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温儒敏直言:学好语文,要多用2个“读”,允许犯一个错

近些年来,关于学生教材的改革问题一直热议不断,无论是英语、语文还是其他科目的内容变化,都决定着接下来几年学生的学习侧重点的转变,以及是否来调整平时的学习节奏以及重心。

北大教授温儒敏直言:学好语文,要多用2个“读”,允许犯一个错

温儒敏是北大中文系主任,同时也是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总编,而前段时间的一次讲座中,温儒敏提到,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要想学好语文,其实并非没有诀窍,而是需要认清学习的本质,选用高效的学习方式,才能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多用2个“读”

1、跳读

在温儒敏还有一众专家教授看来,对于小学生来说,字词的储备量不足,导致他们在阅读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阻碍,无法流畅的读完整本书。

对于这种情况,有的老师认为,可以边读书边查字典,然后认识每一个生字后,再来阅读效果就会好很多。但是在专家看来,要是让孩子将时间都用在了查字典询问上,一是打击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二是从实际考虑,即便是大人也会出现有的字不认识的情况,所以学会不必每个字都强迫自己认识,有选择性的忽略“跳读”是提高学习语文的方法之一。

北大教授温儒敏直言:学好语文,要多用2个“读”,允许犯一个错

2、猜读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总结思想或者找出其中的关键线索,是在阅读理解题目中常出现的类型,其实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也同样需要“猜”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通过揣测前文与后文的意思,来将不认识的字或者词语读懂,这样既能大大提高孩子平时阅读的速度,同样也能让孩子更好的理解整篇文章或者章节的思想以及表达理念,对于今后的阅读理解题目的锻炼,也有极大的帮助。

一个错:不计较读错的字数

温儒敏认为,学习语文是需要聪明、机智的,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与方法,而不是简单的苦读。从小学的学习开始,字词的储备量是不断增多的,而在最前期学习的字数不够多的时候,要允许孩子犯错,不认识这几个字,或者读错几个字的情况出现。

北大教授温儒敏直言:学好语文,要多用2个“读”,允许犯一个错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一味的精益求精无法容忍孩子犯错的情况出现,反而是多鼓励孩子多读、多写,即便是出现错误也无所谓。形成系统的字词框架,不断的练习、积累,是帮助孩子学好语文的关键一环。

精彩文章回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