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真的能去湿吗?

墨说


过拔罐疗法不仅可以活血化淤、通络止痛还可以去除体内的湿气、排除体内毒素、中医认为所谓湿毒就是指体内的痰、饮、水、湿等致病病理产物,这些致病因素滞留在体内就会造成患者身体出现各种不适比如头重脚轻、神疲乏力、懒言、大便黏稀、面部头发出油光亮、舌苔厚腻免疫力下降等症状这就是湿气毒素。中医拔罐的主要原理就是通过燃火烧热罐内,是罐体受热,与外界冷空气在罐内产生一定的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把湿气、水液透过皮肤组织进入到罐内这样就形成了水湿气,将拔出的水湿气清理干净。经过几次的拔罐体内的湿气毒素就会被排出体外了!


用户2731051263


就我本人的经验来看是有效果的,这三五年间断断续续的拨了几次,特别是第一次印象最深,因为工作原因上半身经常要泡在水里(洗东西)那几天晚上经常睡不着,于是就去拨了次火罐,感觉头脑清醒浑身舒畅,回家倒在床上就睡着了,一夜无梦,第二天早上自然醒(没拨罐前是头昏脑胀,浑身酸痛,睡也睡不好的)后来断断续续的又拨了两三次效果也还可以。我拨罐是和刮痧一起的。





wu137072480


依赖没感觉到但是很有用是真的,我本身就是例子但是我拔罐时间要长很多40-50分钟后背全是水泡一个星期才好,拔罐后不吃凉的东西一星期后来身体变没有过去后背发沉喘不过气胸闷的症状,浑身很轻松两年了依然很好,水泡一定要用竹签挑破消毒。


花开盛夏27


我常常觉得,要讨论问题,要和有共同认知的人讨论,同时也要先定义,如果定义不明确,讨论起来也南辕北辙,路唇不对马嘴!

先看看中医教科书(中医内科学,周仲瑛 蔡淦 主编)里对“湿”描述:

湿

湿为自然界的潮湿之气,长期阴雨,空气中湿度增加,或久居卑湿之地,或出汗后湿衣未及时更换,均可感受湿邪而患病

1.湿邪致病的隐袭性 湿邪致病比较缓慢,故常常不易被患者所觉察,如外湿多由于久居混地,或伤于雾露,或水中作业,而逐渐发病。内湿大多由于饮酒嗜茶成癖,或过食生冷厚味,日久中阳不振,水湿不运所致。

2.湿邪致病的广泛性 湿邪可以侵犯人体各部,遍及脏胞、经络、肌肉、关节。湿蒙上焦,则头重、头胀;湿阻中焦,则脘闷纳呆;湿注下焦,则跗肿淋浊。湿邪引起的病证多种多样,诸如痰饮、水肿、呕吐、泄泻、痹证、痿证等。

3.湿性黏腻重浊 湿邪黏腻、留滞、不易除去,所以湿邪为病,往往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湿性重浊,重即沉重、重着,反映在症状上为头重如裹,四肢沉重,倦怠身重;浊即秽浊,反映在症状上为面垢眵(chī)多,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混浊、舌苔垢腻等。

你看懂了吗,理解了吗?他们说的对吗?

我反复强调,文字是非常笨拙的,客观世界是非常复杂,文字不能准确描述客观事物。英国人不叫湿,叫“wet”,日本人叫“濡れた”,谁对?

没有对错。都是想描述和记载某事物,为了满足沟通时的需要。所以字是从瞎造开始的。

湿和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应该是本来干的东西,水多了,就属于湿的范畴,多到什么程度呢?到目前没有固定的标准吧

本人经过30多年的拔罐历史,可算是见多识广。越见得多,越觉得教科书上写的内容不正确,确切地说是大部分不正确,有一部分,有共同认知的话还是正确的。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读到的知识,肯定认为都是正确的,到一定时候就不那么认为了。

其实所有的医学理论都来源于实践,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有的总结对了,有的总结错了,在不知道啥是正确的之前,错误的也会被认为是正确的,比如在“日心说”被接受之前,“地心说”就毫无疑问被认为是正确的。有时候,心里想的对了,用具体的文字表述的时候反而错了,

医学理论都是在看到现象或感知到现象后,猜其中背后是如何产生这种现象的过程的,不知道的情况下,又没有办法看到的情况下,就开始编呗,现在人们习惯叫“假说”,也叫“猜想”,其实多数想“瞎想、瞎编”的。

