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招安只是宋江一个人的主意吗?《水浒传》中支持招安的都有谁?

慈小姐


《水浒传》里,虽然一直不断念着招安的是宋江,但他未必是最招安愿望最强烈的。结合小说看,梁山里强烈支持招安的好汉,至少会有以下几类人。



一、曾经死活不愿上梁山的

这类人有卢俊义、朱仝、安道全、李应等。卢俊义打心底是看不上梁山的,当初面对宋江和吴用邀他上山的请求,卢俊义表示宁愿死也不愿落草梁山,还说“生为大宋人,死亦为大宋鬼”这种话;朱仝虽然犯事被发配,但他也只是想安心服刑,所以逼得李逵灭掉了那孩儿断朱仝后路,这让朱仝很是不满;安道全也是一个打死都不愿上山的主,甚至宋江有难也不想救,估计这是宋江后来没有给他补偿美女的原因;李应也是表态不愿意上梁山,结果被梁山强行把全家接上山,逼得他跟着投靠了。



二、因战败不得已投靠梁山的

这类人比较多,比如关胜、秦明、索超、呼延灼、张清、徐宁、黄信、宣赞、郝思文、韩滔等人。他们原本是朝廷军官,有工资领,生活圈也跟梁山无关。宋江对这些好汉,说的都是同样的话,那就是先在梁山待着,日后咱们一起招安。如果坚持拒绝,那么梁山的手段会是我们熟悉的,那就是尽量把他们名声搞臭,让他们无路可去。因战败投靠的这类人,日思夜想都是想回去过正常日子的。



三、鄙视落草,但又不得不上山的

这类人主要有史进、蔡福、蔡庆等。当初史进一把火烧了自己家,事后才后悔万分。朱武请他上山时,史进明确表示不想因为上山而丢了父母的脸;蔡福和蔡庆原来是大名府的两名牢子,只因帮了卢俊义被柴进看上,迫于淫威,兄弟俩不得不带着家眷上山。柴进也是打心底看不上梁山的,但后来他辞官隐居,这说明他对招安一事是无所谓的态度。

以上三类人是最希望招安的,还有比如吴用想通过招安实现读书人理想的,扈三娘想早日脱离苦海的,这也是想招安的。其他的就不太好说了,比如朱武和杨春这类,不知道他们是觉得山贼生活好些,还是做朝廷命官好些。


戴草帽的小老鼠


绝大部分人是支持招安的,你想想古往今来,有哪个强盗不想重新做好人,把通缉令消掉的?

当然李逵这种反人类分子除外

所有的强盗,最终要走的路都是洗白,所以梁山上招安才是主流,反对招安的是少数人


招安最早也是武松提出来的,跟宋江分别的时候说,待到朝廷招安如何如何,只不过他后来是对朝廷失望了才反对招安的

梁山上最大的一个派系是啥?是降将派系,全是朝廷军官,大致心思都是“现在暂居水泊,日后招安了还能重回岗位”

天罡星中:关胜、秦明、呼延灼、索超、董平、张清、杨志肯定是支持招安的,

此外花荣、戴宗、朱仝是宋江铁杆,徐宁派系色彩很淡,

林冲作为老粱山的一号人物(晁盖死后)是拥护宋江上位的,所以应该是支持宋江招安的。

卢俊义、燕青都是迫不得已当强盗的,如果有机会重新回到正常社会,他们想必求之不得,

杨雄石秀算是卢的跟班,宋江更是对他俩有救命之恩,所以想必杨、石也不会反对招安。

柴进和李应是财主出身,也是被逼上梁上不得不做强盗的,没什么理由反对招安,从最后的结果看,这俩人继续当富翁过的逍遥的很,本质上就不是喜欢杀人放火的主。

三阮其实也不反对招安,阮小七一出场的时候说 “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

最后小五死的时候,小七说俺俩哥哥是为国牺牲的,强似在水泊里埋没了名声。


剩下的天罡星中,史进是个古惑仔,武松、鲁智深、李俊、刘唐、李逵是反对招安的,跟上面的一比,明显是人微言轻,还有雷横、二解、二张,描写很少,估计宋江说啥他们也不会强烈反对吧,穆弘是恶霸出身,想必有点意见,但貌似没人会理会他……


地煞星里,有点话语权的大概就是孙立了(毕竟梁山要靠官位和武艺立足)

孙提辖是被自己弟媳硬拉上山的,想必没多喜欢当强盗,还是那句话:

我好好的公务员不做,要去当强盗,我是有毛病吗?

