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看待“国难财”,做理性的现代人


从经济学角度看待“国难财”,做理性的现代人

肺炎疫情让口罩成为“硬通货”


在这次抗击肺炎的全民战役中,前线抗疫的医护人员的“铠甲”不能少,居家隔离的老百姓也渴望一“罩”保平安。


一时间,全国上下、男女老少都在争相购买口罩。没买到的心急如焚,买到了的还想多囤。严重的供需失衡,一“罩”难求可想而知。


个别找到供货渠道的药店,口罩售价可能会惊掉你的下巴。平时一两元钱的口罩,现在涨到十几元甚至几十元都不算稀奇。


很多人咽不下这口气,痛斥无良商家,国家也不失时机出台了管控政策,抵制所谓“发国难财”的行为。全国上下同仇敌忾,仿佛卖涨价的口罩就是阶级敌人,应该人人喊打。


就是不知道有多少人,一边痛斥“发国难财”的奸商,一边在各个电商平台上,蹲守一切可能买到口罩的机会,定点抢结果一秒没;一边在朋友圈里,不惜加价参加一万个起售的拼购,到货却遥遥无期……


从经济学角度看待“国难财”,做理性的现代人


“国难财”究竟是什么?“发国难财”的人真的十恶不赦吗?


发国难财的原本定义是,一些自然人和/或法人利用国难(战争、自然灾害等)捞取本不该属于自己的好处。


从经济学角度看待“国难财”,做理性的现代人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薛兆丰老师,在他的畅销书《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中,对于“发国难财”现象也有过专门的论述。


今天就让我们先暂且放下过往的认知,单从经济学的角度,一起重新认识一下大家深恶痛绝的“国难财”吧。




No.1 “发国难财”的人并非始作俑者,只是给他人多提供一个选择


书中首先用两个例子,将“乘人之危”和“拦路抢劫”区别开来。


  • 当你手持利刃拦住一个过往的路人,向他勒索钱财否则就要他性命,路人为了保命只好答应给钱,这是一次成功的“拦路抢劫”。


  • 当你在荒郊野外遇到一个快要渴死的人,你提出高价卖给他一瓶水,他为了保命只好答应花钱买水,这是一次成功的“乘人之危”。


“乘人之危”区别于“拦路抢劫”的地方就在于,同样面临要钱还是要命的两个人,一个人的困境是“拦路抢劫”者造成的,另一个人的困境与“乘人之危”者并无关系。


国难不是“发国难财”的人造成的。“乘人之危”者赚了对方的钱,也救了对方的命。


从经济学角度看待“国难财”,做理性的现代人


No.2 假如一味打击“发国难财”,可能让遭受苦难的人状况更糟


薛教授在书中举了美国飓风的例子,遭遇飓风的居民面临停电,有人从远方运来了发电机准备售卖,同时想借机赚一笔钱,但被警察拘留了他并没收了发电机。


警察和想“发国难财”的商人,谁的行为更能解决灾民的燃眉之急呢?灾民们朴实的需求就是答案:“我们要的是发电机,我们要电,我们要食物”。


前几日,一则“湖北一药房0.6元进价口罩卖1元被罚”的新闻冲上热搜,引起大众哗然。在重灾区湖北1元口罩无疑是良心价格,被扣上哄抬物价“发国难财”的帽子着实冤枉,官方也随即发布将重启调查的公告。


从经济学角度看待“国难财”,做理性的现代人

卖涨价口罩的商家被打击了,可大多数人依旧买不到口罩。社区和定点药房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实施限购,有时一次仅限两个。运气好的小伙伴排到了,扣除戴着去的一个,还能净剩一个。运气不好没有排到的,路上反而浪费了一个。


这些还不是最让人担心的,试想当优质的高价口罩被打压,劣质和假冒的口罩便会大行其道,“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发生了,在这病毒肆虐、人人自危的时期,戴假冒口罩的风险不言而喻。


从经济学角度看待“国难财”,做理性的现代人

经济学家的例子可能是遥远的,论述可能是冰冷的,但切实发生在身边的疫情,是我们每个人都感同身受的,我们不得不承认:


“发国难财

”的人被无情打击了,但我们的状况没有如期得到改善。


No.3 让价格发挥应有的调节机制


口罩短缺的根本原因是需求过剩、供给不足,而“发国难财”可能是增加供给的最好办法。


很多人天然地认为发国难财不对,但如果不能发财,怎能激励别人费尽心思、不计回报,去生产或采购那些人们最需要的物资呢?


