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了考上大学坚持复读三年,终于考上,个中滋味,一年一年心疼煎熬,多少人能体会呢?

一辰育儿经


我们都能够体会你的心情。因为在我们那个年代。八九十年代我们农村的孩子都想走出农村。考不上的孩子很多,大多数是复读考上的。没有复读考上的都是考的是重点大学。我们村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还考了好几个啊。这些都是应届生考的。复读生一般的都是考的,普通大学。还有什么大专啊,中专啊什么的。当初的唯一的出路就是考上大学,搞个城市户口安排工作。所以很难理解你。


深思2485


看到此文深有感触,我儿子高三复读了两年,因为他有自己的梦想学校,家里人不想让他复读,为此还和最疼爱他的爷爷起了争执。可孩子要坚持,19年高考孩子终于如愿了,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儿子最终选择了北电。现在从他每次的电话中都能感受到他是如此的开心。孩子们只要能考上心仪的学校,说明他们是有能力的。


翠花微紫


每年高考之后,大多数没考好的学生都会有这样的纠结:“到底要不要复读?”

高考,一场接近于“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参加过高考的人都坦言:“这真是一场十八岁的成人洗礼!”寒窗苦读十二载,到底是鱼跃龙门还是打入冷宫,确实都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这场考试。

回忆当年我高考的时候,也曾经设想过或者说纠结过,要不要复读。

对于女生来说,复读的压力是比男生大的。这个道理,在我高考那年,我没有体会,但工作几年后,对于这句话,我开始接受和认同了。

为什么我不建议女生复读呢?主要原因是时间不等人,留给女生的结婚以及生育窗口期是固定的,而复读增加的一年,也就相当于把自己的参加工作的时间向后推延了,同时也最有可能晚婚晚育,所有妈妈都知道生个宝宝有多辛苦,晚生宝宝带给宝妈的风险是增大的,对于家有女儿的妈妈来说,都希望女儿一生可以顺遂平安,所以,我常说,家有女儿的父母在孩子升学规划方面要考虑的比男生更深远一些。

我曾经也服务过一位连续复读两年的女生,为她进行升学指导。在临近高考前的三个月里面,妈妈变得异常的焦虑,而女儿似乎却变得日益成熟。经过了三次高考的洗礼,她比第一次参加高考的学生更加的老练和淡定,而为什么要复读两年呢?因为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执着,让她在三次收到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录取结果后,依然选择了复读。

对于她的坚持,我非常的理解,但其实内心是很矛盾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通常,想当医生的学生,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于临床医学专业情有独钟,以至于给他们报志愿的时候,真的感觉脑袋疼。因为,每个学校,学生能接受的专业只有两个: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而每个学校要填六个专业,剩下的四个专业怎么选?除了临床医学专业以外的专业,都不接受,也就不可能接受服从调剂。而我们知道,专业不填满、不服从专业调剂,等同于,不想被录取。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每接到一个有医生梦的学生,在志愿填报时,我做方案的时间变长了,并且和家长、孩子沟通的时间也变长了。有时候真希望,他们能够对于医生梦不要有那么高的痴迷程度。

作为每个月至少要带娃出入医院一次的宝妈来说,我又非常希望,当医生的学生能够再多点,特别是儿科医生。一方面,每次带娃深夜到急诊室都发现,至少要等半小时才能见到大夫,如果在季节交替时去医院看病,等两三个小时才见到医生已是万幸了。

看过很多媒体的报道也知道,中国正处在儿科医生荒的状态中,因此,特别希望,每年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能真正多帮助几个学生实现医生梦,也是自己的一点私心了。

复读压力大不大?我觉得不能用压力山大来形容,看看很多复读生的学习环境,我觉得比高三还苦。


如果复读再来一次或者再来两次,我觉得苦的不仅是考生,还有父母。父母不仅要承受考生这一年的学习及生活成本,还承受着心理煎熬,有的陪读妈妈甚至出现了抑郁或者失眠的症状,痛苦不堪。

最近,很多家长也在看《小欢喜》这部剧,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由陶虹扮演的英子妈妈这个角色。因为,她把考妈的焦虑确实演绎的太真实的,每次看到她,我似乎都看到了我曾经服务过的某位考妈。她们的焦虑是相似的,同为母亲,我也感同身受。

什么是妈妈的焦虑?

什么是父爱如山?

其实来说,一场高考,确实是全家的考试。从多年的跟踪服务经历中,确实考妈参与的程度更多,也更加忧心和焦虑,越临近高考,考妈失眠的比例就越多。但这一两年,我也发现,很多考爸也参与进来了,尤其是家有女儿参加高考的家庭,爸爸参与的程度正在增加,我相信,以后对于“父爱如山”这个词,应该会有更好的诠释了。

无论是高考,还是复读,或者复读再来一次,对于家庭来说,都是一场战役。打好这场战,还需要家长和孩子多沟通,而对于参加过高考的学生来说,是否复读?则需要深思熟虑。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掌上志愿


儿子今年复读!从高考到出成绩!再决定复读!奔波找复读学校!假期陪读!每一个时刻都是煎熬!自己都不知何时有了白发!以前也是没心没肺!神经大条爱说爱笑的人!都忘了我自己是谁了!也不知多久没开心笑过了!多久没和朋友一起玩了!

还要努力一年!加油💪期待儿子明年能考个好点的大学!


儛曵貓唲


我不赞成这个做法。

孩子不是父母给予希望的试验品,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好苗子,一些适合科研,一些可能适合从军,有些适合搞技术,有些适合干个体,有些适合搞体育,还有适合当明星。天生我才必有用,老天才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做家长的提供好的土壤让他们茁壮成长就可以了!




小人物266811596


感谢大家的评论,看了很多回答,有相同经历的家长的不少,父母无论付出多少,只要孩子能有个好的结果,都是毫无怨言的。所以,年轻人,请你努力加油!

分享一段话,与大家共勉。


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书信中的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我想这应该是对读书最好的诠释了。


一辰育儿经


我们70年代初的人想考大学百分之九十是要复读的,尤其我们农村的孩子想跳出农门,考学校是唯一的选择,我就是借钱复读两年才考上大学的。


133392701


养不教父之过。

老夫1983年高考,比哈尔滨工业大学还高20多分呢。


用户8140168334331


越辛苦得到的,越甜。

祝贺如常所愿。祝愿所付出的努力都能如愿以偿。

未来可期,努力是最骄傲的资本。

加油!


椎间盘突出患者


这水平想过怎么毕业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