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復工減薪,你怎麼看?

小圓心聊職場


特殊時期,疫情下的復工減薪是不得已而為之。老闆要創造條件儘早復工,讓員工儘可能多上班,多創造財富,多些收入;而員工也要理解老闆,因減產而減薪是疫情下的當下形勢,只有當大環境好轉,能正常生產或開足馬力加班時,才能達到勞資雙贏。


趙秋芬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來個現世報!我在成都一家民營設計公司,公司底蘊深厚,九幾年就成立了!原本公司收假時間是大年初七,因為疫情影響推至三月一號。在此之前、公司人力資源部告知我,受疫情影響將我的績效打7折,算下來月發工資少了一千多!剛開始我沒當回事、但是後面越想越想不通、因為大年初七後工作組早就開始居家辦公了、交代的項目我也是保質保量的完成了的。我履行了一個勞動者應盡的義務、為什麼該被扣錢?

疫情之下,足不出戶。好不容易迎來複工、可上班第一天就開會說要裁員、一刀切式降薪!可能這次疫情已經讓很多人失去了工作、我沒失業不應該有抱怨。但是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一家公司這點兒風險責任都擔不起,當初為何要給人畫大餅。公司項目忙的時間拼命招人、項目一緩解就開始裁員!可能對於公司來講節約了不少成本!但同時,公司的聲譽會在這個行業慢慢發酵,聲譽差了錢能買嗎?

個人覺得吧!這次疫情也不能算壞事、雖然國家經濟受到了衝擊,但是縱覽全球的國家、好像真的找不出第二個中國,人民的凝聚力空前的高、這場戰疫最終會贏的勝利!同時也檢測出不少企業的實力,讓你對你的東家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如果屏幕前的你覺得軌道跑偏了,要懂得及時止損。人的一生很短暫,哪些地方值得停留,需要自己清晰的認識、願你未來可期,莫要碌碌無為,不求一世功名,但求一生無悔。燃燒吧!驕傲的少年!





么丿


小企業抗不住,像我老婆的培訓學校,本來一年就只有四個檔期招生,現在寒假、春季都沒希望了,但是房租、人員工資照舊,壓力很大,現在改為網課,學生收費低,甚至免費,房租仍舊要交,所以叫苦不迭,所以管理人員適當降薪是必須的,當然老師的課時費不能少。


芒果攝影師


在此次疫情中,其實大部分企業遭遇的衝擊是很致病的,無數小企業在此中破產,小企業抗擊能力較差,兩個月沒有收益,資金鍊突然斷裂,小老闆可能一年就賺個百來萬,根本無法堅挺到疫情過後,因為疫情過了還需要一個緩衝期才能迴歸正軌。

大企業的抗擊能力比小企業要好點,大企業的經營錯綜複雜,受到的政府支持會多點,自我恢復性能也要強點。但這並不意味著大企業就沒有虧損,只是他們的資金流還可以支撐住。

在沒有盈利情況下,還需要響應政府號召給員工發放基本工資,疫情復工後,整個市場經濟還在逐步復甦,恢復正軌還需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企業要做的就是不斷融資,不斷提升一線銷售價值。

在此情況下,企業復工後對員工的適當減薪我覺得大部分員工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很多員工在疫情中失去了工作,這也是一種與企業共渡難關得集體榮譽感。我相信企業和員工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扶持,肯定以後會創造更大的收益。在這麼大的疫情中都生存下來了,後面還會懼怕什麼困難呢?



G玩轉HR


復工伊始,創業公司出現降薪的情況恐怕是難以避免的,值此疫情危機,全國停工停產一段時間,經濟承壓下行,對不少行業都有較大的影響,公司經營停滯,收入驟降甚至為零,對於創業公司來說這又是一個巨大的難關。


1、為什麼創業公司比較難?

因為創業公司大多是剛剛成立時間不久,團隊大多不穩,但是更更重要的是公司的產品尚未成型,還沒有穩定的商業模式,確切的說是收入不穩定, 公司的現金流更是缺乏,現在整個經濟下行壓力大的情況,業務重新開展也有難度,因為所有企業都困難,企業花錢都變得謹慎,而企業和企業之間競爭的就是給對方服務,然後獲取收入,當大家都變得謹慎花錢的時候,業務自然也難做。

創業共的品牌知名度低,產品一般,團隊不穩,現金儲備少,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承受的壓力自然也大,這會是很多企業未來一個月都會遇到的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2、面對此關,企業的做法是什麼?

這個時候無非是開源節流,開源是有點困難,能夠激活原有的業務,保持原有的業務收入就已經是不錯了,能夠主動做的就是節流,節省不必要的開支,降低成本支出,而這就少不了要降薪,甚至是裁員。

2.1、新潮傳媒開工首日就在召開的員工大會上裁員500人,高管降薪20%;



2.2、2月7日,K歌之王北京旗艦店宣佈在2月9日與多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如果有30%的員工反對,公司將直接進入破產清算。

2.3、作為財富管理行業領頭羊的諾亞財富也在2月17日發佈了一份倡議書:原則上不做主動裁員,每個月有5個工作日無薪休假,如果以30天計算相當於降薪17%,以22天計算相當於降薪23%。當然員工可以申請停薪留職。

當然也有非常直接的公司,那就是直接宣佈公司停止營業,員工解散,辦公室退租,不過當月的工資和社保等如實繳納。



3、最好的做法是什麼?

