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感覺現在90後容易辭職?

學習做好人


春節過後,又是辭職與找工作的高峰,如今社會上有種對90後的偏見,吃不了苦,懶惰自私,動不動就換工作辭職,不穩定。據領英統計調查顯示,職場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職時間隨著年代呈崩塌式下降。95後更是僅僅平均在職時長7個月。那麼究竟是90後普遍吃不苦,還是另有其他原因呢?

馬雲說:員工的離職原因很多,只有兩點最真實:1、錢,沒給到位;2、心,委屈了。引用知乎網友的話:錢少事多離家遠,位低權輕責任重。在70後,80後時代,信息相對閉塞,一份合適工作一般是需要熟人介紹或者在招聘會等渠道,對於自身所處市場價值並不會太瞭解,一般錢到不到位,符不符合市場價值也相對陌生,父母輩也是自身的負擔,導致有個觀念--穩定的工作比一切都重要。

現在網絡時代發達,自己的價值在經過各種平臺社交軟件瞭解,也大概有個瞭解,錢到不到位都清楚,同時父母輩不再是負擔,甚至是助力,在沒有負擔情況下,他們的觀念是--為自己而活,幹得不爽,就拜拜不幹了。

這兩代人的代溝導致的,就是互相看不順眼,

老一輩看不慣年輕人不懂人情世故,

可年輕人看你們所謂的人情世故,就是在忍氣吞聲啊。

錯不在我但我要背鍋,我忍了。

領導把我當僕人用,我忍了。

客戶要畫出正方形的圓,我還是忍了。

什麼事都要忍,這樣才能左右逢源,

什麼事都忍了,這樣才能升職。

做人比做事更重要,這是老一輩的觀念。

連人民日報都這樣說了,這種代溝確實大了。

年輕人一代是怎麼想的?網友對於人民日報發出這碗雞湯是不接受的,並有理有據說明為什麼要辭職。

一份工作還能做一輩子?錢不到位,走就行了。老闆畫的大餅吃不飽,走就行了。每天上班像上喪,做著有什麼意思,走就行了。穩定有時候會成為綁住你的枷鎖。我公司有個同事,94年的,每天兢兢業業工作,加班永遠是整個辦公室第一的,但是每天都被上司罵,該背鍋的時候要背鍋,不該背鍋的還是要背鍋,那麼是什麼讓他已經在這裡工作2年了?因為他家就在公司附近,上下班只要10分鐘,他選擇了穩定,這個穩定讓他每天上班都穩定像上喪,揹著一把枷鎖的工作,有意思嗎80後曾經被說是垮掉的一代,他們現在都已成家立業,祖國依舊繁榮發展。

90後也說是垮掉的一代,職場上主力已經大部分是90後,祖國依舊繁榮發展。從來沒有垮掉的一代,該辭職就辭職,對自己好點,我們不是吃不了苦,只是不那麼容易被騙了。


一生二人三餐四季


首先說一點題外話,作為一個90後,我感覺現在壓力很大,90後今年剛好到而立之年,基本上都以組建家庭,每天除了照顧小孩還要上班掙錢還房貸。

但是社會貌似對於農村家庭出生的90年人來說不是特別“友好”,小升初我們沒有趕上九年義務教育,高考那年高考人數歷年之最,不讓復讀,結果糊里糊塗上了一箇中等二本,大學畢業那年,我學的工程管理發的是管理學的學位證書,下屆畢業生髮的是工科的學位證書。

畢業後找工作,建築行業不景氣,工作難找,和幾個同學一起去了一個介紹的項目,小打雜做了兩年什麼都沒有學到,2年後準備結婚就離開第一個工作崗位,結完婚到了一個不是特別瞭解的城市,當時只想趕緊找工作上班就找了第二份工作,這個工作不是自己專業的工作,結果又渾渾噩噩過了兩年,實在是受不了,工作壓力大,待遇不好就又辭職了。換了現在的工作也有半年,說實話沒有達到自己要求,又有點想辭職。

有時候看到孩子的笑臉,看看辛苦的妻子,真是在自己心裡告訴自己要努力掙錢,不能苦了孩子。

說到這裡真的有點傷感,無論上班還是生活,作為90後我們還是要努力提升自己,爭取達到自己的理想。


染指龍恪


我是個90後,之前也有換過工作,先說一下容易辭職不代表頻繁辭職!

