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的時候,發現“心律不齊”,到底是需要治療,還是不需要治療

大家在平時體檢的時候,差不多會偶爾接觸心電圖,但是結果會讓很多人不解。比如說,有的人檢查出結果後,報告上面會顯示“心律”不整齊”,這樣本來就緊張的人,變得更加緊張了。對於這種診斷,沒有醫學背景的人,根本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以為是自己的心臟出現什麼問題了。那麼,對於報告顯示“心律不齊”之後,究竟需不需要進行治療呢?其實,關於健康的這些常識,大家還必須有所瞭解。

1.不是所有的“心律”,都是異常的

體檢的時候,發現“心律不齊”,到底是需要治療,還是不需要治療

什麼是“心律”?大家在平時看文章的時候,可能還會看見一個詞“心率”,這兩個詞的讀音是一樣的,但是表示的內容卻不一樣,所謂的“心律”,其實就是心臟跳動的節律,而心率則表示心臟跳動的次數,是有時間限制的。通常來說,“心律”偶爾也會有不整齊,或者不規律的時候,這個時候大家就不需要擔心,因為它是一過性的,並不會給心臟帶來多大的影響,所以不需要去刻意擔心,加重自己的情緒負擔。

2.什麼樣的“心律”,需要引起重視

體檢的時候,發現“心律不齊”,到底是需要治療,還是不需要治療

平時,大家在體檢的時候,大多是“竇性的“心律”不整齊”,其實對於這種情況,可以不需要太過擔心,因為竇房結的搏動,本來多少就會有些不整齊,但是心臟會自己去調節好,所以不需要擔心。但是,對於心室的不整齊,則需要注意了,因為心臟的結構中,心室發揮的作用是很關鍵的,這就需要大家在平時,多加以留心,尤其是自己的心臟不舒服的時候,趕緊做一個心電圖檢查,這樣可能發現的問題,會更加的直接。

3.心臟好不好,應該怎樣權衡

體檢的時候,發現“心律不齊”,到底是需要治療,還是不需要治療

其實,僅憑所謂的“心律”不整齊,就對心臟進行治療,顯然是不對的,因為很多時候,並不需要對其進行治療。相反,要評價心臟到底是好,還是壞,不是靠簡單的心電圖,往往是結合超聲,血清標記物等等,這些綜合來評價,再結合患者的自身症狀,再考慮是否需要治療。所以,不要一看見“心律”不整齊,就要去吃藥,這樣是不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