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走”抖音幾十億曝光量,樊登怎麼做到的

你永遠都不知道抖音上到底誰最火,因為每天都有新“套路”發生。

比如我們都熟知的樊登,你能想象這個IP在抖音上的矩陣粉絲量已經過億了嗎?打開抖音,隨手一刷就能看到樊登的視頻,拉黑了也沒有用,因為樊登在抖音上有幾百個賬號……

樊登為什麼要開幾百個賬號?它如何用這樣的方式薅抖音的流量羊毛?


“薅走”抖音幾十億曝光量,樊登怎麼做到的

(小)部分樊登抖音賬號


熟悉抖音算法的讀者都知道,抖音的流量分配是去中心化的。每個賬號的推薦量有限,多個賬號的疊加才能擁有更多的流量。


“薅走”抖音幾十億曝光量,樊登怎麼做到的

圖源:運營黑客 侵刪


賬號每發表一個作品,抖音會推薦給一部分人觀看。再根據這部分人的反饋(評論、點贊、轉發等),決定是否推送給更多的人,還是停止推薦。


所以說,抖音單個賬號的推薦量很隨機,一個作品的傳播效率很有限。這麼看,就不難理解樊登為何要連開幾百個賬號了。


那麼,你會不會以為,這麼多樊登賬號的背後一定是一支龐大的運營團隊?事實上,只有幾個人。


因為,樊登在全國各地有上千個獨立授權點,這些授權點才是這些賬號的運營主體。每一個授權點運營的短視頻,不過是複製-粘貼-再稍稍修改一下的簡單過程。


引流變現的方式更絕,從頭像、視頻頁到賬號主頁無孔不入。通過引導抖音用戶「關注→免費體驗7天VIP→留線索→開通VIP(變現)」進行轉化。矩陣號之間互相關注,也在彼此引流。


“薅走”抖音幾十億曝光量,樊登怎麼做到的


這樣看,樊登IP矩陣的運營方式,確實符合AARRR理論,即以低廉的成本、可控的風險來達成用戶增長、活躍度上升、收入增加等目的


AARRR轉化漏斗模型是由增長黑客之父肖恩·埃利斯(Sean Ellis)提出的,在這個漏斗中,用戶可能會一步一步慢慢流失,剩下的部分用戶實現最終轉化。


“薅走”抖音幾十億曝光量,樊登怎麼做到的


  • 獲取用戶(Acquisition):拉新。是用戶從認知→理解→成為產品用戶的過程。
  • 激活用戶(Activation):新用戶留存。指導用戶發現產品價值並反覆使用的激勵過程。
  • 提高留存(Retention):在獲取到了用戶、針對性的做好了留存工作後,留下的用戶就變成了老用戶,接下來就要對這部分老用戶做留存。
  • 增加收入(Revenue):變現。變現前提需要有足夠的流量基礎,再加上一定的變現方法。因此,前述三個環節非常重要。
  • 傳播推薦(Referral):自傳播或病毒式營銷。指利用現有用戶的社交影響力進行新用戶獲取的一種方式。


樊登IP矩陣的運營看似成功,但確實是值得學習與提倡的方式嗎?樊登幾百個賬號,雖然名字不同,但內容趨同,容易引起用戶的反感。


抖音紅人牛肉哥的幕後操盤手李榮鑫,在《牛肉哥操盤手:從零打造網紅品牌》中解釋,網紅KOL有兩種形式:


  • 一是群星模式,這是一種資產配置方式;
  • 二是衛星模式,KOL會建很多小號,小號的底層邏輯即資產備份,因為一些網紅怕被私域流量的用戶詆譭,或被同行搞事情而被封號,所以會建很多小號。


衛星模式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樊登。


抖音上,我們往往很難找到樊登的主號,但與樊登相關的號就有幾百個,百萬粉絲的有30多個,一年從抖音上薅了幾十億曝光量。最關鍵是,這一操作還實現了大量的轉化,因為崇拜樊登的人很可能去下載相關APP。不過不知道樊登這波操作還能走多久,據說抖音官方正在虎視眈眈中。


這就是屬於有衛星沒母星的情況,如何做的更好?把母星或成交中心搬來抖音,或許更好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