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击角度看传统″武术″和现代″散打″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它涵盖着儒、道、墨等诸子百家和兵法医学,等思想的影响及地理环境、民族风俗、年代国情、政治等诸多因素,形成了中国独有的特色体育。人们通过实践为达到防身、技击、养生等目的。根据个人或地方、种族等思维活动习惯,创编出适合自己的风格特点的运动方式,通过时间及实践的检验不断的完善,形成了众多流派和拳种。


从技击角度看传统″武术″和现代″散打″

古代战场厮杀

武术主要的功用就是技击,在练习的过程中,又达到了养身的目的。在这里着重从技击的角度谈一下。武术的众多流派,有的按地理分,形成了少林、武当、峨眉等;又按习练的指导思想分为内家、外家之说等等。各自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及锻炼方法,可谓五花八门。封建迷信,固步自封的保守思想及一些礼教的陋习也溶进武术之中,至使拳种门派之间的交流微乎其微。实际上无论你习练什么拳种,都是人体肢体的运动。从解剖的角度来讲,任何肢体的运动都不能超过关节本身的活动范围和生理极限。从外形上看各种拳种都有各自的特点,如:八卦掌的练习是在走圈中出拳转身出腿,演化出很多变化;形意拳在直趟的行走中使出五拳的变化;太极拳以慢柔、连绵不断的特点走拳;通背拳以快著称;少林拳有着舒展大方蹿蹦跳跃的风格;大成拳讲站桩、试力、发生等特点。从劲力上讲,有的讲柔;有的讲刚;有的讲整劲;有的讲冷弹劲;有的讲先发制人;有的讲后发制人;有的讲后发先至等等。可谓各有特色。

从技击角度看传统″武术″和现代″散打″

通背拳单操手

从外形运动轨迹上讲,有的走大架;有的走小架;有的走大圆;有的走小圆;有的走直线等等。从速度上讲有的讲快;有的讲慢;有的要求每动有停顿等等。实际上,我认为各拳种的练习方法不同,只不过是在演练的形式上,体现了各自的特色,但在技击上可是殊途同归,不外乎是要打到对手的身上,而不被对手打着。这就不管你是练什么拳的都离不开一个“快”字。要快就得走最短和路线,那么什么大架、小架、大圈、小圈、慢的、快的就都得遵循这个道理,从劲力上讲柔、讲刚、讲整劲、讲脆劲、讲冷弹的实际上都要打出整体的爆发力、透力。把劲运用到接触点(面)上,这就需要“协调性”,也就是不管内家、外家,所说的内六合、外六合、神形合一。周身的动作协调和呼吸意念的协调一致才能顺畅到位。

从技击角度看传统″武术″和现代″散打″

麦克格雷戈的放松训练

所以说在技击上无论练习什么拳种的一到交手时,可都差不多少几乎一样,只应该注意到,在打斗中,各拳种简捷明快,以小力胜大力的技巧方法都有,也是大同小异,这就是一个动作可能在多个拳种中出现只不过是名称不一样罢了。也就是拳种再多,门派再多,它的运动方法也离不开人肢体的运动和关节的活动范围。

发挥作用的好坏,那要看本人练习时掌握的熟练程度和对套路攻防函意的理解能力和悟性及应变发挥能力,而绝不是练套路时的模样和讲手时的潇洒。

有一次我与朋友在某处树林中的一块空地上,练习技击,当时,在旁边大树边有2名观者,也没有在意,在我们停下来之后,其中一名观者过来。问我练的是什么拳的。我随便的说了句,随便练一下,也不是什么拳,观者又说,我怎么看像形意拳。我说不是,观者又说,那你是练心意拳的。我又说不是。观者又说,看走的步又像八卦。我说你看我像什么就是练什么的,实际上我是练通背拳的。其实打斗中,都想打到对方而避开对方的击打,这就要手和脚怎么快怎么来。这就决不可能练太极拳的与对手交手还象练架式那样慢。练八卦的也不可能转着圈与人交手一样,不论怎么变化也是上下肢的变化难免有相同的地方况且动手较技都要走近道和快。

从技击角度看传统″武术″和现代″散打″

套路比赛

套路的练习只是掌握动作的技巧。攻防函意、路线和方法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的一种必要手段方法。这也就是为什么擂台上看不到电影里和武侠小说里表现的打斗场面,是人总要回到现实中来。拳谚云:绕弯打唬外行,直来直去打行家。这就是武术技击中讲的懂劲。无论对方的进攻如何,都能减少自己的消耗,以小力胜大力,见空打空,避实就虚,以巧制胜的道理。

正如前辈们所说的,从无法练到有法,再从有法练到无法。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一法不立,万法不容。

可笑的是:有些广告中一些武术骗子,宣传中说的大有超过武侠小说之势:什么掌门、大师、绝学、速成、等等,只要小说中出现的,广告中都可以找到,这些已不是肉眼的人,似乎已成了神仙。

