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优化运行把影响降到最低

面对突发的疫情,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在严防严控疫情的前提下,第一时间对生产组织和生产方式进行优化,将油田机关和二级单位机关人员控制在50%以下,连续生产单位保持节日期间运行水平。因疫情防控需要,地处济南、德州、滨州等地的鲁明公司济北、商河、临邑、滨南采油管理区留在单位的员工不能返回东营,成为保障生产的主力军。为了减少人员流动,鲁明公司充分运用信息化建设平台,加大远程巡检、远程管理力度,尽可能优化在岗人员,这也给留下的员工多了些倒班空间。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跨区域流动成为各单位面临的最大困难,鲁明公司则按照属地划分,提前做好道路、工农关系、物资等准备工作,有序开展生产物资传递,为复工复产赢得主动权。

胜利油田优化运行把影响降到最低

和鲁明公司一样,油田各开发单位按照“扶躺井优先、高效措施优先、井网完善优先”的原则,统筹优化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提前做好疫情防控、井场、道路、工农关系、物资等准备工作,加快产量恢复工作。滨南采油厂油区横跨滨州、东营两地,受疫情防控限制,作业队此前一直无法赶赴位于利津县的滨南采油管理九区实施作业施工。这时,滨南采油厂一方面对待作业井进行分析,给出短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则强化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确保复工复产后生产设备和人员顺利通行。2月10日复工后,作业队伍第一时间搬进井场。时隔三天,郑36-10斜01井、利569斜5井两口作业井交井,顺利恢复生产。油田各项生产工作的迅速恢复,得益于各个生产保障单位克服困难、全力保障。特别是运输部门在做好防控的基础上,全力保障油田大动脉的畅通。早上六点的油城还未完全醒来,运输分公司通勤班车管理一公司驾驶员杨华已经来到单位,开始对通勤车座椅、扶手和地板喷洒消毒剂。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每天打开车窗,对车厢进行无死角卫生消杀是杨华出车前和收车后的“必修课”。不仅如此,驾驶员每天还要对所有乘车人员佩戴口罩情况进行检查,为每位乘车人员测量体温。作为连续生产单位,车辆是油田生产的“必需品”,也是疫情防控的重点部位。在疫情刚爆发之初,为减少人员聚集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油田生产运行管理部门主动对接生产单位需求,积极优化通勤车辆运行,取消了237台机关和后勤通勤车,只保留257台通勤车保障一线生产。纯梁采油厂生产区域横跨滨州、淄博、东营等三市五县区。随着疫情发展,各地市都采取更为严格的交通管制,纯梁采油厂受此影响取消了东营、滨州至纯梁的班车。但是为了减少对一线生产的影响,纯梁厂积极协调属地政府,优化运行方案,将油区内部通勤车辆从33台优化至25台,确保生产运行。“我们要继续严格落实复工后的防疫措施,维护好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进行完最后一遍消毒,已经是晚上7点钟,奔波了一天的杨华师傅结束了工作,踏上回家的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邵芳 通讯员 郭卉 巴丽蒙 王淑梅 许庆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