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死后,怎么不与卫子夫合葬?

常盼飞


汉武帝是汉朝唯一一位未与皇后合葬的帝王。汉武帝在位时一共封过两位皇后,分别是陈阿娇和卫子夫。

陈阿娇是汉武帝的表姐,最后因用巫蛊害人被废后,打入冷宫。陈阿娇逝世之后葬在霸陵郎官亭东面。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第二位皇后,她原是平阳公主家的一位歌女,平阳公主效仿馆陶公主择良家女子进献给天子。

一次汉武帝在平阳公主家小憩,平阳公主便将物色好的女孩子送给汉武帝,但汉武帝一个都没看上,偏偏看上了一旁的歌女卫子夫。当天汉武帝便临幸了卫子夫,后来将卫子夫带入了宫中。

初入宫的卫子夫一年多无宠,次年汉武帝将年老体衰和没什么大用处的宫人放出宫去,将要被放出去的卫子夫得以再次见到天子,得到临幸。这次后卫子夫便怀孕了,恩宠也一天高过一天。这让当时遭到冷落且一直无子的陈皇后很是嫉妒,竟然想杀了卫子夫的弟弟卫青泄愤。汉武帝知道了此事后,斥责了陈皇后,并加封了卫青,自此卫氏一族慢慢显贵起来。元光五年时,陈皇后斥巨资求子未果后使用巫蛊害人,被发现后汉武帝震怒,命人彻查此事,最后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陈皇后被废,退居于长门宫。因陈皇后已是废后,所以死后汉武帝将她葬在霸陵郎官亭东面,靠近窦太后墓和馆陶公主墓。

在陈皇后被废的半年后卫子夫再次怀孕并生下了汉武帝第一位皇子,便是之后立为太子的刘据。汉武帝大喜之下册封卫子夫为皇后。在卫子夫显贵后,和她有关的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为首的外戚也露出头角。他们凭借优秀的军事才能将北方的匈奴势力基本瓦解,为汉朝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卫氏一族一时风头无两。

自古有盛便有衰,随着卫子夫年龄逐渐增长,容颜渐渐衰老,汉武帝对她的宠爱也渐渐消退,转而宠爱其他的美人,如李夫人、钩弋夫人等等。而卫子夫也知道月满而亏的道理,并没有对汉武帝抱怨和表达不满,因此汉武帝也一直对卫子夫以礼相待。

然而这个道理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在卫氏一众外戚中难免有几个恃宠而骄的。丞相公孙贺的夫人是卫子夫的姐姐,所以公孙贺还是很受宠信的,但他的儿子骄纵无理,不遵法纪,擅用军费事发被捕。公孙贺着急救自己的儿子,这时候掉下来了个机会,汉武帝正为了抓大侠朱安世犯愁,公孙贺便请命去抓朱安世以此来为儿子抵罪。朱安世最后确实被公孙贺抓住了,朱安世被抓时说了一句话:“丞相抓了我,可要祸及全族了。”

在审问朱安世时他诬告公孙贺的儿子与阳石公主私通,并在甘泉宫附近埋下了诅咒人的木偶,专门来诅咒汉武帝的。汉武帝下令彻查,并将公孙贺下狱,调查过后父子二人都死于狱中,族灭,并连坐阳石公主、诸邑公主以及卫青长子卫伉。加之卫青与霍去病早已离世,至此卫氏在朝中势力全部瓦解。

当然此事还没有结束,受到这个案件的影响朝野上下乃至百姓之间人心惶惶,当时有许多人互相构陷揭发污蔑,波及大臣及百姓百人之多。

那时的汉武帝已经步入老年,经此一事经常做梦梦见有人要害自己。汉武帝身边的宠臣江充素来与太子刘据和卫子夫不合,他担心汉武帝崩逝后,新帝登基会给他带来麻烦。于是他先下手跟汉武帝说宫中有巫蛊之物想要害汉武帝,于是当时在行宫的汉武帝便派出江充调查此事。