可是国难当头,难道要让价格自由的发挥作用,口罩的价格无限上涨吗?当然不是。


正是因为国难当头,人们往往忽略了价格的真正作用。


从经济学角度看待“国难财”,做理性的现代人


那些“发国难财”的人,他们本身的行为就增加了市场供给,无形中使商品的价格下降,缓解了供需矛盾,只是不容易被你我看见而已。




经济学家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那么“发国难财”究竟应该被打击还是被鼓励呢?


国难当头的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


(一)让想赚钱的人赚到该赚的钱


发国难财的定义是捞取本不该属于自己的好处,在目前原材料上涨、节假日工资翻倍、物流涨价、经销商层层加价的背景下,零售商涨价是可以理解的行为。


这些经营者也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也是克服了一定困难才找到货源,冒着可能暴露给病毒的风险在售卖口罩,获取一些高于平时的利润,这是他们应得的好处。


从经济学角度看待“国难财”,做理性的现代人

他们虽然没有前线的医护人员辛苦,但同样属于国难中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一员。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商业是最大的慈善”,这是他多年在世界范围内做慈善的最大心得,说明在分配资源问题上,商业是最有效的方式。


(二)让有能力的人去做慈善


诚然,在国难期间我们不能仅仅追求有效,还必须要兼顾公平。如果所有的口罩提供者都要靠高额利润激励,那些无力购买高价口罩的弱势群体该怎么办?


这时候就需要更有能力者去做真正的慈善。更有能力者可能是政府,可能是大企业家,可能是演艺明星,只要有爱心且有能力,慷慨解囊的慈善行为都应被鼓励。


鼓励并非强迫,让该赚钱的赚钱,愿做慈善的做慈善。正是因为一部分人赚到了该赚的钱,他们才有更能力去做慈善。


从经济学角度看待“国难财”,做理性的现代人


否则,假如一个社会人人被迫慈善,就会产生大量单向的、黑盒的、缺乏反馈的、不易监督的“慈善行为”,最终的结果很可能不尽如人意,甚至导致真正需要口罩的人得不到口罩,真正需要救济的人反而得不到救济,进而产生真正的“发国难财”现象。


(三)严厉打击恶意的发国难财行为


没错,恶意的“发国难财”一定要打击。那么,究竟何为恶意?


在口罩市场上制假贩假、以次充好的,是恶意;贪墨救援物资不送到前线、为自身谋利的,是恶意;利用大众的焦虑传播虚假信息、引导不必要消费的,是恶意。


……


从经济学角度看待“国难财”,做理性的现代人


这样恶意的“国难财”,不惜以同胞的生命安全为代价,吃的是蘸着人血的馒头,这些人无异于人间魔鬼,是真正的十恶不赦、天人公愤。


(四)尽量做一个理性的现代人


在这次全民抗击肺炎战役中,更多的是你我一样深居简出,每天上网关注各种消息的普通人。


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我们一会气愤填膺,一会泪流满面。


心怀恶意的人,自会面临人民的审判和法律的惩罚,我们可以监督、可以谴责,但实中要保持理性和客观,不被情绪左右。


这理性还包括,对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多一份尊重,对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多一份理解。


也许最终的胜利还需要要时日,自由呼吸奔跑的日子还未来临,在这之前,让我们保持理性、保持乐观,一起静待春暖花开。


从经济学角度看待“国难财”,做理性的现代人


她是个古代人,越过昆仑,来看红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