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國中劉備能創業成功?

十點看球


為什麼三國中劉備能創業成功?因為劉備此人,精通厚黑學。

劉備是三國時期蜀漢政權的建立者,也是古往今來三百多個皇帝中少有的白手起家型。劉備雖號稱祖上是中山靖王之後,但是到劉備這一代早就沒落,除了頭頂上時有時無的光環並沒有物質上的幫助,劉備只能織蓆販履為生。

如果不是黃巾之亂,劉備可能會一輩子平凡。

劉備成功的秘訣有很多說法,比如知人善任,堅韌不拔,胸懷大志而趨利避害。但是筆者認為,劉備成功還有一個秘訣。這個秘訣說好聽點就是厚黑學,說不好聽,就是面皮厚。

劉備的特長在於把握時機,不管道義偏偏又是一副君子模樣,讓人無可挑剔。他依曹操,依呂布,依劉表,依孫權,依袁紹,東竄西走,寄人籬下,恬不為恥,而且生平善哭,每次遇到事情,一哭便可收買人心或者說轉危為安,《三國演義》中對這個形象描寫極為生動。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劉備是我我很喜歡的一個歷史人物

能從一個賣草鞋的農民,經過自己打拼,創建一番事業,割據一方,這是非常難得的!而且劉備百折不撓,經歷的多次的失敗,始終不忘自己心中的大志,建立一番事業!到六十歲這樣才最終成功,這是更為難得的,看看我們現在,有多少人在四十多或者五十多歲的時候就不在願意奮鬥了,這是多麼大的反差!

說說他能成功的原因

第一,胸有大志,小的時候就胸有大志,曾經指著自己村裡的大桑樹說,我必當乘此大羽葆蓋車,就是要當皇帝啊,而且給自己兒子起名也是,劉封,劉禪,劉永,劉理,兒子名稱連在一起就是“封禪永理”,這很明顯就是相當皇帝啊!

第二,結交豪強,更換大的平臺,拜盧植為老師,公孫瓚是他的同學,後來公孫瓚幫助了他大忙!

在黃巾起義之後,劉備立功後當了縣蔚,結果被督郵欺負,不給自己機會,劉備一怒之下,辭職去找公孫瓚了!

公孫瓚給舉薦他做了縣令,治理的很好,很得民心,而且結交了有錢的販馬商人,有了資金,開始散財組建自己的力量!另外結交關羽張飛趙雲這樣的追隨他一生的人!這點非常重要!

有了這點才有自己的基礎!有了自己的隊伍!

第三,一直不管投奔誰,在哪裡的時候,都很得民心,得民心是非常重要的,正因如此才有了一直很好的口碑!都被認為不是凡品,是英雄!

第四,會豎大旗,正因為豎了大旗才有了政治上的優勢,劉皇叔!有多少劉姓子孫只有劉備豎起了這個大旗!

第五,後來意識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有了諸葛亮,龐統,法正,張松,等人才的支持!


鵬程日誌


一、亂世稱雄

東漢未年政治黑暗、外戚太監弄權、各路軍閥猶如走馬觀燈紛紛走上前臺,這時期的東漢政權無力掌控局面。因此,各地群雄並起。

不管奸雄也罷,梟雄也好。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對於有野心的人來說又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劉備就是處在這個時代前沿的弄潮兒。


東漢末年社會的動盪帶來的不僅僅是民不聊生,從另一方面來講,它又是對社會舊秩序的一種衝擊和挑戰。本該象劉備這樣社會低層的手工勞動者,一生只能依靠販履織蓆就此了結餘生了。可是大的社會環境為他提供了翻轉的機會,一個不甘平庸的機會。

