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贾府的丫头为什么都不愿意出去?

每天读名著


初读红楼时,大概有一点会让人觉得很奇怪。就是为什么《红楼梦》当中那么多的女孩子宁愿死在贾府,也不愿意被赶出去。

按照平常看的古装剧,剧中的丫头都想尽办法离开剥削和压迫,去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按照我们今天的想法来看,这种选择似乎更加复合现代人的追求方式。也对,谁会愿意去伺候人呢?而且那个时代又那么黑暗。

仔细想来,不过两点。

贾府的生活更加自在

虽然贾府也有压迫,但是那种压迫只是针对于最底层做粗活的丫头。像袭人,麝月,晴雯等人。过得好不快活,每天的生活几乎就是陪主子各种玩。而且要是幸运,刚好能碰上一个性格好,爱惜自己的主子 。

宝玉对身边的袭人十分信任。对晴雯十分宠爱,宠爱到晴雯可以和宝玉使小性子,发脾气。还有黛玉身边的紫娟,黛玉时常和紫娟同床而眠,这是多好的交情。黛玉什么心事紫娟都知道,黛玉可以说是把紫娟当成一个朋友看。这样的主仆方式,不仅吃穿不愁,还十分有尊严,这种生活谁不向往呢?

而且如果摊上一个像贾宝玉那样多情的主子,没准儿还有机会成为姨娘。比如袭人就是宝玉的贴身丫头,也是王夫人内定贾宝玉的妾室。袭人本来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因为没钱才别卖到贾府做了丫鬟,如果成为了姨娘,那就是飞上枝头当了凤凰,一家老小全都受益。

袭人可以这样,别的丫头也可以这样。这个位置就是丫鬟奋斗的最高级。邢夫人劝鸳鸯:你过了门,过个一年半载,生个小子,就跟我比肩了。

可以看出来,一旦成为姨娘,那就半个主子。作为底层的穷苦人,谁不想提高阶层呢。与其在底层辛苦操劳一辈子,倒不如到大户人家里试试运气。

而且从大户人家出来的姑娘往往更受欢迎。有一句俗语“宁娶富家奴,不找贫家女”。因为富家奴的眼界远比穷家女要高。人脉也远远超过于普通人家。

所以在那个年代,把女儿送去大户人家当丫鬟,算是一种变相的镀金方式。

潜规则

以前提到过宝玉的丫头碧痕和袭人,曾经和宝玉发生过鱼水之欢。而且贾宝玉还邀请过晴雯和自己一起共浴,但是被干净,潇洒的晴雯拒绝了。

不说宝玉,贾琏,贾蓉之辈。他们身边的丫头有几个能得玉全之身。况且,在那个时代,丫头陪主子这是一个职责。没有愿意不愿意之说。

金钏因为和贾宝玉有些暧昧,而被王夫人下令赶出去,导致金钏自杀。

其实丫鬟陪着睡是可以,但是绝对不能主动去勾引,要是勾引就是狐媚是妖精要被赶出去。

一旦被赶出去,民众就会感觉这个丫头性情不好,会勾搭人,品质不行。这在古代就是犯了“七出”之罪。是淫妇,是娼妇,绝对没有婆家要。

不仅嫁不出去,还要背负的一辈子的骂名。甚至还会给自己的父母脸面上抹黑。所以金钏自杀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种行为不仅向大家证实自己是清白的,还可以让自己的父母自在生活,不用受人指点。

红楼的千红一哭,其实不单指红楼中女孩儿悲惨的命运,也是对那个时代女孩儿命运的叹息。





煜熺品红楼


一些姑娘之所以死都不愿意离开贾府,是因为在贾府里不仅能过上胜过普通人家的好日子,还能帮助自己家里摆脱贫困。

这个方面最典型的莫过于袭人了。

袭人从小因为家里困难被卖进贾府,先后侍侯过贾母、史湘云和贾宝玉,并且和贾宝玉有了云雨之事,最终是被王夫人看中。在红楼梦前80回里,她应该算是丫鬟中混得风生水起的人物。她的母亲和哥哥也沾了她的光,在贾府边上安了家,过上了好日子。