对于功力上的练习,只要不违背运动生理、解剖、医学常识和规律,持之以恒或借助辅助物品工具,用科学的方法去练习都会有一定成果的。如,铁沙掌、铁布衫等等功法。功夫是要通过实践积累、练出来的,只要能掌握规律、节奏、时机、时间差、距离感、平衡力、杠杆力等技击的关键道理、要领就能有所成就,但也不能超凡脱俗被神秘化。

传统武术练和讲的多,打的少。固步自封,门派观念使他们很少交流,也失去了提高、改进、发展的机会。使之实战经验在退化或失传已到了该拯救的时刻了,散打的对抗训练比赛是传统武术提高技击水平的一个成功范例。现代散打,屏弃了传统武术,先练站桩、基本功、套路等,先期的基础功夫。选用了传统武术中几种常用的腿法和摔跤中的摔法、拳法引进了拳击的拳法,形成了现代的散打。这样在训练上直接进行了攻防的训练和利用手靶、脚靶、器械等,提高了专项素质和能力,加之运用了简捷实用的拳、腿摔,使在技击的训练时间上比起传统武术大大的缩短了,从基本功→套路→拆手→实战的漫长道路,实用性来得更快。

所以很多练武术多年,或个别有一定的名气,但不研究技击的人,面对散打对手,所练的功夫用不上,只有挨打的份。但从另一种角度看三种特点的技击方法溶在一起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从拳法上讲出了鞭拳外,就是拳击的直勾摆拳,但拳击的拳法实用性可以说很强。它动作路线短,直接击打是整体的力量,防守的技术方法也是很巧的,在只有拳法没有腿法的比赛中可以说略占上峰。但在散打比赛中一个是有腿法的限制,还有武术中有些连化带打的拳法,或利用步法身法的变化是能破坏和抑制它的发力和击打的。所以如能与直勾摆拳融合在一起能使散打的拳法要更高一筹。

在腿法上侧踢、侧踹、正蹬,是很实用的,如能在传统武术中的一些低腿法和截击腿的运用和踢击的部位上,加以运用引进、更能提高腿法的威力。在摔法的运用上可以说在带手套的情况下能使出各种摔法确实不错,而且有的队员擂台上表现的相当出色,但可似乎摆脱不了摔跤的框框。可以说有些方法招式在散打中很实用而且巧妙,但传统武术中的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破坏平衡的化力沾衣发放,使以失去平衡倒地似乎更省力。有的好队员以有所运用,应加以研究推广。


从技击角度看传统″武术″和现代″散打″

散打比赛中的高位腿

从技击角度看传统″武术″和现代″散打″

UFC中的低位腿

在身法和步法的变化上很少有太大的变化,因为现在散打队员,没有武术的前期基础训练,所以出现了,出一拳,踢一脚,打不了一抱的现象,传统武术中的一些方法、劲力动作不是说与散打结合不上,也不是说象有些人想象的,跟练套路和武打片中看到的那样。

其实,散打中一样能用上传统武术中近身靠打的招式和劲力。如:对手一个侧踹,你可在对手踹腿的同时斜进到对手踹腿的侧面可摔可打。又如:对手侧踢我,我不用接抱腿,用反撩手旋滚上托一样能将对手摔出去,而且很省力,这是借用了武术中化力发放的原理。再如:对手提膝攻击,你不必用手去按,你也同样提膝,只要你的腿贴到对手的腿上,对手的膝就没有力量,这就是武术中化力的打法,而且你的腿提起的速度要是比对手快,且可中对手的空档,所以如散打能挖掘传统武术的技击理论方法,能使散打更加完美。

总的说,传统武术技击方法的失传、退化,散打技法的技术含量少,变化单一是当前传统武术与散打技术脱节造成的,如此这样下去,传统武术的技击方法将随时间的流逝而失去,散打将随着对外交流的扩大和比赛次数的增加,面对越来越多的国外选手的挑战,中国散打的优势就会逐渐的减小,甚至没有优势。只有传统武术和现代散打有机的结合,挖掘出实用的技击理论方法,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件做基础,武术散打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从技击角度看传统″武术″和现代″散打″

马运芳老师练习基本功

马运芳,五行通背传人,有40多年的习武经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曾习练螳螂,少林,等多门传统武术并从事拳击,散打等现代搏击的教学工作。对泰拳,巴西柔术也有所研究,经过多年的实践,将传统武术技法同现代搏击的训练相结合,形成了简单,有效的搏击风格和教学方法。

在将传统与现代,国术与世界各国武术的结合方面作出了可喜的尝试倡导以实战为本,宏扬传统,兼容并包,以科学,平和客观的心态对武术作出了公正的评述,并推广教学。

为公安战线输送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干警,为国家队,武警体工队 省队 体育院校培养和输送了一批优秀运动员,有6人进入国家队,并多次代表国家队出访参赛,有1人被国家体委授予运动健将称号,有的学生以担任了省,市专业队的教练工作。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牌10枚。在全国和省级比赛中共获奖牌103枚。

多次在《武魂》,《中华武术》专业性刊物上发表文章和见解。致力于中西 武术的技击理论,方法的研究工作。并在学术及武术技击理论方法上和训练上,进行了传播和教学。现任营口龙运芳威搏击俱乐部总教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