劉備如是,張角如是,關張等人如是。無疑,劉備只是其中的佼佼者。

二、善於包裝

劉備雖是草根出身,但是他也並非一無所有。創業之初,除了兩個出生入死的虎弟,他還有一個隱形的身份,那就是其祖上是中山靖王劉勝,劉勝是景帝劉啟之子。

劉備為啥被世人稱為皇叔,就是按族譜排資論輩,皇帝是劉備的遠親侄子。


西漢建朝二百一十年左右,中間王莽改朝,接著東漢到末帝一百九十年左右時間,劉勝是劉邦四世孫,到劉備這起碼三百多年。據《漢書》記載,中山靖王劉勝有兒子一百多人,那麼到劉備這輩的話皇叔應該有數萬之眾,偏偏劉備的皇叔叫響了。

按理說八杆子都打不著了,國難當頭,皇帝也只能認了這個皇叔。皇帝認了,荊州劉表、益州劉璋那也得給幾分薄面不是。

所以劉備很聰明,把自己包裝得非常華麗,走到那兒“劉皇叔”名片遞上,不管是不是皮包公司,多少人看中這個身份才依附於他。看到有利可圖,劉備又包裝出了中興漢室的幌子,高舉蜀漢的大旗,收服了一大批死心塌地的粉絲。

正是皇叔的身份,劉備才敢有叫板曹操的底氣。曹操洞明這一切,所以屢次罵其為織蓆小兒。

三、以人為本

創業初期,劉備清醒的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

儘管劉備缺錢、缺糧、缺兵、缺少地盤,缺這缺那,但是缺乏人才是不能成長的重中之重。

古人云:千金易得,一將難求。

大家知道,劉備在公孫瓚手下認識了趙雲,很是愛惜,幾次表示想與趙雲共事。由於趙雲是重情義之人所以沒答應,七年之後才追隨了劉備。


一個能成大事者,必須有才能出眾者輔佐。昔日高祖身邊不也有蕭何、韓信、張良、陳平等人輔佐。

劉備聽說了諸葛亮這個人是個人才,就去“三顧茅廬”。諸葛亮其實也是姜太公釣魚,等著劉備來見。見了面,諸葛亮三分天下分析得頭頭是道,並建議劉備得依託蜀地為根據地。可見諸葛亮觀察天下事已久,只是等待時機。一個找才,一個擇主。兩人相見恨晚,一拍即合。

劉備集團剛開始的得力助手,能叫的出名的也沒幾個。但是劉備集團的辦事效率在三國裡面是最高,這與劉備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有很大關係。

關羽、張飛、趙雲世之虎將,諸葛亮一個頂仨。不怕沒這沒那,有人才啥都會有,有人才才是王道。

四、知人善用

劉備一生用人,知人善用,為後世所稱道。

關羽、張飛萬人敵,常用來拒敵殺陣。

趙雲智勇雙全,膽大心細,經常充當侍衛。

馬超祖居西涼,經常用來防守或招降羌人。

黃忠藝高擅射,經常用來掠寨撥營。


劉備知道諸葛亮有王佐之才,立馬上任就得以重用,拜為軍師,全權指揮作戰,地位在關張之上。

劉備知道魏延有才,就在別人猜測漢中守將非張飛莫屬時,劉備卻用降將魏延獨擋一面,沒想到魏延幹得挺不錯。

李嚴出身益州士族,很有才幹,得到劉備重用,曾和諸葛亮等人一同修訂本土法律《蜀科》,還和諸葛亮一同成為託孤大臣。曾以五千人的兵馬平息馬秦、高勝幾萬人叛亂。

野史記載,劉備生前囑託諸葛亮言說馬稷不堪重用,諸葛亮不以為然,後來讓馬稷守備戰略要衝街亭,果然兵敗失守。

五、百折不撓

曾國藩和太平軍作戰經常失利,有次差點自殺。在一次給咸豐皇帝的奏摺中,手下人寫了一句屢戰屢敗的話,曾國藩讀後立馬改成屢敗屢戰。

奏摺遞上去不僅沒有受到皇帝批評,還受到表揚。

其實,早在三國時期的劉備,何嘗不是屢敗屢戰的典型。

劉備投奔過公孫瓚、陶謙、袁紹,依附過呂布、曹操、劉表,大半生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他在一次又一次失敗中喪失了妻子,卻毫無立錐之地。他沒有氣氣餒,反而愈挫愈勇。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站起來的勇氣。

柔韌、堅強!劉備被後人稱為打不死的小強。

放眼三國,也只有劉備和司馬懿具備這樣不折不撓的氣質和胸懷。而這兩個人,也是最具帝王潛質的人選。

本人頭條號《走著聊者》,歷史領域創作者,歡迎加關注留言!


