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桥:焕彩展英姿

万年桥:焕彩展英姿

万年桥位于歙县县城北门外扬之河上,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因受洪水侵蚀,2006年进行了大修;2012年6月21日,该桥被评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该桥镶嵌于“创城创卫”时代新潮中,修葺坚固,展示青春活力,面貌焕然一新。

万年桥,九孔,长150余米,高10米,宽6.7米。桥初建成时,任明代兵部侍郎的歙县松明山人汪道坤,曾赋《万年桥》诗一首:“使君遗泽五溪东,驱石桥成利涉功,地踞金汤三辅郡,天回砥柱万年同.参差石势疑乌鹊,缥缈江流见白虹。亭上至今留醉处,莲花面面似山公。”可见,“万年”桥名,意在表达永固万年的愿望。原桥东端有一石牌坊,上有“北钥云龙”“道岸津梁”等题额,毁于清乾隆年间。

“万年”桥名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此桥建于明万历间,是县城通往北乡的咽喉。石桥竣工那日,两岸百姓一片欢腾,北乡更是瑞气缤纷,一天之中竟有十三家庄户要嫁女过江。清晨,桥头花轿排成长龙,正要上桥,却被一排衙役挡住,原来郡守有告示,新桥落成十天之内,任何人不得擅自过桥,待有人替此桥取个雅名.才撤栏放行。就在人们又急又愁,面面相觑之际,突然,三抬花轿轿帘一掀,走下三位新娘,分别叫善姑、秀姑、巧姑。三位村姑落落大方,径直走到守桥官面前说:“愿为此桥定名”。守桥官迟疑地打量了她们好半晌,才一摆令旗,将三位姑娘领进郡府衙门,命其当堂说出桥名。只见善姑上前道个万福说:“民家船,官家桥,官民同贺练江桥。”郡守一拂袖子说:“不好,天下以河川作桥名的太多,此名不新!”秀姑上前含颦一笑说:“东村梨,西村枣,西门砖塔北门桥。”郡守仍以桥名不雅为由予以否定。巧姑平日最痛恨官府老财,常替世间女子鸣不平。此刻她走上大堂,双手叉腰,不卑不亢地说:“南山虎,西山豹,千年媳妇万年桥! ”不料话音刚落,郡守大喜。直道巧姑一赞官家虎威,二赞妇道贞洁,三赞石桥永固。于是拍案叫绝,即刻放行。从此,北门外石桥就取名为“万年桥”。而三姑定桥名的故事也在民间流传至今。

万年桥建筑精美,结构科学,桥体坚固,独特的防洪及水利科学技术提供了了解古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途径。

万年桥过去是通往太平,抵达省治安庆的要道,当今则是老城连接新区和城区通往北郊村镇的重要交通线,也是歙县至屯溪公交车的定点定时发车的歙县起始站,更是通往歙县高铁北站疏散游客的要塞。

当你漫步在万年桥上, “长虹卧波”, 它如一个沧桑老人,向您诉说着东侧依偎宜居宜游的徽州古城,有徽州府衙、许国牌坊、打箍井、斗山街等人文景观;西揽繁华锦绣的新开发区,有始建于南宋新洲石塔旧址的歙县二中,有歙县少年户外活动中心,有新型发展的数十家“双创”企业,为歙县经济文化繁荣画上壮丽一笔;南侧有披云山,太平兴国寺,新安碑林,太白楼,即有诗曰:“河西桥侧太白楼,纪念诗仙造访修。寺庙天清吟五律,沙滩碎月系心头。寻交隐士失交臂,踏遇奇葩赏遇州。逝岁无情民有意,风光更忆古人幽。”

当你漫步在万年桥西端,则看到桥头两边设置青石护栏和人行石阶,感受到新型的青石板与万年桥麻石和谐统一,保护与配景相得益彰。人行其中,新型桥面小车道与新洲公园连为一体,夜色中建筑物景观在水中流光溢彩,白昼景致绿色环保、异常清新,让人心身惬意、豁然开朗的意境。

万年桥头,土地平旷,视野开阔,移步换景,三面环水,波光倒影,将古歙景致翻了两倍。你瞧:新建的新洲公园,银杏在四季变换着英姿,则春绿夏浓秋黄冬墨;冬青静立道旁,布成长型绿带;水竹高洁雅韵,清风摇曳着靓影;雪松如宝塔,展示着参天耸立的天然气质;樟树散发着阵阵清香,与火红茶花艳姿俯仰生情;健身场地,飞动着运动员的身影,不时发出助威加油声;路边长椅,常有老人在拉着家常,时有青年诵读者国学经典;小道上,此起彼伏,洋溢着大人小孩快乐的追赶声,嬉闹声;在炎热的黄昏,那喷泉池的上空喷泉造型多异、高低弧线,变幻无穷,送来阵阵凉意,让人心旷神怡。新洲公园,集健身、景观、休憩、垂钓于一炉,融长亭、步道、绿化、娱乐、停车场地于一身,是乡镇居民休闲娱乐、放松心情、远离快节奏生活的栖息港湾。

四水回澜、五峰拱秀,歙县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山城、水城。畅游这座徽州古城,确是一幅魅力的山水画卷。

富资水出箬岭,南流至葛塘入扬之水;布射水出长源,至东山营入扬之水;扬之水又名徽溪,出绩溪大鄣山,纳富资、布射之水与源出黄山之丰乐水于太平桥汇入练江。练江沙明水净,自城南东注渔梁,经龙井山抵浦口,与南来之渐江合流于歙浦,为新安江,东下钱塘。新安山水画廊美轮美奂,横跨练江之上有“江南都江堰”之称的渔梁坝,底蕴深厚,山水交融的魅力总能让游客流连忘返。

新安江山水画廊,在歙县境内全长约百里,以独特的徽文化与自然风光、古村落的美妙结合著称于世。“深潭与浅滩,万转入新安。”有人说新安江山水画廊比漓江还美,比三峡还秀。当你看到两岸青山相拥,村落处处,粉墙黛瓦,徽派民居与四季花果互为映衬,就知道如此美誉应是当之无愧。

如今,万年桥,高大坚固,修葺一新,焕发着青春活力,成为徽州古城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万年桥头,与新洲古石塔,相映成趣,成为南来北往、乡下进城停靠站的代名词。(方辉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