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小新 Air 14 2020 的「性能价格比」基本就是最高的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并没有因为性价比就放弃了很多别的东西,做工质感依然不错,还有一键开机的指纹和单手开合的设计,完全对得起它的价格。

联想的小新和 Yoga 系列在最近的口碑了很大幅度的提升,小新也将会在 2020 年走到第 6 个年头,小新 Air 14 作为一个中端定位的产品,主打的就是「性价比」,而隔壁的 Yoga 系列则是「质价比」,一个拥有更强的性能,一个则会在质感和档次上更进一步。

小新 Air 14 2020 款的设计相对于之前有很大改变,而且也是首批预装 MX350 独立显卡的产品,那么它的「性价比」如何,MX350 的实际提升又有多大呢?这就是 MDT 的完整评测。

全文基于小新 Air 14 2020 款国行版本,i5-1035G1, 16GB 内存, MX350 独立显卡,1920*1080 分辨率屏幕,厚度 16.9mm, 重量 1.39Kg,售价 ¥5099 , 顶配售价 ¥5899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设计与功能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小新 Air 14 2020 拥有了全新的设计,我相信大家第一眼看到它的感受就会是它的屏幕看起来清爽多了,这都得益于边框的大幅缩窄,官方的数字提到左右半边框只有 2.74mm, 不过这说的是内边框,如果加上外壳的话,大约会是 5mm 左右,而上下边框会是 10mm 左右。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所以在我看来,说它是「四面窄边框」有点过分,但在同价位表现还是很不错的。毕竟小新 Air 14 的摄像头被完整的保留在了屏幕的顶部,而且拥有一个可以物理遮蔽摄像头的防窥盖板,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的隐私。

尽管小新 Air 14 主打的是「性价比」,但它的机身质感其实在同价位也并不落于下风,一体式的金属机身相对于上中下的夹层结构要更加精致,所以在机身侧面也都没有缝隙,摸起来的表面则是磨砂质感。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配合倒装键盘的设计,它的上手质感也都完全撑得住这个售价,看起来要精致很多,不是那种为了性价比其它地方就看不下去的感觉。

而且小新 Air 14 2020 还藏着一个隐藏功能,我相信大家也都注意到机身顶盖上边缘有一个额外的凸起,从侧面看就能很容易发现顶盖其实有一个整体的内切角度,但是中间却没有被切开。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所以你可以很轻松的用它作为受力点,单手优雅的打开顶盖,这对于转轴的阻尼变化和整机重心的设计还是有比较高要求的,但是小新 Air 14 2020 的最大开合角度只有 135°, 比一些 150° 或者 180° 的产品在这方面还是有一些差距。

键盘方面,小新采用了我们很熟悉的 Lenovo 标准键盘,支持三档白色背光。优点也就不用说太多了,键距分明很少误触,按键布局也很合理,但缺点也一直没改,主要就是上下方向键的尺寸比左右更小,所以按起来手感不太行而且不容易区分,还有就按键紧固程度有待提升。

键盘下方的触摸板的尺寸不算特宽裕,但是表面很光滑顺手,而且也支持 Windows 精密触控板认证,所以能使用全部的 Win 10 手势操作。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机身右上角拥有独立的电源/指纹二合一按键,按键旁边还有一个电源指示灯,在这么一个长条形的按键确实是支持指纹识别的,而且识别速度的准确行都没有什么问题,就是确实有点小,所以按起来没那么舒服。值得一提的是,这颗按键也支持一键开机功能,可以在开机时记录指纹,然后直接解锁进入系统。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在接口方面小新 Air 14 2020 没什么可以挑剔的,左边有全功能的 USB-C 接口支持充电/视频输出/数据传输,HDMI 1.4B 接口和一个 3.5mm 音频接口。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右边有两个 USB-A 接口,还有一个读卡器。在种类上已经覆盖了主流的全部接口,尽管没有雷电,但这个价位的用户暂时估计也没有多少雷电设备,能保证一个全功能 USB-C 接口已经足够了。

