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的小勢力,怎樣做才能發展強大?

八零後愛做夢


小勢力怎麼才能發展生存,其實五代十國的歷史已經告訴我們答案,真實的歷史故事遠比我們的浮誇空想更精彩。

一、五代十國的霸主們,不是最開始就強大無比的,朱溫最開始只有一座汴梁城,而李克用曾經逃竄到漠北去。看看這兩位霸主是如何強大的

朱溫建立了後梁,李克用是他爭奪天下的第一對手,其子李存勖後來滅梁,建立了後唐。這兩位霸主可不是一開始就很強大的。

1、朱溫曾是黃巢的大將,投降唐朝後,靠著他八面玲瓏的本領,從朝廷那裡騙來一個宣武節度使的空號。宣武節度使本來相當重要,因為他扼守汴梁(開封),掌控了唐朝的漕運路線上(事實上是唐都長安的經濟生命線)的關鍵城市。然而,經過黃巢大亂後,新去就任的朱溫,手下根本沒幾號兵,而汴州當地駐軍並不服氣於他。最不利的是,汴州附近無險可守,強敵環伺,是四戰之地。不久之後,朱溫就遭到了黃巢和蔡州秦宗權的圍攻,情勢十分危急。

朱溫怎麼應對?一面以其極為奸猾之智,與黃巢、秦宗權周旋,還在戰術上有所斬獲。一面派人聯絡本屬宣武節度使管轄的陳州、宋州勢力,以期形成內部聯盟。一面拉下臉面,向沙陀人李克用求救,表現得可憐巴巴。一面派大將朱珍到青齊一帶募兵,擴充自身勢力。

通過多方努力,朱溫總算穩定住了局面,特別是李克用沙陀“烏鴉軍”大破黃巢,讓他緩了口大氣。而後,朱溫因為一些小事,和李克用迅速翻臉,在慶功宴後,發動上原驛之變,差點幹掉李克用。隨後,他開始大力整合轄區勢力,將陳州、宋州收為己用,去幾乎完全清除了汴州當地勢力。朱珍從青齊招來的兵,後來成為他的原始力量。

外交上,他又與朱瑄、朱瑾兩位節度使聯合,共同對付蔡州秦宗權、打擊徐州時溥,對抗李克用。滅掉秦宗權、時溥後,又翻臉與朱瑄、朱瑾為敵。靠著反覆無常、毫無臉皮、以及極為奸詐的本領,朱溫最終稱霸黃河南北,建立了後梁。

2、李克用,最大的本事是能打,他沙陀烏鴉軍的戰鬥是唐末第一。但即便如此,因為曾對唐朝造反,他被唐朝打敗,逃入大漠之中。黃巢興起後,唐朝赦免了他,讓他帶兵平定黃巢。因為平黃巢有功,他得到了河東節度使的職位和晉陽城。

李克用內政、外交都很平庸,唯獨部隊戰鬥力強悍,他像一隻猴子一樣掰下一個玉米棒子又丟掉一根,最終越打越弱,被朱溫圍在他的太原城中。若非李克用勉強守住了太原,就沒有後來的後唐了。

直到李克用死後,李存勖繼位,這支勢力才越發強大起來。李存勖的戰略算不上多麼傑出,但他明白飯要一口一口吃的道理。李存勖要在獲取利益的同時,絕不丟失本金。於是他放棄了其父多線作戰的戰略,全心經營黃河以北。十多二十年間,他將黃河以北全部納入其統治,再南下與後梁相爭,終於滅掉後梁,建立後唐。

朱溫、李克用父子的經歷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五代十國的弱小勢力要強大,要麼要有硬實力(譬如說特別能打)、穩紮穩打;要麼要想方設法整合可用的一切力量,還要配合絕佳的運氣加戰術。

二、五代十國一些勢力最終的結局,告訴倘若沒有絕對實力,那選擇就很重要

1、成就大業的小勢力。

楚國的馬殷,原本是秦宗權的將領,秦宗權被打敗後,這隻勢力率受挫折,勢力大損。然而馬殷等人選擇向當時地方勢力薄弱的湖南一帶進軍,由此建立楚國。同樣,建立閩國的王潮兄弟也是如此,他們不過是流民軍中的一隻,從河南南部一帶逐漸進入當時還屬蠻荒的福建,由此發展起來。