绝大部分人是被逼上梁山的,如果有机会重新做人,我想他们是不会选择当强盗,以杀人放火为业的。

现在这个机会摆在面前了,忠义堂上那个黑矮胖子能给你重新做人的机会,你不想要吗?


托尼不带水的历史



不是的,绝对不是这样。

如果真的就只是宋江一个人的一厢情愿,根本带动不了整个山寨的人马,起码是那些与朝廷势不两立的人们更不会跟着走下去,直到完成这个投降招安的计划,成为赵宋官家的鹰犬爪牙。

在梁山上,没有接受诏安意愿的人并不是太多,除了几个坚定的分子,大部分都希望能回归忠臣良将的本份。而那几个最不愿意接受诏安的几个人,最有份量的托塔天王晁盖一命归西,底下的公孙胜、三阮、刘唐等人势单力孤,甚至有一种树倒猢狲散的悲凉沧桑。本来还有一个吴学究算是一伙儿的,可这倒霉孩子不知什么时候早已和黑三郎暗中勾搭成奸,风向早已调转,转而对生死过命的兄弟开刀下家伙。

山寨元老林冲自然是不愿诏安的人,可他向来是孤家寡人一个,除了得到晁天王的眷顾恩待,在宋江的眼里就是眼中钉肉中刺。晁盖一死,林冲在山寨之上的政治生命也宣告完结。

二龙山来的大和尚、武行者和青面兽,倒是坚定的反对派,也和林冲、三阮等人站到了一起,但终究还是彼众我寡,对抗不了大部众的大势所趋,只能跟着走下去了。非是他们乐于诏安,而是一则不愿意伤了兄弟的恩义感情,二是也没其他更好的地儿可去。

宋江虽然张口闭口都是诏安,但他绝不会强行硬来。这家伙惯会见风使舵见机行事,自然就格外留意几个和他唱反调的人。虽然那几个都是一等一的绝顶高手,具有一呼百应的影响力,但毕竟和更大更多的部伍比起来少到可怜。

而且,山上的几大降将也对这件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大刀关胜,比如双鞭呼延灼,还有双枪将董平,霹雳火秦明,小李广花荣等等,都是黑三郎投靠朝廷的得力助手,加上吴学究老谋深算频出损招儿,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宋江甫一上山,就开始了离间晁天王和手下众将的阴谋,加上他自己利用个人情感投入的优势,迅速的俘获了大部分将领的心,情愿跟着他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而且,他到山寨之后,很大一部分上山的人是冲着他来的,自然也会死心塌地的厮跟着他,哪怕前面是火海刀山万丈深渊,也会义不容辞在所不惜。

这里需要提一下第二把交椅的玉麒麟卢俊义,看似这个天下第一的汉子龙精虎猛金刚捣锥,其实心下并无甚主张,不过就是一个黑三郎的打手和跟屁虫而已,其骨子里也是一心要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和山寨之上那些铁骨铮铮反抗到底的硬汉子并不是一条道上跑的车。

倒是狗头军师来得实际,也最能算计擘画,向来都是卖身投靠机关算尽,眼看着宋公明兀自做大,自然就趋炎谄媚卖身投靠,甚至不惜以牺牲兄弟情义和晁天王的身家性命为代价,可谓是实实足足的一个腌臜小人。难怪他吊死在宋江的墓前并无几人同情,恐怕连收尸的都没有。

只是可惜了水泊梁山偌大的家业,和那几员生猛刚烈的威武上将,不得不搭上自家的所有去陪宋三郎做这个毫无意义的惊天赌注,让聚义大业毁于一旦,惹来千古骂名。
图片来自网络


龙吟148119260


水浒里真正愿意接受招安的,有一大批人。

这得从宋江取代晁盖后说起。

晁盖时代基本沿袭了历代强梁造反的传统,小了就是劫富济贫,赖以生存,最后被剿灭,这叫英雄聚义。大了当然是改朝换代,像刘邦朱元璋一样登基做皇帝。

在晁盖被曾头市史文恭射杀后,宋江取而代之成为寨主。将造反额终极目标定到让朝廷招安,博得功名,封妻荫子。

要做到这一点,就得让朝廷认识到梁山的价值。即不是一群乌合之众。

怎么做到呢?

