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靡全国的山药蛋派鼻祖赵树理先生的作品,为何感觉现在却几乎无人问津?

情棋书画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来说说。我非常喜欢赵树理的小说。我看过李雪健演的电视剧《赵树理》,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脑海中出现的是李雪健的形象。

山药蛋派文学形成于40年代至60年代,作品通俗易懂,地方色彩浓厚,洋溢着新鲜的泥土气息。山药蛋派的作家以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居多,赵树理先生是其代表人物。

电视剧《赵树理》中,解放后,赵树理一家搬到北京居住。但为了写作素材,赵树理总是往农村跑,他妻子很是不解,问:“怎么舒先生(老舍)不往北京外面跑?”赵树理答:“舒先生写的就是北京的事,当然不用往外跑,我写的是农村的事,离开了农村就没有生活。”

我们在课文里学过不少赵树理的文章,比如《手》、《求雨》、《老杨同志》。他的文字质朴、精炼、风趣,故事人物形象、立体,有好多作品脍炙人口,为边区的广大农民所喜爱。

他的代表作《小二黑结婚》,写的是年青一代追求婚姻自由的故事,被改编成电影、戏曲,广为流传。其中二诸葛的“不宜栽种”和三仙姑的“米烂了”令人忍俊不禁。

他的小说《三里湾》改编的电影《花好月圆》,在我的童年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学习强国中就有这部电影,我又看了两遍,您也可以去看看。90年代有一首流行歌《花好月圆》。当时听到这首歌名,我脑海中闪现的就是这部电影。

随着时代变迁,山药蛋派文学落没了,失去了昔日的辉煌。这些作品出版的少了,读的人少了。

文学产生于特定时代,又反过来为特定时代服务。赵树理先生的小说服务于时代,光荣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赵树理的好多作品都是配合着当时边区的政策写的,希望以小说的方式来有效宣传政府政策。他写作的目的明确,就是“劝人”,劝人革命,劝人新生,解决现实的问题,因此就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

《小二黑结婚》就是为了宣传根据地颁布的《妨碍婚姻治罪法》,《李有才板话》是宣传土改,而《三里湾》的写作背景是农村合作化。

其实不仅是山药蛋派的文学作品现在看的人少,其他的曾让一代人爱不释手的红色经典看的人也不多了。

农村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一日千里,山药派文学描写面不够广阔,已经不能代表新时代新农村和新农民的心声了。

现在的农村是现代化农村,逐渐地城镇化,农民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不再深植在土地上。农民对文学形式的要求已经不同以往。

现在是讯息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5G时代的带来,流行的是快节奏快餐文化 。

网络文学的发展,对传统文学造成了强烈冲击。穿越、宫斗、玄幻,现在的年青人热衷的是这些题材,他们对几十年前的农村故事不感兴趣。浮躁的人们已经没有耐心再读距离生活遥远的作品了。

但是,当年的读者还在,还是热爱着赵树理的作品,我就是其一。山药蛋派并没有销声匿迹,八十年代的青年作者张石山便也是个“山药蛋”,他的得奖作品《镢柄韩宝山》,比马烽还“山药蛋”,赵树理的味儿浓极了。

2019年9月23日,赵树理长篇小说《三里湾》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这是对赵树理先生作品的充分肯定。相信赵树理先生的作品还会流传下去,历久弥新。


淡看云起


文学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时代性,赵树理的作品在那个时代来说是石破天惊的,尤其是一部经典的《小二黑结婚》,可以说是传世经典。

这部作品无论是人物描写还是叙事结构,都可以说是经典之作。尤其是对其中三仙姑的描写,可以作为人物描写的范本,为人称道。

赵树理描写三仙姑,用了一个特别具有农村特色的比喻,他说三仙姑的脸 ,就像秋天早晨的土路上驴粪蛋子上面挂了一层霜,这个比喻非常精彩,形象,生动,带有十足的地域和农村特点。但是,对于现在的一些年轻读者而言,理解起来就会有一些或多或少的障碍。好多读者可能连驴都没怎么见过,更何谈驴粪蛋子,上面还挂霜,理解难度很大。

这其实就是山药蛋派文学的一个局限,在特定的时间地域之内,能够起到相当大的影响和传播效果。

赵树理的作品基本都是农村生活的提炼和高度概括,这和作家长期在农村扎根,深入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现在的作家,很少再有这么勤劳,这么实在的了,因此,山药蛋派的出现不是偶然,但是有一定的条件。

向赵树理先生致敬,向山药蛋派致敬,向经典致敬!





