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的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淡淡一掬水


讨论本质区别的意义不大,但是我可以拿中医举例子。换句话来说,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就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西医的器官、细胞和分子学说就是典型的唯物主义。


gnothiseanton


唯心和唯物的区别根本在于认识论及其作用。

唯物主义认为,不论人是否认识到,物质存在都是存在的。

但是科学要求结论必须经过证明的。

而且唯物主义有个悖论——人不知道的事物是否存在?按照唯物的观点,一切都是存在的,只是我们没有看到,没有感觉到。但是这是违背科学的。

唯心认为世界是人们认识到的世界。人没有认识到的不是我们的世界。

唯心主义是符合现代科学的。

唯心不是原来很多人以为的那样,完全是心里想的。

吾心即是宇宙。这里的心不是

心理活动,而是外界的反映。

退一步说,即使是纯粹想像,也是人根据经验的想像。想像也要依靠经历,经验。

做梦是人脑内的记忆被无序的脑物质连接起来的连续活动。也是经验的反映。


一叶枫流O灵似舞妖


唯物论与唯心论是哲学的两大流派。唯物主义着重于认识论,从而影响世界观,基本思想为经验主义;唯心主义着重于世界观,从而再到认识论,基本思想为理性主义。这是唯物论与唯心论最本质的区别。

至于孰对孰错,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谈谈我的观点:

1、世界观没有对错,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对的。

2、唯物主义者因为坚持其心中所以为的那个唯物定义,实际上就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

3、唯心主义者因为承认观点的主观性,本身观念有一定范围的适用性,反而更加客观,有点唯物主义了。

4、当定义唯心唯物的时候,都是客体主观去发生,这一定义行为又是客观存在的主观行为,请问到底怎么才叫唯心、唯物?

5、本人比较欣赏王阳明先生的心学,这是我国古代儒家哲学的集大成者,代表着中国儒家的最后一个高峰,并成为近世启蒙思想的先导。王阳明的心学就是唯心主义,“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看见花时,感觉到了,花就存在;没有看见时,感觉不到,花就不存在。“心外无物”是指心乃生发意义的源泉,不致“良知”,外在世界尽管五彩缤纷,但对我毫无意义可言。就当你未见到那个美丽的女子时,在你心中那个人便根本不存在,只有你见到她,那美丽才会呈现于你眼前,于你而言才会具有意义。这与量子力学颇有几分神似,更给唯心主义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文鲤见新章


唯物论是站在万物的立场去认识一切,而唯心论则是站在人的立场去认识一切。

但人其实也是万物的一部分,终归是要尘归尘,土归土,这不是说每个人都要死,而是说我们最终,还是要与万物融为一体,而不能把人这种生物与万物隔离开来。

所谓的唯心,其实并不是说把心里所想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否定人心之外,一切事物都的存在。而是把人作为个体来相对说的。每一个事物,虽然本来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人这个个体来说,如果心里面没有对这个事物的意识,那这个“物”对于人来说,就是无意义的。这就是我们所认识的唯心论。

但其实唯心论者,最终其实都要走向万物。佛家讲: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实就是指我们每个人,其实本来就是与万物一体的,每个人的内心,也是与万物一体的,不要过分的把人心看得太重,只有让我们融入大自然,天人合一,与万物一体,达到我即万物,万物即我的状态,则就是成佛了。

所以你看,作为唯心论的佛教,他们最终的归属,其实就是与万物一体,看起来和唯物论是一样的嘛,但其实比唯物论更高明。他们既不否定人这个个体的存在,而是强调人与万物连接为一体,而唯物论则只是站在万物的角度去认识世界,似乎把人这个个体给忘记了,不知道人本省也是万物的一部分,也是世界的一部分,重物而不重人,这是唯物论最大的问题。

所以唯心论与唯物论最根本的区别,就是站的立场不一样,对人心的认识不一样。


l易耕堂l


人世间的万物唯心所幻化心转则物转。说白点现在的手机,西游记幻想出来的千里眼顺风耳,历经数千年的工业进化,科学枝术的积累,古代的幻想今以成真。文化造就了工业的革命,工业的进化造就了科学,我国的四大发明改写了历史的进程。