那就需要把队伍基础做大。

在宋江的谋划下,招降纳叛,先后网络了一批朝廷命官:柴进,呼延灼,杨志,秦明,关胜,徐宁,汤隆等等。

尤其是卢俊义。

梁山为卢俊义下了血本,大家可以看看,前后打了几次仗,伤了多少人。因为卢俊义价值最大,是可以和宋黑脸比肩的。

这些人都想再回到朝廷,不愿以强盗身份终生。

这些人层次越高,跟朝廷叫板的本钱越大,越能在招安后获得更多更大封爵。

梁山最不愿被招安的是这几种人:

身负多条命案的,如武松鲁智深杨秀等

出身下层本来造反就是图痛快的,阮氏三雄,李逵之流还有一类就是看透了朝廷的无耻与腐败的,就是林冲等

更多看法,参见本号“逍逍客说”的《细说水浒》系列


逍逍客说


接受招安是梁山集体意志的体现,绝不是宋江一人就能决定的。

每一个封建王朝的末期,“要做官,杀人放火受招安”,已经成为了江湖豪强的普遍认识。梁山好汉聚义后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就是最直接的证明。替天行道,就是替朝廷这个”天“,行”除贪官污吏、救黎民百姓“这个道。梁山好汉集体营造出的浩大声势,就是在为招安埋下伏笔。

一百零八将中很多就是奔着这面大旗而来的。更何况在”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往下的中低层头领对于造反当官更是乐见其成,再往下的吃瓜群众对于招安洗白身份也是甘之若饴。总而言之,梁山集团就是聚集在替天行道大旗下、等着朝廷招安的土匪窝。

当然像李逵这样死脑筋、林冲这样对朝廷有深仇大恨的人,肯定还是不愿意招安的,但是他们毕竟是极少数。这时候如果宋江不选择招安,说不定哪天就被手下的人搞掉了,一如王伦被林冲搞掉一样。

梁山好汉主要是按照影响力进行排名,一百零八将前二十名无疑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请注意一个细节,排名前二十的人中,有十四个曾经都是官府中人。正所谓食髓知味,他们都知道当官的好处,大部分都是极其坚定的招安派。因此支持招安的十大人物名单就新鲜出炉了。

1. 呼保义—宋江

2.玉麒麟卢—俊义

3.智多星—吴用

4.大刀—关胜


5.霹雳火—秦明

6.双鞭—呼延灼

7.小旋风—柴进

8.扑天雕—李应

9.美髯公—朱仝

10. 没羽箭—张清

我是阿云,善于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留言必回,感谢支持。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云天明的视角


首先是宋江带上山的,与宋江关系最好的那群人,比如吴用,花荣,戴宗,宋清,张顺张横,孔明孔亮,童威童猛,穆弘穆春,柴进,张青,孙二娘等。其次是朝廷命官,如卢俊义,呼延灼,秦明,关胜,黄信,索超,韩滔,彭玘,陶宗旺,魏定国,单廷圭,宣赞,郝思文,朱仝,雷横,李云,蔡福蔡庆等人。最后是是有心归附做官的,有施恩,乐和,李忠,皇莆端,安道全,凌振,朱贵朱富等人。

坚决反对招安的也有不少人。首先是与朝廷有深仇大恨的人,如林冲,杨志;接着是晁盖的人,有刘唐,阮氏三雄,白胜等人;还有是看透朝廷的虚伪与黑暗,不愿归顺的(我认为这些是最明智的),他们是武松,鲁智深,公孙胜,燕青,李俊;最多的还是土匪,也就是真正的草寇,最典型的是王英,李逵,李立,杨春,陈达,朱武,周通,此外还有燕顺,郑天寿,杜迁,宋万,时迁等。

最后是一些中立的人,招不招安无所谓,这些人也很多,如石秀,杨雄,史进,董平,张清,侯健,吕方,郭盛,欧鹏,邓飞,马麟,焦挺,樊瑞,项充,李衮,扈三娘,曹正,杜兴,汤隆,孟康,蒋敬,杨林,郁保四,王定六这些人。

这仅是个人观点,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会发光的沙砾


首先,梁山是一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群体,而梁山在创建之初骨子里就是强盗理论。

大家脱离普通社会,聚啸山林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益最大化,因为打劫这件事显然一个人是干不了的,人越多干的也就越大。

当然了,干的越大也就越容易树大招风,这是后话。

可不管怎么样,梁山作为一个群体,那么大哥之所以被推选为大哥,不是因为大哥资历老就是大哥,而是因为大哥能给群体带来更大的利益。

要是资格老就能当大哥,那么王伦就不会被火并了,晁盖也就不会莫名地挂掉了。

所以说对于一个组织群体而言,任何决策都必须要符合群体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真正地执行下去。

如果梁山107个头领都不同意宋江招安,宋江能招安成功吗?显然是不能啊!

