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祕訣:立志勤學,知行合一,持之以恆


成功的秘訣:立志勤學,知行合一,持之以恆


歷史以來,凡是名標青史、卓有成就者,大多都是通過“立志、勤學”來奠定事業基礎,通過“知行合一”來體現人生價值、通過“持之以恆”實現人生理想。

像“孔子韋編三絕”、“匡衡鑿壁偷光”、“關羽秉燭達旦”、“車胤囊螢夜讀”等耳熟能詳的故事,都為我們生動地展現了立志勤學、知行合一、持之以恆的“學霸”榜樣。

立志是人生事業的起點。王陽明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志是人生追求的目標,決定了人生的走向。

人生立下志向,就像人在前行的道路上有了GPS導航,無論前行道路有多麼曲折蜿蜒,有多少崎嶇坎坷,只要志向堅定,必能柳暗花明,迎來成功的希望。

成功的秘訣:立志勤學,知行合一,持之以恆


孔子說:“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志向的確立和堅守,是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本內容。

孔子自述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時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是,孔子從十五歲立志做學問,探索經世致用的道路;到三十歲學有所成,知書達禮,自立於世;四十歲知古博今,深明事理,不為世事所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的奧秘,理解了天道自然規律,以及人生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六十歲聽到別人的批評和反對意見,也不再覺得不舒服;七十歲能夠隨心所欲,怎麼做事都不會丟了禮數,亂了規矩。

孔子生活的東周時代,“禮崩樂壞,人心不古”,使得孔子自小就樹立了克己復禮,治亂救世的人生志向,把實現天下大同作為人生的最高理想。一次孔子跟弟子的談話中,弟子問孔子志向,孔子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意思是說,孔子希望達成的人生理想是“老年人得以安享晚年,朋友之間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關懷關愛,健康成長”。

成功的秘訣:立志勤學,知行合一,持之以恆


孔子為了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終身堅持學習,勤勉刻苦,讀《易》“韋編三絕”。孔子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正是這種勤勉好學,志學求知的精神,使得孔子在當時就成為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他創立的儒學思想體系,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價值觀,在中國乃至海外都具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享有“天下文官祖,歷代帝王師”的美稱。

1988年2月,75位諾貝爾獎得主齊聚巴黎,會後發表的宣言最後的一句話寫道:“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繼續生存下去,那就必須回到兩千五百年以前的孔子那裡去汲取智慧。”

立志、勤學是人生事業的奠基石。孔子為何十五歲便志於學?錢穆註釋說:“志者,心所欲往,一心常在此目標上而向之趨赴之謂。故有志必有學,志學相因而起。”


成功的秘訣:立志勤學,知行合一,持之以恆

東漢武將名將關羽,因為其忠義的人格品行,受到世人的尊重和推崇,被後人視為忠義的典範,“義”的化身,並逐步演變稱為與文聖人孔子齊名的“中華武聖人”。一千多年來,中華傳統文化逐漸形成“文拜孔子,武拜關公”的文化格局。

關羽出身寒微,只是河東解縣的普通農戶人家。少年時受家風薰陶,勤勉好學,喜好讀書,尤其喜歡讀《春秋左傳》,每有閒暇,手不釋卷,達到“諷誦略皆上口”的程度,對春秋義理、忠奸之辨爛熟於心。

關羽十九歲時,那時關平才剛滿週歲,關羽眼見漢室傾頹,奸邪橫行,人民有倒懸之苦,關羽便立志匡扶漢室,“扶紅日、正人心”,毅然訣別父母妻兒,踏上了以興復漢室為己任的英雄報國之路。

關羽愛讀《春秋左傳》,史書有著明確記載。《三國志呂蒙傳》雲:“斯人(關羽)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裴松之注引《江表傳》稱:“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

關羽不僅熟讀春秋,更是春秋思想的踐行者。關羽一生致力匡扶漢室,忠義、正直,符合孔子寄寓《春秋》微言大義,尊王攘夷,揚善懲惡的思想主旨。

河南省北舞渡山陝會館碑文說:“山左有孔子,道德高於萬山,世人重其文也。然有文以之為緯,必有武以之為經。唯我關夫子生於山右,仕於漢朝,功略蓋天地,神武冠三軍。尤可稱秉燭達旦,大節垂於史冊,洵足媲美孔子,躬當武夫子之稱。”

清代大將軍年羹堯的父親年遐齡在《重修當陽漢壽亭侯關夫子廟碑記》中說:“自孟子而下讀《春秋》者不乏人,而能於《春秋》大義見諸行事之實者,唯(關)侯一人而已。”

成功的秘訣:立志勤學,知行合一,持之以恆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以關公“讀春秋”的情節彰顯關公忠義、信義、禮義的文化形象。

第二十五回《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寫:建安五年,曹操打敗劉備,劉備兩位夫人被俘,關羽為保護二位皇嫂周全,“土山約三事”,進入曹營。“(曹)操欲亂其君臣之禮,使關公與二嫂共處一室。關公乃秉燭立於戶外,自夜達旦,毫無倦色。操見公如此,愈加敬服。”

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寫:赤壁之戰,曹操兵敗,敗走華容道,關羽截住去路。曹操用程昱之策,對關羽哀求曰:“五關斬將之時,還能記否?大丈夫以信義為重。將軍深明《春秋》,豈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這是一則古人知恩圖報的故事,關公是個義重如山之人,想起當日曹操許多恩義,與後來五關斬將之事,於是就把曹操放了。

關公壽齡六十年,始終心如皎月,初心不改,志興漢室,忠義參天,成為儒家思想的道德踐行者,中國曆代王朝褒封,民間信仰崇祀,儒釋道教尊奉、百行百業共同尊崇,以致於“廟祀遍天下”,“崇祀歷千年”,享受人間香火。


成功的秘訣:立志勤學,知行合一,持之以恆

有句話說,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

世界上任何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輕鬆獲得的,都要經歷立志、勤學、努力、奮鬥、知行合一、持之以恆等一系列歷程而最終實現的。

孔子成為聖人,不是光靠學識淵博、弟子眾多就能成為聖人的,而是經歷過很多的挫折,依然堅守信念、志向,最終成為後人景仰的“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當年,孔子為了推行他的儒家思想,帶領弟子數十人周遊春秋列國,卻在各國都受到冷遇。一次孔子與弟子走散,子貢問鄭國人孔子在何處,鄭國人說東門邊有個老頭子像一隻喪家之狗在發呆。

成功的秘訣:立志勤學,知行合一,持之以恆


孔子最落魄的時候是在“陳蔡絕糧”。《論語》記載:“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就在於小人遇到窮困就會搖擺不定,放棄志向;而君子即便在最貧困的時候,依然堅守信念、志向。

孔子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錢穆說:“道由人興,亦由人行。”

人生追求事業的步伐,就是一場弘道的修行。需要人的立志、勤學,知行合一,持之以恆,使大道光耀天下,恩澤世人,實現人生的理想,走向事業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