红楼梦第19回,贾探春省亲之后,袭人被母亲接回家过节。袭人被母亲接回家之后,母亲和哥哥商量要把她赎出来。听到这个想法后,袭人哭诉了一番话:“如今幸而卖到这个地方,吃穿和主子一样,也不朝打暮骂。况且如今爹虽没了,你们却又整理的家成业就,复了元气。若果然还艰难,把我赎出来,再多掏澄几个钱,也还罢了,其实又不难了。这会子又赎我作什么?权当我死了,再不必起赎我的念头!”这段话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袭人家里恢复了元气。

为什么能在她父亲死后反而恢复了元气呢?这里有一个潜在的含义,是依靠了袭人。为什么这么说?书中其实有一个细节,好多人都忽略了。

史湘云在给贾宝玉梳辫子时,发现头上原来有4颗一模一样的珠子,竟被人换了1颗。林黛玉暗指是袭人,惹得袭人相当不高兴,回怡红院后对贾宝玉发了一次火。这其实是暗写袭人家里恢复元气的真正原因,是靠着袭人接济的。

其实晴雯死后,留下了说不清道不明的三四百金,也从侧面说明袭人是能从怡红院里变出银子的。当然方法渠道会很多,袭人让人给晴雯送东西,就是买通了宋妈,往自家里送东西,除了这种方法还会有其它方式。但无论是哪种方式,必须有一个基本的条件:自家需要离贾府近一些。袭人家里离贾府有多近?只有250米!红楼梦书中对这段距离是这样描述的。

贾宝玉被贾珍请去看戏,百无聊赖之际,抓住了茗烟与万儿的云雨之事,茗烟被逼带着贾宝玉偷偷去袭人家。书中在此清楚地写道:“幸而袭人家不远,不过半里路程,展眼已到门前。” 半里也就是250米。这么短的距离,说句开玩笑的话,袭人都可以趁着上厕所的时间跑回家。

事实上,不仅袭人家在贾府旁边,贾府周围已被仆人家里、亲戚所包围。他们围绕贾府形成一个“特区”,成为一种特别的“小社会”,依靠着贾府生活着。怡红院的晴雯,哥哥嫂子和袭人家里一样住在附近;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找周瑞家的住所,也在贾府边上;甚至清虚观、水月庵等庙观等都离贾府不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贾府最终没落,都是袭人这种不愿意离开贾府,而让家人投靠贾府周边,偷挖贾府墙角导致的。“蛀虫”们一旦找到自己生存的土壤,自然不会轻易的放弃,所以一些姑娘们就会死也不愿意离开贾府。


小涵读书


贾府的丫头确实都不愿出去,书中写得很清楚。

比如袭人,她母亲和她哥哥打算赎她出去,她在家里哭闹了一场,让她母兄二人再也不要起赎她的念头。

一开始她母兄是很疑惑不解的,哪有心甘情愿当奴才的。后来宝玉来看袭人,当着母兄的面,二人亲近异常,家人才恍然大悟,从此死了赎她的心。

袭人不愿出去,原因很简单,一是她在怡红院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吃得好穿的好,又有小丫头使唤,是典型的二层主子。而且她是很有成为宝玉的妾,这比嫁到穷人家强多了。
晴雯也是死活不愿意出去的。

有一次她和宝玉吵架,宝玉说要回太太撵她出去。她说就是一头碰死了,也不出这个门。

晴雯是一个身世可怜的女孩子。从小被卖给赖大家当丫头。后来贾母见了,很喜欢,赖嬷嬷就把她送给了贾母。 贾母又把她派给宝玉。

在怡红院,她过得也是非常快乐的。出了和袭人有点冲突,其他的时候都顺心如意。

而如果出去了,下场则很悲惨。她后来被王夫人撵出去,在表哥家悲惨死去就是明证。
被王夫人撵走的金钏和司棋干脆跳井的跳井,撞墙的撞墙,也是“不留在贾家毋宁死!”

