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乾隆推崇的千叟宴,為什麼成了很多老人的奪命宴?

千叟宴,顧名思義,就是很多老人聚集在一起的一次大型宴會。這是大清王朝參與人數最多,涉獵範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宴會。據《清史稿》記載,千叟宴一共舉辦過四次,康熙兩次,乾隆兩次。宴會期間,數千個老人家齊聚京城,共同品嚐皇帝御賜的宴席,場面可謂壯觀之極。可是舉辦了幾次千叟宴後,民間就有傳聞,說千叟宴是老人的催命符,乾隆只辦過兩次,就再也不辦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康熙、乾隆推崇的千叟宴,為什麼成了很多老人的奪命宴?

千叟宴的開始,是康熙皇帝想到的。當時清朝入關統治時間尚短,對中原人的統治根基並不牢固。反清復明的人在社會各地比比皆是,人們都覺得清朝是蠻夷,並不是華夏民族的正經主子。當時康熙為了消除民間的矛盾可謂煞費苦心。之前多爾袞和順治基本採用武力鎮壓的方式,但是終究不是長遠之計。於是康熙決定採取懷柔政策,於是就想到了千叟宴。


康熙、乾隆推崇的千叟宴,為什麼成了很多老人的奪命宴?

傳播學有“意見領袖”這種說法。而當時民間的意見領袖,往往就是這些年紀大的人。每個老人都有自己的家族子孫,如果得到了老人的支持,那麼一傳十十傳百,就會在民間更得民心。所以千叟宴可以說是一次籠絡人心的宴會,也是一次讓康熙調查民情的宴席。在康熙60大壽的那天,他在暢春園舉辦了一次千叟宴,宴請了天下所有為自己祝壽的老人。只要你是65歲以上的長者,無論貧富,無論官商,都可以按時來到京城,參加皇帝的御宴。


康熙、乾隆推崇的千叟宴,為什麼成了很多老人的奪命宴?

皇帝無視階級,尊老敬老,與民同樂。這個舉動在民間也得到了很好的口碑。各地掀起關愛老人之風,等級觀念逐漸模糊,階級意識也不敢表露。畢竟皇帝做了表率,百姓大多遵從。千叟宴的效果可謂顯著,民間一片其樂融融。所以千叟宴在康熙時期舉辦過兩次。後來乾隆繼位,也效法先人,繼續舉辦千叟宴。可是也只有兩次就再也不辦了,這是為什麼呢?


康熙、乾隆推崇的千叟宴,為什麼成了很多老人的奪命宴?

千叟宴的初衷是收買人心,當時也確實有成效,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發現很多參加千叟宴的老人,回家之後不久就病逝了。即使原本身強體壯的老年人,回鄉以後也會疾病纏身,身體大不如前。故而一時間千叟宴就成為奪命宴席。再好的皇家禮遇,再多的美味佳餚,也不如活命好啊!為什麼參加千叟宴的老人會大批生病去世呢?


康熙、乾隆推崇的千叟宴,為什麼成了很多老人的奪命宴?

古代是一個生產力低下,科學技術發展落後的時代。人到七十古來稀,活過六十歲的老人都可謂是高壽了。這些老人平時作息有規律,生活圈子穩定,心情暢快,才能安享晚年。可是由於千叟宴的接連舉辦,在民間幾乎所有老人都以參加了千叟宴為榮。人們就算距離京城很遠,為了赴宴也會跋山涉水地趕到京城。年輕人尚且水土不服,何況老人。趕路的折騰,加上突然吃到豪華膳食。讓老人的腸胃不堪重負,很容易引發各種疾病。古代又是缺醫少藥的年代,一旦生病,老人也很難得到很好的救治,於是赴宴歸來,很多老人便一命嗚呼了。


康熙、乾隆推崇的千叟宴,為什麼成了很多老人的奪命宴?

乾隆當時的國庫其實並不富足,他是一個非常喜好奢侈的皇帝,從他屢次下江南便可看出。千叟宴也可謂耗資巨大,而又因為很多老人家因此喪命,於是乾隆也只舉辦了兩次,再也不辦了。至於嘉慶,對著乾隆留給他的空虛國庫,發愁還來不及,自然也就不會想辦什麼千叟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