說下那會我辭職的想法吧,我那會也是一時衝動選擇的離職,沒有想太多,我前公司上上下下對我都特別的好,各方面都很和諧,我在公司還混了個小主管做做,手下還有一班小兄弟,那會兒也不知道當時哪根筋搭錯了,也是年底的時候跟老闆一說,想離職,然後中間老闆也是多次挽留,那會挺感動的,但是說出去話潑出去的水哈哈😄

現在想來,那一年可能工作壓力太大了吧做個小主管亂七八糟的事有點多,也是剛上班沒有多久沒什麼經驗,就在某個點上崩潰了,前後思考2分鐘決定換個環境,後面幾天就去和老闆說了。

我覺得所謂的容易辭職只是相對比較得來的吧,90後還是會前後考慮的,現在回頭看我也不後悔過現在過的也挺好的,錢沒之前多,但是事兒真的少了不少😸我可以有時間去做其他的事也挺不錯的,99有想法就大膽去做,有合適的去追求更合適的,不做你永遠不知道下個會不會更合適你。容易辭職可能是最求下一次的更好吧



這一代的90後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他們年輕無畏,有一種人生就要憑拼一把的感覺。

90後的辭職現象一直被社會所關注。在很多70後、80後面對資本寒冬、裁員大潮如履薄冰的時候,不少90後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辭職。

領英曾經發布了一份《2019年求職體驗調研》:90後因為頻頻跳槽,在城市間頻繁流動平均每1.4年換一個城市,其中95後這個頻率則高達0.84年。

要問辭職的原因,很多人會引用馬雲的話:一、錢沒給到位;二、心受委屈了。

但90後不一樣,任何一個原因都可以促成他們辭職:事多、錢少、人際關係複雜、領導不好處等等。


90後為什麼容易辭職?

1、父母和家庭給予的底氣。90後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就有優越的生長環境,踏入社會後一般不需要他們靠自己的打拼去買房、買車。


2、抗挫力弱。從小嬌生慣養,經不得批評和挫折,一旦遇到挫折,“玻璃心”立現。

3、比較任性。90後大多向往自由開放,敢說敢做,受不了委屈。

4、缺乏理性思考。一時被熱血衝昏頭腦,忘記了壓力。


90後任性辭職的後果

不可否認,有些90後在辭職後,會有更好的選擇。但對於部分90後來說,辭職後往往會更加焦慮。

1、出現空窗期。很多90後辭職後,並不是那麼容易找到合適的工作,有的這個時間還比較漫長。

2、不一定找到理想的工作。本來辭職是想重新選擇自己心儀的工作,但理想很豐富,現實很骨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有的人無奈之下的選擇,實際上還不如從前的工作。

3、情緒會變得迷茫和焦慮。很多90後在辭職後,都會有一段時期的迷茫,看不情未來會是什麼樣。於是,情緒變得焦慮和不安。


90後正確的辭職方式

1、理想分析,騎驢找馬。

在辭職之前,認真思考一下,到底自己的選擇是什麼?而不是單純地逃離當下這個令你不滿的環境。

即使決意辭職,那也要通過騎驢找馬的方式,給自己留下一條退路。
2、正確認清和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要對自己有一個全面清醒的認識,特別是對自身的專業素質和能力要正確分析,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強化提高。

3、用副業緩衝。

辭職後,除了積極觀察就業市場,還應該嘗試著做做副業,說不定就能闖出一條新路,也增強自己的底氣。


總之,90後辭職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但是90後也應選擇正確的辭職方式,慎重考慮自身的職業發展道路。


星雨如風


感謝您的閱讀,這個問題非常有代表性。

辭職,本是一件合理的事情,與70、80一代的人相比,90後由於離職的頻率較高一些,進而被貼上“不好管”、"任性"、"玻璃心"等一系列批判性的標籤。

作為一名數據分析師,我認為對於“90後容易辭職”這件事,不能以批判的眼光來看待,而更應該從時代環境、個人角色、職場選擇等各個方面客觀分析。

90後的時代環境

我們先來看兩個國家政策:

