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著名地方雞種,19世紀就曾傳入英美德法日等國

狼山雞(Langshan chicken)因產地為旅遊勝地——狼山而得名,屬兼用型地方品種。

狼山雞原產地為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中心產區為如東縣的馬塘、岔河,主要分佈於掘港、拼茶、豐利、雙甸及通州市石港等地。狼山雞屠體潔白美觀、肉質鮮美,具有較好的產蛋性能和蛋品質,在我國為數不多的黑羽地方雞種中具有明顯特色,是培育黑羽雞種的良好素材。1989年,狼山雞被收錄於《中國家禽品種志》,2000年被列入《國家畜禽品種保護名錄》,2006年被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長三角著名地方雞種,19世紀就曾傳入英美德法日等國

體型外貌特徵

外貌特徵

狼山雞體型較大,頭昂尾翹,背部較凹,呈U形。頭部短圓,俗稱蛇頭大眼。羽毛多呈黑色,少數呈白色,偶見黃色,喙呈黑褐色,尖端稍淡。單冠,冠齒5~6個。冠、肉髯、耳葉均為紅色。虹彩以黃色為主,間有黃褐色。皮膚呈白色。脛呈黑色。

公雞全身羽毛為黑色,並有墨綠色光澤。母雞偶見第9~10根主翼羽呈白色。雛雞絨毛呈黑色,頭部間有白色,腹、翼尖部及下頜等處絨毛呈淡黃色。

長三角著名地方雞種,19世紀就曾傳入英美德法日等國

體重和體尺

狼山雞成年雞體重和體尺見表1。

長三角著名地方雞種,19世紀就曾傳入英美德法日等國

生產性能

肉用性能

狼山雞生長期不同階段體重見表2,屠宰性能見表3。

長三角著名地方雞種,19世紀就曾傳入英美德法日等國

蛋品質

狼山雞蛋品質測定結果見表4。

長三角著名地方雞種,19世紀就曾傳入英美德法日等國

繁殖性能

狼山雞平均155日齡開產,500日齡飼養日產蛋數185個,生產群平均蛋重50g。種蛋受精率92.7%,受精蛋孵化率90.1%。就巢率約16%。

品種評價

狼山雞原產地位於上三角北部,養雞是當地農家主要的副業之一,多為自行繁育,很少混雜。當地鄉俗對選種起了很大的作用,如對純黑羽毛的選擇就是因農家忌諱紅羽為火災的徵兆,而視純黑為吉祥,漁民出海祭祀時也要求用純黑的大公雞,這就逐步淘汰了雜羽雞,由此形成了狼山雞。

狼山雞屠體潔白美觀、肉質鮮美,具有較好的產蛋性能和蛋品質,在我國為數不多的黑羽地方雞種中具有明顯特色,是培育黑羽雞種的良好素材。

但是狼山雞性成熟較遲、早期生長速度較慢,今後應加強選育,使狼山雞的生產性能進一步提高。進行對其慢羽系和快羽系選育,以便於蛋用配套系生產時初生雛的雌雄鑑別。

長三角著名地方雞種,19世紀就曾傳入英美德法日等國

發展現狀

狼山雞1872年首先傳入英國,繼而又從英國傳入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國,載入各國的家禽品種志,並參與了當代著名的奧品頓雞、澳洲黑雞等雞種的育成。

1952年,華東農業科學研 究所將澳洲黑雞 1/4的血統導入狼山雞中 ,然後雜交固定 ,於1958年前後育成“新狼山雞”,是建國後第一個育成的兼用型雞種,其不僅基本保持了狼山雞的特徵,且顯著提高了生長速度和產蛋量。在經濟雜交方面,利用狼山黑雞與白羽烏骨雞進行正反雜交 ,雜交雞基本能保持烏骨雞烏皮 、烏骨、烏肉等特性,降低料肉比,提高生長速度,保持肉質細嫩、肉味鮮美的特徵 ,又順應了國際社會黑色保健食品新潮流。

為保存和發展這一良種,1959年江蘇省農林廳在如東縣投資建場 ,同年南通市農林水利局也在狼山腳下建立了狼山雞場,1985年狼山雞通過全國家禽育種委員會專家組鑑定,2000年被列為國家級畜禽資源保護品種名錄。目前,狼山雞主要保存於如東縣狼山雞種雞場和南通市狼山種雞場 ,少部分保存於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地方禽種基因庫。2003年如東縣狼山雞原種場以早熟為選育目標,開始對狼山雞進行肉用品系的培育,目前已選育到第五個世代,建有家系20個。到2007年底,產區種雞存欄總數約1萬隻左右,狼山雞處於維持狀態。

信息來源於《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家禽志》《狼 山雞資源利用現狀及發展對策》。

長三角著名地方雞種,19世紀就曾傳入英美德法日等國

種群評估利器 . 京芯一號

使用“京芯一號”芯片進行檢測,狼山雞保種工作可以得知群體的有效含量,梳理群體的系譜,明確群體的近交係數。當群體存在過度近交現象,整體保種效果不佳時,可以及時通過基因組親緣關係係數進行人為配種干預降低近交增量,保持狼山雞群體的遺傳多樣性。

“京芯一號”是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與北京康普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聯合研發而成,是專門針對我國地方雞種設計的中高通量SNP分型芯片。利用“京芯一號”芯片對實驗樣本DNA進行檢測,對得到的SNP數據進行質控後,可以對保種群體進行遺傳多樣性分析、親緣關係分析、群體遺傳結構分析、近交係數分析,通過分析結果可以讓保種場更精準地進行保種工作。


長三角著名地方雞種,19世紀就曾傳入英美德法日等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