就是一地痞流氓出身。手底下也没什么像样的可以领兵作战的。当他知道韩信的才能得时候就像是赌徒一样放手一搏,从他封韩信为大元帅时却不想给兵符就可以看出来。有韩信的汉军和没韩信的汉军是不一样的,前期的汉军可以说是经常吃败仗的,有了韩信就像开了挂一样。

关于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与看法,都是我个人的想法与观点,在这里同时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于分享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与看法,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走进这话题。

我在这里,发自内心真诚的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拥有好身体,同时也祝大家在自媒体行业有一个好的发展,谢谢。

最后欢迎大家关于这个问题畅所欲言,有喜欢我的记得关注下哦,每天为大家分享与解答我的想法与见解哦。




公子灵均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幅韩信墓前祠堂中的对联,可谓高度概括了韩信一生中的重大经历,而这其中的“知己”,指的便是萧何。秦末天下大乱之际,韩信仗剑投奔项梁,项梁死后归入项羽麾下,因不得重用而转投刘邦,仍然不受重视之下便想逃走,于是便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个典故,那么萧何对于此前默默无闻的韩信为何如此重视呢?

△萧何月下追韩信(网友神图)

从仗剑投项到拜为汉将,韩信的崛起之路

韩信本为平民,虽“志与众异”,但却没有谋生手段,因而家境贫困,常常靠他人接济度日,日久便为乡邻所恶,“一饭之恩”、“胯下之辱”等均发生在这一时期。

秦末天下大乱,随着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六国后裔也纷纷于各地起兵,楚国项氏后裔项梁也趁机在楚地起兵,韩信也在这一时期仗剑投军,投入了项梁军中。然而,韩信虽然跟随项梁打了不少仗,但始终默默无闻,没能受到重用。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项梁于定陶之战中被杀,韩信就此又归属了项羽,但项羽也仅仅是任命其为郎中。郎中这个官职其实并不大,其始设于战国时期,主要负责掌管门户、车骑等事;内充侍卫,外从作战,司诏策文书。这个职位有点类似于现代的作战参谋,即跟随将领作战,也负责出谋划策。

作为郎中的韩信虽然拥有了参与军机、贡献策略的机会,奈何项羽太过刚愎自用,韩信“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史记·淮阴侯列传》),长此以往,韩信对于项羽便也逐渐失望了。西入关中灭秦之后,项羽大封天下十八路诸侯,之后各诸侯各自返回封地,韩信则就此脱离楚军阵营,转投汉军。

然而,转投汉军的韩信依然没有受到重用,只是被任命为了管理仓库的小官,韩信非但没有受到重用,反倒因为他人犯罪而被连坐,差点就被处斩,幸好他急智之下求助夏侯婴,这才免于一死。然而,夏侯婴虽然对韩信极为欣赏,也曾向刘邦进行推荐,但刘邦也只是让其管理粮饷而已。

不过,韩信负责管理粮饷之后,却与主管后勤的萧何有了接触机会,并很快引起了萧何的重视和赏识。然而,韩信依旧没有受到重用,他见深受刘邦重用的萧何推荐依然无用,便又生了改换门庭之心,趁着不断有汉军逃散的机会也偷偷溜走了,萧何得知之后,则顾不上禀告刘邦便连夜去追,这便是“萧何月下追韩信”了,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才让刘邦不得不重新审视韩信,最终拜其为大将。

韩信此前始终默默无闻,为何萧何对其如此看重

从仗剑投项到转投刘邦,韩信始终没能受到重用,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然而作为刘邦左膀右臂的萧何,却对其如此看重,甚至不惜冒着被刘邦猜忌的风险,不加禀报便连夜去追,这又是为什么呢?

1、萧何善于识人。萧何虽然没有“相面”那种神奇的功法,但他在识人方面确实有其独到之处,最为典型的便是他与刘邦之间的关系。早在刘邦还是布衣之时,身为县吏的萧何便与其交往甚密,且多次暗中袒护刘邦。等到刘邦成为亭长之后,萧何作为刘邦的上级,竟然“常左右之”。《史记·淮阴侯列传》有载,“(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萧何在多次与韩信交谈之后,善于识人的他很快便发觉了韩信的与众不同。

2、韩信口才出众。韩信早在管理仓库时,便差点因连坐被杀,眼看就要被杀头的他,看见夏侯婴之后仅凭数语便引起了夏侯婴的重视,不仅得以逃过一死,而且还得到了夏侯婴的推荐。而在与萧何数次交谈之后,又立即引起了萧何的重视,使得对方连夜追赶自己。而在被拜为大将之后,第一次为刘邦献计,便使得刘邦“大喜,自以为得(韩)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可见,韩信的口才应该是极为出众的,也只有如此,默默无闻的韩信才能迅速引起他人重视。

3、刘邦唯才是举。在那个尚未建立人才选拔机制的年代,一个人是否有才,往往只能通过名气来判断,韩信为何屡屡不受重用,一个极大的原因便是他太过默默无名。刘邦之所以一开始没有重用韩信,并非是他识人不明,而是他根本就没有与韩信有所接触,根本没有机会去发现韩信的才能,只不过在夏侯婴推荐之下顺手提拔了一下而已。但是刘邦又有一个优点,那便是唯才是举,只要让他觉得你是人才,那么不论出身如何都能获得重用,这也是刘邦手下人才济济的一个原因。而正因如此,萧何才敢于去追韩信,因为他知道只要能够引起刘邦重视,那么韩信必得重用,如果刘邦也无识人之明,那么即使萧何知道韩信有才,想必也没有追的必要了。