我们倒推一下的话,或许就成立了。

梁山最后招安成功了,所以说梁山招安这件事应该符合绝大多数的梁山好汉的利益,所以也才能执行下去,不然梁山好汉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他们很有可能就分家了啊!

比如清末慈禧太后向十九国宣战,可是东南地区的那些主政大佬们觉得这老婆子疯了吧,干脆不跟你玩了,我们自己搞个“东南互保”吧。

当然了,因为意见不一致闹分家的,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家庭那是数不胜数,就不一一举例了。

可从小说上看,似乎总有一种感觉,整个招安活动,好像只有宋江一人最上心,好像也只有他最想招安,因为书中可从未出现任何一个当面出来支持宋江招安的。

我得解释是,不是他们不支持,而是这事他们都端不上台面上说而已。

为什么说梁山上只有宋江能把招安这件事端到台面上说呢?

我觉得首先要对梁山好汉进行一下分类,然后逐一分析,当然了,我的分类不是以什么派系为依据,而主要以好汉的出身以及因何上梁山为标准进行划分的。

第一类:我当强盗没理由(代表人物:王英等)

这一类人,在整个梁山好汉中比例不是太高,说实在的,这种人基本没什么文化,当强盗的目的也很简单,大块吃肉大块喝酒,过上所谓的好日子就行。

第二类:被迫当了个强盗(代表人物:林冲,武松,鲁智深等)

这一类人,在整个梁山好汉中占比最高,也是整个梁山的中流砥柱。这个人原本有良民也有官员,总之上了梁山有各种原因。

第三类:强盗让我当强盗(代表人物:关胜,呼延灼等)

这一类人,比例在持续增加,主要是朝廷的降将,战败被俘虏不得不加入强盗。

进行完划分后,我们在进行逐一研究。

首先,第三类人是最支持招安的,这个应该是都无异议。

因为他们只是降将,他们肯定想官复原职,他们是不甘心当土匪的。

可是这些人在梁山上却绝不能提招安的事,因为他们的身份是降将啊!

两军正在打仗,我方俘虏了一个敌将,可这个敌将投降我方后,却老是让我方向另一方投降,那这个降将安的是什么心。

所以这些人要是敢公开支持招安,那说明他们还是想回到朝廷里当官啊,也说明他们现在只是假意投降梁山,内心深处其实是对梁山不忠心的啊!

他们要不是二愣子敢这么说吗?恰恰相反,他们在面对朝廷军队时往往要表现的比其他人更卖力 ,以表现他们现在效忠的是梁山,同时俘获更多的朝廷官员加入他们。

其次,第二类人中因为上山的原因各式各样,人员也最为复杂,所以关于招安这件事看起来好像最为反对,其实这里面却大有文章,因为这里面的群体都在撒一个弥天大谎,那就是“逼上梁山。”

纵观梁山一百单八将到底有哪一个是被官府闭上梁山的呢?

恐怕也只有林冲一人才算得上吧!

晁盖是吗?宋江是吗?仔细看书时才发现,这些人在完全符合现在打黑除恶的对象。

说白了,这些人上梁山真是的原因根本就不是逼上梁山,而是投靠了梁山,梁山是法外之地,是犯罪分子的天堂而已。

可是这些人对外怎么声称的,说自己是被逼上梁山,说自己之所以上梁山是因为奸臣当道,官府腐败。

被这些强盗一说,好像他们才是受害者一样,官府则成了邪恶的化身。

如果他们此时要是站出来公开支持招安,那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你说你被官府逼得走投无路,可是你又去跟他们同流合污,这不显得自己就是一些见利忘义之徒嘛!

所以说,这第二类人种就算有人想招安,他也不好意思站出来支持招安。

最后,第一类人就比较简单了,他们这些强盗,也没什么文化,更没当过什么官。他们要的就是大块吃肉,大块喝酒,所以这些人政治立场不是很明确,既然自己不明确那就跟着大多数混了。

保准当大多数人公开反对招安时,他们也会跟着反对。当多数人公开支持时,他们也会公开支持。可要多数人都不吭声时,他们也就不会出动吭声。

再一个,宋江也不是没试探过大家意见,可是大家也没多少人真正站起来反对,哪怕是私下里跟他提反对意见分啊!

