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只有一个孩子,你舍得让孩子跑很远去上大学吗?你会让孩子在本地或是附近上学吗?

Smile


我舍得让我的孩子,去远方上大学

孩子长大了,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吧。我们做父母的,不能因为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而耽误了孩子的大好前程。在哪里上学都一样,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能考上,一所自己理想的大学。

如果,孩子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这所大学又在远方,做父母的应该敞开心扉、让孩子去就读。虽然在自家的附近也有大学,未必是孩子的对口专业。

只要孩子努力学习,大学几年时光、过的也好快,孩子毕业了,照样可以回到我们的身边。孩子愿意在哪上,就让他在哪上吧。

我家的孩子,现在八岁了,从小到大都没离过我的身边。如果说长大,他考上大学了,而且不在我家附近,是在远方,我会支持他去上学。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对孩子也是一种锻练。

希望,家里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孩子考上大学了,不能在自己的身边,都能放手让孩子去学吧。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前程。


小草拍摄


肯定舍不得,我女儿15年高考当时的分数可以报上海财经、中央财经,但我和她爸坚决反对,不让她走远,做了几天工作说服她就报省内的广东中山大学金融专业,现在毕业了,出国留学读研,也舍不得,没办法她要去,为了她的前途,只能让她去读,但还是不断的给她洗脑读完就回,不能长期留美国,更不能定居美国,也不知道以后结果会怎样,总之现在天天微信,也担心,内心是希望她快点回国。


手机用户5334565439


一句话概括要点:孩子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家长应该予以尊重;但家长也有提醒指导的义务,孩子在综合家人意见的基础上慎重做决定。

1.作为孩子,除了北上广深等超级大城市外,大多数情况下,心态就是我终于长大了,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远,希望离开自己的小县城,离开自己的省份,到外省,到大城市去闯,去拼搏,开启自己的未来人生。

以我亲身经历来看,老家在内蒙,当时填报志愿时就想着出去闯闯,所以省内的高校一个都没有填报,最后在西安上的大学,工作又到了重庆,从大西北走到了大西南。

所以孩子不管是想留在本地,还是到外地上大学,都是个人人生的重要选择,影响未来一辈子,谁年轻的时候还没有梦想。有梦想,就尽情去闯,去实现,所以从理性角度,尊重孩子的选择,放手让孩子去闯,应该是父母的明智之举。

2.作为父母,的确把孩子养那么大,忽然孩子远离而去,心理上,情感上一时难以接受,孩子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充分的沟通,做好解释甚至安抚工作,不是只有孩子需要哄,父母有时候也需要哄。

同时,父母作为过来人,有着更丰富的人生经历与经验,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社会信息,上学,工作,结婚,生孩子,买房子,给予的信息越充分,越客观,孩子做的决策就更科学与全面,避免以后后悔。作为孩子,不谙世事,也理应多听听长辈的建议,而不是一味的反抗与叛逆。

3.我以我的经验来看,给点参考:

第一,到外地,到大城市读书,可以长长见识,丰富阅历,毕业以后大城市工作机会也多,对未来职业发展是有好处的。

留在家乡的好处就是离家近,有亲朋好友,方便照顾,如果人脉多,以后找工作也容易些,不好之处,就是工作机会可能会受限(不包括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大城市的人一般喜欢留在本省)。

第二,到外地也有不方便之处,就是如何兼顾个人与父母,父母上年纪了,一般不太适应外地的生活环境与自然条件,老人愿意不愿意到你的城市?如果不愿意,他们年纪大了谁来照顾的问题?

第三,毕业后找工作,建议要么回自己的老家或另一半的老家,要么就在自己上大学所在的城市,至少这两个地方有你们熟悉的人脉,如果到第三方城市,一切从头开始,会比较难。


全栈品牌人


我的孩子现在就在远方上大学,去年考上的,学校好专业也好孩子愿意去,做父母的虽然舍不得,但是为孩子前途考虑还是得尊重孩子。去外面上大学孩子也能长见识,能接触到不同地域的人文开阔视野,现在也就是读书阶段将来深造,就业还不知到会去哪,做父母的只有一点对孩子前途有好除就行。而且现在的交通也很发达想和孩子见面也不是啥大问题。