1、就業政策

1996年,國家正式取消大學畢業生工作包分配的制度。

解讀:包分配製度的廢除,意味著大學畢業生需要自己找工作,開始承受就業帶來的壓力。

2、人口政策

1982年,國家將計劃生育定為基本政策。

解讀:計劃生育的實施,將直接導致出生人口的下滑,而在同等資源下,獨生子女們享受到的機會和福利更多,承擔的壓力則更小。

我們再來看三組數據:

1、1980-1999年出生的人口數量(如圖)


解讀:1980-1990年間的人口呈上升趨勢,幾乎年年遞增;1990-1999年的人口,則逐年下滑,且下滑的速度高於增長的速度。

2、2001-2016年大學畢業生人數

解讀:2001-201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總體呈增長趨勢,尤其過了2008年,每年的畢業生人數都在600萬以上。畢業生人數的增加,導致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

3、福州中心城區2007-2019年房價走勢

解讀:福州,作為福建省會,全國二線城市,在2007年之前,房價依然維持在一個較低水平(5000元左右)。然而,自2008年起,就一發不可收拾,2017年的商品房單價是2007年的6倍。

綜合以上幾點,我們不難得出以下結論:

(1)從出生起,90後的人就比80後少很多,在享受更好社會資源的同時,可以承擔更少的壓力;
(2)90後的人,父母大多為70年前出生,且大多為體制內人員,家庭方面有較好的經濟基礎,讓90後的小孩有更多選擇的機會,甚至是啃老的能力。另外,他們還享有單位房屋分配,或者通過較低的成本獲取商品房(80的人由於兄弟姐妹眾多,無法合理分配),提前完成原始積累,讓90後的小孩在買房方面沒有太多壓力。所以,90後的人,無論是工作,還是買房,都不會有太多壓力。

90後的個人角色

我們同樣先來看幾組數據:

1、全國各地結婚平均年齡

解讀:從統計的10個省份來看,大部分人的結婚年齡都在26歲之後。

2、1980-1999出生的年齡

解讀:以2020年計,目前最年輕的80後為31歲,最老的90後為30歲。另外,有50%的90後人群,沒有達到平均結婚年齡(26歲)

3、江蘇省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隊戶籍信息科2015年數據

原文:“我市1980—1989年出生的人口共有363730人,其中未婚人數為194622人;1990—1999年出生人數有271395人,其中未婚者有260966人。也就是說,80後中,已有近五成已婚,而90後已婚者佔比不到4%。”

綜合以上幾點,我們不難得出以下結論:

(1)90後的人群,大部分處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單身狀態,尚未扮演為人父母的角色,沒有養育小孩的壓力;
(2)以全國平均結婚(假設馬上生育)26歲來計算,大部分90後的父母依然處於55歲以下,年輕且尚在崗位工作,有較高的自我養老能力,無需小孩承擔撫養壓力。
所以,90後的人,依然充當受人照顧的“小孩”角色,而不是需要承擔家庭壓力的“大人”角色。

90後的職場選擇

依然先看兩組數據:

1、2020年人社部最新發布的16個新職業。

解讀:16個新職業中的“網約配送員”,其實就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快遞員、外賣員;“全媒體運營師”則包括了電商、遊戲、體育、教育等各行業的直播“網紅”,以及淘寶、京東、美團、餓了麼等平臺的運營人員。

簡單的說,很多以往我們認為“不務正業”的崗位,可能正在成為熱門的“香餑餑”職位。

2、重慶職場人開展副業情況的調查報告(2019年)

原文:“回收的2872份答卷顯示,8.4%的職場人擁有斜槓收入,其中有75.4%都是90後。52.5%的斜槓青年副業收入低於主業收入,只能賺一些零花錢;24.5%的斜槓青年主副業收入持平;剩下23%的斜槓青年副業收入高於主業,其中兩成人的副主業收入相距在3倍以上。”

綜合以上兩點,我們不難得出以下結論:

(1)時代在發展,新的崗位更加符合年輕人的需求,容易受到90後的青睞,而意味著傳統的崗位自然失去了吸引力,導致人員流失的加劇;
(2)以90後為主的,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身兼數職,任職某個公司的主業薪水已然不是唯一收入來源,甚至副業帶來的收入遠遠高於工資。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在本就不太感興趣的工作中,遭受委屈,很顯然他們的解決方法就是離職,去追尋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

