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委需要在农村招一批民办教师,你愿意去任教吗?

万则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我们非常有必要弄清楚什么是农村的民办教师,只有解决了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才能够回答好这个提问。所谓的民办教师也就是在1984年以前,他们被称为民办教师,1985年开始教育部为了提高整个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在全国进行了一刀切,不再允许任何性质的学校出现民办教师,所以目前已经没有了民办教师的这个概念,那么现在农村中,因为财政困难招不到公办的教师的学校,仍然有很多临时的教师,他们是什么人物呢?准确的说,他们被称之为代课老师。

所谓的代课老师又称为聘用制的老师或者是合同制的老师,和公办教师相比,他们是不占学校教师编制的,简单的可以理解为临时的雇佣人员,也就是指公立学校中没有任何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这个提问,在农村需要招一批代课老师,你愿意去教书吗?

我个人的感觉,绝大多数的年轻人可能不愿去参加这样的招聘,农村的代课老师职位很难够招到年轻人去任教,也许年纪大一些的人尚且还有一丝的愿意去。其实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的代课教师和正式教师待遇和福利是云泥之别,工作量却相差无几

之所以说农村的代课教师无人愿意去做,基本上也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代课教师和正式教职工所发放的任何福利已经应该享受的待遇,基本上是相差很大。公办的教师有的,代课的教师还要看学校的领导以及学校的财力是否能够支撑发放这样的福利,否则就只有眼巴巴的看着;

2、代课教师无论他的任教能力有多么强,教学水平有多高,他都是不能够参与职称的评定和各种评优评先的,要知道教师的工资现在很大一块是来源于职称,职称几乎就决定了教师工资收入的高低,代课教师不能参与这样的评选,也就是只能永远拿那相对低收入的薪水;

3、虽然代课教师在福利待遇以及各种职称评优方面不能和在职教时相提并论,但是所有需要老师完成的课时量或者是教学工作,代课老师和在职的职工都是一样的,这样明显的同工不同酬,是很难吸引人坚持在这样的岗位上工作;

正是由于这么多种种的不同,所以农村的,代课教师是很难有人能够坚持下来的。

农村的正式教师队伍都极其不稳定,更是难招到代课老师

我们现在农村教育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师资不足的问题,之所以由于大量的老师选择离开了农村的学校,多数都来源于和城市的教师相比,同样的工作量,但是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导致了很多教师离开了农村,奔向了城市学校。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原因,很大程度都是来源于教师的各种待遇,职称评定,工资待遇,个人职业发展,子女教育等等,和城市的教师相比,农村的教师都要吃亏不少。

诚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需要有一定的奉献精神,但是奉献精神并不是硬性要求,要想让农村的教师中能够安心的静下心来教书,首先要把他们所担忧的这些问题彻底解决了才行,否则现在的农村教师队伍始终就是不稳定的,也正是由于,农村正式教师大量的离开才会有招收一些临时的代课老师前去填补这些空缺,那反过来,正式的教师都待不住的地方,那么这些福利待遇都得不到解决的临时代课教师,怎么会有心思留下来在农村里教书呢?

与农村的正式教师享受国家政策相比,农村民办教师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国家现在已经非常重视给予农村教师的优惠政策,然而国家的这些政策都是针对于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有正式编制的正式老师,这些正式的老师,国家在职称评定表彰以及工资待遇方面,都有相对明显的政策倾斜,甚至还有边远地区任教额外的国家补助。换句话说真实的农村教师国家是有照顾的,然而这些教委所请的所谓的民办教师也就是代课教师,这些人并不在国家政策的照顾范围之内,虽然同样是在农村学校任教,但是两者的意义却不一样,有编制的正式教师是可以享受国家的各种政策。

这些临时性的代课教师,不但享受不了国家的政策,甚至工资福利发放还要看当地的经济水平以及学校的收入而决定,那么同样去报考教师的岗位,就大多数的年轻大学生宁可去参加国家正式的农村教师考试,也不愿意去报考这样没有保障的临时代课教师更何况还是在农村甚至有些是边远地区。毕竟都会从各自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活保障上来考虑,农村的临时代课老师都是没有任何优势的。


小学英语点点通


这完全是一个假命题,更谈不上去不去!真有人去了,顶多是个“代理”的、“临聘”的,连个“代课”的“头衔”都没有。

其一、民办教师已经成为一个特定条件下的历史称谓,不可能“重蹈覆辙”。民办教师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他们的身份是农民,从事的职业却是国家、集体创办的公办学校的中小学教育;他们是教师身份,又是不在所谓的编制内的,种地收粮才能“养家糊口”,因为他们一个月才四五十元的工资。种地好像是他们的“副业”。他们被教育部1984年12月31日年底的“界线”而划定,而清退。至上世纪末期已经完全退出了中国教育的舞台。眼下都以原民办教师称呼了。因此“招一批民办教师”,这本身就是子虚乌有的事,难免骗人之嫌。

