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理财,余额宝,《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

自2018年9月10日起,准备申请私募资产配置类的机构可以提交材料了,财富管理市场中私募基金管理人也来正式分一杯羹。但那基本属于高端理财,与一般的吃瓜群众其实不太相关,这里扒一扒适合普通工薪阶层的理财知识(非合格投资者)。

高端的讲法叫做财富管理的前世今生……

余额宝横空出世。这次资产配置类私募基金(第四类)的开放申请,算是政策制定者也重视到财富管理市场了(前面几年被E租宝、大大、钱宝网等非法募集P2P玩坏了),资产配置类在我的理解跟财富管理是比较类似的,远的不说,2013年余额宝的横空出世,将原本属于少部分人的银行理财普及给全民,给刚走入社会的80和90后们都上了一堂理财实践课。当时余额宝内存着20万-30万的人大有人在,因为支付宝当时还是高频APP,看着每天收益上增加着20-40元不等的收益,平时的士与公交车之间更好抉择了,奶茶和矿泉水之间也更舍得了,反正每天有几十块的额外固定收益,大家都变大方了,心里是美滋滋的。

但这显然侵占了传统银行理财的部分客户,银行不会坐视不理。

各大银行加入战场。平时定期存款一直是中老年朋友们的最爱,因为比起活期,2.75%的收益比起0.35%高了太多,算算一年10万块存个定期能多2400元钱了,可以给孙子多买多少好吃的好玩的。但定存与余额宝比起来有太大的劣势,无论从收益类还是取用方便的角度,均遭碾压。各大银行怎么能坐得住,不能被才出生没几年的一个app把客户都带跑了。因此,就有了各大银行网点大厅小黑板上写着“现金宝”、“平安盈”、“速盈”、“如意宝”等各种银行系宝宝类产品。得益于传统渠道优势,银行系宝宝类一度收益都要略高于余额宝。客户留在自家银行的APP上了,至少有了会看定期理财的机会了,而银行网点是余额宝们不具备的硬件优势。

但人们往往是追求更高的收益的,哪怕只高0.1%。

保本定期理财。相比较于宝宝类的货币基金一直处于4%的收益上下波动,保本定期理财一度成为中年人的最爱,得益于他们有一定的原始积累,事业更加稳定,资金使用更加有计划,他们有能力将一部分可观的钱锁定到一定期限内不使用,来赚取固定的收益。而当时保本理财收益普遍还在5%左右。截止2017年底,银行业理财(包括保本和非保本)规模29.54万亿,2017年中国GDP为87.71万亿

(我们可真喜欢理财,大家都不舍得花,不是守财奴,而是觉得很多东西都没保障吧)

洗脑阶段,降低保本理财比例,引导大家自担风险,去投资,别“理财”。

理财非存款,投资需谨慎。自2017年开始,也许是为了加强宣传,培养意识;也许是很多产品兜不住了,“理财非存款,投资需谨慎”的标语出现在各大银行的网点。现在除了结构性存款外,已经几乎看不到其他保本理财的身影了。但客户经理跟你说的,一般都会按照这个预期收益来兑付的话,你能信吗?

答案是,你看着办。现在从监管角度来看,确实是强监管,提倡不能刚性兑付,理财产品严格分级,自己要为自己签的合同,做的决策负责;虽然现在经济下行,但有哪家银行敢率先打破理财的刚兑呢?

政策背书,不准承诺保本,请看看你的理财都投的是什么。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2018年9月28日由中国银保监会出台。“第三十五条,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可以投资于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中央银行票据、政府机构债券、金融债券、银行存款、大额存单、同业存单、公司信用类债券、在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其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这里包括了股票)以及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可的其他资产”。

“第三十六条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投资于信贷资产,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本行信贷资产,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本行或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本行发行的次级档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换句话说,银行理财产品可以买ABN,ABS,股票型基金和股票了。只是规定了持有单只基金不超过单只基金净值的30%,持有单个上市公司股票不超过其流通市值的30%等一般性规定。政策已经为理财亏损铺路成这样了,那么我相信不久的将来,

银行理财产品是会出现小幅亏损的,就看是哪一家的哪个产品最先了,但介于银行保守的性格,其比例会比较小,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反正咱们是不合格投资者,哈哈。

Cheers mat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