建立前蜀的王建和建立吳越的錢鏐,無疑很清楚什麼時候該自己拉隊伍單獨幹。王建的乾爹是大太監田令孜,錢鏐的老上級是兩浙節度使董昌,當田令孜失去對川蜀的控制時,當董昌居然敢自己稱帝時,王建、錢鏐都拉起隊伍自己幹,於是不但保住了名聲,還稱霸一方。

2、失敗了的大勢力。

原本,佔據蔡州的秦宗權是一隻很強大的勢力,但這隻勢力十分殘暴,以人肉為軍糧,而且投降黃巢,擔著叛軍之名,最終被各路勢力剿殺。

黃巢的大勢力曾經一度稱帝,然而他從來沒有穩固的基地,沒有建國的方向,最終被剿滅。

三、什麼叫運氣爆棚,和運氣背到家,一些勢力故事早已說明

1、荊南的高家政權,僅僅江陵一城,居然一隻存續到宋朝建立後。一方面在於其識時務,向中原大國稱臣。另一方面,實在是因為運氣使然。朱溫派他養孫高季昌去當個荊南節度使,不過江陵一城,戶口才數百。朱溫死後,朱溫之子朱友貞天天和黃河以北的李存勖較勁,沒空管他,高季昌就成了當地土皇帝。等到後梁滅亡了,高家趕緊向後唐稱臣,後唐為了安撫各國,正好這個小地方也沒什麼用,就接受了。李存勖滅了前蜀,正想統一天下,荊南首當其衝,卻趕上後唐內亂,李存勖死於兵變。後唐將領孟知祥建立後蜀,和後唐新上位的明宗相對而立,於是荊南做為緩衝地帶被保留下來。正是這種種原因,在水路要道上的荊南左右逢源,從各大國獲得好處,成為了五代十國中最長的國家之一。

2、其實早先佔據荊南的是成汭,他最初的勢力原本比高家強得多,可運氣背到家了。成汭乃是和尚還俗,佔據江陵城,也是識時務的人,向朱溫投誠,要幫朱溫打吳國的楊行密。這傢伙,駕著好拉風的大船從上游直攻楊行密,結果大船比不過楊行密的小船,戰敗落水而死。後來說他名字起得由問題,幹嘛叫成汭,結果死在水內。

總之,小勢力要在五代十國混下去,一看運氣,二看硬實力,三看能力,四看選擇,五看應變。


星火辰


五代十國的小勢力如何發展強大?看似簡單,實則困難重重。我們先剖析困難有哪些然後在看怎麼解決這些困難?

困難一,戰亂頻繁。五代時期起於公元907年朱溫滅唐止於公元960年,北宋建立。五十三年的時間裡,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十國(前蜀、後蜀、南吳、吳越、閩、南唐、北漢……)共計十幾個政權並立,還有大遼的虎視眈眈。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人民總是被迫參與戰爭,哪裡有時間好好過日子呢?又何來太平強大呢?

困難二,開國之主有理想沒品格,守成之主(第二代)沒理想沒品格,好不容易出來個優秀的後唐莊宗統治後期,沒有把持住墮落了,周世宗柴榮又英年早逝。第一代君主壞一點沒關係(好人也當不了皇帝)第二代慢慢補就好了,可是一代不如一代,這可不在滅亡的道路上走到黑嗎?

困難三,時間普遍不夠變得足夠強大。秦滅六國,是從秦穆公時期就開始謀劃的,經過六七代終於在秦始皇這裡爆發了。漢武帝徹底接觸匈奴隱患,是漢高祖劉邦到文景之治一路積攢過來的。沒個五六十年的和平發展,很難強盛。反觀五代十國,五十三年的時間裡,一直在打仗,君王還普遍昏庸,你這讓國家怎麼發展。

困難四,大遼。石敬瑭為了滅掉後唐,請了遼個外援。請外援到沒什麼,關鍵是送過去了幽雲十六州,北方門戶打開,無險可受,一旦發兵,直接把主力塞到你家門口,這仗怎麼打?