其二,只有付出,没有足够的回报,谁会再去受苦受累。民办教师在我国扫除文盲的运动中发挥了积极的、巨大的作用。至2000年中国的文盲率由1949年的80%以上降到了6.72%;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民办教师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农村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了90%以上。是民办教师支撑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半边天”。

可是民办教师的工资与公办教师有着天穰之别,公办教师的工资总是民办教师的六倍多;被清退后,民办教师所谓的养老补助,山东、河北、河南、黑龙江等省每月10元,甘肃8元,补偿标准不一,而且整体偏低。是进入老年的民办教师晚年生活举步维艰,辛勤付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其三,“教委”招收是非县聘,孰不知县聘都被清退。严格的说,称为民办教师的,在当时都是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考试录用,并颁发了‘民办教师任用证’的。在教育部清退政策下,还是被“一刀切”而离岗。现在又以“教委”名义招收,教育局连档案也许都没有,这样招收的,还不是“挥手即来、招手即去”?一点保障性也没有,很可能不会有人涉足其中。

其四,目前来说,农村并不是缺少教师而是教师严重“过剩”。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大幅度的提高,又因为儿子娶媳妇、为孩子上学方便并接受良好的教育等背景下,不少的农村人进城买房了。户口的迁移,势必是农村小学生源减少,政府采取“撤校”、“并校”的办法,“整合”资源。尽管这样,一些小学在校人数还是太少。我这里就有这样的情况,一所村小学,8名学生,两个公办教师。下学期有一名学生还要进城念书去。农村小学根本不缺教师,办校的学生数已经连个班级人数的标准都达不到。还能再招“教师”吗?

不过,假如题主的问题是成立的,也就是说招去的是“民办教师”,而不是“代课教师”,我一定去!这不是叫“返岗任教”吗?我们这里还有代课教师转正的先例呢!失去的,说不准都会回来!可能吗?


为生活而提神


题主所说,教育局在农村要招聘一批民办教师,这样的说法不妥,难免会让人想起几十年前的民办教师。现在管这样的教师不叫民办教师,叫临聘教师或者代课教师。



为了解决农村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教育部门跟财政部门经过会商,允许农村一部分学校自行招聘代课教师来解决,教师不足的问题。

学校利用自己的办公经费以及上级部门的补助,为这部分教师发放工资,薪资待遇往往比在职在编的教师低一些,但是远远高于过去所谓的民办教师。我们学校也有几位这样的老师,他们的工资每个月在3000元左右。

按照现在的编制要求,学校可能不缺老师,原因在于农村教师可能老龄化严重,以中老年教师占了主流。50岁以上可能从精力,体力上不足,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再加上农村交通生活环境不能跟城区相比,很多教师为了追求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及考虑子女的教育问题,不愿意去农村从教,导致农村教师严重短缺。



题主所说的是否去这学校任教,担任临聘的教师,我觉得应该根据,个人情况去决定,这个可能是短期的,不是长期的跟过去的民办教师有本质上的区别,没有转正的机会。

只是暂时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教师短缺,也许国家队编制放开之后,或者是改善农村教育现状,加大了投资力度以及师资的引进力度,可能这样的问题就会消失。

我们学校所招聘的这几名教师,大多数是师范类毕业,由于考虑家庭因素,不想离家外出打工,照顾好家庭,所以选择了在学校来应聘代课教师。




汇智坊


说到民办教师,就应该回到那个时代,当时农村大部分人目不识丁。都是文盲。为了普及小学教育,各大队都开创了学校。因为当时知识青年很少,因为解放十几年来每个公社只有完小二三所,初小也只有很少,而初中全县也只有五六所,高中也只有一所学校,而每所中学只有两个班。想一想当时农村都是文盲,而城里有文化也不多,当时的民办教师都是矮子里面选将军,把在本大队的有点名气知识青年选上民师。这些民师干的是教师活,可仍然在生产队记工分,后来教育局看到民师辛苦,稍微有了补贴。最为痛心的是改革开放后,民师无人管,身为教师,要教课,还要回家做田,可惜了老伴,在家累死了,作为家里主劳力,白天教书,还起早贪黑的到田干活。真是累死了。就是这样苦挣中,后来还是被解聘了,理由的确奇怪,不是看教师的水评,而是凭关系。使人心里很不平衡。现在我己经是古稀之年。但是我还是喜欢教育,如果需要,我肯定愿意的,而且不要工资,只要给吃喝就行了。