她们为何死活不愿意出去,从表面上看是贪图贾府舒适安逸的生活,以及贾府的主人待下人宽厚,不朝打暮骂,实际上是因为出去后实在是没有活路。

芳官她们一伙小戏子也曾经被放出去,但是多半都不愿意出去,有的是没有亲人,有的是亲人贫困潦倒,就算她们去投奔了,还是难免被卖的结果。

相比之下,贾府算是她们的安乐窝了!

所以《红楼梦》之所以是一部悲剧小说就在于它背后的故事!


凡眼看红楼


《红楼梦》中的贾府,类似于当今社会的大公司。如果说各个主子是部门经理的话,丫头小厮就是基层员工。

所以,小丫头们不想离开的原因就好理解了。

考虑当时的社会现实,曾经富有家族落败之后也只有委曲求全,尤二姐宁愿为妾也不嫁与张华为正妻。小康之家更是风雨飘摇,一个灾荒之年就有可能无法度日进而卖儿卖女,袭人就是这样被卖入贾府的。更何况这些出身更低微的小丫头,出去之后无外乎嫁人或者再次为奴,这两种选择都是可见的深渊。

而小丫头在贾府,遇到好的部门,好的领导,员工们当然舍不得离开,尤其是大观园里的怡红院,那可是董事长贾母与总经理王夫人重点关心的对象,宝玉又待下人好,自然待遇不差,生活环境优渥,说不定有机会荣升为主子的侍妾,一步变为部门主管,改变出身阶级,袭人晴雯都属于这一行列。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丫头都想待着一直不出去。一是不得势的丫头,二是有自己人生规划的丫头,春燕、小红等就是如此,因为在贾府待过的小丫头,犹如在华为、三星等公司待过的职员,走出去履历都不一样,即使小丫头嫁人也会被高看一眼。没有进来的柳五儿就是想以怡红院作为职业生涯的跳板而未实施成功。

总之,人往高处走,在没有更好的奔头之前,大家都是选择一个更舒适的环境里待着,无论古代的奴仆,还是现在的都市白领们。




北望大坡滩


《红楼梦》里贾府的丫头为什么都不愿意出去?

  感觉这个“都”字前面加个“大”字更严谨一些。这也是个老问题了,我随便说两句吧。

  贾府的丫头为什么大都不愿意出去?

  贾府的丫头真想出去的,的确是很少,粗略算来,估计碰过壁后的小红是一个,鸳鸯也曾经有过这种想法,其他的,在职丫头基本是保留现状,期待升级,没有进的削尖了脑袋想着进府的,比如五儿。金钏不愿出去,晴雯和芳官等人,也不愿意,为什么呢?

  贾府的丫头地位挺高,说出去有面子。贾氏出了两个国公,当时全天下也才八个呢,所以在京城的圈子里,贾府还算是靠前的,看看四大家族,贾府打头。虽然说做丫头是服侍人的职业,可那也得分是谁家的丫头,宰相门前七品官,门口的大爷们,都是吃得开的,更别说晴雯这样的等级了,看看袭人回了趟花家,那阵仗,就是缩微版的贵妃省亲,风光着呢。

  贾府的福利也相当不错,包吃包住,四季换洗衣服全有,簪环首饰都有,除了每个月的固定零用钱之外,不定时的还有主子的赏赐,虽说主子眼里不算什么,但也值得三瓜两枣的。如果是特别能攒钱的,基本上一个人的收入,能抵得上庄户人家的一年了。

  在贾府可能有前途。一个女人最好的归宿是什么呢?找个好男人嫁了,实在嫁不到,被人纳去做小星也是不错的啊,锦衣玉食的,虽然说是半主半奴,但毕竟也是出路,生下儿女后就妥妥的享福了。