江充先从后宫着手搜查了后妃的住所,慢慢轮到了皇后和太子,江充在太子宫中找到许多人偶,江充准备将太子抓起来并报皇帝。

太子很害怕找自己的老师商量对策,他的老师怕太子之事到时候会连累他被杀,便建议太子假传圣旨先将江充逮捕,太子刘据一开始并不想这样,但是江充一直横在中间,他便见不到汉武帝,只能将江充下狱,江充不从,便将江充杀了。但协助江充办案的御史逃走了,向汉武帝禀报了他看见的情况。

经江充一事,宫内宫外乱作一团,长安城内人心惶惶。太子刘据连夜向皇后卫子夫借兵,卫子夫考虑了利弊便用皇后的权利将兵借给了太子。一时之间长安城内纷纷传言说太子要造反。

汉武帝听说后,认为太子只是因为江充之事害怕不是真的要造反,便派人去打探情况,但派去的人因为害怕,并没有见到太子本人在中途便溜了回去,谎报太子要造反的消息。这一下子惹怒了汉武帝,汉武帝派兵平逆,最后太子不敌,逃跑后在一农户家自缢而死。

回宫后的汉武帝收回了代表皇后权利的玺绶,并未废后,但卫子夫不想今后受到冤屈,便在椒房殿中自尽。

因卫子夫和太子谋逆之事有关,死后只以一口小棺葬在了长安城南桐柏亭。巫蛊之乱结束后,心情逐渐平复的汉武帝在一众大臣的劝说下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下罪己诏,为太子平反,惩治了当时和江充一起诬陷太子的人。但汉武帝丝毫未提卫子夫,所以生前显赫的卫皇后依旧葬在远处。

在汉宣帝刘询即位后原地改葬了自己的曾祖母卫子夫,并追赠了谥号思,卫子夫也是中国第一个有谥号的皇后。

所以汉武帝在下葬时,在他生前封的两位皇后都各有各的归处,并未与汉武帝合葬。


口袋里的喵


首先,汉武帝时代是没有夫妻合葬墓的。

其次,卫子夫和她的儿子刘据因为江充之乱自杀,死后背上谋逆之罪名,削去皇后称号,不被宽恕,因此不可能合葬。

卫子夫死的时候汉武帝已经不把她当皇后看了,也懒得安葬她。两年后汉武帝虽然为戾太子平反,但是却没有为卫子夫平反过。所以卫子夫自然没有跟汉武帝合葬的资格了。

一直到后来汉宣帝上台,才为卫子夫平反。卫子夫在宣帝时以皇后礼仪重新安葬了 曾孙还特意迁居了千人去守墓,以长吏执法,汉宣帝后来的西汉皇帝每年都要去拜祭她的 她的牌位和汉武帝一起称“孝武皇后”接受子孙的膜拜。


沙漠之舟8003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登基的第二年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茂陵。公元前87年,耗时53年之久的茂陵终于竣工。帝王与皇后死后合葬在汉代以前就已是约定俗成的皇家礼制,毋庸置疑,汉武帝的茂陵肯定是设计了与其合葬的皇后墓穴的。

而汉武帝却成了汉朝唯一一个死后孤零零一个人的皇帝,汉武帝在位时一共封了两位皇后,第一位是青梅竹马的表妹阿娇,阿娇因为与卫子夫争宠,暗中鼓捣巫术而被废黜;第二位就是卫夫子,卫夫子虽是舞女出身,却深受武帝宠爱,在生下汉武帝的第一个儿子刘据后,被封为皇后。

那么汉武帝刘彻与卫皇后死后为什么没有合葬在茂陵呢?

汉武帝晚年迷信,冤枉卫皇后

卫子夫自公元前138年深得武帝宠爱,到公元前128年为汉武帝生下儿子刘据,再到公元前123年汉武帝开始宠爱年轻貌美的王夫人,15年的时间里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与一身,而且又有卫青、霍去病这样给力的外戚相助,可以说是真正的母仪天下,万民敬仰。

此时的汉武帝也是无比认可卫子夫的,与自己合葬的人选肯定也是卫夫子无疑,估计没事俩人也去茂陵参观参观什么的。

在王夫人出现,卫子夫逐渐失宠后,也是尽职尽责的发挥中后宫之主的作用,不争风吃醋,不大喜大悲,尽职尽责的打理后宫,就算在卫青、霍去病去世后也是深得汉武帝信任和尊重。

然而随着汉武帝年事渐高,大大小小的病症也缠上身来,权欲旺盛,妄想万万岁的刘彻竟然开始相信诅咒、扎小人之类的迷信言论。

有佞臣与太子刘据不和,害怕汉武帝百年后刘据登基后会治自己的罪,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向汉武帝进言说:“陛下,您的一直病好不了,是宫里有人扎小人诅咒您呀!”