除了武松搞出了点情绪外,整体而言没有出现什么反对意见啊!

因为这恰恰说明了,绝大多数人是支持招安的,而最好的支持方式那就是不公开反对。

最后就成了!

“既然大家没有什么反对意见,那这事就这么定了。”





青春了无痕qc


接受招安决不是宋江一个人的主意,他只是接受招安队伍的首席代表。

宋江在招安方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关胜、呼延灼、董平等为代表的朝廷降将原本就无上梁山的意图,只是战败被逼无奈。杨志乃中良之后,也是因为落魄犯错被迫上山入伙。还有许多原属朝廷里的文官,更不愿意为匪做盗。即使梁山的副首领卢俊义,上梁山也是避祸的权宜之计,从内心决不愿意终生与朝廷为敌。

故此,宋江说出接受招安的志向会得到上述人等的支持。真正反对招安的,不过李逵、武松、鲁智深、阮氏三雄和部分渔民、农民而已。


大唐文苑


以我个人的认识,聚集在水泊梁山的一百单八条好汉尽管是原因不同,有的被朝廷的官员迫害无容身之地(比如林冲),有的犯下了大罪逃避惩罚(这个比例很大,晁盖一伙算是典型代表),有的是因为征剿水泊梁山兵败无法向朝廷交代或者为了保命在水泊梁山暂避一时(主要是指哪些战败投降的降将,五虎将当中就有关胜,呼延灼为代表)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自愿落草为寇或者是本来就是各个山头的强人(比如三山派当中的史进朱武),当然还有受宋江牵连或者被宋江吴用等人用“逼迫,胁迫,诱骗”等方式裹挟上山的“良民”(卢俊义是典型)。

但是,细细分析起来,这些好汉当中,真正的反对招安的好汉几乎没有,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只有鲁智深是一个对招安看的比较明白的人,不然的话,水泊梁山好汉们“全伙受招安”的局面不可能形成,合理的解释,就是在水泊梁山有影响里的三四十名好汉当中,基本上没有坚决的反对招安而选择与朝廷为敌的。看的最清楚的鲁智深也不算是一个坚定的反对者。不齿于和那些贪官污吏为伍的鲁智深,最坚决的选择仅仅是“绝不同流合污”。

同时,这个状态也说明接受招安绝对不是宋江一个人的主意,应该是绝大多数好汉认可的一种归宿。

从本质上讲,水泊梁山的这股势力其实质并不是一个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的和大宋政权宣告决裂的一股政治势力,这些聚集在水泊梁山的好汉们最核心的心态其实是“逃避”,如果朝廷不去招惹或者征剿的话,水泊梁山不会主动的去做任何摧毁政权的事情——不会发生和朝廷“抢地盘”的事,而一股势力是不是“造反了”,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抢地盘”。

水泊梁山的性质,和那些小的山头上的强盗们的性质几乎没什么本质区别,他们的主要业务就是“打家劫舍”和“拦路抢劫”。壮大自己的势力的目的,就是更加有效的拦路抢劫——王伦时期的水泊梁山就只是抢一些单独路过或一两个人路过的客商。到了晁盖时期就变成了可以抢一个“商队”,可以和朝廷叫板。而到了宋江时期,水泊梁山就达到了可以攻城拔寨的实力,但水泊梁山的攻城拔寨其目的还是“抢劫”。

必须承认,强盗的存在,对于任何时期的老百姓而言都是祸害,都是各个时期朝廷消灭的对象。所以宋江一定要树起一杆“替天行道”的大旗,这个大旗,是宋江的一种态度,一种绝对不和朝廷决裂的态度。

我们从水泊梁山三十六天罡星的这些人物来看看,究竟有多少“说了算”的好汉是支持招安的(宋江就不再分析了)。

所谓的招安,就是回到主流社会,接受朝廷的管制,为朝廷效力,以此挣得自己的利益,声望,简单的讲就是归顺朝廷,为朝廷建功立业而挣得“光宗耀祖,封妻荫子”,自己也能挣得“一官半职”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从这一点来讲,牛鼻子老道公孙胜应该排除在外,作为一个道士,从参与劫取生辰纲开始,公孙胜就只能算是一个“妖道”,主流社会本来就不是他混的平台。

