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從不願欠債,也不喜歡求人辦事,是病態心理嗎?該怎麼改變這種毛病?

小月昱


我都暈了。難道願意有外債,喜歡求人辦事就是正常心理的人嗎?如果是這樣,那麼天天向別人借錢的人是最正常的人!你真的喜歡和這樣的正常的人作同事或作鄰居嗎?

我們單位就有幾個特別喜歡找人借錢的——他們都是願意欠債和喜歡求人辦事的典型。

我們都唯恐避之不及,即使他們能按時還錢也不願意把錢借給他們。誰知道他們下次能否還上錢呢?

不願意欠債也不喜歡求人辦事,這在某個角度上應當算是一個優點。至少這也是一個很自立的性格。怎麼成了病態心理了?而且還要改變這種毛病??

我在戶外徒步時,因為感覺腿關節不太好,所以徒步時帶了兩根行走杖。結果就遇到一個人強烈的反對,不斷地向我提出用這個行走杖如何不好。

結果我朋友怒了:人家用行走杖走路害著你什麼事了?是把地捅壞了,還是把天捅破了?你在這操什麼心??

人生就是如此。各有各的活法,只要不影響他人就好。難道人家找你借200萬,你就高興了?就不病態了是嗎?

以自己的好惡來評價別人的生活方式是招人厭煩的。


孟可的思想空間


把“一個人從不願欠債,也不喜歡求人辦事”說成是病態心理及毛病,這本身就是一個心理有毛病的人說的話。不願欠債說明人品高尚,不願求人辦事,說明人正直有骨氣有尊嚴。社會上的人若都有這樣的品質就好了。


yks55


這種性格存在很多,不願意借親朋好友的錢,更不喜歡欠賬,自食其力沒有什麼不好,從不願讓別人吃虧,更不用提佔別人的小便宜,這種人活的很瀟灑,很硬氣,比起借了別人錢老賴著不還,他還挺大爺的,比起在銀行貸了很多款都成了老賴的,成了失信人,我還是覺得不欠賬,不求人的人品德比較高尚,起碼沒有一點壞心眼,不會算計別人,自已過的心安理得就好,別在乎別人說三道四,每個人都有自已的活法。傳承美德,社會和諧,人人參與。


豫陝鄉音小程哥


我是寒石冷月,我來和大家聊聊題主所講的這個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往來我們統稱為社交關係,但是在社交關係中每個人又有自己的風格與特點。如有的人喜歡結交朋友,有的人喜歡獨處,有的人喜歡求人,有的人不喜歡求人。

不願欠債,不喜歡求人辦事,這屬於做人原則的體現,屬於正常心理。

凡不願意欠債,不喜歡求人辦事之人,這種人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常見,屬於特立獨行之人,有著極強的獨立能力。若問這種人的性格是怎樣形成的,往往與從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密切關係。就如我來講,我父母從小對教育我,能自己做的事堅決不要求人,萬不得已不要借錢,不欠債不欠情,因為你只要對別人有心理依賴,就會慢慢養成懶惰心理。直到今天,我人到中年了,仍然保持著這種做人性格,並沒有影響我的社交關係。

從事不同職業領域,需要靈活去看待這種不願欠債,不喜歡求人辦事性格。

就拿做生意的人來講,很難做到與生意夥伴之間財務往來一單一結,有時可能會按行規,彼此相互拆借。如果你不這麼做,生意圈子可能就會非常小。但也有一些生意人,常會在對待財務往來特別謹慎,尤其對於那些不瞭解的生意夥伴,基本上保持一單一結的習慣。但生意往來時間長了,可能也會改變這種習慣。但不管怎麼說,都需要靈活去面對。而對於體制內的人,凡不喜歡求人辦事的人,往往在升遷進步方面受影響。

求人辦事,往往走的是捷徑,在中國人的社交理念中,人情因素太多,不見得是好事。

在中國人的社交理念中,往往特別再乎人緣,即認識的朋友越多,往往意味著這個人越吃得開。若問為什麼吃得開?還不是求人辦事容易嘛。可是問題來了,每一個人一生中到底有多少事要求人辦?細算起來真不多,只是在小圈裡可能彼此託人辦事看著頻繁罷了。說到底,求人辦事,往往走的都是捷徑,不想按著正規渠道與途徑去辦理,只為圖個省時省力。恰是因為人情因素太多,迎來送往頻繁方才讓人經常感覺到疲憊。有的人看透這些人情世故,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就不喜歡熱鬧了,於是便歸於獨處。