绿地冰凌


肯定舍不得,我有两个孩子也一样舍不得,可是当父母的一定要学会放手。

从另一个方面讲,如果他读书的时候你让她去了外地,在上学期间她会不断思念在家的时候的各种好处,毕业了可能回到本地的城市工作或者考研!如果说上学时候硬拽着不让走,可能毕业了他反而想出去。

上学期间在哪里其实不影响之后的工作,但是如果进入工作岗位,想要轻易换城市 ,那难度就要大一些了。

我这么说的原因是我自己就是这样子的,上学的时候一心想去离家远远的地方,各种原因留在了本省。在毕业的时候,我老公当时也是我男朋友当时想留在本省,而且联系的那个公司还是相当不错的,可我想去沿海城市,最终害的老公也是在外漂着,而我有孩子后回来了,但是却很难找个合适的工作。


我是格调


我觉得关键还是看孩子的分数能上哪里的大学,分数高能上外省的好大学,当然必须出省,分数能上本省好大学没必要去外省。我陕西的,本省除了清华北大等一流大学外,其余各分数段都有相应的大学,我儿子就在长安大学,离家也就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他的同学也大多在西安,出省的很少。


以沫小语


我现在是舍得的,我家是男孩,我认为男孩子就要离开父母出去磨练磨练。孩子的父亲是军人,孩子从小就立志长大当特种兵。我感觉有目标总比没目标好,我现在也是以孩子的目标教育他,我想孩子如果长大了目标还不改变的话,肯定会远离我,我现在也是在不断的给自己做着孩子远离父母的的心理准备,真到那一天也容易接受些。

好男儿志在四方,孩子从小就受父亲的影响!我想就算我心理再怎么不愿意孩子离开我去远方,我也会选择支持!


平凡人的点滴


如果有必要,我是愿意让孩子跑很远的地方上大学的;

1)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孩子要发展,应该遵守孩子自己的要求,让孩子留在自己的身边是父母自私的表现。

2)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谁又真正想让自己的孩子去很远的地方去求学或发展呢?但父母是不可能保证孩子一辈子都能够快乐幸福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发展空间,需要多磨练啊!

3)我们中国的父母大部分很传统,舍不得自己的孩子离开自己,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创造留在自己身边的机会,即使有足够的资本,这种做法也未必就是长远的目光啊!

4)如果孩子还在15岁以前尽量陪伴孩子,能够让孩子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品质,但到了17岁以后,孩子是该离开父母的时候了,否则会越来越依靠父母而影响孩子一辈子的发展;

5)儿行千里母担忧,但我们必须遵守事物的发展规律,父母终究有一天要离开孩子的,孩子将来也必须面对一切,无论父母的背景等实力如何强大,能够让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但绝对是无法保证一辈子的啊!

6)一个孩子也好,两个孩子也罢,孩子要怎么样去发展,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尽到父母抚养孩子成人就尽到父母的责任,强迫孩子做的事情,究竟自己会后悔的;

我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孩子还在读初中,我就明确告诉他,他高中如果英语好可以去美国读具体他自己决定,如果高中考不起,就去读职业学校,至于将来的发展,取决于他自己的努力,自己不努力,依靠父母,没门!


师范生谈教育


看到这个问题,我的第一反应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所以“我会让他有多远滚多远”,最好可以去一下北京这种大城市锻炼一下自己,千万不要在本地或附近黏着我。 我可能因此失去一个孩子,可是我的人生不能仅仅是他,他的人生也不能仅仅是我。

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下泰戈尔的一首诗吧。

触摸自己(泰戈尔) 你靠什么谋生, 我不感兴趣。 我只想知道,你渴望什么, 你是否有勇气追逐心中的渴望。 你面临怎样的挑战、困难, 我不感兴趣。 我只想知道, 你是怨声载道, 还是视它为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你的年龄,我不感兴趣。 我只想知道,你是否愿意冒险, 哪怕看起来像傻瓜的危险, 为了爱,为了梦想, 为了生命的奇遇。 什么星球跟你的月亮平行, 我不感兴趣。 我只想知道, 你是否看到你忧伤的核心; 生命的背叛, 是敞开了你的心, 还是令你变得枯萎、害怕更多的伤痛。 你跟我说的是否真诚, 我不感兴趣。 我只想知道, 你是否能对自己真诚, 哪怕这样会让别人失望。 你跟谁在一起, 我不感兴趣。 我只想知道, 你是否能跟自己在一起。 你是否真的喜欢做自己的伴侣, 在任意空虚的时刻里。 你有怎样的过去, 我不感兴趣。 我只想知道, 你是怎样活在每一个当下。 你有什么成就、地位、家庭背景,我不感兴趣。 我只想知道, 当所有的一切都消逝时, 是什么在你的内心,支撑着你。 愿我看到真实的你。 愿你触摸到真实的自己。

为什么提到这首诗呢?

