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维导图来精读绘本故事,阅读不再囫囵吞枣

经常有家长问粒粒:给孩子买了很多书,也读了很多,但是孩子只是囫囵吞枣,看完故事就草草了事,阅读方面没有什么提高,有没有好的提高阅读的办法呢?


其实,大部分的家庭阅读都是在泛读(Extensive Reading),泛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需要长期积累的,需要超过一定的量才会看到成效。与之相对应的是学校的阅读学习,在美国的课堂里阅读主要包括:精读(Close Reading),指导阅读(Guided Reading),自主阅读(Read to Self),伙伴阅读(Buddy Reading),后两者是属于泛读的范畴,前两者是对阅读策略有意识地学习和指导。


小学阶段主要的阅读策略包括:文章大意、细节描写、人物性格、故事发展、因果关系、对比和比较……老师会常常会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因为它可以直接达成对阅读策略的目标。


用思维导图来精读绘本故事,阅读不再囫囵吞枣


这里所说的思维导图,英语叫做Thinking Map,主要有8种,每一种的形状不同,代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达成的阅读策略也是不同的,那到底该如何选择使用呢?今天粒粒就结合着绘本故事跟大家一起来看看它们的具体用法。


用思维导图来精读绘本故事,阅读不再囫囵吞枣

为了让大家了解得更直观,粒粒也加入了自己做的一些中文或双语思维导图,有些瑕疵,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1.圆圈图

圆圈图的主要用法是下定义,中间的小圆可以是一个话题或者问题,外面的大圆围绕中间的小话题展开,内容没有特定的限制,主要是两者存在相关性。

用思维导图来精读绘本故事,阅读不再囫囵吞枣

比如开学时最常读的绘本《大卫上学去》,我们可以把书名放在中间,或者是问题“大卫应该怎么做?” 外圈就可以写下具体的行为。


用思维导图来精读绘本故事,阅读不再囫囵吞枣


又比如写下“我们喜欢的苏斯博士书中的人物”,外圈就可以写下任意人物名称或者图片。注意,圆圈图对于顺序没有要求,所以可以任意排布。

用思维导图来精读绘本故事,阅读不再囫囵吞枣

关于故事的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等阅读策略,都可以使用圆圈图。


2.气泡图

气泡图主要是用来描述事物的特征,中间的圆圈是所要描述的事物,周围的圆是描述性的词语。比如人物的性格特征,故事细节的描述都可以使用气泡图。

用思维导图来精读绘本故事,阅读不再囫囵吞枣

比如读完《彩虹色的花》,我们可以一起讨论这是一朵怎样的花,需要使用“描述性”的词语来形容它,所以会用到很多的形容词。如果孩子不太会描述,可以使用句型:“主语(彩虹色的花)+副词(很,非常)+_______ 。”进行引导。


用思维导图来精读绘本故事,阅读不再囫囵吞枣


比起“无私奉献”,美国老师课堂上更关注情绪和自我认知的发展,A Bad Case of Stripes是很经典的书,书中的小主人公Camilla Cream因为“从众心理”而发生了很多外形上的变化,这个过程中她产生了各种情绪,用气泡图刚好可以描述她的特点。


用思维导图来精读绘本故事,阅读不再囫囵吞枣

这个气泡图的“气泡”虽然变成了长方形,但它还是遵循了气泡图的“描述”性的特点,实质上仍然是气泡图哦。


3.双气泡图

双气泡图主要用于对比和比较,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其外形是两个气泡图拼在一起,中间连接的圆圈是共同点,外侧不连接的就是不同点。

用思维导图来精读绘本故事,阅读不再囫囵吞枣

比如,读完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和《我妈妈》,我就会让小朋友们找一找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小朋友们会找到很多我自己没想到的,比如“他们都喜欢穿同一件衬衫”❤


用思维导图来精读绘本故事,阅读不再囫囵吞枣

比较同一个作者两本不同的书是练习对比和比较的最好方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不同想法,可以鼓励他们自己画思维导图,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结果。


