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的书法,将颜体、柳体完美融合,被称为“清朝最美楷书”

说到林则徐,其虎门销烟的壮举最令人影响深刻,自此成为了国人心中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可以说是少年得志,13岁被选为佾生,19岁中举,入仕途,官至湖广总督。

林则徐并非出身官宦之家,初入仕途时虽文思敏捷并未受到重用,后被张师诚招为幕僚,才开始在仕途上展露头角。

林则徐的书法,将颜体、柳体完美融合,被称为“清朝最美楷书”

林文忠公真书无量寿经墨宝册

张师诚为何会招纳林则徐为幕僚呢?有一说法是,张师诚在翻阅各地呈交给他的贺启时,发现林则徐的贺启写得最好,书法功底深厚,字迹清秀,柔中带刚,让人眼前一亮。

今天我们就来论述一下林则徐的书法,自古官员都能写得一手好书法,林则徐更不例外。原因有二:

林则徐的书法,将颜体、柳体完美融合,被称为“清朝最美楷书”

林文忠公真书无量寿经墨宝册

其一,举人走仕途,当笔下字从小熟练,一手好字、一手好文章,双管齐下才有希望高中;

其二,官员给朝廷写奏章,在当时必须具备好书法。

林则徐的书法,将颜体、柳体完美融合,被称为“清朝最美楷书”

林文忠公真书无量寿经墨宝册

林则徐在所有的字体中,最擅长的是小楷,他笔下的小楷以欧体、颜体为宗,将两者融合,并参考唐代的写经体书法,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面貌,浑然天成,雍容大气。

林则徐的书法,将颜体、柳体完美融合,被称为“清朝最美楷书”

林文忠公真书无量寿经墨宝册

欧阳询曾说过“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

写大字宜紧密,小字宜宽疏。大字密,密处不使透风,要密中有密;小字疏,疏处可以走马,要疏中见疏。

林则徐的书法,将颜体、柳体完美融合,被称为“清朝最美楷书”

林则徐临皇甫君碑

而林则徐的小楷,疏朗分明、简静清晰,实属难得。

不过,在书法界很多专家却并不喜欢林则徐的书法,认为林则徐的书法属于“馆阁体”,“馆阁体”是清朝考场通用的字体,特点是乌黑、光亮、方正,虽然典雅圆融,但是却千篇一律,因而馆阁体被扣上了“没有特色”、“缺乏艺术性”的帽子。

林则徐的书法,将颜体、柳体完美融合,被称为“清朝最美楷书”

林则徐临皇甫君碑

其实放下偏见,想要写得一手好的馆阁体并非是易事,没有长年的书法功底是写不来的,而林则徐的字体在所有的馆阁体中又算是极致了,并非没有艺术性。

林则徐的书法,将颜体、柳体完美融合,被称为“清朝最美楷书”

林文忠公真书无量寿经墨宝册

正所谓“字如其人”、“人品即字品”,林则徐有勇有谋,性格刚正不阿,他的书法取势,也是端重安详,绝无矫揉造作的气息字里行间体现出一股中华民族固有的浩然正气、凛然大义。

林则徐的书法,将颜体、柳体完美融合,被称为“清朝最美楷书”

林文忠公真书无量寿经墨宝册

现在我们学习小楷,无非是从唐、晋两处入手,而林则徐的小楷两者风韵兼备,尤其是他的代表作《林文忠公真书无量寿经墨宝册》、《林则徐临皇甫君碑》,更是尽显唐法、晋韵的风貌,我们大可以选择此。

林则徐的书法,将颜体、柳体完美融合,被称为“清朝最美楷书”

林则徐临皇甫君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