  相较而言,出府前的晴雯可以养几寸长的指甲,吃的豆腐皮包子,喝的是顶尖好茶,可是撵出贾府后的晴雯,喝的只能是水,住的只能算是房子。别说她不能好,就是好了,真要嫁个人,也是难得很。何况当过男主子的贴身丫头,名声会好到哪里去?一个名声不好的姑娘,想有怎么的美好未来?最多不过是碰上王短腿那样的有情义的汉子,可是那样的事情,终究也是靠运气,机率不大。(文/宛如清扬)


宛如清扬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不过,感觉题主很大程度上指的是贾府的丫鬟、婆子。如果是主子、小姐的话,除了嫁人不会也不可能离开贾府。

不过,既然是“姑娘”,似乎改为“贾府的一些丫鬟为何死都不愿意离开?”更为妥帖。

既然问不愿意离开的原因,不妨先看看,离开的原因。

马云曾说:“员工的离职原因林林总总,只有两点最真实:1、钱,没给到位;2、心,委屈了。这些归根到底就一条——干得不爽。”

丫鬟、婆子,都是奴仆,区别在于丫鬟年纪小,而婆子年纪大。从现代眼光来看,作为贾府的员工,丫鬟、婆子都属于服务行业人员。她们既然不愿意离开,至少也说明两点:1、钱,给到位了;2、心,不委屈。


1、钱,给到位。


《红楼梦》中,丫鬟的来源主要有三种:

1、家生的丫鬟——如鸳鸯、小红等,是贾府奴才生的女儿;

2、陪嫁的丫鬟——如平儿、宝蟾等,是公子取妻妾的陪嫁;

3、买来的丫鬟——如袭人、芳官等,是从外头买来的姑娘。

这些丫鬟是有等级的,大概也分为三等:一等大丫鬟、二等丫鬟、三等小丫鬟。每个等级的月例、待遇、工作内容都不相同。

按贾府规制,老太太级别最高,有八个一等大丫鬟,如:鸳鸯、琥珀等。邢夫人、王夫人次一级,有四个一等大丫鬟,如彩云、彩霞和金钏、玉钏等。再次一级的王熙凤、李纨,有一个一等大丫鬟,如平儿、素云等。这些一等大丫鬟,负责贴身服侍,每月的月例是一两银子。

至于宝玉、黛玉和迎春、探春、惜春等公子、小姐,身边没有一等大丫鬟,但有四个二等丫鬟。如宝玉的晴雯、麝月、秋纹和碧痕,以及黛玉的紫鹃、迎春的司棋、探春的侍书和惜春的入画等。这些二等丫鬟,也是负责贴身服侍,每月的月例是一吊钱。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三等小丫鬟,负责跑腿、传话以及浇花、烧水、喂鸟、扫地等粗使活计,如宝玉房里的小红、佳惠、坠儿等。这些三等小丫鬟,每月的月例是五百钱。

比较特别的是袭人,原是老太太房里的八个大丫鬟之一,虽然伺候了宝玉,但编制还在老太太房里。后来,王夫人有意提拔她为姨娘,便从了赵姨娘、周姨娘的份例,每月二两银子。

因姨娘需要有丫鬟服侍,去年间姨娘每位的丫头份例减半,各五百钱,但袭人名义上还是丫头,便折了现银,所以王夫人说:“明儿挑一个好丫头送去老太太使,补袭人,把袭人的一分裁了。把我每月的月例二十两银子里,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来给袭人。”

除了这些固定的月钱(工资),还有其他的打赏(福利)。比如,佳蕙给林黛玉送茶叶,林妹妹正在分日用钱,随手抓了两把赏她;秋纹给王夫人送花,王夫人一时高兴,便赏了几百钱和几件衣裳。当然,还有袭人回家探亲时,王夫人赏的衣裳、拿的包袱、跟的丫头等。

2、心,不委屈。


在贾府工作的丫鬟,是十分体面的。总的来说,有四大优势:

一来,贾府硬实力雄厚。贾府是“钟鸣鼎食之家”,经济实力自非寻常人家可比,又多有子弟、亲属在朝堂当官,是典型的“豪门贵胄”。

二来,贾府软实力强劲。贾府是“诗礼簪缨之族”,文化底蕴也非寻常人家可比,又多有清客、文人在府中往来,是典型的“书香门第”。

三来,贾府及大观园的环境优越,有山有水、有亭有榭,又有牡丹、荷花、桂花、梅花等花卉以及鸳鸯、鹦鹉、仙鹤、小鹿等动物,是难得的办公条件。

四来,贾府及大观园的场面宏大,有唱戏、听曲等常规节目,也有元宵节、中秋节等节庆活动,更有可卿出殡、元妃省亲的大场面,是难得的人生阅历。

此外,贾府对待下人历来宽厚仁慈,当袭人的母兄明仗着“贾宅是慈善宽厚之家”想为其赎身时,袭人说:“今幸而卖到这个地方,吃穿和主子一样,又不朝打暮骂。”甚至,连一向严苛的王熙凤也说:“我们家的丫环,比一般人家的小姐还强呢。”

不过,也确实有一些不得不离开贾府的,比如偷镯子的坠儿、有私情的司棋,以及被冤枉的晴雯和芳官。当然,还有被逼跳井的金钏。这是另一话题,暂且不表。


总之,《红楼梦》中贾府的一些丫鬟,之所以死都不愿意离开,除了名声之外,无非两点:
1、钱给到位;
2、心不委屈。


文 / 红楼梦里小玉米



红楼微梦


《红楼梦》中贾府的那些丫鬟,尤其是大丫鬟,多数是不想走的,这从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时众丫鬟的表现就可看出,这是为什么呢?

一、心若安处是吾乡:

从袭人的言行举止,我们可以看到她对贾府很有感情,她虽然并不是家生子,但从小就被卖入贾府,贾母和贾宝玉对她一向不错,后来王夫人也通过“二两银子一吊钱月例”暗许她的准姨娘地位,这让她不自觉产生归属感,处处为贾府和宝玉着想,让她出去自然是不愿意的。

类似袭人的丫鬟为数不少,比如鸳鸯、晴雯等,对于身若浮萍的底层女子来说,安身立命从来都是奢望,而大观园却是难得的寄身之所,虽也有邢夫人这样的刻薄主子,以及李嬷嬷这样的猖狂老嬷嬷,但只要自己如袭人一般温顺听话,言行小心谨慎,过日子是不成问题的。

二、宰相家奴七品官:

贾府是国公府,极其尊贵,而贾府下人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赖大的母亲赖嬷嬷是卖入贾府的女仆,他自然就是家生奴才,但他后来却为儿子捐了一个知县的官儿。

贾府的丫鬟们大都有做奶奶的梦想,平儿后来就如愿以偿,不能如愿的退而求其次,当个赖嬷嬷也不错,至少从孙子辈开始有个盼头。

而平时这些大丫鬟衣着穿戴也堪比大户人家奶奶小姐,刘姥姥初进贾府见到平儿“遍身绫罗,插金戴银,花容月貌”,还错当成王熙凤见礼。

三、一人为奴,养活全家:

贾府的下人比一般平民有钱,甚至还出现了一些隐形富豪,比如荣府的男管家周瑞,他老婆是王夫人的陪房,他女儿后来求得自由,嫁给了古董商人冷子兴。

贾府中的丫鬟待遇也是很不错的,大丫鬟每月一两银子月例,小丫鬟也有五百文,书中刘姥姥曾提到一餐螃蟹宴二十多两银子足够庄稼人过一年,要知道刘姥姥可是富农,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全家一年收入估计不足十两银子,也就是说,贾府一个大丫鬟的收入足以养活一大家人。

四、被撵则颜面全无:

大观园中的丫鬟也有想出去的,比如林红玉,王熙凤对她还不错,但她还是选择了出去与贾芸结为夫妻,但被撵出去和自愿出去是不一样的,被撵相当于“被炒鱿鱼”,是很没颜面的事情。

司棋被逐时跪求迎春救她,迎春性情软弱不能答应,后来她老娘以此为耻,不许她跟从表弟潘又安,两人被迫徇情而死。

不过,《红楼梦》的女子始终是不幸的,丫鬟们也不例外,贾府虽好,终究不是长久庇护之所,尽管大家不愿出去,最后也只能曲终人散、各奔前程了。

我是六甲番人,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六甲番人


在二百多年前《红楼梦》的创作年代,中国是封建等级制度社会,丫鬟们是人口买卖制度下失去人身自由的奴仆,作为主人们物质财产的一部分奴仆们也可以被转卖,比如香菱,薛姨妈曾经对夏金桂赌气说要将她转卖。

尤其卖了“死契”的奴仆需要终身为奴。奴仆们的婚姻由主人指定,奴仆与奴仆婚配所生下来的子女称为“家生子”,“家生子”生而为奴终身都由主人们支配,比如彩霞作为“家生子”又被凤姐指给奴仆下人旺儿的儿子为妻。

在这种封建制度之下,作为年轻的女性奴仆~丫头们唯一的晋升通道便是在没有“配小子”即被主人指定嫁给年轻的男性奴仆之前,被主子老少爷们看中,并且有爷们的正妻的同意后,被主子爷们纳为妾室,比如赵姨娘,被贾政老爷纳为妾室。

另外爷们的父母和长辈也可以将属于自己支配的丫头赏给儿孙们为妾室,比如秋桐,贾赦将她赏给了儿子贾琏。少爷们成亲之后,妾室由正妻统一管理,并且由丫头晋升妾室虽为“半奴半主”仍然可以因为各种原因被转卖、或者被放出去,比如贾琏在成亲之前的“两个”屋里人就都被凤姐放出去了。

妾室所生的子女为“庶子”“庶女”,身份低于正妻所生的“嫡子”“嫡女”。“庶子”“庶女”因为完全拥有主人的身份,“庶子”“庶女”在等级上是高于其奴仆丫鬟出身亲生母亲的,比如赵姨娘的子女贾环和贾探春的地位就比“半奴”的亲娘要高。甚至“庶子”“庶女”们从出生开始就可以由没有生育子女的正妻正式抚养,由正妻扶养之后的丫头妾室等所生的子女,其身份也可以转变为“嫡子”“嫡女”因此获得更高的地位。

被卖“死契”的丫头和“家生子”也可能由主子的恩典被放出去成为“自由人”,嫁给非奴仆的平民为妻,比如袭人晴雯和茜雪金钏儿等最都是被贾府放出去的。

那么,为什么有的丫头被放出去成为“自由人”之后,能嫁入平民人家过上夫妻相守平等安稳、和睦相处,甚至是相对幸福如足的日子,比如茜雪袭人等。有些丫头被放出去之后,却呼天喊地、要死要活、痛苦不堪以致一心求死,比如金钏儿晴雯。

性格决定命运,心态决定生死。

贾府官宦世家豪门生活安逸奢华,丫头们的生活水准也远高于一般平民的,比如刘姥姥们。非但如此,贾府的下人奴仆们在一般平民面前有着十足的优越感。如果奴仆下人们进入管理层,比如王夫人陪房周瑞家的可以比平民刘姥姥们有更好的物质生活水准、更高的社会地位、同时也会莸得在平民社会中更强的社会生活竞争能力,比如周瑞家的平民女婿冷子兴就很粘了些在贾府做下人奴仆的丈人丈母娘周瑞夫妻的光。

