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學角度看待“國難財”,做理性的現代人


從經濟學角度看待“國難財”,做理性的現代人

肺炎疫情讓口罩成為“硬通貨”


在這次抗擊肺炎的全民戰役中,前線抗疫的醫護人員的“鎧甲”不能少,居家隔離的老百姓也渴望一“罩”保平安。


一時間,全國上下、男女老少都在爭相購買口罩。沒買到的心急如焚,買到了的還想多囤。嚴重的供需失衡,一“罩”難求可想而知。


個別找到供貨渠道的藥店,口罩售價可能會驚掉你的下巴。平時一兩元錢的口罩,現在漲到十幾元甚至幾十元都不算稀奇。


很多人咽不下這口氣,痛斥無良商家,國家也不失時機出臺了管控政策,抵制所謂“發國難財”的行為。全國上下同仇敵愾,彷彿賣漲價的口罩就是階級敵人,應該人人喊打。


就是不知道有多少人,一邊痛斥“發國難財”的奸商,一邊在各個電商平臺上,蹲守一切可能買到口罩的機會,定點搶結果一秒沒;一邊在朋友圈裡,不惜加價參加一萬個起售的拼購,到貨卻遙遙無期……


從經濟學角度看待“國難財”,做理性的現代人


“國難財”究竟是什麼?“發國難財”的人真的十惡不赦嗎?


發國難財的原本定義是,一些自然人和/或法人利用國難(戰爭、自然災害等)撈取本不該屬於自己的好處。


從經濟學角度看待“國難財”,做理性的現代人

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薛兆豐老師,在他的暢銷書《薛兆豐經濟學講義》中,對於“發國難財”現象也有過專門的論述。


今天就讓我們先暫且放下過往的認知,單從經濟學的角度,一起重新認識一下大家深惡痛絕的“國難財”吧。




No.1 “發國難財”的人並非始作俑者,只是給他人多提供一個選擇


書中首先用兩個例子,將“乘人之危”和“攔路搶劫”區別開來。


  • 當你手持利刃攔住一個過往的路人,向他勒索錢財否則就要他性命,路人為了保命只好答應給錢,這是一次成功的“攔路搶劫”。


  • 當你在荒郊野外遇到一個快要渴死的人,你提出高價賣給他一瓶水,他為了保命只好答應花錢買水,這是一次成功的“乘人之危”。


“乘人之危”區別於“攔路搶劫”的地方就在於,同樣面臨要錢還是要命的兩個人,一個人的困境是“攔路搶劫”者造成的,另一個人的困境與“乘人之危”者並無關係。


國難不是“發國難財”的人造成的。“乘人之危”者賺了對方的錢,也救了對方的命。


從經濟學角度看待“國難財”,做理性的現代人


No.2 假如一味打擊“發國難財”,可能讓遭受苦難的人狀況更糟


薛教授在書中舉了美國颶風的例子,遭遇颶風的居民面臨停電,有人從遠方運來了發電機準備售賣,同時想借機賺一筆錢,但被警察拘留了他並沒收了發電機。


警察和想“發國難財”的商人,誰的行為更能解決災民的燃眉之急呢?災民們樸實的需求就是答案:“我們要的是發電機,我們要電,我們要食物”。


前幾日,一則“湖北一藥房0.6元進價口罩賣1元被罰”的新聞衝上熱搜,引起大眾譁然。在重災區湖北1元口罩無疑是良心價格,被扣上哄抬物價“發國難財”的帽子著實冤枉,官方也隨即發佈將重啟調查的公告。


從經濟學角度看待“國難財”,做理性的現代人

賣漲價口罩的商家被打擊了,可大多數人依舊買不到口罩。社區和定點藥房不僅數量有限,而且實施限購,有時一次僅限兩個。運氣好的小夥伴排到了,扣除戴著去的一個,還能淨剩一個。運氣不好沒有排到的,路上反而浪費了一個。


這些還不是最讓人擔心的,試想當優質的高價口罩被打壓,劣質和假冒的口罩便會大行其道,“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發生了,在這病毒肆虐、人人自危的時期,戴假冒口罩的風險不言而喻。


從經濟學角度看待“國難財”,做理性的現代人

經濟學家的例子可能是遙遠的,論述可能是冰冷的,但切實發生在身邊的疫情,是我們每個人都感同身受的,我們不得不承認:


“發國難財

”的人被無情打擊了,但我們的狀況沒有如期得到改善。


No.3 讓價格發揮應有的調節機制


口罩短缺的根本原因是需求過剩、供給不足,而“發國難財”可能是增加供給的最好辦法。


很多人天然地認為發國難財不對,但如果不能發財,怎能激勵別人費盡心思、不計回報,去生產或採購那些人們最需要的物資呢?