赖华zc


马克思的《资本论》就谈到了什么是唯物论与唯心论究竟是什么!他这样说,唯物主义的思想辩证法,实际就是从唯心主义发展而来的!唯物主义如果没有唯心论的启发,唯物论根本没有!马克思所说的资本论!并不违背因果规律!也不违背唯心主义者的思维观点,所背人曲解的是这部伟大的著作被人用片面的几行字所不解!《资本论》开偏说,社会生活与生产价质的分配被资本家所占为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资本,而劳动者被配劳动价值只有百分之二十五。所以社会劳动价值造成的不公平是被资本家占有了。


十方紫麽妙音


一、唯心者精神第一性,精神决定一切。唯物者物质为首要,精神是物质派生的。这种解释其实很笨拙,哲学家们的通病,说什么有板有眼,老气横秋,一点也不生动。

二、中国老百姓解释它们,没有谁决定谁这种逻辑,因为没有上帝这个概念和意识,所以,物质是物质,精神是精神,相合而成这世界。鬼神既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是这世界的第三级,由人、牛、羊、昆虫、树、花万物转化而成,在这里人也变成了造物主。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觉得就是笨人们的笨脑子里编造的,人这个物质的精神的综合体被西方哲学家遗忘了。

三、西方人爱讲平等、公平、公正,可在哲学上他们讲一元决定论,认人难以理解。中国人则把物质和精神等同起来,让它们平等相处。。


空谷回音70104799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主观意识和心里意识的分歧。唯物论从主观上实事求是不带半点虚假。比如一个物体的形状是正方形的,无论如何它都是方形的,看是方形评论也是方形,这就是事实求是的唯物主义论。相反把方形的物体说成圆形的这就是睁眼说瞎话的唯心主义。


平安永驻志平


唯物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一切唯物主义的哲学派别,不管它们的具体形态有何不同,在回答哲学基本问题时有一个共同的根本观点,那就是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主观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先有物质后有精神,物质决定精神,精神是物质的产生和反映。列宁指出:“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两存在着”(《列宁选集》第2卷第79页)

唯物主义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和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分不开的。广大劳动人民为了获取生活资料,长期不断地从改变自然和征服自然的生产斗争中,逐步地认识到周围的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生的。同时,人们在共同进行改造自然界的生产斗争中,也逐步地认识到人们彼此发生的经济联系,也是一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发展,逐渐地认识了客观世界的本质,从而形成唯物主义思想。

唯物主义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十七、十八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由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有很大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一切局限性,是唯一科学的、彻底革命的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它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在哲学的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把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完全颠倒了。它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是意识决定物质,而不是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在其发展中有两种形式:主观唯心主和客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它的社会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根源。在原始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很差,人们的知识十分贫乏,对刮风下雨、电闪雷鸣、夜间作梦等自然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特别是对水、火等等自然灾害无法抗拒,就认为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即神在支配着人类,因而产生了原始的宗教观念。这就是唯心主义的萌芽。唯心主义作为一种哲学体系,是在阶级社会中形成的。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被剥削阶级为生活所迫承担全部沉重的体力劳动,剥削阶级垄断了一切精神文化活动和对国家的管理,剥削阶级思想家为了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就极力夸大精神活动的作用,把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而贬低物质生产的作用,从理论上论证他们统治的合理性,从精神上欺骗和麻醉人民。唯心主义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还有它的认识根源。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是直线的,而是十分复杂、曲折和充滿矛盾的过程。如果把认识过程的某个阶段,方面(如感觉、慨念等)片面地夸大,加以绝对化,就会陷入唯心主义。


文藻巧翁


二者没有根本区别,前者不计前因,后者不计后果,皆空花水月之谬论。

好有一比:眼可见,有光见万物,无光能见黑。是眼在见,还是光在见;再如,盲人无眼,也可见黑,谁在见?这里,光是唯物者,眼是唯心者;而无眼见黑者,常道也,真心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