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第一击》:“我不肯同流合污,难道这就叫不正常?”

香港廉政公署成立的第二年,香港电影之父吴思远就拍了一部《廉政风暴》,这部片子是一部暴露社会黑幕的“写实片”,开创了香港警匪写实片的先河。

电影描写廉政公署成立后,迅速侦破警队高层与大毒枭勾结案。影片中的几位主角影射香港历史人物葛柏、韩德和跛豪,捕捉到了香港迈向廉洁社会的起步时刻。

据说吴思远当年拍《廉政风暴》,是因为他觉得当时电影的娱乐性多,反映社会现实少,他有感于香港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所以决定拍一部大胆的有新闻性的电影。

“现在拍警察电影很平常,但以前是禁区,当局不准拍。”“当时拍电影,就算出现警察,警徽都要用其它的代替,不能用真警徽。”

《廉政风暴》拍完后准影证批不下来,拖了半年。当时电影检查处还曾威胁他说,里面涉及的人物可以起诉他诽谤,告得他倾家荡产。因为不许上映,这部影片一时还成了社会热点新闻,引起更多关注。上映后,成绩很好,取得当年票房第二的佳绩。至今想来,他仍不无得意地告诉记者,港台内地交流中内地纪检检查官员还有人提起这部年代久远开创先河的《廉政风暴》。

在吴思远之后拍摄廉政公署排除艰险完成反贪任务的电影更多,其中1993年上映的《廉政第一击》有一定历史影响,是黄金时期港片佳作之一。这是一个讲述廉政公署成立前后故事的电影,由林德禄执导,狄龙、李子雄、任达华、张曼玉等人主演。

电影开头的画面对准电视机播放的一则广告——皇家警队反贪污部敬告广大市民如果遇到公务员贪污受贿请立即投诉。紧接着就发生了检举者上吊自杀的情况,反贪部组长叶福前去报案人家中查看,对痛苦而失望的家属表达了要把案子一查到底的决心。危险接踵而至,就在叶福回家的晚上,他却被打手所杀,沉尸水塘。

叶福是个致力于反贪腐的好警察,被黑恶组织杀死后还遭到不良媒体的人身攻击,说他是烂赌成性欠下巨额高利贷而自杀。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正是黑帮老大陆大潮,他通吃黑白两道,说一不二、手段霸道,在生意场上是永远的赢家,江湖人尊称为“水龙头”。

阿福来找陆大潮,因为阿威不讲江湖规矩,在他场子旁开白粉店 ,所以特地请陆大潮就这事做主。陆大潮之前已经严惩了阿威,这种惩罚方式是非常残酷的,阿威付出的代价恐怕也是自己未曾想到的。阿福看见阿威的死状,惊恐万分,陆大潮告诉他,稍安勿躁,自会给他一个交代。

午夜,大雨瓢泼。运有大量毒品的面包车开了过来,一伙人行色匆匆。埋伏在周围的警察开始行动,迅速控制住了局面。这个带队的警官叫王一冲,是个疾恶如仇的家伙。在贪腐成风的时代,一个警察疾恶如仇意味着职业生涯的巨大压力,意味着贫穷和不受欢迎,甚至有生命的危险。王一冲外号“铁木真”,铁石心肠、木头木脑、样样来真的,金钱的引诱对他毫无作用,这匹货他是一定要收缴,即便面临着生命危险。

不出意外,他出事了。他的兄弟们并不和他想的一样,他们认可有钱最大的道理,不能像王一冲那样毫无顾忌钱的道理,在贩毒老大拧出一包巨款要贿赂大家时,王一冲却挡住了他们的财路。

这时候总部来人叫王一冲收队,他倔强得还要抓人,厮打中一声枪响后,倒下的不是毒贩而是他自己。背后开枪的是王一冲信任的手下,由任达华饰演的警察莫森。夜雨中,老鼠啃咬着散落一地的白粉,血水在雨水里渐渐稀释。又一个正义的警察倒了下去,生死未卜。

影片到这里,极力刻画的都是香港反贪腐的严峻形势,警察系统涉黑已经积重难返,两个自命清高的人接连倒下,成为这个时代正义的悲歌。但是上层并未完全泯灭反贪的决心,随着新任总督麦理浩的到来,变革之风似乎渐渐刮起。

天朗气清,新旧总督在一起喝茶聊天,新总督向前辈讨教局势,旧总督说到了中国人走向贪腐的习惯,中国人总是“喜欢送红包,靠关系什么事情都可以疏通,现在的情况是越来越坏我们难解决”。麦理浩即将上任,对于解决这个烫手山芋,他却很有信心。

这个时候电视新闻说到麦理浩任命百里渠成立一人调查委员会的事,张曼玉饰演的马安妮作为协助律师就出场了。一个小巴司机来给调查委员会送资料,安妮送他回去的时候,他一上巴士立马就发生了爆炸,连同他的孩子一起被火海吞噬。导演再一次让检举者死于非命,这是告诉人们:反贪所面对的是一群丧心病狂的匪徒,要么孤注一掷拼死一搏,兴许还会在反贪的路上有所斩获,要么赶紧收手还可保命。

王一冲大难不死,身体逐渐康复,医生准予他出院,他想尽快回警队报到。上级让他先做个心理评估,给他扣个心理障碍的帽子,这是存心刁难他,意在让他停职。

“我不肯同流合污,难道这就叫不正常?”“凡是跟正常人不同的,都可以叫做不正常!”

