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一些學生放棄家門口的免費學校,去城市上私立學校,家長都是怎樣的心態?

凡塵先生


如今農村小學中學所剩的學生也是沒有幾個了,都轉到城裡上學,原因如下:

第一:攀比心理

記得我們小時候並沒有幾家孩子能在城裡上學,那是所有學生的夢想,羨慕城裡的學生,城裡的條件。如今很多農村孩子逐漸來城裡上學,放棄農村的不花錢學校,來到城裡上私立學校,很多孩子都從小學一年級就轉到城裡,你轉了,他也轉了,村子裡沒有幾個了孩子了,那麼我就也得轉了,你們都走了,我的孩子在村子裡,沒有玩伴了,學校上課也沒有了氣氛,幾個孩子怎麼上課呢?所以大家都走了,我小時候上的小學校都不復存在了,沒有學生了,學校也就隨之沒有了。



第二:教育水平

很多村裡的學校老師都是起早貪黑回家,因為他們的家在城裡,因為工作每天做早車來到工作崗位,晚上放學以後做晚車回去,日復一日,我小時候教導我的老師是如此,長大了初中鄉里的老師是如此,試想,誰會有城裡的工作不去做,大老遠跑到村子裡教學呢?有!那是電視機裡。可想而知是因為沒考進好學校,分配到農村,如果教育水平,基礎文化沒有差異,農村的老師為何不留在城裡工作呢?還是有一定的差異的。跟著自己的努力,每個老師每年都想網城裡考,考進來的轉走了,沒考上的,還只能留在農村。


第三:生活條件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們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他們不想等孩子想飛的時候,受埋怨。給了你最好的,以後的路由孩子自己選擇。如今私立學校每年幾萬塊錢也不是什麼大錢了,家家都有這個條件。記得很清楚,小時交43塊錢學雜費媽媽到處去借,家裡沒有,如今43000也算零花錢了,差距就是這麼大。

第四:城裡有房

大部分村裡的人在城裡買房,農村城裡有房子的佔百分之七十以上,既然城裡也是家,孩子就不如選擇城裡的學校啦,即方便,又省力,有了校區房子,孩子上學也就不成問題了,種地農忙回農村,閒暇之餘在城裡居住,照顧孩子,逛逛街,小生活多麼滋潤。


第五:學校無法選擇

對於那些城裡沒房孩子在城裡上學的農民,孩子就得去私立學校了,考試,根據分數錄取,並且大多數學生都是住宿,學校吃學校住,半個月或者一個月回家一次,這樣也好,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懂事也快。

最後總結:現在正是開學期,不管你在村裡上學還是來城裡讀書,小語都祝願每一個孩子好好學習,有個有益成績,考進重點學校,分個優秀老師。



我是小語,黑龍江是小語的家鄉,我們這裡孩子就學是如此,你們那裡又有何不同呢?歡迎評論點贊,感謝關注!


五常大米王語


農村家長捨近求遠,放棄免費義務教育學校,選擇城區私立學校就讀。

這在我們這兒較為突出,一二年級在家就近入學,到了三年級孩子稍微大一點,就逐步選擇離開家鄉,到城市的私立學校就讀了。

要問我家長是什麼心態,四個字:“望子成龍”!

這是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一種無奈的選擇。

農村教育設施設備較為落後,好多學校即使有好的設施,教師也嫌麻煩而放棄使用。

農村老師雖然是正規院校畢業,拿著高薪,但是敬業精神沒有私辦教師強,沒有危機意識感。

優秀的農村教師被城區學校層層選拔,新增的教師還沒有調出去的多,造成農村教師力量薄弱,特別是缺乏專業科目的教師,尤其是英語。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小學就要開始努力,畢業才會上一所好的初中,如此循環,讓農村學校優生資源逐漸向城區聚集。

所有這些,都讓家長很是無奈,只能“捨近求遠”,只能“舍財求學”。


南軒松1971


按照九年義務教育規則,不應有民辦中、小學的,可中國辦了那麼多的民辦學校!這絕對是不應該的!當然那些有錢人有錢沒處花,可全部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學習!可現在那些沒有多少錢的家庭也跟風,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上學,為什麼呀?獨生子女多呀!攀比呀!給自己增面子呀!為了獨生子女,為了這個浮躁的面子,一切都拼了!對孩子有效果嗎?中國有那麼多的民辦或貴族學校,可這些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都患有不同程度精神疾患呀,雖有少數學生成績或許有點進步!但她們當中許多人生活技能、善、孝等還是一張白紙!這就是重才輕德導致的後果呀!學習成績提高了嗎?有科研機構做過雙盲對照試驗了嗎?僅憑這些被某某某錄取了多少學生,就認為這些民辦學校教學如何好,這是沒有足夠真實依據的!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公辦學校和在民辦學校並沒有多大區別的!成績好的學生成績還是好,成績差的學生成績還是差,甘肅有一位母親花了12萬元給自己兒子補了6個月的課,結果高考時只考了206分;一位家長為了提高自己兒子的英語成績,花了3萬元去補英語課,補前兒子英語考了70多分,補課之後英語考了40多分。任何一個老師或學校說能大幅度提高每個學生的學習成績,那只是騙子的伎倆呀!一個孩子的培養一定要在德智體美勞多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這才是真正的教育!那種說公辦老師在課上不講,在補課上講,這是每個教書育人的老師應該不會存在這樣的情況的,是現在社會上許多孩子的父母,為了自己的面子,為了自己的榮光,編造出來的一段話,也是每個人用自己浮躁的心和都希望自己的兒子成龍、女兒成鳳所造成的!公辦老師的教學方法完全是按照國家教育大綱教育孩子們的!他們也想把自己的學生培養成才呀!沒有任何老師不願意把學生教好的!那種說公辦老師上課不講課後講是極其荒謬的!