西医也是看到现象,拿人体或类做实验,研究其过程,肯定很多方面有错误。

拔罐过程中,会看到罐子里面或皮肤表面有水珠现象的出现,或皮肤出水泡,就有人猜想,把体内的 “湿”给拔出来了,水泡里以水为主,为什么不说把水拔出来了呢?怎么不说拔罐“去水”呢?可能是很多时候,拔罐时罐子里也见不到水珠,有时候或有的人不出水泡。还会有很多其它现象的发生,比如拔罐处的皮肤发红,或发紫等,都给予相应的解释。其实每个人看到某种现象后都想给一个解释,只有那些解释看起来比较“合理”被大多数人接受了,就逐渐传承下来了。其解释可能根本就不正确。

看看原文里的这句话:“湿邪引起的病证多种多样,诸如痰饮、水肿、呕吐、泄泻、痹证、痿证等。”

读到这句话后,你可以理解成,只要见到有痰饮,有水肿、呕吐、泄泻、痹症和痿证的,用拔罐法,把湿拔去不就好了吗!其实根本不是,因为引起上述症状的原因不一定是湿邪所致。所以很多时候见到这样的症状的人拔罐是无效的。

如果说湿气真能拔出来,那么双下肢水肿了,能拔好吗?腹水能拔好吗?胸腔积液能拔好吗?说能,但是真治不好;说不能,有的真有效!只要病情严重到一定时候,肯定无效。

拔罐法,只能治疗一些轻微的,病情不太重的病症。而且适应症范围非常狭窄!

我的经验是,拔罐后盖被子,最容易在罐子里或皮肤表面出现水珠,有时候会很多,与秋季的露珠的形成道理应该相似。可能与病症本身没有任何关系。

皮肤出水泡的情况多见于:皮肤嫩,初次拔,拔的力气大,拔的时间长,甚至会出血泡。

我现在常说:你不要问我为啥用这种方法治疗这样的病症,理论是啥?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用这种方法能治愈这样的病症,就像用卤水能够点豆腐,但是为啥?不知道!

我常常用一针一罐解决身体上的某一点的疼痛,效果极佳!


揭秘白发第一人


作为一位理疗从业人员从两个方面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中医方面。在中医上认为外邪侵入人体分为六淫,分为风、寒、暑、湿、燥、火。湿主要分为风湿,寒湿和暑湿。还有外感的湿和体内产生的湿。

风湿主要影响骨关节和肌肉,刚开始主要就是肌肉酸困,长时间的话就会引起关节上的一些症状和病变。一些年轻人的膝关节还有腰椎的一些问题,主要就是受风受凉。

寒湿和风湿的表现很像,可以说是风湿的加强版,可以影响关节,严重的话就会影响到内脏,最主要常见的就是脾湿导致的运化功能失调,在中医上讲脾是主运化,也就是脾最容易受到湿邪的侵扰。

暑湿是季节的影响,中医上将一年分为五季,季节的意思,而不是我们平时说的春夏秋冬四季,分别为春、夏、长夏、秋、冬,分别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和六淫中的风、火、暑湿、燥、寒。分别对应的五脏为肝、心、脾、肺、肾。所以暑湿影响脾,夏季暑天人们运化功能不好,不想吃饭。而且脾主肌肉,也会变现为肌肉困没劲,不想活动。

第二,西医方面。也就是现代医学,现代医学建立在解剖学的基础上,而且不断的细致和微观化,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拔罐现代医学的解释是,由于你的身体微循环和毛细血管堵塞,造成体内代谢失调,而拔罐能够破坏一些堵塞的毛细血管,让人体能够从新建新的微循环。

去除湿气的方法有拔罐和内服祛湿的中药。拔罐是常见去除外在湿气的一种方法,可以说是简便廉验。一般拔罐都是在肌肉丰富的肩背部选取适当的穴位,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素质非常重要,经常看到颜面部和肌肉薄弱的地方拔罐,是非常错误。拔罐的时间也是有限制的,一般根据不同的个体5-10分钟就可以。拔罐不宜频繁操作,应该适当进行,一般初期3-5天左右一次,以后根据情况7天左右一次即可。经常频繁的拔罐容易让人体变虚,寒湿邪气拔出的同时也容易把体内的正气拔出,所以也是一把双刃剑。