發現了問題我們現在就來一一解決,五代十國小勢力如何發展強大,就得君主勵精圖治,勤於練兵,滅掉其他勢力,不然在這片黑暗森林裡,你不殺他,他就殺你,誰能力大,動手快誰贏得可能性大。前三個困難可以用建立統一政權來解決。所有的對手都去了另一個世界,活著的就是老大。從歷史角度而言,五代十國這些國家就是去了另一個世界的。

最後一個困難也是最難得一個,大遼。這個怎麼解決?其實也不難,北宋建立了,政局穩定了,百姓得到修養生息,經濟迅速發展,在培養一批優秀將領,收回幽雲十六州應該不成問題。可北宋是不會給將領太大權利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可仍歷歷在目啊。重文輕武的基本國策,使北宋一直處於被動局面。完整統一的北宋尚且如此,更何況那些存在感極低的小國呢?

弱小勢力想要變強,人才是最重要的。好的領導與壞的領導做同樣一件事是有本質不同的。對於五代十國中的弱小勢力而言,君主注重一下家庭教育,教不成曠世英才,也不能是“何不食肉糜”啊。先改變自己,自己帶動社會,社會征服社會(強大就正義,槍桿子裡出政權),從而就能改世界了。





文史之路ing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亂世之中,什麼最重要,糧食,人口。不管深處那個地盤,這兩個因素都很重要。其次,君主還要很有遠見,在五代十國時期,華夏大地是十分混亂的局面,各路諸侯割據數不勝數,需要靈活的連橫合縱之術。小勢力最好的決策是依附強者,聯合弱者,在夾縫中生存。要想壯大或與大軍閥一掙高低,有人才輔助,軍隊支撐。非一朝能定天下,需要長時間累積。這裡先不提,先說框架。回到正題,在古代,糧食一直都是決定最終走向的主動權,所以廣積糧才是真正的王道。有了糧食,不愁沒有軍隊。但是,也會遭到其他軍閥的眼紅,想一口吃掉。這個時候,高築牆就很重要,基地保障,不被外頭打進來。最後就是緩稱王,為什麼這個也很重要,是因為要避免其他軍閥合縱,在那個時代,真的需要鬥志鬥勇才行,稍有不慎,就會被其他勢力盯上。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變法花了十年時間,讓秦國從一個貧窮國家走向強大,其實也是和這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思路是離不開的,前期高築牆,緩稱王來迷惑魏國,後面廣積糧了之後,軍隊也培養起來了,在擊敗魏國,從此就達到了魏國再也不敢忽視秦國一樣的道理。



明小柒


五代十國是唐宋之間一個短暫卻有殘酷的時代。五十年間中原內部政權不斷更替,先後經歷了梁唐晉漢週五和朝代,簡稱五代。地方上節度使割據一方,形成許多小國,簡稱十國。

而在這十國中可以分為三類,分別為北方割據政權,南方割據政權,巴蜀割據政權。下面我就一一介紹這四種小國如何發展強大。

一,北方割據政權

通常夾在中原王朝與契丹之間,典型例子為北漢,間於齊楚間便可以借力打力,在兩大勢力中謀求生存與發展。

二,南方割據政權

通常面對周圍小國林立,典型例子為吳越,可以稱臣於中原王朝來維護自己統治和平,有了穩定的環境以便在鞏固自己統治同時,發展經濟,發展強大。

三,巴蜀割據政權

顧名思義在今四川一帶,憑藉蜀道難的地利,防範外敵入侵,維護內部穩定,同時巴蜀乃天府之國,經濟發達,從而可以謀求強大。而且從歷史秦因得巴蜀之地而有了強大的軍事後備力量,漢劉邦發家於此,可見其發展潛力。

綜上所述,要想謀求發展強大,首先要有穩定的內部環境,從而可以發展經濟,逐步發展壯大。






新之助剪輯


朱全忠本身是一個雖然私德有虧但本身的能力非常強的人,他自立為王建立的王朝叫做梁,在他的手段下,頗能在亂世中安定一方天下,給百姓一方喘息的空間。只是梁太祖在篡位後六年就被刺身亡,他的兒子末帝是個相對來講比較軟弱的人,雖然繼承了他的位置,卻並沒有在亂世中生存的能力,終於在公元923年,大梁被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打敗,末帝也自殺身亡,梁國就這樣結束了。李克用在唐朝被朱全忠篡奪後,一直以唐朝封的晉王為國號,到他兒子李存勖這裡,將國號改成了唐,定都洛陽,這就是後唐,李存勖也就是後唐莊宗。莊宗定都洛陽後,中原之地就被沙陀所佔據了。莊宗本來是個野蠻人,滅了梁國之後,自然志得意滿。於是縱情聲色,寵愛伶人,聽信宦官,政治開始大亂