总之,因为这些各种好处都是奴仆丫头们必须要留在贾府这样的官宦世家豪门封建统治阶级的体制内部,才能争取获得的优势。

丫头金钏儿在十年如一日的服待之后,做到了荣国府当家太太王夫人的贴身大丫头,距离周瑞家的这种进入内部管理利益阶层的奴仆位置已经只有一步之遥了,却在这个时候“因为打坏了王夫人的一件东西”被放出去。做了“自由人”的金钏儿,之后最好的结局也就是做一个极普通的平民之妻,物质生活质量的大幅下降和社会地位改变的前景带来的心态落差,是已经做到太太王夫人贴身大丫头的金钏儿所不能承受的打击。

同样,由贾母亲自指派给宝玉的贴身大丫头晴雯姐姐,原本距离成为宝玉妾室的“半主”地位也是只差一些时间等待了。大观园最拔尖得势的大丫头晴雯被王夫人放出去,就是重归之前的“自由人”平民生活,面临着要嫁给平民为妻的前途,晴雯姐姐宁死也不愿意面对。物质生活质量的重返贫寒的过去、社会地位的重回自由的平民之妻,做“自由人”对于晴雯姐姐来说就是从高贵的豪门官家“准姨娘”重新做回“贱民”之家。

所谓“宁为英雄妾,不为凡人妻。”,就是宁愿做封建统治者们家里养的一条“宠物狗”,也不做平贱自由民这样的一条无主的“流浪狗”。

所谓,晴雯姐姐们有人格平等自由思想萌芽根本就是废话,晴雯姐姐们一旦不能给封建豪门家里当“宠物狗”就宁愿死也不要“自由”。所谓晴雯姐姐们最少“奴性”就是屁话,因为晴雯姐姐们至死心中想要的都是要做贾府的奴仆,放出去做自由便唯有一死表“忠心”。

倒是茜雪袭人们虽然无奈,却也接受了被放出去重获“自由”的现实,平平安安的做了比豪门奴仆丫头们更为下贱的“贱民”之妻。





阿丹151014015





遗稿守护神


《红楼梦》中有两个被赶出去的丫鬟,一个是金钏,一个是晴雯。金钏投井自尽,晴雯也在回家不久后死去。可以说,只要是被赶出贾府的丫鬟,下场都很凄凉。
个人觉得,原因有二:

一是礼教,二是感情。


展开来说:


一、儒家的道德评价比法律更严厉

金钏之所以被王夫人赶出贾府,是因为宝玉逗她玩,结果被王夫人看见,王夫人认为是这个小丫头勾引宝玉,于是赶她出府。
晴雯也是一样,也是被王夫人认定装狐媚子勾引宝玉而被赶出去(而且患了风寒),王夫人说晴雯 “好好的宝玉,叫这蹄子勾引坏了”。
这样的“罪名”在封建社会,特别是在儒家的道统里,是会被整个社会所不齿的。

不论她们今后走到那里,“因为不检点被赶出了贾府”的罪名会跟随她们一辈子,更别想再找个好人家嫁了过上普通人的生活了。


二、丫鬟们自幼在贾府中长大,与主人的感情胜过亲情

拿晴雯来说,她先是在贾母房中,深得贾母喜欢,后来到了宝玉房中,也是四大丫鬟中最得宝玉喜欢的。晴雯被赶出贾府最舍不得的也是宝玉。她们与主人一处长大,日日相处,可以说,贾府中丫鬟和主人的感情远远超过一般的主仆。
然而,当晴雯被赶出贾府以后呢?
她无父无母,只有一个姑舅哥哥和一个只知道打扮和串门的嫂子,毫无亲情可言。
病中的晴雯在家里的处境是这样的:那媳妇那里有心肠照管?吃了饭,便自去串门子,只剩下晴雯一人,在外间屋内爬着。而且,“又受了哥嫂的歹话”,可以说是处境凄惨。
丫鬟被赶出贾府以后在家中的境况,从从晴雯的哥嫂对她的态度也可见一斑。
当然,在贾府中的生活水平肯定高于在自己的家,但我认为这算不上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以上观点,希望对你的问题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