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睢縣、鹿邑、柘城三地宗親拜軒輗

軒輗何許人也?為何商丘市睢縣、柘城,周口市鹿邑三地軒轅氏宗親同拜軒輗呢?下文咱們就說說這三地的關係。


為何睢縣、鹿邑、柘城三地宗親拜軒輗

左都御史軒輗公像


先來了解一下軒輗的簡歷:軒輗(ní):(?-1464年),字惟行,號靜齋,中進士時籍貫為鹿邑人。明朝中期廉吏,官至左都御史、刑部尚書。歷經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天順六朝。

永樂十八年(1420)舉人,永樂二十二年(1424)進士,初任漕淮上除行人司副一職。

1431年,宣德六年,被推薦改任為御史。

正統元年(1436年),前往浙江整頓軍隊,彈劾四十餘位不稱職的官員。

1448年,升為浙江按察使,主管全省的刑法風憲。因前任官員斷案不公,民多有怨言,軒輗到任後,複查案卷,糾正錯判。他處理案件時,必親自審理,秉公而斷,不徇私情,受到人們的稱讚和好評。

1450年,景泰元年,討平浙江賊寇,升左副都御史。

1451年,景泰二年四月,奉命總督南京糧儲。

1457年,天順元年二月,升任刑部尚書,因病辭官返鄉時僅有一簏行李,受到皇帝的表彰,“一簏廉吏”之名聞名天下。

1458年,天順二年,複用,升左都御史,並總督南京糧儲;

1464年,天順八年四月六日,在家中去世,敕授太子太保、光祿大夫,諡“介肅”。


南守祠堂北守墳 睢鹿柘本是一家人

《明史》記載軒輗為“鹿邑人”,因此明清《鹿邑縣誌》載其事蹟當屬常理。1992年版《鹿邑縣誌》在“人物篇”中有“軒輗”條,並稱他為“縣西軒莊(今趙村鄉軒莊村)人”。反映他的故里,在今周口市鹿邑縣趙村鄉軒莊。


為何睢縣、鹿邑、柘城三地宗親拜軒輗


但是翻開清光緒《柘城縣誌》,在《人物誌·流寓》中,亦有軒輗的事略,這是為什麼呢?清代光緒年間《軒轅氏睢鹿世家》族譜記載:軒輗的祖父軒轅秉彝元末明初由睢州(今睢縣)軒老家遷居柘城,軒輗的父親軒貴又從柘城卜居鹿邑。軒輗的伯父軒和由柘城遷回睢州(今睢縣)軒老家,因善騎射,建村稱弓箭莊,卒葬於村南。清順治版《睢州志》載:軒和,永樂癸卯科(1423年)舉人,瑞州府照磨,形成了軒轅氏的一支睢鹿世家望族。這裡我們會想族譜名為何叫《睢鹿世家》,為什麼沒有提到柘城呢?因為在當時柘城縣是在睢州的管轄內。


為何睢縣、鹿邑、柘城三地宗親拜軒輗


再翻開清乾隆《歸德府志》,在《人物誌·鄉賢》中,亦有軒輗的事略,這又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明清時期鹿邑縣屬於歸德府(今商丘市)轄縣,軒輗為鹿邑縣鄉賢,因此亦為歸德府鄉賢,這也是同屬歸德府屬縣的商丘縣人沈鯉、宋纁和寧陵縣人呂坤稱軒輗為“同鄉”併為之賦詩作記的重要原因。


為何睢縣、鹿邑、柘城三地宗親拜軒輗


軒輗去世後,在鹿邑敕建有“軒公祠”。清康熙《鹿邑縣誌》縣城圖中,文廟西側有“軒公祠”。該書卷之二“祀典”有“軒公祠:在縣治東,為刑部尚書軒輗建,兵燹後舊址僅存茅屋數椽,碑記被流寇殘毀,祀田為不肖者盜賣,知縣呂士鵕為之整理,復舊,題其額曰:勳垂奕世。”清光緒《鹿邑縣誌》卷三“建置”對軒公祠載:在縣治東。祀刑部尚書軒輗,流寇之亂,舊址僅存,祀田亦為人盜鬻,知縣呂士鵕,董理復舊。”該書卷十一下提到清乾隆三十九年“軒公祀田碑”,說明在明代至清光緒年間,軒公祠基本上在縣城內有所保留,還有碑刻。


為何睢縣、鹿邑、柘城三地宗親拜軒輗


軒公祠在鹿邑縣,軒輗墓卻在柘城縣,因而有“南守祠堂北守墳”之說。關於軒輗的墓葬,《鹿邑縣誌》均無載。清光緒《柘城縣誌·陵墓》卻明確記載:“都御史軒輗墓:在城西南三里。”《歸德府志》卷三十三:“左都御史諡介肅軒輗墓:在柘城縣西三里。”1991年版的《柘城縣誌》在“古文化遺址·古墓葬表”中標註“軒輗墓:在邵園鄉郡園村北”。 軒輗住在鹿邑,為什麼葬在柘城呢?因為軒輗的祖父、父親都葬在柘城縣西。墓主為軒中規的《明故庠生獨崗軒君墓誌銘》載:“因柘邑有族祖名臣軒公輗之御葬土田在,遂補為柘庠弟子員,既而以道遠不便,定省尋政入睢庠,睢之士論謹厚者,內以君為是。”這裡講道軒輗葬在柘城的原因,是因為柘城有軒輗的“御葬土田”,但軒中規因家居睢縣而為睢縣庠生,並終葬於睢縣。可見睢縣、柘城、鹿邑三地軒轅氏關係,非同一般。

為何睢縣、鹿邑、柘城三地宗親拜軒輗

作者近照

作者:軒轅威:生於1984年2月,河南睢縣人,字志偉、源偉,號軒轅閣主人、思靜齋主人又號睢州散人。供職於睢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熱愛姓氏文化、傳統文化研究,資深書畫愛好者。現任:河南省軒轅氏姓氏工作委員會會長、中國鄉土藝術協會譜志文化專業委員會特聘譜志專家、中國殷商文化學會·睢水·水族文化研究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中華大族譜協會第二屆理事會副秘書長、中華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常務副秘書長、百家姓形象大使、河南省軒轅文化書畫院名譽院長、甘肅省軒轅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商丘市作家協會會員等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