後來天雄軍佔據鄴都作亂,莊宗派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去征伐,結果李嗣源的軍隊卻反了,而莊宗也被伶人所殺。於是李嗣源即位,被後來叫做明宗。明宗年紀較大,經驗也比較多,所以政局還算安靜。但是在公元933年,明宗去世後,他的養子閔帝李從厚即位,因為要對石敬瑭和明宗另一個養子李從珂進行軍隊調動,兩人就都舉兵造反了,後唐又開始動亂起來。李從珂造反後,閔帝被殺,李從珂於是即位。他繼位後又要調動石敬瑭,石敬瑭又反了。但是李從珂鑑於閔帝的失敗,已經預備了一個不倒戈的張敬達然後再發動的,就把石敬瑭圍困了起來。石敬瑭派人到契丹去求救,許割燕、雲十六州之地。此時契丹太祖已死,次子太宗在位,他舉兵南下把張敬達圍困起來,李從珂無法救援,最終自焚而死,後唐結束。石敬瑭於是定都大梁,是為晉高祖,稱臣割地於契丹。晉高祖死後,出帝即位。他聽了侍衛景延廣的話,對契丹不再稱臣,交涉也改強硬態度。這時候契丹已改國號為遼,遼兵南下,戰事互有勝負。但晉國力疲敝,而且勾通外敵覬覦大位的先例已開,於是晉將杜重威降了遼國,遼人進入大梁抓走了出帝。


遼太宗是個粗人,並不怎麼懂得政治。他入了大梁後,便派人到各地方蒐括財帛,又多派他的親信到各地方去做刺史,許多奸人依附他們虐待民眾,於是反抗者四起。遼太宗無可奈何,只能放棄汴梁離開,還沒有出中國國境就死了。梁太宗本來是太祖的次子,因為皇后述律氏的偏愛而立的。他的哥哥突欲封在渤海,被叫做東丹王。東丹王后來去了後唐,遼人就在軍中擁戴了東丹王的兒子,是為遼世宗。世宗在位僅四年,太宗的兒子穆宗繼立,沉湎於酒,政治大亂,於是北邊的風雲,暫時平靜下來。


山東旺旺vlog


五代十國進入後晉時期,國力大不如前,時常被契丹威脅。江淮地區的吳與後繼的南唐國勢強盛,他們採取聯合北方契丹國制約中原的策略,屢次征討周邊國家壯大勢力,成為中原王朝的一大威脅。吳國是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建立的。早在秦宗權之亂時,秦的部屬畢師鐸率軍攻打揚州,楊行密在抗敵過程中發展割據勢力,最後建立吳國。


公元902年楊行密被朝廷封為吳王,治廣陵,稱江都府。執政期間鼓勵農桑,穩定經濟,使江淮地區逐漸復甦。對外則擁護唐室,與宣武軍朱全忠(後梁建立者)敵對。

公元905年楊行密去世,其子楊渥繼位。隔年江西鍾傳去世,諸子內亂,楊渥趁機派秦裴攻佔江西,統一江淮。然而楊渥喜好玩樂,又猜忌功臣,大臣張灝、徐溫發動兵變,殺死楊渥。

公元908年徐溫擁立楊渥之弟楊隆演為帝,併除掉想自立的張顥,徹底掌握吳國大權。 江南擴張徐溫掌握大權後屢次攻伐吳越國未果,至後梁末期才和談。唐朝滅亡後,吳國不承認後梁正統地位,仍然沿用唐哀帝天佑年號,直到公元919年吳改元立國,才正式與唐朝切斷關係。對內則逐步翦除楊氏舊將以穩固其勢力,然而專政的長子徐知訓驕橫恣肆,曾因欺負吳王楊隆演而引來兵變,最後被部下朱瑾殺死。徐溫養子徐知誥平定亂事,而徐知誥事徐溫甚孝謹,最後成為徐溫政權的繼承者。楊隆演鬱鬱而終,其弟楊溥繼位,並於公元927年稱帝,即吳睿帝。


公元927年徐溫去世,追封齊王,養子徐知誥繼其權位,成為吳國實際統治者。徐知誥生活儉樸,尊重吳帝和將領而頗得民心。公元937年徐知誥廢吳睿帝,吳亡。建國齊,都金陵,稱江寧府(江蘇南京)。