汉武帝于是下令搜查皇宫,于是在机缘巧合下,在太子刘据那里搜出了几个木头人。刘据想面见汉武帝辩白却遭到佞臣的阻拦,无奈之下只能武力反抗。

刘据兵力有限只能派人到母亲卫皇后那里寻求帮助,卫皇后于是以皇后的名义帮助太子取得了武器,调动了长乐宫卫队。

通过汉武帝身边佞臣的描述,太子被诬陷成了谋反。汉武帝派人收回卫皇后的玺绶,派军队追捕太子刘据,卫皇后和儿子刘据最后都选择了以死明志。卫皇后死后被偷偷塟于长安城南桐柏亭。

汉武帝虽然事后发现了自己的过错,并发布罪已诏。但是在心里却并没有原谅卫皇后支持太子起兵的行为,虽然是无奈之举,但和谋逆无疑。这深深的触动了汉武帝的逆鳞,直到汉武帝临死也没有再过问卫皇后葬于何处。

霍光为什么不为卫皇后迁墓

汉武帝死后把小儿子刘弗陵立为继承人,并让霍光辅政。汉昭帝年幼,霍光成为朝廷说一不二的实权人物,而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是卫皇后的外甥,霍光为什么不将卫皇后墓迁至茂陵与汉武帝合葬,而是将李夫人墓迁至茂陵旁边作为汉武帝的陪葬呢?

历史悄悄话认为大概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霍光与卫氏早就撇清了。霍光自进入官场,一路顺风顺水到权倾朝野,离不开当时卫氏外戚的照拂。而在刘据与卫皇后被冤枉后,卫氏一族基本灭亡,而霍光却可以一枝独秀,并且深受汉武帝重用。霍光应该是发迹后就与卫氏一族撇清了关系,或者一直唯汉武帝之命是从。

霍光怕落人口实。当年的太子刘据与卫皇后的事,汉武帝虽然下了罪已诏,但并未给他们翻案。汉武帝选霍光作为顾命大臣自然也是留了一些平衡和掣肘来防止他擅自专权的,霍光如果将卫子夫迁与汉武帝合葬,无疑是对汉武帝的否认。这种极具政治风险的事,一辈子小心谨慎的霍光是不会干的。

亲曾孙汉宣帝的努力

汉昭帝刘弗陵在位十三年后因病去世,因其没有子嗣,霍光等人拥立其外甥刘贺继位,刘贺登基后荒淫无道、霍乱朝纲,仅当了27天的皇帝就被霍光等人废黜,刘贺就是汉废帝,也是在盗墓小说里大名鼎鼎的海昏侯。

后来霍光等认为被废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德操高洁可以继承大统,于是迎立刘病已为帝,是为汉宣帝。

但汉宣帝继位是其实是以汉昭帝孙子的身份,虽然汉宣帝一百个不愿意,但是自古以来的礼法限制只能如此。

汉宣帝继位后为老奶奶卫子夫翻案,并在其安葬问题上做出了最大努力,公元前74年,汉宣帝追谥曾祖母卫子夫为“思皇后”,将她重新以皇后礼节隆重改葬于长安城覆盎门外南北大道之东,置三百户守陵。

汉宣帝将卫夫子迁至茂陵与汉武帝合葬是不可能的:

一是霍光当时自称秉承汉武帝的心愿将李夫人墓迁至茂陵旁边陪葬,并尊称李夫人为孝武皇后。再将卫夫子迁至茂陵不符礼制;

二是汉宣帝是以汉武帝重孙,汉昭帝孙的身份继承大统。如果将卫子夫迁至茂陵,就是忤逆了汉武帝的意思,这不利于自己的皇位安稳;

三是汉宣帝是一个政治手腕高明的皇帝,上任时霍光势力已经遍布朝野,汉宣帝只能韬光养晦,等待夺权时机。如果强行将卫子夫迁至茂陵与武帝合葬,势必会引起霍光等势力的警觉和防备,搞不好自己就成了第二个海昏侯!