走著聊著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劉備能夠從這樣的局面中一步步的崛起,直至最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這並不是偶然。劉備是有著他的過人之處的。

天時、地利、人和

劉備最後能夠成功,自然是有著“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方面的優勢的。

首先,說說關於劉備的天時,我是這麼認為的,劉備的“天時”有兩個,其一是劉備崛起的時代是屬於亂世時期,局勢動盪,各方勢力割據,這樣的時代給了劉備能夠發展的一個平臺;其二是劉備這個人懂得“順應時勢”,開始的時候,就是不做出頭鳥,老老實實發展自身,進行“量變”的積累,然後抓住時機順勢進行“質變”。

再有就是地利,劉備開始時也沒什麼根據地,畢竟他自己也沒什麼“家業”,但劉備要發展,要崛起,就要有自己的一個根據地,於是乎,劉備就去“借”了個根據地,也就是荊州。荊州這個地方在當時可以說是“兵家必爭之地”,下轄九,是個好地方,劉備得到了荊州之後,得以穩步的進行發展。

此地水流順北,外帶漢江,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還有“人和”,在“人和”方面,劉備可以說是十分的有優勢,他這個人有親和力,劉備本身謀略方面、武功方面相對來說都不太優秀,但是在劉備的麾下,卻有著眾多的人才為其效力,劉備是有著一個相當厲害的團隊的:謀士方面,諸葛亮一人就十分的有分量了;武將方面,“五虎將”的名頭也是相當不弱。

輿論和民心

如果只有上面說到的劉備擁有的資源,那麼還不足以讓劉備能夠成功走到最後。

劉備這個人還佔據著“輿論”的優勢,劉備有個稱呼叫做“劉皇叔”,就是說他是漢室宗親,當時雖然是社會動盪,各方勢力割據,但整個國家,還是屬於“漢朝”,漢朝還是正統的政權,而劉備也一直是以“匡扶漢室,振興大漢”為名來做事的,屬於是“正統”的一方。哪怕是之後劉備稱帝,也是以“漢”為國號。


再有就是“民心”,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劉備對待百姓十分的仁厚,在百姓的心中那是屬於“好評”,百姓也認可劉備,願意擁護他,曾經劉備在準備“戰略性撤退”時,當地的百姓也都追隨者劉備一同“撤離”。

所以說,劉備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有著多方面的原因,也正是這些原因,使得劉備能夠一步步的崛起,最終“創業成功”。


說與山鬼聽


一,劉備是“漢室宗親”。統治了幾百年的漢朝政權之根基已經深深紮在人們的心裡,是“眾望所歸”。

劉備具有很高的人格魅力,這種魅力感染了與他接觸的每一個人,以致那些能人都願意相信他,願意服從他,願意和他攜手並進,就算是劉備根本什麼也給不了,也願意。而劉備也不為失敗所嚇倒,盲然地向著自己心中的目標前進。

(劉備)

二,在徐庶的推薦下,三顧茅廬終於請出了諸葛亮,劉備如魚得水,這是他一生中的重要轉折點。

劉備有大富大貴之相,每次遇到困難,都有運氣為他化解。

劉備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如果你想要成就霸業,你必須以人為本,仍然有願意跟隨我的人,我不會放棄!”因此在新野撤退時,不顧反對,毅然帶著百姓撤離。

三,劉備講義氣,獲得了關羽,張飛的協助。

在魯肅和諸葛亮的積極努力下,孫劉聯盟在赤壁把曹操燒得大敗,擊敗了當時最強的人,這又是一個轉折點。從此三足鼎立。

建安25年,曹丕在洛陽稱帝,劉備也趁機在成都稱帝,建立蜀國,大漢統治正式結束。

按照諸葛亮所說,劉備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所以能創業成功。

期待您的關注!


