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失去伴侣后为什么精神恍惚,很难从悲伤中走出来?

秋之韵Taurus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大自然的规律,不可抗拒。夫妻两人,总有一个人先离开这个世界。

夫妻二人,在日常的谈话中,除了谈幸福的事情,也要谈自己的生死观。不能把这,看成是不吉利的事情。

最好,两个人商量好,即便是一个人先走了,另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把家照顾好。

俗话说:“人生在世只有享不到的福,没有受不了的罪,生老病死的罪,降临到人们的身上,谁也逃脱不了,只有忍受。


程杰副研究员


人老了又失去伴侣,如若两人过去感情很好是十分痛苦的,:会有很长一段时期不适应,坚强的人慢慢就会淡忘此事,如若遇到那依赖性强的,不多久也会随老伴而去,生老病死,人知常情,两口子也不能同年同日生,老了也不会同一天死,都有前后,所以人要坚强,老伴不在了也要坚强的活下去,要适应环境,承受孤独,把自己照顾好,上次我单位一个女的,男子在世对女人很好,全部家务男人包干,前年肺癌查出几月男人就死了,死后女人最后防线塌了,整天就想男人的好,晚上整夜都睡不着没过几月脑出血,从此卧病在床,不能行走,最后越来越严重,前几天终于死了,年龄比我只大几岁,老板死了,自己还是要活,你想他他又不得活,活着的人就要想开点,在外面找朋友谈一谈心,在外面旅游一段时期,如若有合适的你也可以再找,只要自己身体,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安慰,找一样自己感兴趣的事,慢慢就会走出来,记得休息,记得吃饭喝水,记得不发怒,不生气,把自己修养好了,最后就会从逆境中走出来。


大海和云


我的父亲突发意外去世的,留下我和姐姐妹妹还有我的妈妈,发生后我妈妈和我晚上一直不敢独自睡觉和在家,临近傍晚就开始怕。對妈妈打击更大,但是妈妈很坚强,虽然也很不舍,晚上也会睡不着,也会哭,但是为了我们这个家我妈妈也是很坚强的。没有其它的办法的,只能靠时间自己走出来,事情发生后我主要担心的是我妈妈,事情办好后要上班了,我一天給我妈妈打两个电话,姐妹轮流打,问问妈妈在干嘛,现在过去几个月了,妈妈稍微好一些。多陪伴和靠时间吧,时间才是真的有用,别人的安慰只是辅助。


小lu的珠澳生活记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年老的时候是最需要人陪伴的时候。

爷爷和奶奶年轻的时候也是经常拌嘴的,可能因为一道菜忘了放盐都会拌嘴,甚至冷战好久。每次都等我放假去看他们的时候才会和好,但是当奶奶走的那段时间爷爷真的很难从悲痛中走出来,一下子身边没了那个人才知道自己到底失去了什么,有一天爷爷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穿着笔挺的西装来到奶奶坟前喝酒.在奶奶去世一个多月的时间也去了。

儿女们再孝顺也替代不了,所以一定要珍惜对方,他才是陪你走到最后的人!


忘飞的企鹅


更多的是两个人相互依赖吧!

两个人在一起时间久了,就像左手牵右手,不管是否争吵,都会给人留下美好或者悲伤的回忆,但是如果这个人走了 心里多少会空落落的

我妈在世的时候,我爸经常跟她吵架甚至打架,家里的家务也都是我妈在做,我爸还经常跟我妈说,我妈哪里哪里不好,要离婚,但是我妈去年去世了,我爸整个人都变了,不爱讲话,一见到我妈的遗物就哭,持续了好几个月,或许依赖的那个人是我爸不是我妈

两个人在一起 就是相互依赖,谁都不能陪谁一辈子,孩子会有自己的家庭,父母老了真正能跟自己度过余生的就是自己的伴侣

好好珍惜眼前,没人能知道明天跟意外哪一个先来


赵羿棋


过了一辈子的老伴突然没了,会去想他,老来伴老来伴,没伴了老了更觉得孤独和寂寞,没人和她说话了,冷冷清清的,我记得我姥姥突然走了,打击很大接受不了,我姥爷说每天做梦梦见我姥姥,有空就去老房子那看看,想我姥姥吧去看看也好受


染九fairy


人到老年失去伴侣后为什么精神恍惚?因为两夫妻生活了一辈子,有太多的不舍,有太多的留恋,有太多的美好回忆,有太多的幽默风趣,有太多的甜言蜜语。当有的人失去老伴后,看上去十分凄凉,十分无奈,哭得撕心裂肺,怎么好好的一个枕边人就离开了他的致爱,去到最后的人间天堂。留下一个孤伶伶的他(她)是如此寂寞,感觉就好像失去了整个世界。但现实中又不允许,还有孩子们要照顾,又不能够一走了之,只好慢慢调节心情,坚强振作,从痛苦中走出来。因为人死不能复生,即使再悲伤、再痛苦也无法挽回对方的生命,每个人都要经历那一个阶段,任何人也改变不了。只有面对现实,自想自解,让自己回到平静的状态,才能够照顾好家庭,照顾好孩子。