汉宣帝为卫子夫翻案,以皇后礼节另建陵园厚葬,并追赐谥号思后。这也算是卫子夫的最好结局了!


以史励人


汉武帝本身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在她死的时候,他爱的人都死在了他前面,就他自己寿命最长。

在他的晚年,他喜欢的是一个叫金日(mì)磾(dī),读音同金密滴,此人是匈奴休屠王的王子,匈奴投降后被迫被收入汉庭成为宫庭马夫(汉武帝就貌似对养马的有独特的情怀)

汉武帝是一个品味很特殊的人,不光喜欢女的,同样也喜欢男的,而且属于那种爱的时候爱的海枯石烂,恨不能把天上的星星都摘下来的感觉,不爱的时候弃之如敝履,提都不愿意提起,他的爱永远都需要新鲜感,每一份爱都维持不了多久,也就是3秒钟的热情。

所以我们难看出来,卫子夫死的时候是一个怎么样的地位,那时候汉武帝已经有了新欢李夫人,卫青和霍去病先后去世,卫子夫也没有了根基更对汉武帝没有了掣肘(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不爱了),只是卫子夫贤良高大,太子也优秀,实在是找不到大的错处,所以皇后和太子的名号自然是不能废的,卫子夫没有了刘彻的爱,唯一支撑她的便是当了太子的儿子,如果能熬到武帝死在她前面那也算是出头了。

问题就在于后面又出来了勾弋夫人,汉充这坏老头大概是想重新改天换日想扶立勾弋的儿子,自己就可以成为吕不韦那样的国父,于是制造 的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在这场祸事之中一步步被逼近深渊,卫子夫被收了皇后玺印,自杀。

在这次的变故之中,汉武帝会因为卫子夫的死伤心么?我觉得不会,相反他还带着怨恨,因为在他看来是卫子夫协助太子发动兵变,从而造成了刘据的死亡,所以卫子夫死后他甚至都没有为卫子夫举行葬礼仪式。

多年后,汉武帝老了,认识到自己被江充这帮人骗了,认识到自己当初冤枉了刘据,但他对卫子夫的恨不会消除,因为是卫子夫拿出玺印帮助了太子发动兵变,再说他本来也不爱了,连个葬礼都懒得补,又怎么会跟卫子夫合葬,难道要等死后两人在地底下吵架吗?


历史随笔


在我个人看来,封建社会男人,尤其是有权势的男人,能同某一个女 人合葬,可谓是这个男人最长情、最真挚的告白了。那么,汉武帝为什么不和卫子夫合葬呢?

首先,汉武帝时代是没有夫妻合葬墓的。

其次,卫子夫和她的儿子刘据因为江充之乱自杀,死后背上谋逆之罪名,削去皇后称号,不被宽恕,因此不可能合葬。 卫子夫死的时候汉武帝已经不把她当皇后看了,也懒得安葬她。两年后汉武帝虽然为戾太子平反,但是却没有为卫子夫平反过。所以卫子夫自然没有跟汉武帝合葬的资格了。

一直到后来汉宣帝上台,才为卫子夫平反。卫子夫在宣帝时以皇后礼仪重新安葬了 曾孙还特意迁居了千人去守墓,以长吏执法,汉宣帝后来的西汉皇帝每年都要去拜祭她的 她的牌位和汉武帝一起称“孝武皇后”接受子孙的膜拜。


历史冷知识钩沉


千古一帝,汉武大帝!!!

卫子夫也可以算的上是千古一后,有吕雉、武则天的聪明和气魄,却没有武则天的野心和狠毒。卫子夫对于大汉的贡献可以说在整个大汉王朝所有皇后里面是最大的。其实在整个大汉王朝里面可以发现史书上对于皇后都是很少提及的,所以导致后来都不是很了解卫子夫。但是卫子夫对于大汉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