老张聊语文


这个其实跟现代人爱不爱看书没有多大关系,即使是放到那些爱看书的人那里,这部作品也不是优先选择项。这是这部作品的写作背景、内容和服务对象决定的。

时空角度其实也不是很大问题,很多经典作品都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流传,至今依然散发光芒。

赵树理的作品写的确实好,但是太具有特定时期的特征了,把时间拉长,把空间拉宽,他的作品就跨不过去了。

说到底,还是没有“共情”,有些作品,比如说,苏联文学,诞生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跟赵树理的作品有相似性,特定年代,特定背景,为一定的政治服务,但俄罗斯文学,就至今在世界范围内流传不衰。不是因为他们的手法就比前者高明,而是内容,不受时间限制,不受空间限制,作家在窥察人性,寻出人类的共性,这些才能历久弥新,每次翻阅都能体味出新的深意。

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部分作品,读者去读的时候会很震惊,作者写的某些内容就是自己曾经的想法,一下子就找到了共鸣,决不会去关注这个作品是什么年代,跟我们现在的环境,社会契合不契合。

有些主题是永恒的,有些主题只是一个时代的,能否跨越时空,这是作家自己的选择,他也为自己的作品流传选择了一条清晰的界限。


豆梗豆荚


赵树理,浩然的作品,是文艺服从服务于政治的标本。孙梨发表荷花淀等名作后,未再写长篇小说,而是热衷于以文言夹白话文的方式,读寸写了大量的千字随笔或尺牍小品,这也许是对新中国的长篇必须一味是歌颂体的消极抵抗吧。我读过孙老的千字文,魏晋南北朝的创作气息浓厚,行文也流露着脱俗的名士意味。相较赵树理,浩然,孙老的写作功力十分了得。


用户9638607645336


赵树理先生可谓文学大家,山药蛋派文学鼻祖,他的作品再今天来说是相当接地气的,语言,风俗,习惯,和每个人的个性,都在人物自己的圈子里活灵活现的,很有乡土气息,文字里充满泥土芬芳!小二黑结婚,解放后劳动人民再与地主阶级斗争的同时也讴歌了新社会,提倡结婚自由的新风尚,也展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人的思想也再进步!随着土地改革,农民运动,新中国到处充满了生机,乡村更是一片希望的田野!如果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不理解那时的历史状况,是很难读懂赵树理的小说的,所以想读好一本书,就要知道作者的大时代背景,才能知道作者表现什么,赞扬什么!我喜欢他的作品,我也认为只要你喜欢文字,多少也会去看赵树理的作品!


厚德载物健行天下


赵树理先生是山药蛋派的开山鼻祖,响应毛主席提出的“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方针,赵树理等一些作家,深入田间地头,和广大劳动人民同吃同住,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真实反映了北方农村的社会生活。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那时的社会环境,和现在已有了天壤之别,年轻一还是比较关注现在的作品,但是有时间的话,看看还是不错的,经典永远不会衰老,象《麦田的守望者》《简爱》《红楼梦》等等几百年过去了,都不能消磨人们对它的热爱。经典揭示的真理,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它隽永的生命力是划时代的。


春天173848458


现在网络上的种田和乡村文,算得上是续貂吧,其实中国人很多都有乡村情节,这一派文学生命力很强


vx冠军组合


曾经的人们,更多是处于田间地头,所以有众多乡土气息重,淳朴的小说。你让那个年代人写怎么在城市奋斗,谁能读懂,谁会有共鸣?

而现在的人们,更多是往来于城市中,他们或是阅读幻想型小说,无论是不切实际的玄幻修真,还是总裁爱上我,这种小说,或是阅读职场和生活,例如蜗居,奋斗等等。你让这些连青苗都没见过,田地什么样式的人都没见过的人,去体会淳朴的田野文学,真的太难了。

我在上学时候阅读赵树理,更多的是品味他的文字,至于文字后的故事,很难去深刻打动我。

这不是说,小说好和不好的问题,而是缺少了共情,不是天马行空的幻想的文章,共情就很重要了。



九思品文


无人问津的何止赵树理一人

哲学经典文学名著有多少

若非应试之用

怕是都早束之高阁了

社会节奏太快

都奔着朝拜孔方兄

忙于追名逐利

浮心难静

哪有读书的念头


梦蝶也逍遥


山西省的山药蛋派文学。曾经风靡一时,引领中国文学之路。如今风光不在,因为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现在遍地充斥着近乎资产阶级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