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漢八刀”並不是用刀刻了八下

本文約985個字,6張配圖,閱讀大概需要5分鐘.

前幾天筆者刷抖音看到一個視頻,一個玩收藏的藏友介紹“漢八刀”的一個蟬,說這是一共用了八刀才刻成的。很明顯這是個錯誤的觀念。

也恰逢我也想寫一篇這樣的文章,下面我們就一起科普一下“漢八刀”


其實“漢八刀”並不是用刀刻了八下

漢 八刀青玉蟬

首先,“漢八刀”是一種工藝。不是說一定要刻八下。不信你看上圖的八刀蟬,光背面也不止八刀吧。

這是一種刻玉技法,與多少“刀”無關。而且用的也不是刀。

其實“漢八刀”並不是用刀刻了八下

漢 八刀白玉蟬

那為什麼要叫這種技法為“漢八刀”呢?請往下看


目前網上流傳的這種叫法由來,有3個版本。

一、此技法原先叫“琀背刀”,後來口口相傳變成了“漢八刀”

二、它的刀工簡單利落,一氣呵成(其實還是砣出來的),感覺寥寥數刀即成。這個“數刀”古人稱作“八刀”。“八”是一個概念數字,就跟“三”一樣。那藏友會問,為什麼不叫“漢三刀”呢?這就是個迷了。

三、“漢八刀”的“刀法”,是講究左右對稱,兩道線槽呈“八”字型。(這個版本筆者認為比較貼切的)

其實“漢八刀”並不是用刀刻了八下

西漢•白玉八刀蟬

那麼“漢八刀”有什麼特點?我們繼續往下看


“漢八刀”技法的特點,是簡練精準、矯健且粗放,刀法犀利並鋒芒有力,其圖案構成講求“平衡對稱”。給人一種“大道至簡”的感覺。

“漢八刀”技法的流程是這樣:將玉加工浸泡,“單車斜磨”刻一條有坡度的陰線,再以碾的砣輪反覆琢磨而成(用的是水砣),幾乎不見砣的連接痕跡。

陰刻線底部凹槽也拋光的蹭亮,像刀片切的一樣,讓人感覺是刀法犀利,一氣呵成,簡練而又利落!

其實“漢八刀”並不是用刀刻了八下

漢•玉握豬一對

那麼什麼時代背景下,會出現“漢八刀"這種技法呢?請繼續往下看

當漢代奢靡厚葬風盛行,而玉器資源又緊缺的時候。

漢代政府規定王侯貴族隨葬玉器比例不能超過3成,其他的可以用“地方玉”或者“陶”、“琉璃”、“滑石”等代替。違者重罰。

這種情況下嘛,貴族們是不敢提前去大量制隨葬玉器了。大都是死後家人安排工匠去制玉,導致工期短、任務重。但是貴族們又不想讓工匠敷衍,所以對制玉藝術性還是有嚴謹的要求的。

所以久而久之,在這特定的時代背景下,“漢八刀”工藝就誕生了。其特點就是簡約而不缺乏藝術性。這正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其實“漢八刀”並不是用刀刻了八下

漢 青玉漢八刀豬(一對)

“漢八刀”玉器從鑑定角度看,有哪些特徵?

首先其一,陰刻線寬而淺,呈U字型,坡度沒那麼陡。

其二,陰刻線內槽拋光乾淨,即使高倍放大鏡,僅能見隱隱殘存痕跡。

其三,“八刀”工多為“斜刀”,即一面淺,一面深。


另“漢八刀”三種漢代玉器中最為常見,即:玉蟬、玉豬、玉翁仲


其實“漢八刀”並不是用刀刻了八下

漢 玉翁仲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