總結

90後容易離職可能是一個社會現象,但並不是問題。

這一代的人,有著更好的成長環境,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通過互聯網去更快認知世界。他們尚且年輕,無需承擔來自家庭、房子等各方面的生活壓力,以至於允許他們有更多的選擇和機會。

每個時代的人群,都有自己的個性化追求,而追求的東西,本質上來源於興趣。對90後來說,他們“任性”也好,“不好管”也罷,無非是想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和事業,“微商”、“直播"、“炒鞋”……都是最具代表性的體現。

所以,90後的人不是垮掉的一代,也並非不可理喻,他們同樣有追求,有夢想,只要我們多份尊重和理解,更為包容,營造更為人性化的工作環境和福利,我相信同樣會贏得他們的信任和選擇。

(完)


壹玖捌伍


90後的隨意性,穩定性,責任性,抗壓性,定力都是需要磨合和考驗的,也許他們不需要揹負太多的壓力和責任,自我感覺良好,我喜歡就好只要自己舒服就好,我想這樣做就好,其它都無所謂。現實和虛擬攀比的心理,啃老族,拆遷戶,暴發戶,富二代,和新時代電商,直播,科技的衝擊也會令他們導致自卑和較強的心理落差。

據說“現在的年輕人,一點委屈都受不了,說幾句轉身就要辭職跑路”,一家企業HR如是說道。

“實習期不滿就離職,踏入職場不到半年就換工作,工作不順拔腿就走……”這大概就是現在職場對於90後“一言不合就辭職”的整體印象吧。

據有關調查,90後在公司工作崗位1年以上的比例為58%,而3年以上的僅僅只佔了23.5%。而相比之下80後的數據為83%和69%。

有的HR認為,90後吃不了苦,心高氣傲,不愛加班還嫌工資少,工作懶懶散散,打遊戲比干活起勁一百倍,感覺不對就撤,他們這代人是靠“排除法”活著的。

羅輯思維的團隊年齡兩極分化:70後和90後。90後為主,但與70後相處融洽,沒有代溝。

這樣一個除創始人之外沒有層級、除財務外不分部門、除技術部門外沒有年終獎、沒有上班起止時間沒打卡機、溝通風格簡單粗暴的公司,是怎麼做好對90後員工的管理的呢?

1、從不小看90後的自我驅動能力。

移動互聯網時代,可以通過刷卡機約束員工的肉體,但是隻要他手上有個手機,你就根本不知道他在做什麼。與其這樣,不如讓他們自己管理工作時間。

2、善於利用90後對民主與公平的熱心。

羅輯思維有“節操幣”制度。每個員工每個月獲得一定數額可以在周邊咖啡廳、飯館消費的節操幣。但是,節操幣不能自己使用,必須公開贈送給同事,而且要公示你把節操幣送給他的原因。節操幣代表全體員工在每天的協作中對同事做出的評價,是一張張真實的選票。

3、團隊使用更適合90後的靈活編組方式。

羅輯思維的團隊由一個個戰鬥小組構成,理論上任何小組都可以做任何品類的業務。鼓勵競爭,在競爭中形成小組自己的優勢。一個戰鬥小組,從選品、談判、策劃並撰寫文案到製作單品頁面、監控物流、客服、對賬,全部由小組成員完成,打通從商品選擇到服務的全流程。公司利潤,直接與小組分紅,形成內部創業機制。這樣的小組非常有活力,他們的學習和創造能力超出你的想象。

羅輯思維的口號是“有種、有趣、有料”,倡導獨立、理性的思考,這樣一個帶有明顯90後性格的公司,卻把管理做的如此“輕鬆”。

90後的相處與管理

90後這個群體在職場上越來越重要。隨著越來越多的80後進入領導層,90後已經能夠逐漸替代80後成為職場中的中堅力量。

來自一家權威人力資源機構的調查顯示:在90後員工中,工作的最主要目的是為了實現理想、展現個人價值、滿足個人興趣。

另一方面,影響90後作出辭職決策的最重要原因是薪資福利、工作氛圍和個人的成長和發展空間。

所以“管理”90可能是一個偽命題。因為你根本就“管不住”90後。

吸引90後來入職,

是不是能給他規劃出最適合他的個人發展通道?