另外必须要额外提到,由于小新 Air 14 2020 的 HDMI 版本为 1.4B, 也就是说它能保证输出 4K60hz 的完整 RGB 信号,以及 YCbCr420 的压缩过的 4K60Hz 信号,具体能否实现取决于连接的显示设备。

所以还是有可能会遇到输出 4K60Hz 视频信号只能用 USB-C 接口转接,结果就没有办法同时充电的问题,只能要么买个扩展坞,要么换 USB-C 显示器了。

在触摸板方面,小新 Air 14 的触摸板也采用的是玻璃材质,摸起来很顺滑,也通过了 Windows 精密触控板认证,所以支持全部的 Windows 10 手势操作,就是因为机身比例关系,尺寸不算太宽裕,不过我相信大部分人还是用鼠标更多一点的。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内部设计


小新 Air 14 2020 的机身底部拥有7颗螺丝,都是六角形,上方的 3 颗拥有一定程度的防丢设计,而下方 4 颗斜着的则没有,底部拥有一长条的进风口,靠近转轴的地方也有一条脚垫,可以避免出风口热风回流。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小新 Air 14 2020 的内存不可更换,而网卡和 M.2 固态硬盘可以随意拆卸,默认网卡还是普通的 9560AC, 没有 WiFi 6 的支持,而且尾标没有 160Mhz, 具体原因未知,不过反正也可以换,所以无所谓,长条的 56Wh 电池在机身下方。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小新 Air 14 2020 采用的是双热管+单个较大风扇的设计,我们也能看出来内部确实没有额外的空间放下第二个风扇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风扇并不是普通的 5V 笔记本风扇,而是游戏本才会用到的 12V 大风扇,所以启动更迅速,最高转速也会更高,具体的散热表现我们在后边也有测试。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性能水平


搭载 Ice Lake 的 10nm 十代酷睿,这个大家可能见得多了,但是小新 Air 14 还有最新的 MX350 独立显卡,这也是首发 MX350 的产品,而MX350 的提升是很明显的。

再配合 3200Mhz 的 DDR4 双通道 16GB 的内存,可以说小新 Air 14 2020 足够同时开很多程序,比如十几个网页加上 Office 三件套,或者 PS 修图和 PR 编辑简单视频的体验都会更好。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我们还是先采用基于现实 Office 程序和浏览器的 PCMARK 10 应用程序测试,小新 Air 14 2020 的成绩也很不错:Excel 和 PPT 的启动速度都达到了秒开级别,Word 也不到 2 秒,同时浏览器的加载速度都不到 0.1s, 所以对于这些日常的工作来说,都完全不用担心。

接着我们选择了最为通用的 CiNEBENCH R15 和 R20 进行单次峰值性能测试。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在全新的 CINEBENCH R20 测试之中搭载 i5-1035G1的小新 Air 14 2020 能分别达到多核 1651 pts 和单核 414 pts 的成绩 。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而 CINEBENCH R15 由于单次测试时间更短,所以能达到 794 cb 的多核以及 171 cb 的单核成绩。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经过 CINEBENCH R15 的连续跑分测试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小新 Air 14 2020 拥有长期功耗限制,所以长期负载之后的跑分会稳定在 700 cb 左右,为峰值性能的 87.5% 水平

用连续 CINEBENCH R15 测试的最终意义是记录散热导致的性能变化,所以我们也记录了 CPU 单独负载时的功耗和温度波动: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我们会发现,在 CPU 单独负载的时候,小新 Air 14 2020 一开始可以达到 35W 并且稳定一分钟左右,

最终可以保持在 28W 和 87°C, 所以内部温度的控制很激进。

这一次我们也加入了之前引入的一个新的监测点,那就是机身出风口的温度,可以从上图中的 outlet-temperature(也就是橙色线)来看到,这也是用来辅助判断一个机器的散热系统散热效率的因素。