在中医上罐印的颜色也能反映出一定的身体问题,颜色发红说明体内火气比较大,颜色发黑说明体内风寒较大,颜色发白说明体内湿气过大。当然身体也是复杂的并不是单一的火罐颜色能够说明的,体内也不是只有一种外邪。比如湿也分为寒湿和湿热,不能单一的拔罐去解决。


道哉


首先,要了解湿气重是怎么一回事。湿气是一种中医上的说法,中医认为体内湿气重是一种由湿邪所导致的疾病,湿气重的人常常有以下的特征:

第一,头昏、听力衰退、头重、恶心。

第二,全身无力、四肢酸痛、沉重、抬不起来。

第三,便秘、大便不成形和粘滞等等。

第四,皮肤有湿疹的话,湿疹的组织液会分泌得较多。

而拔罐也是一种中医上常用的保健手段,不仅仅能治疗咳嗽、颈肩酸痛、膝关节炎症,还起到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祛湿行气和消肿止痛的功效。因此体内湿气重的人是可以拔罐的。比如,体内湿气重时,患者常常会感到头重、头痛等,这时,在缓和的枕后最高的部位,也就是大椎穴上进行拔罐治疗是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的;当患者因为湿气重而导致腰酸背痛时,选用走罐的方法效果会更好;当患者因湿气重而长疱疹时,可以直接在疱疹上拔罐,这样能起到祛湿解毒的功效,有助于疱疹更快地消退。

因此,当体内湿气重,出现了身体不适的症状时,不妨采用拔罐的手段进行治疗。但是,如果病情比较严重的话,单单靠拔罐的治疗手段是不够的,患者还应该要配合药物进行治疗。体内湿气重不是一日形成的,跟患者日常的生活习惯有非常大的关系,从源头上避免湿气的入侵十分重要。

擅长先天性唇腭裂的手术治疗,隆鼻术,隆乳术,手部损伤的早期修复。


医联媒体


夏天悄悄过去,没有留下什么小秘密,却可能给你留下一身湿气。

进入秋季后,很多人总是觉得没精神,别以为只是简单的春困秋乏,这可能是湿气搞的鬼。

通过四点来判断体内湿气重不重

1:看头部

如果体内湿气较重的话,反映到头部表现就是头昏脑涨、浑身不爽。

有的人可能还会伴随着发热或是怕冷,流鼻涕等症状。

2:看身体关节

关节炎我们大家都不陌生,关节炎就是湿气累积到一定程度演变而成的炎症。

一旦发现自己关节气血流通不畅,四肢经常感到酸痛沉重,特别是下雨天或是天气变化四关节伸屈困难的时候,那就说明,你体内湿气已经很重了。

3:留心消化功能

你是不是出现食欲不振、胸闷不适、腹胀腹痛情况已经一段时间了?

你是不是出现口渴口淡、全身倦乏无力情况也有一段时间了?

这可能是因为你体内湿气过重造成的。

4:关注小便情况

如果你小便混浊也可能是体内湿气较重。

妇女还可以关注一下是否白带增多等。这些都是体内湿气重的表现。

拔罐真的能祛湿吗?

提到祛湿,很多人会想到拔罐,但是,拔罐真的能祛湿吗?

答案是能,但很有限,也就是说,拔罐祛湿本质上来讲,是不靠谱的。

拔罐通常有驱寒除湿,活血通络,祛除瘀滞,消肿止痛,解毒邪热的作用。

拔罐是通过排气引起罐内产生负压,牵引住皮肤内的肌肉,血管,从而产生一些反应,来达到改善血液循环和排出体内湿气的目的。

拔火罐对去除湿气有一定的效果,但仅仅对寒湿有一定的效果,对于湿热则几乎没有效果。

而进入秋季,人体燥热异常,很多人有湿热,此时用拔罐祛湿其实没什么用。

入秋后,做好三件事,去除湿气,身体健康少生病

一、选对食物

如果我们湿气重,就要多挑可以益脾的食物:

扁豆,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荚是普通蔬菜,种子扁平,为白色或紫色,它还可入中药,有祛暑、健脾等作用。