有沒有辦法讓他在這份工作中認可自己的價值?

為了留住90後,企業文化是否有足夠的向心力?

公司福利是不是能夠實在的提升他的幸福水平,而不是“看起來很美”?

有一種經常出現的狀況是:

領導叫來要辭職的90後員工:工作不要光看重錢。咱們公司年內就計劃上新三板啦!公司發展潛力很大,這麼好的平臺,你為啥還想走?明年部門整改,到時候,整個項目都是你負責,發展機會很多。

顯然,這種畫餅的方式,首先沒有建立在落在實處的福利體系上,“計劃”、“爭取”糊弄不了90後,如果不給出具體規劃和方案,口號是沒辦法打動他們的。

跟90後愉快的相處,最起碼應該做到:

●發自內心的去尊重他們;

●發現他的優點,讓他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

●讓他感受到自身價值的實現;

●提供有競爭力、能確實提升他生活水平的薪資福利。

 90後的特點也導致了不穩定現象大量出現。他們隨意性很強,想走就走,毫無顧忌。要招到90後員工可能並不難,但是如何管理好甚至留住要求高卻又不太穩定的90後員工,卻是擺在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

  跟80後、70後相比,90後的員工除了對物質的要求高以外,他們也很注重精神層面的需求,特別需要理解和尊重。因而,企業管理者需要先跟他們交朋友,還要變被動式管理為參與式管理,讓90後員工親自參與管理,可以通過飯後會的形式,來徵集他們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來為他們解決問題,讓他們對企業產生歸屬感。

  當然,定期舉行一些娛樂活動,比如舉行籃球賽、足球賽、組織旅遊等方式也很有必要。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拉近與其他員工的距離。

  採取鼓勵和引導的方式。很多職場新人對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不夠熟悉,很容易導致自卑,而管理人員就應該給予他們鼓勵,告訴他們只要努力還是可以做得很棒的。另一方面,也要適當加壓。

  除了要採用人性化管理方式,還要多給員工提供學習和培訓的機會。這樣才能真正留住那些優秀的90後人才。

公司:“你把薪資給到位,哪怕不是優秀的員工也會變得優秀”,雖然企業要求員工要有“工匠精神”,但員工也要生活啊,也有家庭啊,當企業給予的待遇無法與所謂的要求不能成正比時,他不跳槽等著被剝削麼?


奮鬥中的韓先森


我來談談我的理解。

90後容易辭職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概括起來就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思想解放,機會增加以及社會保障條件的完善,也就是社會大環境的發生了變化,所以90後和70,80後差別比較大。再加上年輕,所以在工作上表現為比較容易衝動,容易辭職。

70後屬於老一輩,當時的社會條件比較艱苦,思想上比較保守,故比較接近中國傳統,所以追求安穩,珍惜眼前利益。80後成為是我國第一代獨生子女,所以條件較好,眼界相對開闊,負擔相對較少,因此有點中規中矩。90後不一樣了,生活在物質條件很豐富的當代,接受了很好的教育,而且思想前衛,眼界開闊,對新生事物司空見慣,因此不守舊,有主見,對前途有更加美好的期盼,造就了90積極向上,不甘於平庸的想法。一旦工作和想法衝突,90後後就容易衝動離職。21世紀的今天,經濟發達,工作機會的增多,有給了90後”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勇氣,因此只要覺得工作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辭職是肯定的。加之90後的父母大都還在工作,經濟條件都不錯。加之社會保障的日益完善,90後沒有了後顧之憂,所以也就沒那麼多顧慮了,辭職也就常見了。

個人覺得吧,90後容易辭職也不是什麼壞事,是個體獨立,生活獨立,人格獨立的體現,也是社會的進步。生活總是在不停地發生變化,我們的思想也要跟上變化,不要因為90後比較衝動,辭職常見而表現擔憂。90後,我覺得挺好。




小白扶男


90後容易辭職的原因有很多,時代的差異不一樣,80後,70後領導90後,保守一代的人,領導新生一代的90後,思維方式,創新能力都不一樣,大部分不願意受約束。

一、思維方式的差異

1.上一代的創業者都是艱苦奮鬥出來的人,帶領著新鮮,活潑奔放的90後,讓這些老一代處處覺得很奇怪,格格不入,因為思維方式的不同,不願意受約束,有自己獨特的創新力。