兩年後徐知誥自稱唐室後裔,改姓名李昪,改國號唐,史稱南唐,即南唐烈祖。李昪建國後採取與民休息、與鄰國友好的政策,使國力持續強盛。公元943年李昪去世後,其子李璟繼位,即南唐元宗。李璟在位初期,南唐國力仍然強盛,對外聯和遼朝壓制中朝,對四周國家也採取見機入侵的方式,陸續滅閩國與馬楚。 在南唐東南方有吳越國與閩國。吳越國的建立者為唐鎮海、鎮東節度使錢鏐,都杭州,其疆域約同浙江省。

公元907年錢鏐被後梁封為吳越王,即吳越太祖。在位期間促進經濟發展,保境安民;對外奉五代為宗主國,與吳和南唐為死對頭,這個策略一直維持到亡國為止。另外曾經派使冊封新羅、渤海國等國王,海中諸國皆奉他為君長。 閩國是由福建觀察使王潮所建立,其與其弟王審知南下控制福州一帶,後為武威軍節度使,其疆域約同今福建省。


王審知執政後於公元909年被後梁封為閩王,即閩太祖。在位期間也是提倡節儉,與民休息,並向五代稱臣,使閩國迅速發展。公元925年閩太祖去世後,其繼位者與宗室、大臣互相猜忌、鬥爭而使閩國逐漸衰弱。 公元943年閩景宗王延曦之弟王延政於建州(福建建甌)稱帝,國號殷。隔年閩景宗被大臣所殺,國內大亂。公元945年王延政改國號為閩。同年南唐元宗趁機伐閩國,攻下建州,閩亡。

然而吳越趁機介入,閩將李仁達以福州附吳越,泉州、漳州又為清源軍留從效所據,南唐最後只獲得建州與汀州(今福建西北部)等,與吳越國的關係持續惡化。不久南唐元宗趁楚內亂之際於公元951年派邊鎬攻滅,但隔年因楚將劉言起兵反抗,使得南唐又失去湖南一地。南唐連年用兵使國力受到很大消耗,所得之地也大半喪失。再加上南唐元宗為人柔和、好諛惡直,以是群小競進,政事日非。


後周趁機於公元957年發兵南征南唐。南唐元宗戰敗,割讓江北十四州給後周,並且去掉自己的帝號,只稱江南國主,南唐元氣大傷。而比較有軍事才能的太子李弘冀,他在毒死本為儲君的叔父李景遂後也去世。南唐元宗只好改立六子李煜為太子,但是李煜的書生氣質較重。南唐元宗為了避周軍攻打金陵而遷都洪州,即南昌府。

公元961年唐元宗去世後,李煜即位,即南唐後主,還都金陵府。至此南唐無力威脅中朝,只能保境安民。


六六隨談


小勢力最重要的是給自己找個靠山。在沒有得到好的發展之前,還是夾著尾巴做人比較好。為了避免不被吞併,第一件事就是認個帶頭大哥比較好。

如果有可能得話,認了帶頭大哥之後就可以默默搞事了,挑唆一下帶頭大哥和其他勢力的關係,坐收漁翁之力,暗中發展。

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等待機會了


米奇妙妙菇


可以參考錢鏐創建吳越。他可以說十分努力,個人能力超強。但天下大勢如何,不是由某一個人或者力量可以決定的。吳越偏處東南,土地侷促,人口有限。但是吳越統治者能夠很好的利用已有的條件,並協調好與中原中央政權的關係。和其他小政權比較,錢氏在大亂的時候能夠保境安民,統一形勢形成之後,歸順中央,而且很好的保持了自己家族的利益。這種生存能力使得錢氏保持了千年不衰。直到現代,錢氏人才仍然輩出。錢學森,錢偉長,金庸,穆旦……


范陽節度使


參考春秋戰國,加強集權,內修政治,外結強援,遠交近攻,合縱連橫,穩紮穩打,該妥協妥協,該發飆發飆,能屈能伸,臉皮厚一點,不丟人


歷史的天空好精彩11


洛慕羅斯兄弟倆在苔伯河邊建佂服跨歐亞非三洲羅馬,莫斯科河邊莫斯科小鎮征服歐亞建沙俄。


分享到:


相關文章: