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狂熱啥時候都有,當年程硯秋的粉絲有多麼瘋狂超出想象

粉絲(英文:fans)漢語詞彙是外文翻譯的諧音,其實就是“追星族”。說的是一些崇拜明星、藝人的群體 ,他們多數是年輕人,有著時尚流行的心態。

粉絲這種現象,不是當今這社會的特產,它其實從古到今都有,只是過去的人應該不叫粉絲,叫什麼那可能有多種五花八門的稱呼,換湯不換藥吧,其實意思是一樣的,都是狂熱的喜歡明星的一群人的戲謔稱呼,暗含貶義。

粉絲狂熱啥時候都有,當年程硯秋的粉絲有多麼瘋狂超出想象

瘋狂的粉絲

京劇的一些藝人,也有粉絲,比如當今喜歡張火丁、遲小秋、李勝素、王珮瑜的一些人,有時候比較狂熱,就很符合粉絲的特性。當然,他們這種狂熱,和當年那些老粉們對梅蘭芳、程硯秋的狂熱,那還是小巫見大巫了,不相信啊,當年有人往他崇拜的名角兒臺上扔金戒指,有的為梅蘭芳一輩子不嫁人,今天的粉絲能做到嗎?夠嗆吧?呵呵。

劉迎秋是程硯秋磕頭的票友徒弟,程硯秋收徒很有意思,他一生一共收了九名弟子,今天看來,這些徒弟,哪一個也不是他發自內心的想收,因為,這九名徒弟裡,有兩名是他同行的兒子,一名是老師推薦,一名是領導推薦,其他幾名是好朋友推薦,還有兩名是票友。

大家知道,一般情況下,特別是那個時代,專業的是不怎麼喜歡收票友為徒弟的,可是程硯秋不收徒弟不收徒弟,卻收了兩名票友當徒弟,這些看似匪夷所思,其實很符合他的性格。

粉絲狂熱啥時候都有,當年程硯秋的粉絲有多麼瘋狂超出想象

京劇大師程硯秋

這其中就有這位劉迎秋。

劉迎秋是大學生,因為酷愛程派,最後還被學校開除了,今天我們看他留下的文章不難看出,程先生很喜歡他,究其原因嗎,可能還和程先生喜歡有文化的年輕人有關係吧。

有一回,小生大家姜妙香給劉迎秋講了這樣一段趣聞:在民國八年,程硯秋那時候還在用“程豔秋”這個藝名,(其實,沒有新豔秋搗亂,也許程先生還不一定改名呢),他到上海這個大碼頭來淘金唱戲,居然在出演打炮戲三天之後,就大紅大紫,把上海人看得心情躁動,喜愛非常!大街小巷裡,無論走卒還是官吏,都像抽風一樣,大唱程豔秋的“有賀後在殿角一聲高罵!”、“兒的父去投軍無音信”之類的程派新腔,滬上各大報紙,也都連篇累牘地用“豔訊”、“秋聲”介紹程豔秋的最新消息,往昔歷史。記載他對恩師羅癭公的有情有義,有些報紙則寫他的孝行如何的讓人欽佩!也有的是“劇評”評論他的唱腔如何新穎別緻,別具一格,耐人尋味,既古又新,總之全部都是對他的推崇和熱捧!

粉絲狂熱啥時候都有,當年程硯秋的粉絲有多麼瘋狂超出想象

程硯秋演《賀后罵殿》

當然,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是正面的評說程豔秋的藝術,也有一些人,不知道出於什麼心理,提出了一些讓人忍俊不禁,摸不著頭緒的問題,這裡,《申報》的副刊《小申報》有一個編者叫江紅蕉,就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

當然,開始這個問題還算正常,討論的就是程豔秋的個頭能不能矮一點,這樣對演藝事業可能更有幫助,他居然把這個問題登在了報紙上,讓粉絲和戲迷出主意。

結果,這個問題一出不要緊,十來天的功夫,居然收到一千多封讀者回信,其中大部分的讀者,給出的答案令人哭笑不得,滑稽異常。有人說:這個簡單,把程豔秋的大長腿鋸了,裝上假腿就好了。還有人說:在臺前釘上一截木板,遮住程豔秋的腳丫子,一下子就顯得矮多了。

粉絲狂熱啥時候都有,當年程硯秋的粉絲有多麼瘋狂超出想象

民國時期上海《申報》

還有人說:今後,程豔秋的班社,應該特製沒有臺板的舞臺,像演木偶戲一樣,不使觀眾看到腳,演員在裡面踩高蹺做身段。又有人說:把舞臺加高一些,讓臺下的觀眾仰著脖子,由下往上看,那樣保證看不出程硯秋高不高了。

最後江編輯自己也提出一個辦法,他說:“請程先生以後組班,配角、龍套都挑選身體比他高的,觀眾就不會覺得他高了。”看來,這位江編輯的辦法多少還靠點譜,觀眾的那就別說了,有的簡直就是胡扯。

結果是程豔秋的精湛演技出神入化,使觀眾流連忘返,再加上他的表演能夠揚長避短,藝術上善於藏拙,結果是身體高與不高,最後到不成為什麼問題了。

粉絲狂熱啥時候都有,當年程硯秋的粉絲有多麼瘋狂超出想象

程硯秋俞振飛合演《投軍別窯》

民國二十二年,程硯秋到濟南、煙臺兩地演出。到了濟南以後,三天戲票被一搶而空。到了演出那天,竟然售出大量站票,致使戲院之內幾乎沒有立足之地,有的戲迷,一腳踩著人家座位後邊,一腳懸空,背靠後牆看戲,結果散場以後,觀眾還不走,擠在戲院子大門外頭,非要一睹程硯秋的廬山真面目,直到程硯秋左擁右擠上了汽車離開,人們一邊歡呼吹口哨鼓掌,一邊才戀戀不捨地散去。

到煙臺時,觀眾爭搶著購買戲票,最後竟然將票房給擠的塌了。有一天天氣非常炎熱,程先生演出他的拿手好戲《荒山淚》,由於戲園子裡熱得像蒸籠,有一酷愛程派的女粉絲在劇場裡當場昏厥過去,一時場內大亂,一些人趕緊過去進行搶救。可是,當大家掐人中,做人工呼吸按壓,終於讓這位女士清醒以後,問她家住在哪裡,要送她回去,不想她大聲嚷嚷道:“我哪也不去,哪也不去,我還要看戲,看戲!”,結果大家聽了鬨堂大笑。

粉絲狂熱啥時候都有,當年程硯秋的粉絲有多麼瘋狂超出想象

程硯秋演《荒山淚》

這樣的事,在程硯秋去青島光明大戲院演出《春閨夢》,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景,當時正演出,臺上忽然立出來一塊告示:“某某某先生,請您速速歸家,老人病危!”,結果,牌子立了好久,就是不見有人退場。第二天的《青島日報》以“都是程郎魔力大,能叫孤子不成哀”為題,報道這則趣聞。

1941年,程硯秋在上海黃金戲院公演《鎖麟囊》,臺下“程迷粉絲”們隨著他大合唱。劇場內的氣氛熱烈,高潮迭起,彩聲如雷!這件事轟動上海演藝界,程硯秋先生的藝術魅力之深,令人無法想象。

粉絲狂熱啥時候都有,當年程硯秋的粉絲有多麼瘋狂超出想象

程派名劇《鎖麟囊》

的確,那時看戲的觀眾,非常挑剔,稍有不如意就會喊倒好,那評頭論足更是家常便飯,哪像今天把藝人當作祖宗一樣的供奉,一句錯話也不讓說,美其名為對演員的尊重,我也呵呵了,因此,每次程先生出場,他的高和胖就成了焦點,無論程如何的存步斜行,如何的左遮右擋,那程先生的體積面積,以及海拔都放在那裡,臺下很多時候都會有鬨笑聲。然而,他一亮相,一揮水袖,或者他一張嘴,那悠揚哀婉的唱腔灌滿全場的時候,立刻臺下就被完全吸引過去,這時候,什麼胖,什麼高,都沒了,只剩下他扮演的那一個人物,活在舞臺上,動人心魄、扣人心絃了!

曾經有許多從事戲劇研究的人研究過,認為他這裡有什麼秘密。但眾說紛紜,這也可能正是程硯秋高明和讓人流連的過人之處吧。總而言之一句話,還是他的藝術高超非同一般,才是打動人心讓觀眾成為他鐵粉的關鍵,這一點應該沒有異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