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婆婆帮忙带孩子会有一种跟自己抢孩子的感觉,而自己妈妈带则没有,这是什么心理?

世间再无小龙女


这是一种挺普遍,挺正常的心理。

先从婆婆和妈妈的角度来说。

传统老人,对家庭的理解不是很正确。

一,

婆婆会认为,儿子是她的附属品,儿媳是儿子的附属品,孙子/孙女是儿子儿媳的附属品,但总的来说,儿子儿媳孙子一家,都是婆婆的附属品。

所以,婆婆会过多地参与小家庭的各种事务。

在带孩子的问题上,很多婆婆会觉得,除了没有奶,自己和儿媳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老人经验丰富,比妈妈更会带孩子,所以孩子的事情应该婆婆说了算。

所以,婆婆就真的会做出“抢孩子”的举动。

二,

妈妈会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生的外孙/外孙女也是跟着别人姓,是别人家的孩子。

所以,姥姥会爱女儿,也会疼爱外孙,但是在带孩子的时候,遇到稍微大一点的问题,她会问女儿的意见,甚至奶奶的意见,因为不是“自家孩子”,不敢擅做主张。

所以,女儿很少会觉得妈妈跟自己抢孩子。

从新妈妈的角度来看。

在大部分女人眼里,婆婆和妈妈都是不一样的。

最起码,跟自己妈妈可以生气吵架,气完了照样是亲密的母女,跟婆婆哪敢生气。

但是儿媳和婆婆同在一个屋檐下时,肯定会产生大大小小的矛盾。

儿媳有怨气却不说,累积在心里,婆婆又不知道,继续我行我素。

长期沟通不畅,两人就会有一种“敌对”的感觉。

一旦出现婆婆跟儿媳育儿观念不一致的情况,婆婆按照她的理解来做,儿媳就会觉得,婆婆是在抢孩子。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当然是跟公公婆婆分开住。

每个周末带孩子去看看他们,放手让他们带一会儿,自己也轻松。

如果不得不住一起,就一定要注意沟通。

婆婆虽然不是很喜欢儿媳,但很少有婆婆不喜欢孙子的吧?很多时候她们跟儿媳反着来,只是因为育儿理念太落后了,难听点说是没文化,但本心还是想着孙子好的。

因此,要跟老人做好沟通,至少,要把育儿观念统一起来。跟老人讲清楚怎么做才是好的,为了孙子着想,大部分婆婆都是能听进去的。

同时,妈妈也要调整一下心态,抓大放小,大原则决不妥协,小事情随老人去吧。

比如说,孩子是3岁上幼儿园还是4岁上幼儿园,肯定是妈妈和爸爸说了算。

但今天吃胡萝卜还是南瓜,就随奶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