春之聲1953


這種現象,在農村普遍存在,不是個別,而是普遍。這些家長的心態,很是複雜。

一、盲目跟風。左臨右舍的孩子去城裡上私立學校了,自家的孩子怎麼辦,就甘心窩在農村上學?經不起鄰居的攛掇,看不慣人家的鄙夷目光,人家去了咱也去,一起做個伴也好。

二、一味攀比。都是兩個肩膀一個腦袋,咱的孩子也不比人家的差。人家能上的起私立學校,咱們也上的起,不就是勒緊褲帶,少吃點好的?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有錢人都說了,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三、望子成才。想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想讓孩子成器成才。畢竟時代不一樣了,人往高處走,想讓孩子從小就有個高的起點。

四、小人乍富。有錢了,可以任性了,掙錢為了啥,不就是為了孩子嗎?吃好的穿好的上學也是高端的,就是用錢砸也要砸出個大學生。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一年幾萬學費的貴族學校,享受一下貴族教育。

五、急功近利。一定讓孩子學出個名堂,好學校才能教出好學生嘛。為了讓孩子有出息,砸鍋賣鐵也要上好學校。

六、迫於無奈。好的教育資源都去了私立學校。學費高,但學校教的好。公立學校收費低,但老師沒心教學,要麼水平差,要麼一心想賺外快。沒辦法,雖是義務教育,但還要升學考學上大學。就如同病人都願意去大醫院看病一樣,大醫院的大夫水平就是高,設備就是先進,好資源就是集中,這是不爭的事實。


開心之處即為家


能是什麼心態,輸不起、一切為了孩子的心態。

大家都知道,現在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有很多不同。

私立學校從學校硬件設施設備到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都比較好。在教學方式上也有更多的自主靈活性。

公立學校,就有很多限制了,大班化,學生不管是家庭教育還是自身素質思想參差不齊。學校的教育教學也比較受限制。

比如,現在的小學,公立學校是不允許佈置很多家庭作業的,特別是在家長群佈置作業並群裡打卡是不被允許的,家長們也都基本沒有時間陪孩子完成作業。

而私立學校不一樣,家長群佈置作業,打卡完成作業,拍圖拍視頻做的如火如荼。家長們也配合。


化學姐話教育


一切都是圍繞著房地產業在運作轉動,學生老師這樣!醫生醫院這樣!其他行業大都這樣!房地產業帶動了人們進城去買房。首先第一步必須要打破取消戶籍制度限制,人們才可無後顧之憂進城去購房。隨著購房人數逐漸增多入城學生量增大,造成學校資源緊缺學生入校難問題產生。為緩解這一突出矛盾,不得已又得在城市規劃中擴大新增學校,重新建新學校接納學生入學。反之,造成原有鄉村學生源減少師資力量過剩,校園大量資源浪費直至關門。真正涉及到有急需老師到鄉村學校去任教時,放開了的戶籍無約束,調配老師難度大。你公辦學校因我不去鄉村不聘,那還有私立學校可去。


正氣頌歌


我也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長期生活在農村,且多年在教育一線,我認為,一是前多年的撤點並校,即把百人以下的學校撤去,合併到大校,是一個極大的錯誤。這樣,就把大部分學生集中到城裡,班容量很大,有的村把幼兒園也撤了,幼兒園都湧釗城裡,誰還回農村讀小學丶初中,雖然以後發又糾正,但惡性循環巳成定局,很難挽回。其實當時鄉鎮學校的教師水平蠻高的。第二,家長的盲目攀比跟風,也促進了學生進城,好象別人的孩子都進城讀書,自己的孩子不進城就會低人一等。第三,城市化促進了學生進城,農村現在的年輕人大多都進城打工了,讓老年人送孩子上下學又不放心,且輔導不了孩子作業,還不如送到城裡讀書省心。這些都是促成農村孩子進城讀書的原因。


54841440376


這是因為農村的公立學校的教學質量下滑,家長不信任學校造成的。再說初中階段是學生本來就難管,加之家長忙的打工持錢,根本沒有時間去管自己射孩子,更輔導不了孩子的作業,所以放存私立學校,學費雖然貴,不用上輔導班也是一樣的,選擇私立學校也很正常呀!假如讓我重新選擇的話我也給孩子選私立學校。可惜時光不會倒流,孩子己經過了上學的年紀。


用戶7080426348361王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農村人的思想意識有了極大的提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依然成為了農村人的精神寄託。所以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進入到一個教學環境好,教學質量較好的學校去學習。另一個原因是,城裡私立學校的成立,公立學校的不斷擴充和建立,把原來農村學校的比較優秀的老師都抽調了城裡,致使農村學校教學質量不好,再加上學生的大量流失,所以家長不在把孩子放在農村學校去學習,都湧入到了城裡來!!!


才逍遙客


免費學校老師不負責任,得過且過。私立學校老師抓得緊,很認真,自然老師會選擇讓孩子滿意的學校,對孩子影響很大的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