正是因为卫子夫的出现,让卫青,霍去病,霍光等等 引向了历史舞台,卫青霍去病主要就是武功抵御匈奴,拓展大汉的版图,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汉人才算是打出了自己的尊严,让周边的民族都不敢小觑。霍光就是在文治,辅佐八岁幼主登基,立孝宣中兴,匡国家,安社稷。不管是卫家还是霍家其实都是外戚,可以说当时的卫子夫如果能够利用卫家和霍家的权利的话,那么已经是权倾天下了。但是卫子夫没有这么做,他没有吕雉的野心。卫子夫一生都没有插手政治,然因她所兴之人却对孝武、孝昭、孝宣三朝做出了巨大贡献及深远的影响。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被汉武帝逼死了。卫子夫有一个不好的开局,却有一个辉煌的过称,但是还有一个凄惨的结局。

巫蛊之祸,导致卫家尽数被杀,太子刘据也被牵连进来起兵失败自杀。而之后卫子夫也是因为牵连进来自杀。其实整个巫蛊之祸就是汉武帝在背后一手操控的。目的就是瓦解卫子夫的外戚势力。可以看到整个牵连进来的人都是卫家的人。刘据被陷害也是理所当然的,一旦刘据登基,那么卫家就更加的权倾天下了。所以汉武帝是不可能让吕雉的事情在重演的。可以说巫蛊之祸就是汉武帝来对付卫子夫的。

卫子夫死后也是很凄惨,不光是没有和汉武帝合葬,只是盛以小棺,葬在长安城南桐柏亭。卫子夫死后,汉武帝一生都没有问过卫子夫葬于何处,又怎么会和她合葬呢?

之后霍光作为辅政大臣,本来是有能力把卫子夫的墓迁到汉武帝的茂陵旁边的,但是他也不会这么做,本来霍光就是汉武帝提拔起来的,虽然霍光和卫家是亲戚,但是霍家早已和卫家撇清关系。不然汉武帝不会重用霍光的,而且汉武帝虽然后来意识到巫蛊之祸的错,但是都没有给卫家,刘据等人平反,所以霍光这么做的话,只会给人落下口实。

再到了汉宣帝刘询的时候,刘询作为太子刘据的孙子,卫子夫的曾孙子,其实是更有能力把自己的太奶奶的墓迁到汉武帝的茂陵一起的。但是也没有这么做。前期是霍光辅政所以不敢,但是后期也不会这么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刘询继位的原因,当时刘询是以汉昭帝的儿子继位的,就是汉武帝的孙子,这个关系都乱了。本来霍光就已经把汉武帝的李夫人封为皇后了,而且迁到了汉武帝的茂陵旁边一起合葬了,这个时候再把卫子夫迁过去的话,不光是和霍光有冲突,而且也是忤逆了汉武帝的意思。这个怎么都是不允许的。但是汉宣帝还是给自己的太奶奶平反了,追卫子夫为“思皇后”。


中国历史研究所


卫子夫动用皇后玉玺帮戾太子召集军队,事后,帝有命,宗正同执金吾收回皇后玉玺。

刘猪猪没来个杀之,估计是当时脑袋恢复正常。

当然,他让宗正去干的这个事,不杀也杀了,汉朝讲究体面死,大臣会被训斥,然后吞金自杀。

掌管宗府的宗正收缴玉玺,无疑说卫子夫失德失位,另类逼杀。 不过卫子夫自己估计也是了无生趣咯,两个人一拍即合。

最后,正面回答答主的问题・_・,

其实答案就在上面的叙述中了, 第一,没感情:刘彻对卫子夫早就没感情了,卫子夫能做皇后那么久,全靠自己和亲戚们努力,当然还有太子。

第二,没理由:皇后参与违逆,活着不能侍君,死了更不可能。



飞马程序员


卫子夫,西汉平阳人,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卫青的姐姐,史称孝武卫思后或卫思皇后。卫子夫其实是平阳公主家歌女,但是后来卫子夫进宫之后便怀孕被封为夫人。后来为刘彻生下儿子之后便被刘彻封为了皇后。卫子夫虽然不如武则天在历史上名声响亮,却也是一代明后,也是我们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拥有谥号的皇后。


后来因为巫蛊之祸,卫子夫的儿子也就是太子刘据发动兵变,卫子夫也就受到其牵连,被收回皇后玉玺。卫子夫避免受辱,于是便自己上吊而死。可是世人接道:汉武帝刘彻喜新厌旧,对卫子夫更是毫无情分。