功效:健脾和中,消暑化湿。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

禁忌:患寒热病者,不可食;患冷气人勿食;患疟者忌之。

芋头又称芋艿,口感细软,绵甜香糯,营养价值近似于土豆,又不含龙葵素,易于消化而不会引起中毒,是一种很好的碱性食物。

功效:健脾补虚;散积理;散结解毒;清热镇咳。主脾胃虚弱;纳少乏力;消渴;瘰疬;腹中癖块;肿毒;赘疣;鸡眼;疥癣;烫火伤。

禁忌人群:对于有痰、敏性体质(荨麻疹、湿疹、哮喘、过敏性鼻炎)者、小儿食滞、胃纳欠佳、以及糖尿病患者应少食;食滞胃痛、肠胃湿热者忌食。

龙眼,又名桂圆,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及可溶性糖份。

功效:益心脾,补气血,安神志。主治虚劳羸弱,心悸任忡,失眠健忘,脾虚腹泻,产后浮肿,精神不振,自汗盗汗等病症。

禁忌人群:上火发炎症状者、怀孕忌食。

二、选对茶饮

喝祛湿茶是祛湿方法中比较简单方便易操作的。可根据自己身体湿气的严重程度,选用不同的配方。

轻症:薏仁茶

配方:薏仁10g、薏米一把

方解:薏仁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是常用的中药,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薏米可以去湿,下火,去痘。煲完汤后,汤渣也可以吃。

中症:白鼓丁薏仁茶

配方:白鼓丁根0.7、薏苡仁0.7、赤小豆1.7、白鼓丁叶0.2、山楂0.1、芡实0.3、玉米须0.1、淡竹叶0.1、五方草0.1

方解:白鼓丁可以清热解毒,还可以利尿散结,用来去除湿气,有着很好的疗效。

芡实除湿比薏米还厉害,芡实可既能健脾,又能除湿。可调整消耗的脾胃功能,补益脾胃,去除体内湿气的同时,让机体获得轻松感,消除困倦。

五方草,归肝、心、脾、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水祛湿、消炎止痛、止血凉血作用,其含有大量维生素E、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谷胱甘肽等成分,还有抗衰老作用。

重症:黄花苗茯苓茶

配方:黄花苗0.5g、木丹0.3g、薏苡仁0.3g、赤小豆0.2g、茯苓0.2g、砂仁0.2g、山药0.2g、甘草0.2g、绿豆0.2g、葛根0.2g、黑豆0.2g、百合0.2g、干姜0.1g、芡实0.1g、冬瓜皮0.1g、淡竹叶0.1g、马齿苋0.1g、陈皮0.1g、桔梗0.1g、荷叶0.1g、人参0.05g、金银花0.05g、菊花0.05g、紫苏叶0.05g

方解:黄花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湿热所导致的恶心以及舌苔发黄,口臭的问题。

木丹俗称栀子,可入药,内服具有清热祛湿、利尿、除烦、凉血止血、散瘀的作用,可治疗多种疾病。

茯苓有着很好的消肿、排湿气的作用,而且还能改善因湿气重导致的脾虚食少、失眠多梦、身体虚弱、排泄异常等周身不适症状。

砂仁,除了是一种健脾祛湿中药,还是生活中运用广泛的一种香料。

湿气特别重的时候,人会感觉有痰淤积在体内一样,这是因为脾可以运化水湿,运化五谷,一旦脾虚就会使水湿停留,凝聚为痰。而陈皮刚好可以化痰健脾祛湿。

三、注意避湿

很多人祛湿后又反复,是因为你不懂得避湿,湿气总是不断侵入,怎么也去不完。

祛湿后,秋冬注意别贪凉受冷,不要贪吃重口味的食物,湿气自然不会反复纠缠。

秋冬季节,气候上就是寒凉的,但偏有人就喜欢贪吃凉食,追求时尚穿少受凉,这些内外的寒气都会伤脾,时间长了就是脾虚,脾虚了人的身体就很容易越来越湿了!

秋冬天气冷,更多人变成了肉食动物,偏爱吃油炸、辛辣、咸等重口味食物,可如果你不想被湿气困扰,还是莫要贪吃的好。

油炸的东西不好消化,吃的多了以后脾胃的负担太大,时间长了就造成脾虚,脾虚了,饮食中的水汽排泄不出去在身体里面就成了湿气!

