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皮卡文化,能否藉著“皮卡解禁”而騰飛?


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是一個非常廣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簡單來說文化就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

所以在中國從來不缺乏對於文化的探討,老北京文化絕對不是衚衕、四合院、全聚德這麼簡單,巴蜀文化也不只是火鍋、蓋碗茶。

中國的皮卡文化,能否藉著“皮卡解禁”而騰飛?


這深入聊起來聊上一宿都聊不完,但遺憾的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似乎都沉澱在歷史之中,從近代開始流行的一些文化元素,我們這個文明古國似乎總是跟不上潮流。電影文化追不上印度,綜藝文化追不上韓國,汽車文化……

中國的皮卡文化,能否藉著“皮卡解禁”而騰飛?


中國有汽車文化嗎?有,但是被限制在了一個很小眾的圈子範圍內。畢竟國產車崛起也就是近兩年的事兒,在那之前國內的汽車文化都是其他國家玩剩下的。

中國的皮卡文化,能否藉著“皮卡解禁”而騰飛?


改裝車話題太大,咱改天細聊,今兒就聊聊北美幾乎家家都有一輛的皮卡車——聊聊咱中國的皮卡車文化

皮卡文化舉步維艱的歷史

前面提到了,從近代開始中國基本上缺席了幾次重大的改革,所以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在重工業、汽車工業方面保守一點來說都落後於其他國家幾十年。

中國的皮卡文化,能否藉著“皮卡解禁”而騰飛?


還好那時候有老大哥前蘇聯的照顧,不管是技術還是人員方面都給與了很大的支持,所以最開始國內很多的標準制度也都是參照著前蘇聯的來。

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才有了汽車分類標準,當時將汽車分為載貨汽車、越野汽車、自卸汽車、牽引車、專用汽車、客車、轎車、半掛車8類。

沒有關於皮卡車的詞條,那個時候大城市裡都還不是每條路能通車呢,誰還管你開的什麼車?有車的都是大爺。

中國的皮卡文化,能否藉著“皮卡解禁”而騰飛?


到了90年代,汽車產品精簡細化了一下,分為汽車零部件、載客車(M類)、載貨車(N類)、摩托車(L類)、工藝裝備、基礎件6類進行重點管控。

中國的皮卡文化,能否藉著“皮卡解禁”而騰飛?


很不幸,皮卡車在那個時候不管是外形還是主要功能,都更符合載貨車的標準,至此為皮卡限行算是埋下了隱患。不過在90年代,私家車仍然還是奢侈品,所以說當時還沒有顯露出來問題所在。

中國的皮卡文化,能否藉著“皮卡解禁”而騰飛?


到了2011年,國家把皮卡車的分類再細分了一下,屬於N1類多用途貨車,重點仍然停留在了“貨車”二字上邊。與此同時,進入21世紀中國的汽車工業井噴式發展,私家車已經不再是什麼奢侈品,甚至已經成為了“準必需品”。

中國的皮卡文化,能否藉著“皮卡解禁”而騰飛?


當初城市規劃的時候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多車啊,中國人口基數大,現在人人都有車開,城市道路擁堵就成了必然現象。擴修公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要解燃眉之急怎麼辦呢?限行啊,除了單雙號限行之外,首先那些龐然大物N開頭的貨車被一棒子打死。

而我們的皮卡車,也正好被劃在了N開頭的貨車範圍之類。至此,在二三線城市都已經很難看到皮卡車進城了。

中國的皮卡文化,能否藉著“皮卡解禁”而騰飛?


遠離城市的皮卡文化

中國就這麼逐漸演變成為了一個“有皮卡,沒文化”的地方,相比之下美國本身就比中國早幾十年用上皮卡車,演變至今皮卡文化已經相當濃厚。這讓不少國內的“小眾皮卡愛好者”眼紅羨慕。

中國的皮卡文化,能否藉著“皮卡解禁”而騰飛?


在國內的街頭偶爾能看見一輛皮卡車,要麼車身上噴著的字告訴你這是電廠搶修專用車,要麼就是尾箱裝滿著貨物,這些都時時刻刻提醒著你——這不是另類的小眾文化,只不過是一輛謀生的工具車。

中國的皮卡文化,能否藉著“皮卡解禁”而騰飛?