在這個時候經營困難,現金流難以支撐的企業,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企業能夠獲得外部的融資,這個當然是一個非常好的結果,比如西貝餐飲,是最早在網上喊出撐不過三個月的企業,隨後就獲得了浦發銀行5.3億元的授信額度,不就就有1.2億元到賬,西貝餐飲有了這筆資金度過這個關口是沒有問題了,但是大多數企業都很難獲得貸款的。

企業要生存下去,那麼就免不了要降薪,甚至是裁員,這是必要的措施,但是員工在此時也是有巨大的生存壓力,此時離職,工作不好找,但是不裁員,企業活不下去,降薪是一個無奈的選擇,也是員工和企業共渡難關的一個抉擇。待到難關度過之後再恢復員工的工資。

其實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對員工實施股權激勵,在此時降薪的同時配合股權激勵,那麼對員工而言對於這次降薪自然是更加能夠接受,另外也可以把願意和公司一同長久發展的員工篩選出來,勢必能夠激發出更大的鬥志。更加能體現“同甘共苦”的精神,降低公司運營費用的同時也能夠團結核心員工。



在這個時候也會有一種企業不主動裁員,但是給你找各種毛病,然後逼你走,這種做法是很low的,企業有困難,大大方方的和高管以及員工開誠佈公的講清楚,願意和公司共赴難關的,現在降薪,但是給予股權激勵,公司復興時不會虧待此時願意和公司共赴難關的員工。對於不願意接受降薪的員工,雙方解除勞動合同,當月工資照發。


對於員工而言這個時候需要有和公司共渡難關的勇氣,如果不願意,離職就可以,雙發誰都不要耽誤誰,在這個時候,雙方坦誠布公才是正道,藏著掖著,扭扭捏捏,最後難免會變成一場勞資糾紛。


睡眠專家老葉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企業商家可以說損失比較大,根據國家的有關防控規定,各省、市、自治區目前已按縣域來劃分中、低、高風險區,在低風險區和中風險區,企業復工還是冒一些風險的,畢竟員工多了,都聚集在一起,特別是在流水線上或食堂或會議室,稍有不慎,感染上新冠肺炎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前段時間已經有新聞報道說,一些企業復工之後,確診了新冠肺炎,於是又馬上停工,在復工之後又停工,損失肯定是很大的。損失大,意味著收入就少。有些資金比較雄厚的企業,可能在疫情之下復工受到損失還不太要緊,工人的工資還可以一分不少地照發。可那樣的企業畢竟是非常少的,現在很多企業都面臨著資金困難,不得不採取了減薪的辦法,可在減薪的同時,一定要做好對員工的解釋工作,不然容易引發矛盾。

當然,也希望企業的員工要從企業的角度出發,考慮到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和企業一起共渡難關,特別是要充分認識到,減薪只是暫時的,相信不久之後,企業就可以恢復過來,甚至會比以前發展的更好。








玉林新聞蟲


誠邀,本人將從自己在房開的感受來回答這個減薪的問題,說下個人拙見:

首先,今年的疫情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衝擊,在疫情響應時間,很多企業都基本顆粒無收,然而又要面對支付員工工資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企業都苦不堪言。

其次,疫情帶來的結果是,小企業資金不雄厚的可能挺不過三個月,大企業資金雄厚的不斷瘦身,我們知道的某桂園高層調動,向項目傾斜,也是不斷瘦身的過程。

再者,對企業來說,減薪無疑是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的有效措施,很多企業現在是裁員,減薪相對來說,要好點。

最後,對員工來說,誰都不希望減薪,尤其是工薪階層,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今年的疫情證實了一點,體制內的與體制外有千差萬別,體制內的基本沒什麼影響,體制外就翻了天,所以以後得工作慎重考慮;第二,有副業與沒副業的差別。

值得欣慰的是,疫情結束後,經濟會有一波大漲,政府也會房開各方面的限制,引導企業發展。

最後,如何在這場疫情中保證自己的經濟來源,也許疫情結束後,社會可能會有一個大的變化。


聆落沙瓊


如果減薪的話,只是暫時幾個月,在中國的經濟和物資物價已經決定這個減薪不現實。減薪的話也沒有幾個人去幹了。因為工資不夠開支。還有其他的行業也不會全國減薪的。這只是個別企業暫時性的辦法。幾個月能行,時間久了絕對不行。如果減薪的話,這個企業倒是很難再生存下去。



中國魚藝


感謝提問,這個問題在疫情過後還是很突出的,2020春節期間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轟動了全國乃至全世界,快速蔓延開來,在舉國上下齊心協力的控制下,很快得到了控制,即將迎來正常的生產生活,在這個疫情還未完全清除的時刻,一些企業正在有序的恢復生產,一個突出的問題暴露了出來,這次疫情給企業或多或少的造成了損失,有的企業甚至面臨破產的邊緣,所以有的企業做出了減薪的措施,想必這也是無奈之舉,哪家企業不是願意發展起來很好的做下去,相信沒有一個往破產了做的,所以,換個角度想想,多給以一些理解和支持,共同度過難關,打工者也適當的做出一些犧牲,這樣渡過難關以後,企業持續發展了,利潤增加,正常運轉了,有責任心的老闆一定會把共渡難關時做出犧牲的個人給與補償,不知道我的觀點有沒有人贊同?





六那


疫情下復工減薪現在普遍存在於中小企業,個人認為:企業如果真的困難,在不違背政策和法律前提下,可跟職工代表協商減薪,以降低人工成本,減少部分虧損,共渡難關,但且勿簡單粗暴,要先議後減,有理有據,並符合企業內部管理流程;同時,參考當地人均生活成本,降薪適度,不要因此過分影響職工生活。在降成本和人性化管理間平衡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