K 值则是考虑功率之后的综合导热指数,MDT 认为在极限负载的情况下,如果出风口温度越接近机内 CPU 核心温度,那么就说明笔记本的散热系统能有越有效的把 CPU 或者 GPU 等等发热源的热量导出机身,K 值也就会更高。

小新 Air 14 2020 由于 CPU 单独负载的时候可以达到 28W 功耗,所以 K 值达到了 0.7 左右,这是一个很高的水平,要知道大部分轻薄本由于保守的性能控制,K 值基本都不会查过 5, 对比之下小新 Air 14 2020 确实很激进。

而在显卡满载时,CPU 功耗为 14W, 很遗憾 MX 系列显卡不支持监控显卡功耗,所以我们只能从外界功率输入来做线性回归判断,最后确定小新 Air 14 2020 整机的散热能力在 38W 左右。


而在显卡方面:


MX350相对于 MX250 有着比较明显的提升,不再重复 MX150 到 MX250 的「换马甲」,我们采用 Sky Drive, Night Raid 和 Fire Strike 来对比了 MX350 和 MX250 的性能差距: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我们会发现图形分数的提升分别是 28%, 25% 和 9%, 提升幅度和测试项目的具体情况有很大关系,但也都可以看出 MX350 的提升并不假,当然最终的效果还是要反映到游戏和实际应用上。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游戏实测

MX350 的理论性能提升很明显,但现实游戏还是会和跑分的结果有一定差别,由于小新 Air 14 2020 仍然属于轻薄本,所以我们许安则测试的游戏还是没有改变,主要测试的中端网游和对于配置要求比较友好的单机游戏。

首先是 DOTA 2: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作为目前画质最好的MOBA网游,Dota 2拥有着相当大的群众基础,也是很好的性能测试对象。我们选择了特效全开 1920*1080 分辨率,垂直同步关闭的条件来测试。小新 Air 14 2020 能保证平均 60fps 的水平,在激烈的团战下偶尔会跌落到 40 fps, 如果愿意少开一些特效那么可以全程保持流畅。

比较让我们意外的是,之前 MX250 也能实现平均 60 fps 的水平,经过我们的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小新 Air 14 2020 再运行 DOTA2 特效全开的情况下,GPU 的占用率并没有达到 100%, 而是在 80% 左右波动,我们怀疑这可能是由于特效设置的缘故,MX350 在运行 DOTA 2 时的性能瓶颈在显存带宽的缘故,这样在遇到需要处理器内容爆发的情况下,GPU 就得不到足够的数据只能闲置,所以帧率并没有比 MX250 提高多少。

守望先锋我们采用的也是1920*1080 分辨率,默认中特效: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综合来看平均 fps 能达到 78 帧,在非常激烈的大团战之下则会跌落到 55fps 左右,这比 MX250 平均 60 帧的表现要明显更好,因此我们会发现游戏的特效强弱与帧率提升幅度有很大的关系,守望先锋中特效下 GPU 占用率能保证 100%,所以综合帧率提升也就超过了 25% 的水平。

而给她爱五的则是中似乎又遭遇到了显存带宽的瓶颈: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作为一个有这几年历史的超长生命周期游戏,GTA 在最高画质下对配置的要求也很高,但是只要愿意放弃一些特效,那么它对于大部分配置都很友好,我们截取了 GTA:V 内置的图形测试结果,平均能达到 82fps, 在最后的撞车片段则是 60fps 的水平,其中大部分时间 GPU 的使用率都在 80% 左右,让它和 MX250 拉不开差距。

最后我们也测试了小新 Air 14 2020 运行极限竞速 4 地平线的成绩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在第二档的低特效下,小新 Air 14 2020 可以运行在 56 fps 的水平,相对于 MX250 的产品平均 45 fps 的成绩,提高了 25% 所以我也再提高了一档特效进行测试: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这时你会发现即便是在中特效下,小新 Air 14 2020 都可以做到平均 36 fps 的表现,我个人认为如果加上动态模糊的效果,这对于一个赛车游戏是完全足够的。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表面温度与噪音控制

