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韶華:我為什麼要向國家畫院捐贈163件作品?

周韶華:我為什麼要向國家畫院捐贈163件作品?

89歲的周韶華在開幕式現場致辭

89歲的藝術家周韶華先生,向中國國家畫院捐贈163件創作,是他幾十年來最大規模的藝術捐贈。此次捐贈代表了周韶華各個時期的創作成果,從巨幅鴻制到精細手稿,涵蓋了周韶華從1963年的作品到最近幾年的新作。毫無疑問,這是美術界的大事兒。

周韶華:我為什麼要向國家畫院捐贈163件作品?

周韶華《秦嶺深處》 紙本水墨 90cm×96.5cm 1983年

  幾十年來,周韶華熱衷於藝術捐贈,不斷向各地美術館、院校捐贈他的藝術創作。談及藝術捐贈,他這樣認為:“我覺得國家收藏很重要,是保護國家文化的重要環節,它的價值遠遠大於我個人的收藏價值,而捐贈將豐富我們的歷史和文化。”

周韶華:我為什麼要向國家畫院捐贈163件作品?

周韶華歷年來公開捐贈記錄


  在公開捐贈記錄中顯示,周韶華曾經在早年一次捐贈給家鄉山東榮成85件80年代創作的重要代表作品;2002年,再次給榮成博物館捐贈國畫作品39件;2005年,向中國美術館捐贈作品46件;2010年7月,周韶華向湖北美術館捐贈了他收藏的27件湖北版畫作品和5件書法篆刻作品;2013年12月,周韶華向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捐贈作品《神遊星空》;2014年,周韶華先生向湖北美院捐贈四幅作品,以供學生臨摹與學習。90年代以來並陸續向武漢美術館捐贈了國畫作品,2000年,向陝西美術博物館捐贈1國畫作品;2011年向嶺南美術館捐贈1件國畫作品。

周韶華:我為什麼要向國家畫院捐贈163件作品?

周韶華《仰韶韻古》 紙本水墨 68cm×69.5cm 2002年


  關於此次捐贈,周韶華以《如是我心》為題寫下一篇短文,細數他多年來的捐贈心路歷程以及此次向中國國家畫院捐贈的心境:

如是我心

  過去我對捐獻作品有很高的積極性。大規模的是三位數,中規模的是二位數,這兩類捐獻有五次。但後來一想到捐獻之事,湧上心頭的是:惱恨自己,悔不當初,盲目熱情雖高,深思熟慮太少,失敗教訓太深。但恩格斯說:“從自己的錯誤中接受教育,是最深刻的教育”。失敗是我交的學費。

周韶華:我為什麼要向國家畫院捐贈163件作品?

周韶華《走出仰韶二》 紙本水墨 68cm×67.5cm 2002年


  因此,這次決定把作品捐獻給國家畫院,是經過鄭重嚴肅的思考,絕不是感情代替政策,而是運用法律手段,不但保證了作品的安全,而且還要發揮作品傳播的效能。最主要的是我信任國家畫院,並預見到他們將會做些什麼。他們給我感受最深的是,自從國家畫院新的領導集體登臺後,畫院整體呈現出強烈的國家意識、國家觀念和國家意志,表現在對“一帶一路”的頂層設計、創作謀劃與藝術實踐,都做得紮紮實實,有聲有色,成果非凡。他們要把國家畫院做大做強,與大國文化相匹配,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再者,畫院的研究力量很強,展示傳播功能也會越做越強。我的作品落戶國家畫院是適得其所,它們會與國家畫院同行同命運,前景必定是光明無限。

周韶華 2017.5.30

周韶華:我為什麼要向國家畫院捐贈163件作品?

周韶華《家園系列之一》 紙本水墨 182cmx245cm 2003年   

2017年6月2日,周韶華捐贈作品展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開幕,展覽展出了此次捐贈給國家畫院的全部163件作品。按照捐贈門類,展覽劃分為繪畫、詩稿書法、採風手記、創作素材、手稿五個部分,展覽將持續到6月12日。

周韶華:我為什麼要向國家畫院捐贈163件作品?

周韶華《遊走遷徙是三江源人的生存狀態》 紙本水墨 32cm×44cm 2009

展覽開幕式由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盧禹舜主持,畫院院長楊曉陽、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藝術家周韶華等嘉賓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同時還舉行了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研究院“周韶華藝術研究所”揭牌儀式。據瞭解,這是國家畫院首次以藝術家的名義成立研究所,“周韶華藝術研究所”的成立將以周韶華的捐贈為基礎,對周韶華以及他所代表的藝術進行進一步研究。

周韶華:我為什麼要向國家畫院捐贈163件作品?

周韶華《我愛阿爾金》 紙本水墨 68.5cm×69cm 2010年   

中國美術經歷了清末以來的巨大震盪,時間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依然還有很多課題需要探索和研究。在藝術多元化的今天,藝術家們更願意用自己的創作來探索和表達,但無疑,繼承與創新依然是藝術家面臨的共同課題。楊曉陽在周韶華捐贈展之際談及,此次借“中國國家畫院周韶華捐贈作品展”的機會,有必要再一次審視和研究周韶華先生的藝術。他認為,周韶華傑出的藝術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縝密的理性思考。在約100萬言的理論文字中,形成了自己從文化理想到方法論完備的美術理論體系。如果周先生沒有從事藝術創作,那一定是一位卓有建樹的理論家。

周韶華:我為什麼要向國家畫院捐贈163件作品?

周韶華《高山流水落玉盤》 紙本水墨 68cm×136.5cm 2011年   

周韶華1929年出生于山東,1950年畢業於中原大學美術系。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年過半百的周韶華先生開始了自己的藝術長征。從黃河到長江,再到大海;從長白山到帕米爾高原,行程約20萬公里,親身體驗了中華文明的絢麗、雄渾和博大。這種體驗式的文化尋源,已經超越了默記心識的採風和對景寫生的搜索,而是在富有寓意的長江黃河的尋源中,在艱苦的山水跋涉中,踏著祖先的腳印,思考華夏文明的精神所在,思考恰當表達這種精神的圖式。周韶華從文化的深層探討中國畫的繼承和革新問題,取得了引人矚目的藝術成就,創作了大量既面目一新、又有文化意蘊,可以為這個時代代言的優秀作品。

周韶華:我為什麼要向國家畫院捐贈163件作品?

周韶華《橫斷秋魂》 紙本水墨 88cm×349cm 1993年

周韶華:我為什麼要向國家畫院捐贈163件作品?

周韶華《群山之母之一》 紙本水墨 123cm×247.5cm 1995年


周韶華:我為什麼要向國家畫院捐贈163件作品?

周韶華《絲路風景線》 紙本水墨 142cmx360cm 201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