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春天步伐匆匆,但并不会妨碍我们品味一下“惊蛰”的文化气息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春天的步伐匆匆,不知不觉,又到了惊蛰时节。


惊蜇之日,在笔者的家乡,习惯在家里插上几枝"惊蛰叶子",据说这样可以防雷。还会在粥里放上几片叶子,煮来吃了,据说可以防止被雷劈到,充满着农村纯朴的文化风俗气息,今天便和大家来聊聊惊蜇这个节气,以及它文化内涵、风俗、诗句。


虽然春天步伐匆匆,但并不会妨碍我们品味一下“惊蛰”的文化气息


惊蛰,是卯月的起始。卯月,其实指的就是仲春之月。其卦震位,自古以来,有万物出乎震的说法,乃生发之象。意思是万物自始为震雷惊醒而复苏。


到了惊蛰这时候,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大地上万物开始生长,生机盎然,所谓春风又绿江南岸正是如此。

虽然春天步伐匆匆,但并不会妨碍我们品味一下“惊蛰”的文化气息

惊蛰这一节气,对于中国的农耕文化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立春为春之始,惊蛰为春耕之始,到了这个时候,春雷动,春雨连绵,气温回升,布谷声啼,农人纷纷开始准备耕种。


这样美丽的节气,对诗家来说也是一个焕发诗情,歌颂自然的美好时候,下面便让我们来欣赏几首人们描写惊蛰的诗词。

虽然春天步伐匆匆,但并不会妨碍我们品味一下“惊蛰”的文化气息

其一,宋代诗人 范成大《忆秦娥》: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范成大的擅写农家之清静,其诗其词皆如此,读来清疏有有致,幽雅和婉,充满诗情画意。这首词先从远景写起,由天边浮云,写到远处因雨水将至而啼叫的鹁鸪,再写到画角人立,处处呈现出春日景色。"画角人立"一句如神来之笔,顿使景中有人,意境全活。

虽然春天步伐匆匆,但并不会妨碍我们品味一下“惊蛰”的文化气息

其二,唐代诗人韦应物写的《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刚才在前面我们就已经提到惊蛰乃春耕之始,这一首诗正是对此景此情的描写。通过朴实自然易懂的笔法,虽然有一些词比较复杂,但亦不难猜出意思。诗人从春雷写起,引入到农家生活,描写了田家的劳碌和辛苦,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惭愧官吏的不劳而食,寄寓了对自己的反思,情感真诚。

虽然春天步伐匆匆,但并不会妨碍我们品味一下“惊蛰”的文化气息

其三,宋代诗人萧汉杰写的《菩萨蛮·春愁一段来无影》


春愁一段来无影。著人似醉昏难醒。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

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有乐必有忧,虽然有许多诗人描写春天之美,但伤春悲秋从来都是中国诗家的一个情结。

初春时节,也是一个冷暖相替的时节,春雨绵绵又极易引起人的相思之情,故谓之思春,或者春思。这首诗便从春愁写起,开篇便直言愁,在这烟雨的气节里,睡也不是,醉也不是,迷离不已,愁情跃于纸上,便不免又起相思之情,担心远处的心上人是否会遭受春寒。

虽然春天步伐匆匆,但并不会妨碍我们品味一下“惊蛰”的文化气息

今天笔者就和大家谈谈这三首比较平白亲切的诗词,此外还有许多描写惊蛰的诗词和习俗。

笔者家乡在岭南,风俗如此,不知道大家那里有些什么惊蛰时节的风俗呢?

希望大家能够分享一下,好让笔者以及其他读者能够增加一些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