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亲王端华被慈禧赐死,为何赐死的白绫会出现在千里之外的兰州?

leejq1985


郑亲王端华是咸丰皇帝临终前托孤的八位顾命大臣之一,咸丰皇帝驾崩之后八位顾命大臣因为权力分配的事情与慈禧太后为首的帝胤集团发生了激烈冲突,冲突的最终结果是发生了改变清朝政局的辛酉政变,包括端华在内的八位大臣被尽数罢免,八大臣之首肃顺被问斩,郑亲王端华和怡亲王载垣因为是世袭罔替的皇室宗亲,所以被赏了全尸赐自尽。端华死后,郑亲王王爵被废,原本其王位的承袭者被封为不入八分辅国公。郑亲王一脉为了躲避慈禧太后的政治迫害,纷纷逃离北京,其中一支就逃到了今天的兰州,并在此定居下来,直到清朝灭亡。

郑亲王一脉的历史渊源:

郑亲王的王爵全称为和硕郑亲王,是清朝十二位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之一。有清一代近三百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郑亲王家族都是非常显赫的,尤其是顺治一朝以及道光、咸丰两朝,当时的郑亲王在朝堂之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第一代郑亲王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之子济尔哈朗。济尔哈朗在努尔哈赤生前深受重用,即便在其父因为反叛努尔哈赤被圈禁至死后,年轻的济尔哈朗依旧没有受到牵连,仍然深得努尔哈赤的信任。公元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济尔哈朗被封为和硕郑亲王,这就是郑亲王王爵的由来。

郑亲王一脉传袭到端华时已经是第八代郑亲王了,端华是济尔哈朗的七世孙,也是咸丰皇帝临终前托孤的八位赞襄政务王大臣之一。当时的八位顾命大臣,排名第一的是怡亲王载垣,排名第三的是咸丰帝宠臣肃顺,而郑亲王端华则位于载垣之后肃顺之前。鲜为人知的是,端华实际上与大名鼎鼎的肃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两人的父亲是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端华是乌尔恭阿第三子,是嫡子,所以在乌尔恭阿死后承袭了郑亲王的爵位,肃顺是乌尔恭阿第六子,为庶出,兄弟二人在咸丰一朝时相互倚重,烜赫一时。同治皇帝的皇后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的父亲崇琦就是端华的女婿,孝哲毅皇后因此实际上是端华的亲外孙女,也因为有着这样一层关系,阿鲁特氏终其一生被慈禧太后所厌弃,最终在同治帝驾崩后不久便自尽殉夫。

道、咸两朝两度成为顾命大臣的端华:

端华的政治生涯起于道光初年,从最初的一个三品侍卫逐渐晋升为头等侍卫,之后先后被道光皇帝提拔为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道光中期又被皇帝任命为重要的授兵部右侍郎。之后又转任调户部右侍郎。道光二十六年的时候,端华承袭和硕郑亲王王爵,并受赏赐在御前行走,同时加恩赏带三眼花翎,授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道光皇帝晚年端华又被授予御前大臣,此时的端华已经位列道光朝的中枢,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宗室亲贵,道光三十年,六十九岁的道光皇帝的病重,临终前道光皇帝任命端华为顾命大臣,命其辅佐新君。咸丰皇帝即位后,端华竭尽所能辅佐年轻的咸丰皇帝,和很多晚清游手好闲暗弱无能的皇室宗亲不同,端华有着很强的政治能力和决策力,对于朝廷面临的问题和积弊,端华总是有着清醒的认识,整个咸丰年间,端华与其同父异母第肃顺,两人互相扶持,推行改革。

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如火如荼的占据了清廷的半壁江山,清政府派去镇压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屡战屡败,一触即溃,端华和其弟肃顺这时清醒的看出满洲官兵的腐化堕落,因此向还在犹豫不决的咸丰皇帝进言请求任命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地方官员为将领,给予统兵权,让其替焦头烂额的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事实证明端华等人的建议是很英明的,曾国藩等人的表现也确实没有让清廷失望,太平天国这场一度让清廷束手无策的农民起义最终在曾国藩等汉族地主的打击下走向覆灭,实际上,这里有这端华和肃顺的功劳。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行将就木的咸丰皇帝在临终前任命了八位赞襄政务王大臣,继道光帝临终前选其为顾命大臣之后,端华再次成为皇帝临终前选定的顾命大臣。端华深受两朝皇帝信赖和重用,由此可见一斑。

辛酉政变后郑亲王一脉的最终结局:

咸丰皇帝死后,肃顺、载垣、端华为首的八大臣与小皇帝同治的生母慈禧太后因为权力分配的问题不断发生激烈的冲突,慈禧太后一直妄图参与政事,并想实行清朝前无古人的垂帘听政,而八大臣针锋相对,以“垂帘听政不符合本朝祖制且没有先例为由”严词拒绝,实际上就是等于不给慈禧太后参政掌权的机会。最终慈禧太后联合咸丰皇帝中宫皇后慈安,又援引远在北京的恭亲王为外援,在两宫回銮的路上将八大臣一网打尽,八大臣之首肃顺被以把专权跋扈罪问斩于北京菜市口,端华和载垣专擅跋扈罪赐死。端华被赐死后,郑亲王爵位被降为不入八分辅国公。

郑亲王端华被赐自缢。慈禧和恭亲王为了以绝后患决定以赐白绫让他们自缢而死。端华的后代,为了躲避慈禧太后的政治迫害,因此纷纷逃离了北京,其中有一支向西奔逃,投靠蒙古亲戚,从而在兰州定居了下来,远离京师是非之地。而正是这一支保留着当年端华被赐死的白绫子。


历史课课代表


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病重,弥留之际将权力托付给八位顾命大臣,具体头衔叫做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年仅六岁的同治皇帝载淳。