其实不然,可能汉武帝也是有着自己的苦衷,当自己的儿子刘据起兵造反之后,卫子夫无奈之下只能支持自己的儿子造反,这样在汉武帝的眼中卫子夫便是对自己有些无情无义。经过的这件事情时候,卫子夫的身份便从高贵的皇后跌入了谷底,自然也是没有资格被葬入茂陵之中。所以卫子夫只是被草草的葬在了长安城南。


在卫子夫自尽之时,刘彻都没有亲自的过去下葬她,而是只让了两个小小的宦官将卫子夫埋葬。两年后汉武帝虽然为戾太子平反,但是却没有为卫子夫平反,所以卫子夫自然是不存在再和汉武帝合葬的资格。

其实汉武帝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和皇后合葬的皇帝,汉武帝从登基开始便着手修建了自己的陵墓,用了五十年的时间,在汉武帝死后,仅仅是将李夫人葬在了身旁,但也只能算得上是陪葬,所以可见汉武帝身边的位置还是留给卫子夫的。


司徒历史


提起卫子夫,或许很多人觉得她足够幸运。

凭借卑微的歌女出身,卫子夫却得到了汉武帝的宠爱,并且一宠就是大半生,还成为了皇后。

哪怕汉武帝的后宫新人辈出,姿色杰出的女子无数,卫子夫仍然是后宫第一人,因为她除了汉武帝的宠爱,还有强大的娘家做后盾。

汉武帝为何不和卫子夫合葬?早在卫子夫自尽时,他们夫妻情分已尽

她的弟弟卫青,她的外甥霍去病,都是赫赫有名的将军,以他们的功勋,足以保的卫子夫的地位安稳。

也难怪很多人都觉得卫子夫幸运了,事实上,当时的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当时还有一首《卫皇后歌》,歌曰:“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足以看出当时卫子夫的影响。

卫子夫的结局,并不好,她前半生有多幸运,后半生就有多凄惨。

曾经,卫子夫内有汉武帝的宠爱,外有卫青霍去病做强大后盾,地位不可撼动;后来,随着年老色衰,她在汉武帝心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宠爱不再,然而她也依旧是尊荣的,因为娘家给了她强大的支持。

后来,随着霍去病和卫青的相继去世,卫子夫就连娘家的助力也没有了。幸好,卫子夫也不是白白在宫里混了那么多年,她宠辱不惊,凭借着公正的态度做事,而这份聪慧,让她在卫青霍去病去世的17年里,仍然得到汉武帝的礼遇和尊重。

虽然卫子夫凭借处事公正保持自己在后宫中的地位,然而皇家依然是一个充满阴谋的地方,并不是说你不去害别人,别人就不会来害你。

卫子夫和她的儿子刘据,就遭到了这样的陷害。

汉武帝晚年,身边围绕了一些奸臣,如江充苏文等人,他们时常在汉武帝面前说太子刘据的坏话,虽然卫子夫对此很忧心,然而刘据始终认为,只要自己行为不出错,汉武帝就不会轻易处置自己。

然而江充等人却不会这样算了,因为一旦刘据登基,他们势必会被处置,于是,先下手为强,他们先陷害了太子刘据。

江充等人诬陷刘据以巫蛊诅咒汉武帝。那时候,汉代皇室对巫蛊很忌讳,前皇后陈阿娇,就是因为用巫蛊陷害卫子夫,才惨遭被废的下场。而江充用巫蛊来陷害刘据,让刘据愤怒又慌张。

刘据在自辩无门的情况下,听从老师石德的建议,决定起兵反抗,因为刘据能调到的兵马有限,在和卫子夫商议以后,卫子夫同意让刘据用皇后的名义调兵。刘据集结了军队,杀死了江充。

刘据的本意是扫除奸臣,可是他起兵的行为,又无异于谋反,毕竟江充当时代表的是皇上。汉武帝起初并不相信儿子谋反,派人去询问,然而那个人却因为害怕去刘据阵营,回去向汉武帝谎称,太子刘据一心想要谋反,要杀死自己。

于是,父子俩就这样失去了解释的机会,以为儿子要反了自己的汉武帝,派兵镇压刘据,最终刘据兵败自杀。

而因为在太子起兵的时候,卫子夫出动了皇后御玺帮刘据召集军队,也算是从犯。汉武帝也收走了她的皇后御玺,一方面卫子夫无法自证清白,另外一方面,在这场祸乱里,她的儿子女儿都已经冤死,身为母亲,她又还有什么理由活下去?