史裡淘聲


劉備創業成功的主要理由有以下幾點:

1.劉備理由正當,劉備是漢獻帝的皇叔,匡扶漢室有正當理由,創業名正則言順。

2.劉備宅心仁厚,身邊容易聚集一批能人志士,一起創業。

3.劉備知人善任。劉備比較能知人善任,善於把身邊聚集的能人志士用在適當的崗位。

4.劉姓皇族勢力較大。在創業過程中,劉表、劉璋等劉姓皇族給予了較大的支持。

5.劉備做事有恆心。通過三顧茅廬,可見劉備做事有恆心,不氣餒,創業初期屢敗屢戰,直至成功。


兵夏333


劉備能夠創業成功,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1、劉備從小就胸懷大志,就有當皇帝的夢想。這在我的《劉備創的什麼業?戰略制定沒有天花板!》一文中已經深入探討,其中理由相對來說還是充分的,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看下!這裡我只舉例說明,比如劉備小時候和鄉中小兒玩耍,就說出過“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這樣的話。如果我們說這是戲言,但後來劉備家人找了相士看,說“此家必出貴人”。後來他的叔父劉元起對他說的話嘖嘖稱奇,說“此兒非常人也”,嘗資給之。“年十五,母使遊學。”這些都說明,劉備小時候的戲言,周圍的人都沒有當做戲言。如果有人從小大家都認為你會成為大人物,而且在那個時代,劉備又是皇族血脈,他能不樹立這樣的大志嗎?

2、劉備洞悉世事和人性,能夠通過仁義之風拉攏人心,資金、團隊、物資、人脈,都是這麼來的。劉備創業起步期的情況,請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創業當真做:看劉備老闆如何靠畫餅建團隊、拉投資》具體情況,我就不在這裡贅述了。後期的劉備正是堅持其仁義之風,佔盡了“人和”,這個諸葛亮曾經說到過:“曹操佔據天時,孫權佔據地利,劉備佔據人和。”這恐怕也是三國演義倡導的為君要實施儒家的“仁政”之風。

3、劉備百折不撓,不忘初心。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誓詞中已經說了,他們要“扶危濟困,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後來,尤其是劉備創業前期,的確是這麼做的。比如陶謙被曹操攻打的時候,劉備就前往相助,幫助弱小。結果因此得了徐州等等。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出來的最早,失敗卻一次次到來。甚至有幾次都把劉備打回原形了,但劉備仍然沒有放棄成就大業的念頭。創業只要不忘初心,一直堅持下去,不怕失敗,賭上性命,成功的幾率一定會很大的。

4、諸葛亮的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戰略規劃和諸葛亮神一般的計謀,直接促成了劉備創業成功。尤其在赤壁大戰這樣的時候,但從諸葛亮極力促成孫劉聯合一場戲,就可以看出諸葛亮的戰略思維還是很厲害的。清晰的戰略加上機動的戰術,無疑給成功帶來極大助力。

當然,劉備創業成功,原因是複雜的,目前我正在研究這個,尚未完全研究透徹。希望上述部分理解,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在下正在歷史考核期,希望能得到支持哦!謝謝!上述絕對原創,無複製!希望採用支持!多謝!多謝!


九眼獨活


其實劉備一無權 二無勢 靠的是江湖義氣


萌萌站起來80855105


因為他看到了成功


甜瓜20875


《三國演義》中褒劉備,實則為突出諸葛亮,因為諸葛亮是士大夫的典範。相對而言,劉備較為仁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