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考試得第二很不服,直接狀告考官,宋真宗直接將他降為第三名

科舉在我國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一朝考中就可以直接步入仕途,因此

它與一般文人榮辱浮沉關係甚大,所以在科舉考試中的爭訟案件也是非常的多,相比其他朝代來說宋朝更為尤甚。

科舉考試得第二很不服,直接狀告考官,宋真宗直接將他降為第三名

宋真宗趙恆在位期間對科舉制度尤為重視,為防止作弊對考生和考官的行為都做出了一系列的約束制度,而且在真宗朝時科舉訴訟案件也不再少數,還都非常典型。宋真宗為體現對科舉的重視,每遇此類案件都是親自審理或者一直關注著,企圖妥善處理相關案件,極大地維護科舉制度的公平公正。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真宗繼位後第一大科舉訴訟案——錢易案

考生告狀

鹹平元年(998年),開封府舉行完解試後,考生錢易上書宋真宗指控考官出的考題有諷刺皇上之意,後又有其他考生聯名指控考官判卷不公平,一個也就算了,數百名考生都對這場考試控訴,認為不公平,這在當時可是天下的事,也是也成為了真宗在位時間處理的第一大科舉訴訟案。

科舉考試得第二很不服,直接狀告考官,宋真宗直接將他降為第三名

交卷太快反成害

事情的緣由是這樣的,宋太宗鹹淳三年,考生錢易參加殿試,他當時年僅17歲,卻才華橫溢,思維敏捷,在其他考生還對試題沒找到思路的時候,他已經做完交卷了,並且作答的質量也可謂是上乘之作。宋真宗趙恆和眾大臣雖然都對他的試卷內容予以肯定,但是一致認為他太過於輕浮,於是就沒有錄用他。

科舉考試得第二很不服,直接狀告考官,宋真宗直接將他降為第三名

真宗飲酒缺詩友

宋真宗喜好作詩,有一次和大臣們飲酒作詩時感嘆道:“我生不與李白同時,遺憾啊!”加之喝了點酒,感嘆遺憾聲一遍又一遍。這時有大臣就說當年的考生錢易作詩出眾,可謂是當代的李太白,真宗聽後非常激動,說非要召來見見。由於這是在酒桌上說的,也不知道真宗當時是醉了沒記住,還是過後由於政務繁忙把這事忘了。

科舉考試得第二很不服,直接狀告考官,宋真宗直接將他降為第三名

考試第二很不服

很快幾年過去了,到了鹹平元年(998年),錢易有一次參加開封府的解試,他在考試後無端指責考官所出試題諷刺皇上,原因就是他自認為才華出眾,任何人都不可能超過他,但是他卻在這次考試中僅僅拿了第二名特別的不服氣,所以直接將狀告到了真宗那。第一名高輔堯一看事情鬧大了,並且也知道錢易才華極高,故想將第一讓給他,可是這第一名不是他說讓就能讓的。

人品問題被拿下?

宋真宗對此事極為重視,並沒有輕易聽信某一方面的意見進行簡單處理,而是另外任命考官對所有的考生試卷進行復核。可是就在這時候之前的主考官馮拯跳了出來,他狀告翰林學士宋白慫恿錢易鬧事,不料真宗直接大怒,認為他是有意製造混亂,並下令逮捕了馮拯

科舉考試得第二很不服,直接狀告考官,宋真宗直接將他降為第三名

試卷複核顯示錢易的水平就是極高,可拿得上第一名,但是馮拯雖在牢獄,還是不屈服,堅持說錢易人品有問題,不能讓這樣的人拿第一名。此時的宋真宗似乎已經冷靜下來了,他沒有公佈複核結果,也釋放了馮拯,並在原有考生中另外選拔了一位考生為第一名

就這樣就錢易順延降到了第三名

告狀犯忌諱

複核的結果明明是錢易的水平更高,為何要壓他呢?難道真的是聽取了馮拯的意見,認為錢易人品有問題,其實也不全是。朝廷通過科舉考試錄取什麼樣的人?只看文化水平嗎?顯然不是的!朝廷要的是能為國家做實事,為百姓謀福利的人,錢易雖文采出眾,但是太輕浮傲氣,一點也不沉穩,動不動就不服氣而上述鬧事,這是大忌諱。因此宋真宗趙恆也可謂是權衡利弊後,沒有將錢易改為第一名,也是怕鬧事者得到鼓勵,以致以後的科舉考試中類似的事件經常發生。

科舉考試得第二很不服,直接狀告考官,宋真宗直接將他降為第三名

綜上,宋真宗在位時期科舉訴訟案件發生了很多中,類似錢易案的還有很多,也有比的類型的案例,如有考生在三年服喪期內參加考試,違反了制度,宋真宗派人核實後取消成績,並且禁考三次。縱觀所有的科舉訴訟案件,告狀者的結局都不好,明顯地表明瞭宋真宗趙恆對告狀者的厭惡之情,對鬧事者的反感可能是統治者的共同心理。

參考文獻

①脫脫:《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

②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③徐松:《宋會要輯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