招安的坚定支持者当中,首当其冲的应该是: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霹雳火秦明,急先锋索超,小旋风柴进,扑天雕李应,小李广花荣,美髯公朱仝,双枪将董平,没羽箭张清,青面兽杨志,金枪将董平。加上宋江和公孙胜,支持招安的人数大体上占三十六天罡星的将近一半。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曾经主流社会的成功者或者受益者,至少是主流社会的仰慕者。他们在主流社会曾经有地位有利益,如果通过招安可以重回主流社会,这些人是“求之不得”同时也是“机会难得”。

这里重点说说智多星吴用,这个曾经在主流社会并不得志的落魄文人,曾经是动过通过极端的方式获取在主流社会无法正常获取的财富的念头并付诸实施的家伙(劫取生辰纲),但是当他发现还有机会获取在主流社会得到地位和名誉的机会(接受招安)的时候,他就毫不犹豫的和宋江一拍即合,成了宋江推行招安路线的坚定支持者和践行者。事实上, 吴用不算是理想主义者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机会主义者。

在三十六天罡星当中haiyou一些好汉,对接受招安的态度是不反对,但是也不主动,能有一个比当强盗看不到未来好一些的接受招安的出路,对于这些人来讲也算是一个乐意接受的结果。

这些人包括:豹子头林冲,九纹龙史进,插翅虎雷横,神行太保戴宗,赤发鬼刘唐,病关索杨雄,拼命三郎石秀,还有解珍和解宝两兄弟。

这些人有的和主流社会无冤无仇,有的尽管遭受了朝廷官员的迫害,但是总的来讲是对当强盗信心不足的一些人,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当强盗也还可以或者勉强,一旦有了其他选择,就会倾向于远离强盗身份。

还有一些好汉,其实是对朝廷“无感”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物,这些人包括阮氏三兄弟,黑旋风李逵,良里白条张顺,混江龙李俊,船火儿张横,没遮拦穆弘,甚至是浪子燕青。

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在概念当中基本上没有什么“光宗耀祖,建功立业”这样的概念,能够有一个自在舒适的生活,大概是他们的最高理想,所以对他们来讲,当强盗也行,接受招安也行,选择的标准是“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里特别提出那个打虎的好汉行者武松,这个人是当初宋江正式提出“望天王,早诏安”的时候掀过桌子的——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兄弟们的心了!

这是武松对宋江招安的态度,但是这个表现出来的态度,是否就是武松真实意思的表达,却是十分的可疑。

因为“万般无奈上山落草,万幸不死等待招安”是武松在上二龙山落草时的心态。

武松因为报复张都监的陷害,血溅鸳鸯楼把张都监灭了门,这算是绝对的死罪,在逃亡的路上,武松结识了孙二娘,并在孙二娘的建议下投奔二龙山落草。

投奔二龙山路过孔家庄,武松再次遇到了宋江,当他们分手的时候,宋江问武松的打算,武松说:我犯下的这个案子,就是等到皇上特赦都轮不到被赦免,所以只能先到二龙山落草,如果有幸能够被朝廷招安,那时候在一刀一枪的建功立业。

武松的态度,让他的“反对招安”不太令人信服。

说起来,也就只有鲁智深是真的不愿意与朝廷为伍了。


步武堂


梁山泊在王伦时期只是水泊中的一家黑店,王伦自任店主,杜迁宋万朱贵三人是黑店伙计,后来林冲投奔过来也做了黑店小伙计。

晁盖七人上粱山火并王伦后把梁山扩大成了粱山泊股份有限公司,懂事会由晁盖吴用公孙胜林冲组成,三阮刘唐等皆为股东,众人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合力经营公司,为众股东谋利益。

宋江加入梁山泊股份有些公司担任懂事会副主席之后,便开始不动声色的改变懂事会成员成份,揭力拉拢新股东加入公司,而把原来的股东变为打工的职员。

他架空懂事会主席晁盖,拉拢懂事会总经理吴用,排挤副总经理公孙胜,使公孙胜愤而离开公司回了家乡。

晁盖死后,宋江更是变本加利,把懂事会元老级懂事林冲排挤出懂事会,而用卢俊义.大刀关胜这样的招安急先锋取而代之,使公司懂事会完全成了公司懂事长宋江的招安执行机构,宋江的招安也就在公司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