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国时期的钱币~《银元》

银元俗称“大洋”、“洋钱”或“花边钱”。银元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是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

清代民国时期的钱币~《银元》

大约在明万历年间银元流入中国。清乾隆五十八年,清政府首次在西藏铸行“乾隆宝藏”银币。

清代民国时期的钱币~《银元》

道光年间,台湾福建等地也曾仿制银圆,称为银饼。

清代民国时期的钱币~《银元》

光绪十六年清廷开始正式铸造银元“光绪元宝”(即龙洋),各省纷起效尤。

清代民国时期的钱币~《银元》

民国时期建立银本位货币制度以后,也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币。

清代民国时期的钱币~《银元》

银元是近代币收藏的重要币种之一。

清代民国时期的钱币~《银元》

1914年,袁世凯在北京以大总统的名义公布了《国币条例》及《国币条例施行细则》,规定“圆”为一个价格单位,每枚银元重量为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

清代民国时期的钱币~《银元》

这年12月,由天津造币厂开始铸造镌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1915年后,各省仿铸,到1923年止,共铸发7500万枚。

清代民国时期的钱币~《银元》


清代民国时期的钱币~《银元》

1928年国民政府草拟了《国币条例草案》15条,确定“本位币:银币一圆”,“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零八毫为价格单位,定名曰圆”。“一圆银币总重量为七钱二分,银八九、铜一”。

清代民国时期的钱币~《银元》


清代民国时期的钱币~《银元》


清代民国时期的钱币~《银元》


清代民国时期的钱币~《银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