中國的皮卡文化,能否藉著“皮卡解禁”而騰飛?


但正如我開篇所說,國內並不是真正的“有皮卡,沒文化”。而是說這種皮卡文化侷限在很小的一個圈子,而這個圈子又遠離都市。

露營大會、沙漠挑戰賽、環城巡遊,遠離了城市的喧囂,你會發現在某些圈子裡,總能夠看到皮卡車的身影。比如2013年開始的第一屆中國越野拉力賽,就能發現不少皮卡車型參賽——因為越野拉力賽就是皮卡實力最好的體現。

中國的皮卡文化,能否藉著“皮卡解禁”而騰飛?

中國的皮卡文化,能否藉著“皮卡解禁”而騰飛?


中國不是沒有皮卡文化,只是皮卡文化遠離了城市。

皮卡逐步解禁,皮卡文化能否“火起來”?

隨著國內汽車市場的逐漸完善,人們對於汽車的需求也越來越廣泛,“皮卡解禁”的呼聲越來越高。

雖然說目前沒有實行全國“皮卡解禁”,但有一些城市已經逐步開放了皮卡的一些禁令。花大幾十萬買一輛猛禽,再也不用擔心被貼反光標,噴字“準載XX”。

中國的皮卡文化,能否藉著“皮卡解禁”而騰飛?

中國的皮卡文化,能否藉著“皮卡解禁”而騰飛?


最近重慶也正式宣佈皮卡解禁,當然這多少得益於我國首款乘用化皮卡——長城炮的生產基地落腳重慶,因此而得到一些政策上的支持。

中國的皮卡文化,能否藉著“皮卡解禁”而騰飛?


很多人都期盼著能夠靠著皮卡解禁以及長城炮的出現,讓皮卡文化在國內火起來,也讓更多人認可皮卡。

的確,重慶對於皮卡解禁算是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作為直轄市能有如此舉措,給其他一二線城市未來關於“皮卡解禁”算是開了一個頭。皮卡進城以及乘用化似乎已經是大勢所趨,長城炮也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表達了自己的態度——“讓皮卡流行起來”

中國的皮卡文化,能否藉著“皮卡解禁”而騰飛?


皮卡文化如何年輕化是重點

看到這裡,不要妄自高興。如果說單純讓皮卡進城以及完成乘用化只能算是讓國內皮卡文化流行起來的第一步,那接下來我可能要給大家潑一盆冷水了。

據調查,目前國內10萬以上高端皮卡車主以31-45歲左右的男性為主。多從事傳統行業如交通運輸、建築業、批零貿易等。

其中用作上下班、載運貨物等工作用途的比例約佔60%,用作購物、娛樂休閒、接送家人孩子、旅行等個人/家庭用途的比例約佔40%。

中國的皮卡文化,能否藉著“皮卡解禁”而騰飛?


重點就在於目前大部分高端皮卡車主都在31歲以上,也就是以70後80後為主,而目前國內汽車市場的消費主力軍已經下探到90後,雖然說70後和80後心懷揣著“皮卡情懷”,但歲數上去後,是否還有精力去“折騰”皮卡又是另一回事了。

中國的皮卡文化,能否藉著“皮卡解禁”而騰飛?


這就好像前兩天NBA巨星科比去世,我在家難過了好幾天,但也就僅此而已了,如果還年輕,在不考慮最近疫情肆虐的情況下,肯定是會邀著球友去球場狠狠打幾場球發洩一下,而現在頂多在家看看以前科比的視頻,祭奠下內心的情懷。

所以說,在我看來想要讓皮卡文化在國內騰飛,如何讓90後乃至00後去接受皮卡文化才是當務之急。如果90後與00後對皮卡沒有消費慾望,沒有玩耍的興趣,那麼就算以後全國皮卡解禁,皮卡文化也仍然僅限於一個小圈子內。

中國的皮卡文化,能否藉著“皮卡解禁”而騰飛?


這時候就需要更多像長城炮這樣的品牌、車型出現,需要更多貼近城市的汽車賽事興起,讓喜歡車的年輕人去接觸到皮卡文化,這樣才可能在若干年後讓皮卡文化真正騰飛。


中國的皮卡文化,能否藉著“皮卡解禁”而騰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