2.需要提醒的是,70後和80後想要領導好這批人,一定把自己的心態拉下來,跟他們保持一定的話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瞭解他們,才能應對自如。

二、生存壓力的因素

1.現在的90後,活在房價高,工資低,生活成本高的時代,就算月薪1萬無法養活家,孩子的撫養和各種花銷,讓現在90後不得不辭職自己創業或謀求更高薪的工作。


2.房價的壓力,著實讓這批90後苦不堪言,有家庭的支持還好一些,但是父母的養老錢也被洗劫一空,所以說,不改變自己的工作薪資處境,會讓自己的未來充滿的未知。

三、三十而立的90後

1.第一批90後,面臨著30歲的他們已經誕生,未來的壓力,撲面而來,他們更多是想一份自己的事業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年齡。


2.身邊的朋友紛紛有實力,有金錢,如果不改變自己,不讓自己的現狀變得更好,不折騰一個美好的自己的話,會讓身邊的朋友笑話。


結語:90後需要的是金錢和實力的證明,不努力的90後註定一輩子默默無聞的工作一輩子,有想法,愛折騰的人,抓緊行動起來,不然未來真的要被下一批95後,00後攻佔的。


關注我!帶來更多職場小知識!


葛俊記錄美好生活


為什麼90後容易辭職?

職場中部分人會經常辭職,90後相對來說在職場中年齡比較小,很多職場新手不會處理棘手問題,在崗位中也沒有處在重要位置,出現不順利比較容易想到辭職。所以看上去這個年齡段辭職的人比較多。

辭職一般由以下幾種原因造成:

  1. 對工資薪酬不滿意

工作了一段時間,發現跟自己差不多的崗位其他人員工資高於自己,或者老闆沒有按照招聘時的要求發放工資,職場新手會覺得自己被排斥了,不被認可,公司領導人沒有信譽,不值得為他服務。

2.對工作環境不滿意

每天在路上奔波的時間佔據了自己休息的時間,身體越來越差,導致精神狀態不佳,工作中辦公環境不好,也沒有自己想要的茶水間,辦公室裡蟑螂老鼠出沒,覺得這樣的公司沒有前途。

3.人際關係處理不好

工作中天天會與人打交道,如果不善於溝通,很容易跟同事甚至是領導鬧矛盾,小事情也許大家慢慢就會淡忘。一旦出現大的矛盾,出現了隔閡,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和相互的信任了,那麼可能就會導致想要辭職的念頭。

找到一份完全滿意的工作是不容易的,我們要學會尋找時就要愛上這份工作。

首先,工作是要適合自己的,辦公環境要相對良好,應聘時是雙向選擇,對方招聘,你也可以在那時候留意公司的環境和員工的工作狀態,環境乾淨整潔,員工工作中精神飽滿,是不錯的選擇。自己居住地要離公司近,避免日後精神疲憊。人際關係處理要學會微笑面對。新人抱著學習的態度,只有堅持下去才能看到曙光。

相信每一位90後都會慢慢成熟起來,早一步在職場中立足,成就一番事業。


倚月嵐空


因為他們還年輕,哈哈哈!

笑過之後,確實也是這樣。

因為他們才21-30歲呀,

這個年齡,很多都還沒結婚,沒結婚的話經濟壓力會小很多,自由度當然高了。

處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

有統計報告指出,2018年我國平均結婚年齡在26歲,具體地區還不一樣,大城市的話會更遲一些。

結了婚之後的人對待工作會更趨於穩定些。

再一個,因為90後的生活和成長環境都比較好,他們比80後更有主見和個性,

這點不管你認不認同,我是80後,我是這麼看的。

更為豐富的物質生活和更安逸的生活環境,讓他們只需要關注自己就好。

這句話是客觀的,並無貶義。

他們比80後的世界更二次元。

當然,90後還要再細分為90後前,和90後後,

每相差5歲,狀態還是差別比較大的。

話說,00後也滿20歲,

關於90後的話題,很快就會被00後所代替了。

就像當初的80後一樣,已經趴在沙灘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