看到了拆机,我相信有一些经验的朋友也能判断出它的大概温度分布,为了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参考,MDT 也继续进行了日常办公,CPU 满载和 CPU & GPU满载三种情况下的温度和噪音表现: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在日常轻度使用的时候,小新 Air 14 2020 的表面温度不高,不过已经能发现由于 CPU 和 GPU 都在机身左侧,所以左侧的温度明显比右边高,这个时候基本可以说左边是有一点点温热,右边就是没比室温高多少。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由于我们选择的是高性能模式,所以它的性能并没有被限制,风扇也比较积极,但是由于模拟的只是日常办公,所以内部温度也不会太高,没什么压力,风扇只是偶尔会启动一下,我们抓住启动时的最大噪音为 34dBA, 基本没什么感觉。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进一步的,我们让 CPU 满载然后测量了它的表面温度,可以发现机身左侧的整体温度都有了进一步的上升,键盘平均温度提高了 1.4°C 来到了 37.4°C,AWSD 区域(也就是点 3)上升了 1.3°C, 这时键盘左侧已经接近了温热的感觉。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此时风扇转速会比刚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40dBA 在白天基本没什么感觉,如果是晚上一个人呆着才有可能注意到。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最终是 CPU 与 GPU 同时满载的情况,我们会发现此时的温度又有了进一步的上升,由于显卡的加入,高温区域有一点点转移到中间,大概也就是数字键 6 的位置,整个键盘的平均温度达到了 39.7°C, 能感受到明显的温度,整体呈现中间热,左边稍热,右边不热的感觉。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此时风扇转速也会达到极限,45 dBA 对于这样性能的轻薄本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而且频率分布更平滑,没有单一频率的突出噪音,听到的都是呼呼风声。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屏幕素质: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小新 Air 14 2020 的屏幕边框更窄,屏占比更高,屏幕素质也达到了大众消费者需要的较高水准,唯一有争议的估计也就是1920*1080P 的比例了,不过我们先照惯例进行了 MDT 的完整屏幕测试: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从上边的色域测试结果能看出,小新 Air 14 2020 覆盖了:

  • 99.2.% sRGB
  • 72.7% AdobeRGB
  • 75.3% P3

不难发现小新 Air 14 2020 达到了 99.2.% sRGB 的色域覆盖和 106.3% sRGB 的色域容积,具体来看的话是因为红色和绿色有一些超出 sRGB 标准,而蓝色有些偏青。按我们在当评价一款产品时,我们关注的是什么?中提到的标准,sRGB 才是对消费者更为直观有效的色域,因此在忽略测试误差的情况下,小新 Air 14 2020 已经属于能够完全覆盖 sRGB 的水平。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光谱方面,熟悉的朋友会发现,小新 Air 14 2020 上的这一块 LCD 屏幕红绿蓝三色的分布间隔明显,特别是红光,能够达到更长的波长,这就说明这块屏幕本身可能是为 P3 色域设计的,而现在是被控制到 sRGB 色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它的红色稍稍超出了 sRGB 的规定范围。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在白点准确性方面,也就是一块屏幕显示白色的时会不会偏色,经过测试小新 Air 14 的默认色温为 6408K, 相对于 sRGB 的标准 6500K 有一点点偏暖,但这并没有结束。

相对于普通屏幕测试只测色温,MDT 将 Du‘v‘偏离加入屏幕白点准确性测试环节,因为传统的色温测试只能反映一块屏幕的冷暖而不包括发绿或者发紫,一块明显偏绿的屏幕也可以是 6500K 标准色温