一个按照自己内心准则行事的人,不愿屈从社会上存在的潜在规则,到底是愚笨还是坚韧,是怯弱还是勇敢呢?

安妮找到王一冲说服他来帮忙,但王一冲认为身为警察保障市民的安全可以,但反贪污压力和阻力太大,谁都无能为力。

“要面对的不仅是几万个警察十几万个公务员还有全香港四百多万人,如果所有的人都给黑钱习惯了走后门是一件对的、方便的和好的事情的话,那么反贪污还有什么用?”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影片表达了大众内心所面临的思维张力,就如同韩德探长所谓贪污是一种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就要改变世俗文化和个人深层次的心理模式,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又谈何容易。这部电影反反复复、唠唠叨叨的就是这样一种内心矛盾,你可以自命清高但你不能挡住别人的财路,不能影响他人的生活。上了贼船,上了黑车,就要和别人走一样的路,否则早晚得死。

认识到反贪污的绝对价值和终极意义,才会在行动上反对贪污。王一冲最终还是被安妮说服了,因为他意识到了这样一个根本性的原因,他为自己的行动找到了神圣的理由——

“如果在一个有贪污的情况下长大得不到正确的人生观,那么我们这一代是乌鸦,我们希望下一代有白鸽出现。”

如果一开始就认同了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象,用古人的话“存在即是合理”来敷衍自己,当然不会有乌鸦白鸽之辨。王一冲并不想生活在混沌不清的世界,他相信安全和秩序应该建立在理想的基础之上。于是,他找到安妮、百里渠,准备搜集更多的证据,置之死地大干一场。

他先是在警校中挑选了一批精英学员,然后把击伤自己的莫森收归帐下。之所以还要利用莫森,因为经过调查,王一冲了解到莫森是出于无奈为势所逼才故意放了冷枪,这一枪要不了他的命,所以他活了下来。

这个临时组成的调查行动小组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贪污集团米铺会计,事情马上就水落石出,贪污集团的罪行将全部显露,未曾想在这个节骨眼,他在法院被杀。在这个寻找证人的过程中,导演插入了不少插科打诨情节,比如安排了一场王一冲三人去GAY酒吧寻找证人的戏,而那个证人也是个同性恋胖子,看起来十分搞笑。影片一些动作设计也很火爆,角色性格鲜明,几个年轻人的血气方刚、理想单纯刻画得颇为动人。

恶势力从不坐以待毙,他们杀死了证人,烧毁了证据资料,行动小组有死有伤,但是百里渠的报告还是适时的诞生了。在给港督直接的报告中,王一冲作了重要说明,他站在香港市民的立场要求早点阻止贪腐继续发生。但是会议召开时,很多长官都对他的报告提出了严重质疑。

“我们做生意,一直都是讲人情关系,大家皆大欢喜有什么关系?”王一冲反驳的理由是广大小市民会因为这种贪腐状况利益受损,穷困弱小者将在这种无序之中受尽欺凌。

“中国人最重视的就是和谐和包涵!”王一冲说,贪腐不是包涵而是包庇,官商勾结、为官不廉,这种情况十分恶劣。

接着他又告诉大家警队买官卖官的价码,“二十万可以买个队长来做,七十万买个探长来做,一百万买个警司做”,公务员系统已经腐败至极。经过一番质询后,他提出了组建独立反贪机构的建议,“这个部门要有足够的法律权力,直接向港督负责,中间没有掣肘,这样才能全面打击香港的贪污”!

这样,在百里渠报告之后,廉政公署成立了,而陆大潮并不以为这有多危险。每一次的反贪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蒙混过关十分轻松,摆平廉署也轻而易举,他决定要主动出击,搞得廉署缴械投降。

王一冲的家人受到威胁,朋友惨死,他最终还是找到了敌人的老巢,带领廉署人员和陆大潮来了一场大决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在电影中,八两金饰演的黑帮杀手沉默寡言,一出手则快准狠,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李子雄饰演的大反派“水龙头”张扬跋扈,阴险毒辣,塑造得很是出色。反倒是正面角色的刻画不够生动。整个剧情不够明快,但情节完整,截取廉署成立的那段故事着重描绘,算是突出了主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