可是國難當頭,難道要讓價格自由的發揮作用,口罩的價格無限上漲嗎?當然不是。


正是因為國難當頭,人們往往忽略了價格的真正作用。


從經濟學角度看待“國難財”,做理性的現代人


那些“發國難財”的人,他們本身的行為就增加了市場供給,無形中使商品的價格下降,緩解了供需矛盾,只是不容易被你我看見而已。




經濟學家為我們提供了全新的視角,那麼“發國難財”究竟應該被打擊還是被鼓勵呢?


國難當頭的我們究竟能做些什麼?


(一)讓想賺錢的人賺到該賺的錢


發國難財的定義是撈取本不該屬於自己的好處,在目前原材料上漲、節假日工資翻倍、物流漲價、經銷商層層加價的背景下,零售商漲價是可以理解的行為。


這些經營者也和我們一樣都是普通人,也是克服了一定困難才找到貨源,冒著可能暴露給病毒的風險在售賣口罩,獲取一些高於平時的利潤,這是他們應得的好處。


從經濟學角度看待“國難財”,做理性的現代人

他們雖然沒有前線的醫護人員辛苦,但同樣屬於國難中為我們負重前行的一員。


比爾蓋茨曾經說過:“商業是最大的慈善”,這是他多年在世界範圍內做慈善的最大心得,說明在分配資源問題上,商業是最有效的方式。


(二)讓有能力的人去做慈善


誠然,在國難期間我們不能僅僅追求有效,還必須要兼顧公平。如果所有的口罩提供者都要靠高額利潤激勵,那些無力購買高價口罩的弱勢群體該怎麼辦?


這時候就需要更有能力者去做真正的慈善。更有能力者可能是政府,可能是大企業家,可能是演藝明星,只要有愛心且有能力,慷慨解囊的慈善行為都應被鼓勵。


鼓勵並非強迫,讓該賺錢的賺錢,願做慈善的做慈善。正是因為一部分人賺到了該賺的錢,他們才有更能力去做慈善。


從經濟學角度看待“國難財”,做理性的現代人


否則,假如一個社會人人被迫慈善,就會產生大量單向的、黑盒的、缺乏反饋的、不易監督的“慈善行為”,最終的結果很可能不盡如人意,甚至導致真正需要口罩的人得不到口罩,真正需要救濟的人反而得不到救濟,進而產生真正的“發國難財”現象。


(三)嚴厲打擊惡意的發國難財行為


沒錯,惡意的“發國難財”一定要打擊。那麼,究竟何為惡意?


在口罩市場上製假販假、以次充好的,是惡意;貪墨救援物資不送到前線、為自身謀利的,是惡意;利用大眾的焦慮傳播虛假信息、引導不必要消費的,是惡意。


……


從經濟學角度看待“國難財”,做理性的現代人


這樣惡意的“國難財”,不惜以同胞的生命安全為代價,吃的是蘸著人血的饅頭,這些人無異於人間魔鬼,是真正的十惡不赦、天人公憤。


(四)儘量做一個理性的現代人


在這次全民抗擊肺炎戰役中,更多的是你我一樣深居簡出,每天上網關注各種消息的普通人。


面對紛繁複雜的信息,我們一會氣憤填膺,一會淚流滿面。


心懷惡意的人,自會面臨人民的審判和法律的懲罰,我們可以監督、可以譴責,但實中要保持理性和客觀,不被情緒左右。


這理性還包括,對為我們負重前行的人多一份尊重,對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多一份理解。


也許最終的勝利還需要要時日,自由呼吸奔跑的日子還未來臨,在這之前,讓我們保持理性、保持樂觀,一起靜待春暖花開。


從經濟學角度看待“國難財”,做理性的現代人


她是個古代人,越過崑崙,來看紅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