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错一次不叫“满盘皆输”,而是“知错而后勇”

《菜根谭》是教我们修身养性的一本著作。教本身具有特殊的意义,很早之前孔子就说“有教无类”,说明了教具有普遍性与适用性。

教的普遍性来自教对于每个阶段的人都是合适的,所谓合适,就是人人皆可教,人人皆可学。人人可教说明知识本身有很强的传播性,因为人人都需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而人人可学又说到了每个人都有学习的需求。

有些阶段的需求是主动的,有些阶段的需求是被动的。比如我们学走路,翻身,这些需要主动参与且累计叠加次数才可完成。被动需求是我们不愿学且不得不学的一部分知识,这些知识你不学是一种损失,学了是一种成长。

学校可以教我们课本里面的知识,但不会教我们去完整的阅读一遍四大名著,这些功课是需要自己课下完成的。私下完成你又觉得不舍,不舍这部分宝贵的时间,你想利用这份宝贵的时间满足自己的娱乐性需求,而不是渴求知识的需求。

《菜根谭》:错一次不叫“满盘皆输”,而是“知错而后勇”

知识的需求永远在每个人心中滋生,也永远被每个人内心的大水扑灭,每个人希望它滋生,同时用自己的惰性和众多理由扼杀在摇篮之中。

学习知识往往是我们一念之间所做的决定,因为知识的需求出现在我们心中的时候,我们此时是需要这部分知识的,因为面对需求你要去满足,而满足的途径是去学习,然而学习是一个过程。

知识需求是过程,一个念头往往决定不了最后的结果:

念头是脑海中转瞬即逝的想法,抓不住,追不回,这种想法虚无缥缈,很难有什么根据去追寻这种念头的意义。说念头有意义,在于它在你脑海中曾经出现过,出现过那就是属于你的东西,属于我们的东西,自然要珍惜。

珍惜我们这种念头是好事,可是要认清念头产生的结果,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方向。一个念头有好的结果,也有不好的结果。

某一天你看着手机,看着手机屏幕里的人在做着各种各样你做不到的事,面对这些事,你想做,却不去做,你有这个想法,却始终不去行动,是做的少了,还是看的太多了,这是我们需要想的一个终极问题。

《菜根谭》:错一次不叫“满盘皆输”,而是“知错而后勇”

看的多了,自然做的时间就会逐渐减少,这个减少的过程缓慢下降的,因为你的念头产生的那一瞬间就决定了你什么时候行动。

念头会在什么时候产生,一个念头会不会带来全面性的结果,这得要分开来看。

念头会在我们有需求的时候产生,暂且让念头跟需求挂上钩。念头产生了,你要对这个念头负责,对念头的负责决定了你对念头实际行动的程度。

好的念头,我们切实落地。好的念头可以是自身的成长,一件有意义的事。自身的成长来自学习,有意义的事来自你对这件事的最终看法。

学习,始终是一个好的念头,这个念头贯穿我们一辈子,这一辈子我们都需要学习,因为学习不会让我们孤独和寂寞,学习是一件从摇篮到坟墓的过程。

有意义的事来自你最终的看法,比如说运动,运动之下又分为很多,跑步、慢走、跳绳都为运动,你觉得跑步对你有意义,那你就去跑步,因为跑步这件事对你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事情。

所以,好的念头我们要坚持,并且让这个念头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菜根谭》:错一次不叫“满盘皆输”,而是“知错而后勇”

一个念头错了,不要认为全部错了:

我们下棋下到一决胜负的时候,我们会非常谨慎,然而就在非常谨慎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极大的错误,就会下错棋,下错的这一步棋会导致最后的结果是输是赢,正所谓,一步错,满盘皆输。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不容许我们出错,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错,我们都需要重新来过。

一般来说,实验研究是不容许出错的,出错了就得要从出错的环节找到原因,找到原因之后再次开始,直到成功为止。

在关键性的一些事情,我们要做到一丝不苟。

《菜根谭》:错一次不叫“满盘皆输”,而是“知错而后勇”

然而,我们是人,是人就要出错,但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寻求规避错误的方法,使得我们少出错,甚至不出错。

既然我们会出错,我们不能认为错一次就满盘皆输了,因为人会有过错,既然有过错,需要我们接纳和面对。面对这些过错,要么去正视它的存在然后去改正并在下次避免过错发生,要么去逃避且在下次又去犯错。

错一次,是给我们纠正的机会,因为错,使下一次成功更加完美,没有一种完美是未曾出过错的完美,完美来自于出错之后的不断修正,完美来自每一次的正视自己。

《菜根谭》:错一次不叫“满盘皆输”,而是“知错而后勇”

《菜根谭》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针之罅漏”。

当你觉得一个念头错了,便觉得几乎所有行为都不正确了。所以要提高警惕,谨防一念之差。对于差错的提防,就好比渡河用的皮囊,不允许有一个针眼大的裂缝。

对于差错的防御,好比我们在田里放水时,为了把水一滴不留地流进自家田里,需要把另一端堵得严严实实,不容许有一滴水流过去。

最终,我们是面对每个人需要面对的一些事情,生活和学习。面对生活我们需要谨慎,要正确认识到生活的一些壁垒,即不能一巴掌打死,也不能一巴掌打活,而是要理性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

面对学习,我们不让坏的念头占据上风,坏念头占据上风时,你的学习永远开始不了,你的学习永远停留在想的始终要比做的多,为了让做的多出想的部分,我们要时刻警惕自己的这种想法,尽力不让其产生,一旦产生,一定要尽快将其消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