用思维导图来精读绘本故事,阅读不再囫囵吞枣


4.树状图

树状图主要是用来分类,外形像是一棵树的树干和树根,上面是总的主题,下面的分支是主要分类,再下面还可以有子分类。

用思维导图来精读绘本故事,阅读不再囫囵吞枣

《棕熊,棕熊,你在看什么》这个绘本故事中出现了各种动物,动物按不同的颜色可以进行分类。现在看这个树状图有些不严谨,大标题最好改为“不同颜色的动物”,棕熊也应该是其中一个分支。


用思维导图来精读绘本故事,阅读不再囫囵吞枣


因为具有分类的功能,树状图用在科学绘本故事中应用得比较多。比如读完一系列与蝴蝶相关的绘本后,可以研究“蝴蝶”的不同方面,蝴蝶可以做什么,有什么,是什么?


用思维导图来精读绘本故事,阅读不再囫囵吞枣


5.弧形图

弧形图代表的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它是由大括号组成的,括号里面是部分,不同的部分还可以通过括号来包含子部分。

用思维导图来精读绘本故事,阅读不再囫囵吞枣

《爱心树》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大树为了孩子奉献出自己的不同部分,依次包括树叶、树枝、树干,最后只剩下一个树墩,这里用弧形图做一个梳理不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梳理,更是整个故事内容的梳理。


用思维导图来精读绘本故事,阅读不再囫囵吞枣


弧形图能够很好地对“人物外形”进行梳理,比如《千万别让鸽子开巴士》中的鸽子,可以就其身体部位不同的特点用弧形图进行概括。


用思维导图来精读绘本故事,阅读不再囫囵吞枣


弧形图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用处,就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每一段的中心思想。也就是老师日常板书时最长用的一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6.流程图


流程图主要是表达顺序关系,跟进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事物的发展。流程图中最关键的要素是箭头和箭头的指向。

用思维导图来精读绘本故事,阅读不再囫囵吞枣


《好饿的毛毛虫》讲述了毛毛虫从一颗卵变成蝴蝶的过程,这里用流程图正好记录它生命的不同阶段。粒粒把它做成了一个圆形,正好契合了科学中的概念“Life cycle(生命循环)”。


用思维导图来精读绘本故事,阅读不再囫囵吞枣


在这个故事讲完之后,我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复述这个故事的内容,就在原来的流程图下面做了一个细分,记录毛毛虫从星期一到星期天分别吃的食物。这个流程图在辅助孩子复述故事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用思维导图来精读绘本故事,阅读不再囫囵吞枣


7.复流程图

复流程图是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左边是事情的原因,中间是主要事件,右边是结果。使用复流程图的时候也要注意箭头和箭头的指向。

用思维导图来精读绘本故事,阅读不再囫囵吞枣


在讲《三只小猪》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用了复流程图,左边是三只小猪分别用不同的材料搭建的房子,中间是大灰狼一一吹他们的房子,右边是最后的结果。


用思维导图来精读绘本故事,阅读不再囫囵吞枣


8.桥状图

桥状图主要表示类比关系,as(表示类比,等同),as两边的内容分布在横线的上方和下方,上方和下方的事物相关,as左右两边内容需要对等。

用思维导图来精读绘本故事,阅读不再囫囵吞枣

就以《海马先生》这个故事为例,海洋动物中有很多爸爸都担任着保护鱼卵或小鱼的任务,桥状图的横线上方是海洋动物名称,下方是他们保护小宝宝的方式,依次类推。


用思维导图来精读绘本故事,阅读不再囫囵吞枣


用思维导图来精读绘本故事,阅读不再囫囵吞枣

结 语

用思维导图来精读绘本故事,阅读不再囫囵吞枣


两年前粒粒曾经为一个app录制过一门思维导图的在线课,当时有几百位老师学习了这门课程。现在这门课程的合约到期了,所以可以公开里面的一些内容,今天文章的内容就是其中的一堂课《如何用思维导图教绘本》。它能够有效解决很多阅读策略方面的要求,操作也非常简单,只需要一张纸,一支笔就可以。下次跟孩子一起读绘本的时候,就可以试试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