在悲伤绝望之下,卫子夫以死明志,一生善良敦厚的她,或许没有想到,自己的最终结局会是如此悲凉,不仅夫妻反目,还儿女惨死。

卫子夫死后,苏文等人将她装在小棺里,葬在长安城南桐柏亭。一生尊荣的皇后身份,到最终死的无比凄凉。

后来,当一切渐渐平息以后,汉武帝也慢慢触摸到当时的真相,知道刘据是被陷害以后,被逼无奈才奋起反抗的,他为刘据建立思子宫,他为刘据平反,却没有为卫子夫平反过,他死后,也没有选择和卫子夫合葬。

直到后来,刘据的孙子刘病已登基,成为汉宣帝,才终于为卫子夫平反,并且用皇后之礼将她重新安葬,此后,西汉皇帝每年都要去拜祭她。


王自言自语


汉武帝在位54年的时间,其中45年的时间都在打仗,由此汉武帝彰显了过人的才能。汉武帝能够主动出击匈奴,无疑是有文景之治的支持,假如没有文景之治,那么汉武帝在国力上,对匈奴是无法进行战争的。汉武帝的一生,出现了一位非常重要的女人。

这就是卫子夫。说到卫子夫,人们对她无疑是非常佩服的,或者说卫子夫是非常幸运的,从一个歌妓,成为了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从一介平民,能够成为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这一点绝对是非常幸运的。从歌妓,一直到汉武帝的皇后,这一切肯定是非常不易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卫子夫也是很有才华的。要知道,卫子夫受宠的时间是非常长的,这一点是其他妃子不具备的。即使是汉武帝后宫新人辈出,姿色杰出的女子无数,在这样的情况下,卫子夫仍然是后宫中的皇后,同时仍然受宠。

单单从这一点来说,卫子夫绝不是仅仅靠美貌,更为重要的是,卫子夫肯定有过人的才华。卫子夫的影响肯定是非常大的,从当时的歌谣就可以看出:“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这就足以看出卫子夫的影响力。

不得不说卫子夫的前半生是顺风顺水的,可是到了后来,卫子夫的命运就很凄惨了。曾经的卫子夫内有汉武帝的宠爱,外有卫青霍去病做强大后盾,地位不可撼动。后来的卫子夫没有了娘家人的助力,也就是霍去病和卫青的去世,让卫子夫孤注一掷。

后宫没有了娘家人的支持,卫子夫的地位无疑是充满了危险的。汉武帝晚年时期,出现了巫蛊之祸,受到巫蛊之祸的牵连,先是太子刘据被陷害,其后卫子夫也被陷害。在当时来说,刘据起兵谋反,卫子夫充当了“帮凶”的角色。

此时的卫子夫被陷害,悲伤绝望之下,卫子夫以死明志。卫子夫可能做梦都不会想到,善良的她竟然没有得以善终。卫子夫的结局无疑是非常悲凉的,这一点也让卫子夫与汉武帝反目成仇。卫子夫死后,苏文等人将她装在小棺里,葬在长安城南桐柏亭。

作为汉武帝的皇后,这样的丧葬无疑是非常简陋的。同时也没有了皇后的尊容,值得一提的是,卫子夫没有与汉武帝合葬,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汉武帝对废太子刘据的不安,当时刘据起兵造反,是卫子夫提供的调兵令牌。

巫蛊之祸的出现,让汉武帝与卫子夫之间出现了隔阂,汉武帝开始变得多疑,总觉得有人要加害于他。汉武帝知道刘据是被陷害的之后,开始为刘据平反,却没有为卫子夫平反过。因此汉武帝对卫子夫肯定还是有隔阂的。直到汉武帝驾崩也没有消除。

卫子夫去世后,丧葬无疑是非常简陋的,当时的卫子夫被埋葬在长安城南,史书记载为“黄门苏文、姚定汉舆置公车令空舍,盛以小棺,瘗之城南桐柏。卫氏悉灭。”通过这样的记载来看,卫子夫死后,卫氏家族就销声匿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