,而通过 Du’v‘ 偏离就能反应屏幕还有没有单纯通过色温无法衡量的偏色。

小新 Air 14 2020 的 Du’v‘ 偏离仅有 0.0010, 远低于超过了 -/+ 0.003 的标准,就像我们在上图右上角的示意一样,这块屏幕的白色准确性较高,达到了同价位难得的水准。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伽马方面,经过我们的测试,小新 Air 14 2020 的红色稍强,也能印证前边的白点测试结果,它整体的色调稍暖,而平均伽马为 2.01, 比 2.2 的标准稍低一些,所以你用小新 Air 14 2020 看到的画面明暗可能会有一点泛白,不过这也可以通过 Windows 自带的程序轻易调整。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在色准测试上,所以我们分别测试了小新 Air 14 2020 校色之前和校色之后的表现,首先是校色之前:

  • 平均 ΔE 为 2.07
  • 最大彩色 ΔE 为 3.33

小新 Air 14 2020的色准表现很不错,平均 ΔE 接近 2, 最大 ΔE 接近 3, 可以说是类似校色过的显示器了,基本达到了开箱即用的水平

校色之后:

  • 平均 ΔE 为 1.05
  • 最大彩色 ΔE 为 2.41

因为原本就很不错的色准,校色之后还能再稍微提升一些,不过青色的表现由于整个色域的偏离还是最高的,MDT 也在此引入了基于测试结果的模拟显示效果: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上图左边为标准 sRGB 下的颜色,中间为模拟被测设备(小新 Air 14 2020)显示图片时看起来的样子,右边则是被测设备显示这张图片时和应该显示出的颜色的偏差,绿色代表机器也无法分辨差别,黄色代表在和标准的经过校色的显示器放在一起对比时能认真看出区别,橙色代表有明显的区别。

正如你所见小新 Air 14 2020 的这一块屏幕色准表现很不错,所以上边的示意图里大部分都是绿色(人看不出区别),只有暗色调的部分是黄色(对比之下能看出偏色)。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亮度方面,小新 Air 14 2020 的屏幕一共有 11 级亮度变化可调,最低亮度时会直接关闭屏幕,所以最开始的亮度为 0 cd/m² , 亮度越低时每一级的调整就越精细,最高亮度为 314cd/m², 对比度为1225:1 表现中上,支持 Windows 10 的 HDR 视频串流,效果在同价位中很不错。

经过实则小新 Air 14 2020 的屏幕不存在任何频闪,而且由于雾面的缘故,实测屏幕反射率为 4.6%, 所以在面对复杂环境光的环境时也不需要担心眩光问题。

总的来说,小新 Air 14 2020 的屏幕素质非常高,从光谱能看出它本身其实是为 P3 色域设计的面板,然后被调教至 sRGB 而且覆盖比较精准,色彩偏差很少,基本可以开箱即用,亮度不算特别高,但是加上对比度的表现和雾面低反射率也已经很不错了。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唯一还能吐槽什么呢?可能也就是屏幕比例了吧,毕竟 1080P 在 14 寸的前提下下可以开到 125% 的缩放,PPI 也有 157, 所以如果你真的经常看文档和工作,而不是娱乐更多的话,那么 16:9 确实明显不如 16:10 和 3:2 的屏幕来的爽,但除此之外 16:9 也没什么。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续航与充电

在拆机的部分我们提到过,小新 Air 14 2020 拥有一块 56Wh 的电池,我们此次测试的是 i5-1035G1, 16GB 内存, MX350 的版本,按照惯例我们进行 MDT Windows Laptop 的五项综合续航测试:

  • PCMark 10 应用程序续航测试:内容包括包括使用 Word 撰写文章调整格式,EXCEL 输入数据,计算输出结果,还有 PowerPoint 制作播放幻灯片等操作,包含了 Office 系列软件中较为重度的操作。
  • PCMark 10 现代办公续航测试:内容包括模拟网页浏览、写作、电子表格、多人视频会议等等真实的复杂使用场景,能沟综合模拟实际的多任务中重度系统续航情况。
  • 保留项目飞行模式下播放本地 1080P 视频:这个项目一般代表了最低负载下的续航时间,主要与屏幕耗电以及整机硬件与软件的功耗控制息息相关。
  • 新增项目通过网络播放 NAS 上的 4K H.265 HDR 视频:这个项目一般代表的是播放高画质视频源时整个系统的解码能力和功耗控制水平
  • 新增项目,通过播放 1080P 硬件解码带弹幕的在线视频,来衡量整机在电池模式下的功耗平衡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从结果来看,小新 Air 14 2020 由于较大的电池所以续航也有保证,所以在本地视频播放这样的轻度使用之中可以达到接近 14 个小时的续航。

而在模拟 Office 以及复杂负载的现代办公程序测试中,小新 Air 14 2020 也可以保证 8~9 小时左右的使用时间,因此 MDT 认为它的可靠续航时间基本也都在 7 小时以上。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在充电速度方面,小新 Air 14 2020 提供了三种充电模式,分别是快充,普通和养护,养护其实就是设定了 60% 的电池阈值,让电池电量一直保持在 60%, 适合经常插电使用不怎么外出的人。

作为一个认真负责的评测机构,我们把快充和普通两种选项下的充电速度都进行了记录,可以发现快充模式下充电功率能接近 50W, 所以30 分钟就能充至 45%, 约 1 小时充至 80%, 最终需要 82 分钟充满。

而普通模式充电功率则会从 38W 慢慢上升最高大概是 43W 的水平,30 分钟能充至35%, 约 1 小时 10 分钟充至 80%, 最终需要 92 分钟充满,其实两者也就差了 10 分钟左右,速度都还是很快的。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总结

小新 Air 14 2020 的更新是很有诚意的,首先它更新了窄边框的屏幕,机身尺寸也就变得更小更便携了,然后还提供了全系标配的 3200Mhz 的 DDR4 双通道 16GB 的内存,以及首发的 MX350 独立显卡。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因此在同价位的产品之中,小新 Air 14 2020 的「性能价格比」基本就是最高的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并没有因为性价比就放弃了很多别的东西,做工质感依然不错,还有一键开机的指纹和单手开合的设计,完全对得起它的价格。

优势:

  • 首发 MX350 独立显卡,全系标配 3200Mhz 的 DDR4 双通道 16GB 内存
  • 拥有 CPU 28W 和整机约 38W 的散热能力
  • 1080P 的屏幕素质很不错
  • 接口种类齐全

缺点:

  • 想要高性能的话,机身表面温度也不低,而且左右温差明显
  • 没有雷电 3 接口
  • 没有 WiFi 6 支持(可以自己更换)


还有另一个遗憾就是 14 英寸的 16:9 屏幕,如果你习惯了 16:10 或者是 3:2 的话,肯定还是会觉得纵向空间不够的。

但这毕竟都是取舍,Air 本来就是中高端产品,小新 Pro 系列才是旗舰,性能和屏幕都更好,每个产品都有各自的定位和价格,所以也都可以理解。

评测 | 突出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小新 Air 14 2020

购买建议与适用人群:

首发价格 5099 的 i5 版本肯定还是我最推荐的,毕竟 i7-1065G7 其实主要是核心显卡的提升,但是它的核心显卡在 MX350 面前还是没什么可比性的,自然 i5 性价比最高。

i5 + 16GB 内存 + 512GB 硬盘 + MX350

i7 + 16GB 内存 + 512GB 硬盘 + MX350

i5 的版本足够应付绝大多数的日常办公性能需求,16GB 内存可以支撑你多开很多程序,也可以让电脑坚持更多年,MX350 比 MX250 有明显提升,但是具体差别取决于游戏和特效设置,但放心它还是不能让你吃鸡,如果你追求性价比,那么小新 Air 14 2020 就是同价位最好的选择。

Mobile Device Talks 泛科技的炉边谈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