別為了光求人辦事而去改變自己的性格,你感覺舒適才是最佳選擇。

有些人因為性格偏內向而很少說話,在社交群體中往往顯得很低調,但這並不妨礙你與人正常交往,大家都會習慣於你的性格。有些人在社交活動中,為了迎合別人而去改變自己的性格,在這個過程中極不適應,讓人一看就顯得特別做作。在這裡我要特別建議這樣的朋友,如果你感覺自己有逢場作戲的不適感時,你最好別去改變自己,讓自己感覺到舒適的社交風格,才能體現真正的你自己。

結束語:不欠債,不喜歡求人的人,才是活出真性情。然而,這類人在現實生活中往往非常正直,並沒有多練達的人情關係。儘管如此,那種滲入骨子裡的自我,是很難改變的。因此,對於這種原本很好的個人習性,你能保持到底也算是很了不起呢。所以說,別去輕易改變自己長久以來養成的習慣,就保持自己的做人風格,你永遠是你自己。


寒石冷月


我就是這樣的人,不欠債,活得輕鬆!不求人,不欠人情!有句老話,欠帳總是要還的!不管是欠什麼,否則人生信用就結束了!不欠不是毛病,而是自律,是不給他人帶來麻煩!何罪之有?如果這個世界上人人都可以不欠債,那就不會產生一個詞彙,老賴!如果我們遇到事都不想著去求人,我想社會也會乾淨很多!


我不知自己是誰


這種人看似清欲、品味高雅、獨守好人原則,實則格局不大,曲高和寡,不敗事也不成大事。

不能舉債,創業受限。

不能求人,實則朋友泛泛之交,不能入心,無肝膽友人。

當然,凡事求人是俗人。

不能廣結朋友,人情社會,何來大的發展?

但,這種人淡泊名利,潔身自好,也是人生的一種正確選擇。


龍灣WU龍


人生在世,萬事不求人是做不到的。但是,我這人確定不願意欠別人的債,也不喜歡求人辦事。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我父親病重住院,當時,手頭上經濟桔據,我像一位戰友說明情況,他立即從木箱子裡拿出600元錢借給我,我很感激他,等發了工資,湊齊後,立即還給戰友。從此,我認為,對線的使用,必須量入唯出,略有結餘,也備不時之需。


亮劍3549


你覺得這是毛病?需要改嗎?

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我從沒想過要改!當困難來臨,自己想辦法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我就先放放,靜靜的想,想到了可行的辦法再去做,盡一切不去麻煩別人。因為我與大家一樣,有勤勞的雙手。


李天霸


一個人經常的伸手借錢,或者求人辦事,這正常嘛?誰有這樣的常態,這是二流子,還是吃慣甜頭了,還是有病嘛?記得十年前,我住的大院有個鄰居,就是這德行,沒錢非要買車,找同事借,找鄰居借,愣是沒人借給他,甚至,直接懟回去。你借我錢吧,我也準備買車。更有大娘數勒他,今天借到錢了吧?他說我今天沒借錢啊。沒借錢就吃上皮皮蝦了?


哈哈95128931


一個人從不願欠債,也不喜歡求人辦事,並不是一個病態的心理,這類人往往表現的更加獨立自主,但是在親密關係上往往不能很好地相處。

因為從親密關係的角度來說,適當地麻煩別人,可以幫助兩個人更加快速地建立起親密關係。而這種做事比較獨立的人,建立起親密關係反倒有些難。

尤其是中國人,可能更多地講究“禮尚往來”。今天我送你家一袋面,明日你給我家一袋米,今年你家有事,我去你家幫忙,明年我家有事,你們來幫我家的幫。所謂的親朋好友,鄰里鄰居都是這樣的。

你麻煩我,我幫助你,有來有往,一來二去就建立了感情。

至於凡是都不願虧欠別人,也不喜歡主動求人辦事的那類人,也挺好,畢竟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凡是獨立也挺好。但是這類人在人際交往上往往被認為是“客氣”,一客氣就顯得生疏,顯得關係有點遠,不夠親近......

所以,一個人從不願欠債,也不喜歡求人辦事,並不是什麼病態心理,只是個人選擇生活的方式不同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