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能力差?理解能力弱?这样卓有成效的练习方法,快收藏

很多人以为当众演讲和沟通表达能力的训练是需要刻意练习,没错,是需要训练,但

刻意练习需要积累一万个小时,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部现实的,普通人很难有很多机会去“表达”自己,也没有那么多时间专门坐下来学习和理解,该怎么办?


给大家两点建议:

(1)大量培养开口的意识;

(2)大量培养开口的习惯。


你要能把24小时除了睡眠之外的衣食住行都“转变”成“表达”的机会,那就等于你一天有十几个小时都在练思维、练表达,练理解,随时随地都在练习,这样的练习更彻底!


一、如何训练表达能力

第一步:先建立意识,把工作生活中每一次沟通、自己每一句话,都当做“表达”的机会。

每次只要自己开口,不管跟什么人、说什么话,哪怕特别简单的与朋友聊天、去店里询问要买的货品相关信息等,都当做“表达”的机会,具体做法是,有意识的要求自己尽量按照清晰、逻辑的“金字塔结构”去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说出来。

哪怕是跟朋友说个很简单的事情,说之前都先想一想怎么说、说哪些话哪些词最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感受。

哪怕是看了个奇趣的新闻想跟别人八卦分享,说之前也都想一想怎么说能转述得最清楚、话语最少而关键信息最多。

总之只要你张口说话,就把这当做一次“锻炼表达”的机会,有意识的训练自己。


第二步:采用”金字塔结构“说出来。

表达能力差?理解能力弱?这样卓有成效的练习方法,快收藏


金字塔结构就是:

先说结论。

再说支撑结论的几个论据/观点,这几个论据是可以充分说明这个结论的。

论据的排列也要有讲究,得有顺序,可以按照具体要表达的事情按时间排序、空间排序、人物关系排序、重要性排序、不同角度的排序等等。

一层论据说完了,如果对方还没完全明白还有问题,那再根据一层论据每个观点背后具体支撑的信息点去补充说明给对方。此外,为了方便听你输出的人理解,你可以尽量采用类比例子来解释。

这种表达方式是最适合人类思维层次的。


表达能力差?理解能力弱?这样卓有成效的练习方法,快收藏


普通人说事情都基本上来就是流水账一样的时间顺序,一开始怎么了后来怎么了然后怎么了巴拉巴拉,然后中间穿插什么了巴啦吧啦,听起来啰嗦,

而且根据大脑的思维原理,你在说的过程中,听你讲话的人的大脑会不断的根据你前面说的碎片信息自动取推测下一步你要说什么、有什么结论,这就会干扰Ta对你说的话的吸收度,那对方就更不容易觉得你说的有条理了。

而高手说话是先说结论,这样听者的思维会自动先向这个结论靠拢,对你后面说的每句话,对方的大脑都会不由自主的将它与这个结论去想办法产生关联,而因为你后面的话语是自己提前思考过的、是充分的一级论据、并按照上面我教给你的某种逻辑顺序排列的,那么就特别容易让对方的大脑识别,那对方就会觉得你讲的很清晰了。


第三步:要抓住一切机会反复练习这种表达方式(坚持2个月,你试试这感觉)

刚开始练习可能有点痛苦,你要改变以前的那种沟通方式,而是有用全新的、主动给别人输出、结构性的表达方式让自己用简短的几句话一段话把信息说清楚。

在衣食住行中找到一切可能沟通和表达的机会反复进行这个锻炼的好处,就是你可以挑选简单的信息做起,先建立这种表达的意识、进而养成这种表达的习惯。然后慢慢过渡到工作中复杂信息的表达。

当你的大脑习惯了用这种方式进行表达的时候,你会惊喜的发现周围人愿意听你说话了,因为听你说的很明白、清楚、条理、简洁。

而且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大脑的思维效率也同样跟着提升了。

实际上好的吸引人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金字塔结构是逻辑最优的一种表达方式,其他还有比如讲故事法,层次递进法,悬念法等等。大家也不用着急,先花2个月的时间让自己强化练习金字塔法,其他的以后找机会我再分享。


二、如何训练理解能力

与上面所说的表达能力的锻炼方法一样,你也要求自己在衣食住行中高强度、快速提升理解能力。

实际上表达和理解是分不开的,理解了才能表达好。所以你可以用表达来作为自己是否深入理解了某个问题的反馈。

还是举看新闻的例子,因为这类信息是最简单最容易练习的。比如你今天看了一个头条新闻,说了**事,从头到尾拉着读完了,转头就自己给自己发一条微信语音,用60s的时间给自己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件事,讲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磕巴、或者前后接不上了,那就回去再看一遍这个新闻/信息/文件内容,等等,然后再合上,接着讲,直到自己能流利的把这篇文字的关键信息说清楚。

这个过程就是你用表达增强理解的过程。

其实先进行理解、再进行表达的这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包含输入+内化+输出。

这里有一个叫做“学习金字塔”的理论。测试通过各种方法学习后,一周后得出人对不同学习方法的知识留存率。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最早它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


表达能力差?理解能力弱?这样卓有成效的练习方法,快收藏

· 听讲是所有方式中效率最低的,然而是我们学生生涯中运用最多的。

· 主动学习更加有效(理解+内化+表达)

任何一种主动学习的方式都比被动学习的任何方式来得有效。

简单来讲,如果你给别人描述不出来,那么就是不懂不理解。所以才有各种“以教为学”的方法来帮助增强你的理解能力。

也就是说,用“以教为学”法可以帮助你加速理解任何一个所不熟悉的领域中的内容,我们可以采用费曼学习法分4步走:

<code>① 找一个你需要理解的核心内容。
② 找一个对这个概念和内容毫无基础的人。
③ 用尽量最简单的语言让他听懂。
④ 如果你讲不通顺,回头重学,如果他听不懂,说明你理解的不够深。/<code>


再回来看上面的四种被动学习方式:听讲、阅读、视听、演示全是眼睛和耳朵的工作,是纯粹的信息输入。

而下面的三种主动学习方式: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则全部是嘴和手的工作,是有价值的信息输出。

讨论意味着你首先能产生自己的想法,接着你能够组织语言说出来,你还得有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反驳别人的异议。实践更需要你让手跟着脑子一步步走。教别人是最难的,你要严谨的逻辑,通顺的表达,随时准备答疑解惑。

这些全是将你脑袋里的东西挖出来呈现给外界,也就是信息的输出,也就是“在理解和内化的基础上进行的表达”。

这些方式都需要你主动参与思考,自然也就增强了你的理解能力。

所以在衣食住行中锻炼你对信息的理解能力,你需要进行各式各样的主动学习(讨论、实践、教授),日常可以采用这两个操作步骤练习:

① 将你认为重要的需要理解的内容,用你自己的话总结出来并把它们写下来(动手,主动学习,增强理解)。你可以写在日记里、备忘录里、自己公众号里(哪怕无人问津)、知乎、简书等各种平台上,总之,找一个方式用文字表达出来。

② 每晚睡前,把今天的笔记讲给自己听。就是找一个方式用语音表达出来。一定要开口发出声音。如果磕巴的,要停下来想一想才能接上,或者讲着讲着把自己讲迷糊了,盲点就暴露出来了。那就回去补充理解,直到可以流利表达,没有盲点。

你可以尝试给自己发微信语音、写讯飞语记、手机录音、自己往千聊上开直播间录“每日感悟”课程,等等。

经常进行这种结构性表达的日常练习,就可以倒逼增强你的学习和理解能力。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早日提升表达理解力,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