虽然一路上有风有雨,有霜有雪,但有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战胜风霜雨雪,严寒酷暑,迎接美好的明天。可偏偏就是天意弄人,再好的夫妻也有离别的时候。明天虽然再好,但就有些人没办法享受明天。因为一些疾病,一些意外无法阻挡,夺去了某些人的生命。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个人都经不住岁月的考验,终有老去的一天。

所以我们都要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好好的疼爱对方,一辈子眨下眼就过去了,没理由不让我们好好相爱。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吵吵闹闹,这样不值得。

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两口子相依相伴,等到老的时候也只有枕边人最贴心。因为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家庭,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忙,不可能时时刻刻陪伴在父母身边。所以,人到老年失去伴侣后会感到很不习惯,会感到精神恍惚,很难从悲伤中走出来。


珍珍问答


老年人失去伴侣的伤痛难平,不光是失去了陪伴了大半辈子,甘苦与共的感情,还有更深层的心理原因。

我的个案中,有些老夫妻一辈子吵架,家里鸡犬不宁,有一方去世了,另一方却崩溃了,甚至得了抑郁症,他们的子女都觉得意外。

从著名的马斯洛需求论中,我们看到,需求的发展是从底层到高层,只有满足了底层的基本需求,才能往上有更高级的需求产生和寻求满足。低级需求有生理需求(吃喝拉撒等)、安全需求(居家安全、经济安全、身体健康等),往上是关系需求(爱情、友情、性亲密),被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能力与被认可)。

老年人由于社会地位和成就的淡化、身体的衰老,他们的核心需求大多回到了底层:生理及安全感需求。他们会很注重保健,而有人陪伴是重要的保障,试想,如果生病了,谁照顾我吃喝拉撒?谁看管我有没晕倒,有没吃药?一个人的退休金能如常生活吗?老年夫妻的重要性,首先是给予对方生存支持,给予安全感。

在底层需求被满足情况下,老夫妻感情较好的,就还往上满足关系的需求,就是爱情及性亲密。那样两人更会形成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互相照顾和关爱。

而中青年丧偶的调节能力会好些,他们丧失的是满足关系需求的对方,但生存的安全感是没有被破坏的,个人地位和成就也不受影响。

因此,老伴去世,核心需求被破坏,可能陷入强烈孤独感、恐惧感、不安感,甚至会生病。

此时,如果能把关注点从丧失感,转移到如何调整这种不安全感和孤独,建立新的保障,是重要的方案。比如寻求其他亲情的支持;有几个老年人相约住一起,互相照顾的;有喜欢运动的会关注怎么运动让自己更健康长寿;参与同龄人的爱好圈,重新建立社交和关系,等等。




涓涓心世界


有一句话说得好“老伴老伴到老是个伴”,几十年相濡以沫的两个人,突然走了一个,从内心讲,对谁都是一个打击,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别人的依赖感变的更强,儿女忙于事业和下一代,无暇顾及父母,突然变成一个人,诺大的房子,空虚寂寞,连个聊天的人都没有,人就有可能变的内向木纳呆滞,甚至抑郁,短期内很难从悲痛中走出来。儿女的关怀就显得重要了。这是帮助老人的最好的办法。但是也有个别的老人,当失去一另半后,会立马再续一个,满不在乎的。这样也不能说不好,自己愿意,儿女是拦不住的,

老年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只要身体没大问题,腿脚管用,那就从屋里走出去,去广场,去扎堆,会更好。


柠檬茶whll


我相信两个人刚在一起时,都是挺不容易的风风雨雨熬了大辈子,好不容易熬到了老年,有个伴侣陪在身边安度老年,失去真的挺可惜的,肯定很难从悲伤中走出来,从成家立业一无所有,生儿育女,到儿孙满堂,一路走来所有的付出喜怒哀乐,尤其是最苦最没钱的日子两人共同经历的一切是最难忘的,老人最需要的是陪伴,儿女要为肩上的责任自己事业,美好的生活去奋斗,儿孙要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刻苦学习为以后能出人头地。能陪在身边的只有不离不弃老伴了,生老病死谁都不能左右,总有人要先走一步,活着的人是最痛苦的,有太多的不舍,和心愿没玩成、没了最忠实的听众,剩下的只有满满的回忆吧,要不有首歌怎么唱回忆总想哭列,人老了容易触物,触景生情吧,看到些人容易想到自己的老伴,或者老伴喜欢的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