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感動過14億人的鏡頭背後

2020 ,庚子初。這一年,必將成為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們站在時間的洪流中,鑄就英雄的歷史···

2020年,感動過14億人的鏡頭背後

“哥們,挺住,我把我的外公還有媽媽都借給你了!在我的世界裡面,我的媽媽和我的外公是很行的。我把他們借給患者,他們能頂起我這個家,那同樣就可以頂起你們患者的這片天···”

鏡頭下,16歲的女孩擲地有聲、鏗鏘有力。這一幕感動了頻幕前的多少人,我不知道,只是這個春節,並沒有讓我好過。偶爾刷著視頻,就會不由自主地鼻子發酸,好像喉嚨裡有人硬塞下了榴蓮一樣。

2020年,感動過14億人的鏡頭背後

無獨有偶。年過花甲的環衛大爺在瘟疫肆虐、所有人宅家的時候,不僅保證著我們街道的乾淨、利落,更令人淚水潸然的是自己居然能夠拿出一筆“鉅款”為抗疫工作添磚加瓦···可能那並不算多的“鉅款”是留給自己養老的,又可能是補貼兒女們的···

還有那些寸步不離,堅守在病房倒頭就能睡的白衣天使······

《平凡的世界》裡,路遙說,有人的地方,世界就不會冷。的確,在這些平凡的身影背後,我們看到了無數的暖心之舉。

生活,總有人比你更沉重

當我們還在抱怨只能宅居在一室之內,穿梭於客廳、廚房的時候,殊不知奮戰在一線的白衣天使正在和死神搶人···

對啊,哪裡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另外一群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在替我們負重。

我想,和我一樣。這個春節一定被一幕幕、一幀幀感人至深的溫暖畫面所感染。因為總有人在以自己的大義和無悔撥動著我們心底的那根隱匿的弦,喚起我們的初心與感動。

2020年,感動過14億人的鏡頭背後

知乎上有一個高讚的回答,什麼是自私?

其中一個回答讓人記憶尤為深刻:

最大的自私是無私。這是什麼道理?可是仔細一想,的的確確還真是這樣。或許,我們的付出,本身就是一種回報。

因為那些懂得付出的人,他們的內心都是被愛填充的,他們更接近真、善、美,更能捕捉生活中最微弱的溫暖與感動。就像16歲的少女陳琦方,因為有這樣一位義無反顧的外公,才會培養出挺身一線的母親,也才會讓女孩寫出那樣令人動情的信箋。

付出的東西,它會以另一種方式回報我們的人生。可能,不會是金錢、利益,也不會是鮮花、掌聲。而是一種內心的知足、幸福。

2020年,感動過14億人的鏡頭背後

或許,這才是對無私的最大獎勵。

隨隨便便的一個善舉,即使微不足道,可你會從中汲取一種能量。不用他人肯定,也不在乎別人眼光,你卻能接受到一種來自宇宙深處的能量。這是真我。

不論是十六歲的女孩,還是年過花甲、鬢髮斑白的環衛老爺爺,抑或是那些自發將蔬菜水果運往災區的農民伯伯們,他們都在詮釋一種無私,他們都擁有平淡的知足和幸福。

孟子講:吾善養浩然之氣也。

何為浩然之氣?它可以是一種正義感,可以是與人為善,也可以是大愛無疆。

最近,刷屏的還有明星韓紅。

能夠最多見到她的身影的,除了舞臺,就是行走在慈善的路上。

愛,是一種能力;

給予,是一種幸福。

從愛與和給予中,我們會發現生命的真諦和美好,才能看見這世界的那些邊緣地帶。

2020年,感動過14億人的鏡頭背後

奔赴最多的地方就是甘肅、寧夏、西藏和青海等一些偏遠地區。正是在這些無人問津的地方,才原生態呈現了什麼是真正的貧窮。

記得清楚。2016年,有一次韓紅帶著專家團來到甘肅一個特別窮困的地方。

一個身患白血病不到10歲的女孩亦步亦趨地走到微胖而慈善的女性面前。她垂著頭,默默無語,兩隻小麻花辮子垂在肩膀,黝黑的臉上泛著一絲黃土高原上獨有的通紅。站在女孩面前的就是她以往在電視裡才能看到的明星。因為激動而顯得窘迫、緊張。可是,接下來的一幕讓在場所有人都掩著面把頭別到一邊,然後淚水潸然。女孩的媽媽面容滄桑,一身粗布簡衣。看見韓紅的她,直接雙膝著地,跪了下去。嘴裡吐著幾個簡單的字: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

截止目前,她已經捐助了200多位孩子。

她,重新定義了“明星”兩個字;

她,是行走在人間的天使。

在這多災多難的2020年,她又一次在疫情面前要求第一時間奔赴武漢。

也正是因為她,某些慈善機構、基金的缺陷得以暴露···

災難面前,善良是真善良,醜陋也是真的醜陋。

我們想要認識自己,就要去造福他人。不要期望一個不會愛別人的人去愛我們的社會。

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共抗疫難之時,有人便從中作梗,回收廢棄口罩,二次變賣。我們都知道此次疫情的蔓延速度之快,擴大範圍之廣。熟不知,這種行為就是一個“自殺”過程。槍響之後,又有誰是勝利者呢?一個惡念,就像一個炸彈一樣。先是一個人,然後一撥人,最後一座城···我們多少人的努力又會因為這一個惡念而付諸東流,功虧一簣。

2020年,感動過14億人的鏡頭背後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講,生命本沒有價值,除非你選擇並賦予它價值,沒有哪個地方有幸福,除非你為自己帶來幸福。

疫情蔓延背後,每一個人都是受害者,每一個人也都是傳播者。我們能做的,就是保護好自己,與人方便,自己方便,為一線的奮戰人員減少後顧之憂,而不是在他們身後幫倒忙、拆後臺。

災難一次又一次,從來沒有放過我們,但我們又何曾被災難左右過?

而今,距離1919年的五四運動,已經整整100年了,如果那個時候的前輩同胞們看到今天的中國,他們應該會更慶幸,更安心···

2020年,感動過14億人的鏡頭背後

是的。100年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諄諄教誨,不應該被淡出。每個人都是鑄造歷史的座標軸上的一個點,只有銘記、勉勵,才能減少鐫刻在我們這個時代的瑕疵,接受身後每一代人的檢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