这八位托孤大臣分别是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

就在八大臣摩拳擦掌要大干一番的时候,一个不到30岁的女人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帝国的命运。

她就是慈禧太后,当时还年轻,但政治手腕却已经非常毒辣了,她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了政变,八大臣猝不及防,被全锅端。

这就是慈禧太后发动的第一次政变,史称“辛酉政变”,纵观这老太太一生,发动政变总是能成功,也是有几把刷子的。



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顺利了,八大臣成了待宰的羔羊,慈禧首先要干掉的,还是其中身为皇族的肃顺,以及两大铁帽子王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

肃顺在押送咸丰皇帝灵柩至密云时被捕,然后被斩于菜市口,两位王爷也难逃厄运,被白绫赐死。

剩下五位非皇族大臣也被罢黜官位,慈禧太后完胜,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正式开始。

而作为郑亲王济尔哈朗一支的后人的肃顺和端华,就这么死在了这场政变里。

不过端华的后人在其白绫赐死之后,逃离了京城是非之地,投靠了蒙古亲戚,在兰州定居下来。

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他们保留了端华自缢时的那条白绫。在诉说自己家事的同时,也在向世人诉说着那段血腥的历史。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明离子


咸丰匆匆升天快,一场政变就拉开。慈禧、奕䜣夺政权,从此政制改“垂帘”。肃顺被斩在菜市,端华、载垣赐缢死。赐死之绫现兰州,个中缘由待考究。不是白绫无腿飞,我现详解而娓娓。

愚才歪诗一首,以作总括。自知必将引来大咖们嘲笑,切望见谅,权当娱乐轻松开场。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咸丰帝避战乱于“热河”

1860年,英法联军围攻北京。于是,咸丰于8月初八带着少数亲信和王公大臣仓促逃往热河。

而在留京的王公大臣看来,咸丰此举无疑是抛弃江山社稷、宫廷太庙,只顾自己性命。甚至有人大肆宣扬要杀死赞成此举的端华、肃顺、载垣等人。

留京大臣们为求自保,希望早日与侵略军订立城下之盟。奕䜣作为清迋代表,与英法侵略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留京王公大臣们把奕䜣当做了“救星”。

由于咸丰对时局悲观,意志消沉,身体每况愈下,于1861年7日17日死于承德避暑山庄。

慈禧、奕䜣密谋政变

当时,太子“载淳”年方6岁,无法执掌大权,咸丰临终前便命肃顺、端华等八位大臣丁义“赞襄政务王大臣”,辅政载淳(同治帝)。这样,清王朝的最高决策权一下子就落入了肃顺等“八大顾命大臣”之手。

奕䜣之前身受排挤,但代表清廷签订了《北京条约》,自认有功,于是力图改变自己的处境。他分析了几个对自己有利的因素:

①留京诸臣对肃顺回京既恨又怕。怕的是:肃顺等人迫切希望掌权,曾打击贪赃枉法者,施酷行。朝野上下人人自危,唯恐哪一天大难临头。恨的是:肃顺等人为咸丰出谋划策,忽战忽和,从而造成一场灾难,使国家陷入危机。他们把列强入侵的责任归咎到肃顺等人头上。总之,基于各种心理,出于各种原因,他们都聚拢在“恭亲王”奕䜣的周围。

②当时清廷两支嫡系武装,分别控制在僧格林沁和“胜保”手中。而这两人都与肃顺有很深的积怨,自然会无条件地选择站在奕䜣一边。


③由于奕䜣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时,采取屈膝和迎合的态度,所以外国侵略者也表示默许和支持。

④而慈禧也不想再做闲居后宫的女人,她对权力有着极度的贪婪。作为皇太后,她要垂帘听政。于是慈、奕二人密谋,一拍即合。

十月初六,肃顺被立斩于菜市口;赐端华、载恒白绫自缢,穆萌充军,匡源、杜翰、焦佑灜革职,景寿革职,但保留公爵及额附品级。



十月初九,小皇帝举行登极大典。6岁的载淳高坐御座,在他的背后,屏风后并排端坐着“慈安”太后“钮祜禄氏”和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

从此,“垂帘听政”开始了。

后代保留端华被赐自缢的白绫,是作为历史的见证。

端华被赐死后,家产亦被查抄。在当时,王府和王庄被认为是国家的,所以,郑亲王府也被“内务府”收回。

但是,由于端华是“铁帽子王”,其爵位可以“世袭罔替”(被承袭的爵位不会更替和废除,即世袭次数无限,且不会降低等级)。

所以,郑亲王的爵位还是能“世袭”。同治三年,朝迋降旨由第一位郑亲王“济尔哈朗”八世后裔(但不是端华的后裔)“承志”承袭王爵。

但是,被内务府收回的郑王府在之前就已经分给了钟王“奕詥。所以,承志虽世袭了爵位,但并没有住进郑王府。

不久,承志因事被查办,革去爵位。同治十年,爵位又被端华的堂弟“庆至”承袭。此时,原来住在郑王府的奕詥已过世,奕䜣将次子载滢过给他。爵位由“王爷”降为“贝勒”,另迂他处。

这样,爵位算是回到了端华堂弟的手中。但端华的后代却是已各奔东西,再也不会去世袭王爵了。

但是,为了保留对祖先的一份念想,或许是在向世人诉说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或许是要提醒后人:“牢记血泪仇”。总之,端华的后代始终保留着当年端华被赐自缢的那条白绫。就象传家宝一样,世代相传。

各奔东西的端华的后代,有一支投靠蒙古的亲戚,从此在兰州定居下来。而当年端华被赐自缢的白绫,就保留在这一支。

这样,端华被赐自缢的白绫为什么会出现在千里之外的兰州,便有了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