安徽巢湖记忆


民办教师,那是几十年前的说法,现在让我想起小时候,偏远地方没有正式老师去,只有民办教师在那里上课,现在反而在农村没啥民办教师了,因为原来那一批民办教师基本清退了,原来退休了的民办教师当地政府解决了养老保险。

现在叫做特岗教师或者代课教师,或者叫招聘教师吧?在农村,反而没啥代课教师了,因为现在大学毕业这样多,虽然地方偏远,但编制还是要考的,不是随便给的,反而农村没有什么代课老师了,而城市里面中小学,由于编制问题,还会招聘很多的代课教师,我校教师100人左右,代课教师都有35人,比例还是非常高的。主要原因由于学生数量比较多,教育局人员编制是紧缩的,不得不招聘代课老师,收入还不错,每月收入2800元,政府每年补贴2万,再加绩效收入,每年年收入达7万,并不差。而且基本以年轻人居多,学历不乏研究生学历,代课老师素质普遍比较高,因为他们没有编制,工作非常努力,也好管理,因为找一分事业并不容易,各行各业竞争都比较大。

我想,基本没有年轻人去农村当代课老师吧?那些地方也只有中老年老师才愿意去吧?


陈海底鱼


我原来没拿国家一分钱,为国家教书十余年!至今没拿国家一分钱。如果需要我继续去农村支教!为了振兴民族教育事业!为了培养祖国更多更好的栋梁之材!我愿意继续发挥我的余热!为教育事业奋献终身!这并非是喊口号,因为我们这代人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至于个人有碗饭吃就足矣!伟人毛泽东这代先烈们,他们为了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个人都生活过得很艰苦,很朴素!毛主席的睡衣缝了28个补钉一直穿到逝世前。成千上万的先烈为了革命,牺牲了自己年青宝贵的生命!伟人毛泽东一家,为了革命先后牺牲了六位親人!作为我们至今还幸福地活着的人们。还有什么理由去伸手向国家要这要那?对于那些大贪婪的人更是无地自容!对于那些贪腐的人更是可耻!这些人良心大大的坏!不铲除这些败类!先烈们英灵不安!


湘水两岸


“我”十分原意去!而且我能从小学教到初三!小学语数英!初中数理化!我能一节课上十八条几何题,并能让学生全听懂。可惜我没资格证!所以现在我只能从事扫垃圾工作!

我说的这事,真实地发生在我生活的环境里!她是八十年代的农村高中毕业生,是个乡村代课教师,从教二十多年!后代课的一律下岗了!但家长相信她,做起了家教,自谋生路。但不允许,因没资格证,现在只能扫垃圾为生。


青藏高原一株柳


要像以前一样,比如说以前70年代80年代的时候也有很多村办教师,但是那些村霸教师在学校里面教书,十几年以后他们就会转正,就是转到公办教师,所以他们的待遇跟工贸教师也差不多,我老丈人就是这种情况,以前是村办教师干了十几年以后把他转变成公办教师,然后他的待遇就跟工贸教师是一样的,现在已经退休了,退休了,教书教了30多年,现在的工资也能拿到8000块


积善人家


这个问题即使是回答了,也没有意义,还需要民办教师吗?如果真需要,我还是愿意去,那着那些孩子们的眼睛,感觉自已象被包裹在水晶里!


竹木听风


现在教委还招“民办教师”?这招聘的“民办教师”应该并非八十年代的民办教师了。八十年代的民办教师现在大多都转正了,没有转正的也大多没干了!自2000年后民办教师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民办教师退出历史舞台。

既然在2000年后民办教师就已经退出历史舞台,那么现在这教委所招的“民办教师”又是什么呢?为了解决一些农村或山区地区的教师紧缺现象,教育局向社会招聘一些大学毕业生来解决教师紧缺的这一临时状态。这种临时教师被称之为临时代课教师,也就是题主所说的民办教师。当然,现在的临时代课教师和以前的民办教师在待遇上还是有所提高的。但和正式教师相比,却又少很多!



去年学校因为二孩政策出台,学校好几个英语女老师同时怀孕,导致了英语老师紧缺,教学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于是上报教体局,教体局为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于是向社会招聘了两名临时代课教师。

其中一名代课教师就在我们办公室,刚毕业的大学生,在闲聊的时候问了下她的待遇。每个月2300块钱,没有五险一金,而且这钱是从学校的教学经费里出的,一学期到头才发一次,她代了一学期就辞职没代了。



结语:说实话,现在2300块钱一个月的工作,只要不怕累,放得下大学生的身价,随便哪里都能找到比这工资还高的工作。如果是我我也不会选择代课教师!自己都养不活,又怎么能养活家人呢?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见,如果是你,你会选择来当代课教师?欢迎各位留言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