第一,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独立,敢于冒险;可以独当一面,他能拥有自己的主见;能够有自己的梦想。希望他能够在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年纪朋友不对生活失去信仰。其实还是希望他能够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精神可以独立! 出来这个社会之后,鱼龙混杂,你会感到社会是个纷繁复杂的大熔炉,一不小心曾经正确的坚持就会被自我质疑。 就像昨天我质疑了自己的梦想。我发现其实我有时候也很自私,自私到为了个人的理想生活而动起放弃一切的念头。可是当嫂子在我身边和我说“宿舍不好你就说不教。记住你已经是一个老师。正如你能因为别人很穷就不教人家?”那一刻我就哭了,梦想与现实的差距总是十万八千里。教书是我的梦想,可是我能因为自私放弃孩子?我是一个成年人了,我需要很努力去克制自己身上的孩子气。在一个明明还很年轻的年纪被所有人当成老手对待。我真的很讨厌出来社会后,别人见到你第一句话已经不是问“你在哪里上学?”,取而代之的是“你在哪里上班?几岁?有男朋友了吗?”然后就开始进入他们自导自演的相亲会场,从来不敢附和。我好累!我明明还很年轻,明明才刚刚毕业。为什么当我说出自己的年纪的时候,别人眼睛里就露出“这么老了”的神情。然后就开始“我在你这个年纪已经生了孩子了”之类的话呢?我拥有很多梦想,我希望我可以投资的是我自己,我不想那么年轻忽然有一天因为社会压力让我早早定下自己的终身。我希望我三十岁还能看到自己为了自己的梦而拥有放弃已到手的一切勇气。我希望我不要为了安逸而放弃追求提升自我。我现在也特别害怕有一天会违背自己的心和一个我根本不爱的人度过余生。因为他的条件刚好合适,从而和他在一起,继而麻木地“活着”。那我的人生在别人眼里圆满了,可是我才觉得我的一生真的玩完了。



通过写自己的感受,就是想说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有自己的选择,不要因为外界的各种鸡毛蒜皮动摇。

有人在朋友圈问:我们身边有的人,三十岁,已经买了房,买了车,当然大部分是依靠父母一辈子的积蓄,也有自己奋斗所得,我们在努力过好平凡的日子,可天灾人祸,悲欢离合,你是否能扛得住,是否挺得过去?你真的三十而立了?是不是只是物质而立?

看到最后那一句么?“是不是只是物质而立?”物质决定精神。这时候有人就说经济基础是前提,可是我觉得精神也很重要。精神一旦没有了寄托,生活就没有了灵魂。

第二,大城市有更多新鲜的事物,充满各种诱惑,这时候就要锻炼他如何选择的能力了。而且大城市自身可以容纳更多的灵魂,如因为梦想而留下来的北漂。

第三,大城市科技发达、医疗先进、人才济济、设备完善,我的孩子在大城市里可以快速提升自己。只有我的孩子见过了这些,他才能去衡量孰重孰轻,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追求自己的梦想,能够有和自己的心角逐的勇气,认知才能具有一定的高度和丰富性。

或许“你是否也会偶尔怀疑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隐姓埋名几百年


有多远?能出国吗?出国留学,求之不得,不用说,肯定去,如果去不了国外,国内不要嫌远啦。

你担心什么?安全吗? 现在,国内大学都设在比较发达的城市,只有好坏之分,不存地区之别,学校管理正规,安全是没问题的。

嫌离家远吗?能有多远?就怕你考不上。好大学就是再远,也得去。现在交通发达便利,联系方便,这些根本不是事儿。况且上大学只是4年的时间,参加工作还不一定往哪儿呢!

俗话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孩子走得远,见识多,以后才能史好融入社会。去远处上大学也是个锻练机会。

我孩子去年上大学,我只考虑能去哪个大学,从没考虑远近,天寒地冻的冰城,四季如春的羊城,偏僻动乱的乌鲁木齐,都考虑过,只是没有合适的专业,只能上个能照顾本省学生的大学。

希望能给你些启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