如上所述,萧何之所以在韩信默默无闻之时上演“月下追韩信”,即源于萧何自己的识人之术,也源于韩信本身的出众才能,同样源于刘邦阵营的用人原则,这三点可以说缺一不可。


香茗史馆


韩信在项羽的阵营中,项羽只是看在他是叔叔的部下的份上把他提为了郎中。韩信心中很不甘心,他多次利用郎中便于接近项羽的机会为项羽出谋划策,以表现自己 的才能。但是项羽却始终对他的意见置若罔闻。自负的项羽实在无法接受一个普通侍卫对自己提建议。韩信看到虽然项羽率领着大军打了许多漂亮仗, 不断地在群雄中树立起威信,但项羽始终忽视正面战场以外的局势变化。韩信感觉自己在楚营没有再待下去的必要了。

韩信投靠了刘邦之后,经常和丞相萧何接触,一有机会就向萧何吐露自己的胸中大志,让萧何认识到自己的盖世才华,没过多久萧何就彻底地被韩信的才华征服了。在萧何的眼里韩信比汉营中其他将军都要厉害,他认识到,汉王刘邦要想成就天下霸业,就必须有韩信这位军事家辅佐不可。萧何便主动地去向刘邦进一步举荐韩信。然而刘邦却很不以为然,导致韩信对刘邦也失望了,于是他悄然离开了汉营。

韩信的离开使萧何大吃一惊。虽然当他得知韩信离开了汉营时天色已经很晚了,他甚至没有来得及向刘邦报告就披星戴月急追而去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传说也就是由此而来。

后来韩信被刘邦任命为大将军,很快就表现出自己的军事天才,为大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最终也没有逃脱“功臣末路断头颅”的悲剧。


看着天空的猫


个人认为有以下原因:

1、项羽自己的原因。项羽出身贵族,是看不起韩信这样的底层人士。而且项羽非常自负,但他不能放手任用贤才,从他起兵到自杀所用的人基本上都是以江东人为主。

从历史上可以看出,项羽舍不得给属下官位。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就是妇人之仁。

2、韩信的原因。韩信极善隐忍,在项羽看来是懦弱,所以项羽看不起韩信。项羽出身贵族不喜欢使用阴谋诡计,而韩信恰好就推崇兵不厌诈的思想,于是他提出来的意见即便是对的,也不会被项羽采用。因为身为贵族的项羽根本就不屑于做这种“下三滥”的勾当。于是一直以来,项羽都非常瞧不起韩信,以至于即便知道韩信有才,更是用一个执戟郎中的官职来嘲弄他。

3、刘邦为什么敢用韩信。刘邦的出身不比韩信好多少,刘邦就是一地痞流氓出身。手底下也没什么像样的可以领兵作战的。当他知道韩信的才能得时候就像是赌徒一样放手一搏,从他封韩信为大元帅时却不想给兵符就可以看出来。有韩信的汉军和没韩信的汉军是不一样的,前期的汉军可以说是经常吃败仗的,有了韩信就像开了挂一样。


锅盔饼子


有三个因素,与大家分享。

1:刘邦的丞相萧何很赏识韩信,韩信到刘邦处后也未得重用,但萧何与他交谈多次,

认为韩信懂兵法,能帮刘邦打败项羽而夺天下。

2:项羽虽兵强马壮,但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他主要信任从前的江东子弟兵,韩信得不到重用。

3:刘邦虽弱于项羽,但他求贤若渇,韩信在他那里有发挥的空间。


尝古研今


《史记》中讲“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说韩信最开始是跟着项梁的,在他手下也一直是默默无名。项梁死了以后就跟着他儿子项羽,项羽任命他为郎中,就是保护项羽的一名!普通侍卫,还是没有机会在战场上展示自己的才能,他也多次跟项羽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项羽是多么自负的人,怎么会听一个侍卫的计策呢,可以想象韩信不得志的失落。

理想报复不能实现,想办法就乘机逃到刘邦这来了。可惜的是刘邦这边也只是安排了个管粮草的官,有一次出岔子还被夏侯婴抓了。偶然的机会萧何认识了韩信,觉得韩信说的挺有见识的,极力推举到刘邦那去,当时的刘邦被项羽打到没脾气,或许也是抱着有个人才总比没有的强。这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

段奕宏扮演的韩信


阿琛闲聊


陈平这样评价项羽的: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韩信虽然有才,但不是项羽的亲人。项羽所信任的都是"皇亲国戚"。所以尽管韩信是个金子,在项羽那里也不能发光。韩信正是看到这一点才离开项羽。

萧何为人对刘邦忠心耿耿,做丞相后更是尽职尽责,也是想着天下尽快一统,免受战乱之苦。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韩信,与韩信交谈中发现韩信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所以多次向刘邦推荐韩信。他曾这样跟刘邦说:大王如果只想当个汉中王,没有韩信也就算了;如果要准备打天下,那就非用韩信不可。可见他是多么看中韩信。所以当韩信在刘邦军中两个多月得不到重用的时候才在一个月色明媚的夜晚离开。萧何知道韩信离开才有了月下追韩信这一幕。有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成语。





1今月曾经照古人1


韩信好比千里马,而项羽却不具备伯乐的眼光,韩信没有得到重用,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只好离开项羽,另寻明主。

而萧何却具有伯乐的眼光,发现了韩信这匹千里马,向刘邦力荐,得到刘邦的重诺后,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历史证明,萧何识人的慧眼,刘邦用人的良好机制,才造就了韩信这一伟大的战神。

要想得到千里马,必须先要找到识马的伯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