而且过咸的东西吃多了,盐分太多,人体内的水分就排不出来,就成了湿气。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柠小檬要瘦到难以置信


请问体内的湿气是用火罐能拔出来吗,太无知



峥130686135


披罐去不了湿气,为什么说去不了湿气,请问大家什么叫湿气和湿气怎么产生的,这和生活中的各种不良习惯有关,经常吃各种寒凉生冷油贰过多的食物等,和经常熬到深夜等等都有直阶关系等等照成了脾主升精,胃主降浊的正常功能而行成的各种虚症照成水气瘀太多在加因瘀堵大肠产生各种湿热上逆脾胃行成湿气困脾,中医称湿里加寒,寒里带湿,寒气困胃等等行成的各种虚症等,中医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百病纵生,气血足,百病除,等等各种寒湿之气都在脏腑内,单靠干发罐能治好,这是决对不可能的事,就足炒作…


张库41


 身体容易困倦、出湿疹、舌苔厚等身体状况其实都是身体湿气重的表现。有些人通过喝凉茶来去除体内湿气,那么,湿气重拔火罐有用吗?拔火罐是传统的中医季节保健养生疗法,对去除身体湿气非常有帮助,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

湿气重拔火罐有用吗

  体内湿气太重,会让人感觉到不舒服,而且有种头重脚轻的现象,大家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保健,而且要注意护理事项,以免造成身体出现疾病,拔罐可以有效地去除湿气,大家应该尽早认识。身体湿气重,不妨利用拔罐方法进行解决。那么,湿气重拔火罐有用吗?

  专家表示,火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因此,体内湿盛的人拔火罐非常好。

  但也不是什么湿都可以用拔罐来去除,首先得分清楚体内的湿气是内湿还是外湿:长期在空调环境中易造成外湿,对这种情况,拔罐是有一定疗效的;如果是吃多了生冷瓜果,就易造成内湿,此时拔罐就作用甚微。

  拔罐用途非常广泛,基本不受季节的影响,但秋冬两季天气寒冷,拔罐时脱衣服容易着凉,要注意保暖。秋季偏燥,一周拔两次罐就够了,拔罐后3小时内不宜洗澡。孕妇、体质虚弱者、皮肤病患者都不宜拔罐;另外,血小板水平低的人拔罐时容易出现皮肤淤血,也不适宜;儿童也可以拔罐,但次数和数量要比大人少。

  另外,不管是湿气入侵体内还是风寒入侵经络,拔罐都只能是缓解症状,并不能解除病根。

  体内有湿气除了拔火罐,还可吃一些去湿气的食物,如红豆薏米粥,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等功效;红豆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湿。此外,还可以选择红豆、茯苓、淮山、党参等,放到汤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湿。

湿气重的症状有哪些

  湿气重的症状根据头部、舌头、皮肤、关节、大小便、精神状态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脑胀、舌苔厚白、皮肤瘙痒、关节疼痛等,还感到困倦欲睡,不想吃东西。湿气重主要是脾虚的表现,湿气重的症状主要有:

  1、头部:如果身体湿气重,会出现头部昏沉,头昏脑涨,就像感受很沉重,十分不舒服。

  2、舌头:舌苔厚腻是湿病的经典表现,它常在机体还没有表现出突出病态态势时就有所表现。早上起来刷牙后,观察自己的舌苔是否出现厚苔并且滑腻,如果是,则为湿气重。正常生态位薄白苔。

  3、皮肤:湿气重的人,皮肤会感到痒痒的,像有蚤子在身体爬动一般难受,用手去抓痒,有红色凸起,像被蚊子叮一样。不过持续比较段时间就消失。

  4、关节:当湿邪伤及到关节时,部分气血运行不畅,会有四肢关节酸痛沉重,关节屈伸不利等表现。

  5、大小便:湿气重的人,会有小便混浊、大便溏泄、妇女白带过多、阴部瘙痒等症状。如果大便成形,湿气重会使大便黏腻,很难冲干净厕所,也需要多几张手纸才擦干净。

  6、精神状态:湿气重的人常常会有胸闷的感觉,想长呼一口气才舒服,身体特别疲乏,懒得活动,有头昏脑涨之感,易困倦,记忆力减退。

  7、胃口:湿气重的人,胃口会受到影响,不想吃东西,食欲不好,出现胸闷腹胀,饭量少,还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却不想饮水、倦怠乏力等气虚、湿困的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